经典重庆
标题:
电脑故障以及解决
[打印本页]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7
标题:
电脑故障以及解决
一、主板 <BR><BR>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BR><BR>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BR><BR>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BR><BR>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BR><BR>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BR><BR>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BR><BR><BR>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BR> <BR>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BR><BR>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BR><BR>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BR><BR>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BR><BR>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BR><BR>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BR><BR>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BR><BR>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BR><BR>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BR><BR>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肯定会受到有影响。 <BR><BR>常见故障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BR><BR>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BR><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8
显卡 <BR>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或主板插槽有问题造成。对于一些集成显卡的主板,如果显存共用主内存,则需注意内存条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条插槽上应插有内存条。由于显卡原因造成的开机无显示故障,开机后一般会发出一长两短的蜂鸣声(对于AWARD BIOS显卡而言)。 <BR><BR>常见故障二:显示花屏,看不清字迹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示器或显卡不支持高分辨率而造成的。花屏时可切换启动模式到安全模式,然后再在Windows 98下进入显示设置,在16色状态下点选“应用”、“确定”按钮。重新启动,在Windows 98系统正常模式下删掉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也可不进入安全模式,在纯DOS环境下,编辑 <BR>SYSTEM.INI文件,将display.drv=pnpdrver改为display.drv=vga.drv后,存盘退出,再在Windows里更新 <BR>驱动程序。 <BR><BR>常见故障三:颜色显示不正常,此类故障一般有以下原因: <BR> 1. 显示卡与显示器信号线接触不良 <BR> 2. 显示器自身故障 <BR> 3. 在某些软件里运行时颜色不正常,一般常见于老式机,在BIOS里有一项校验颜色的选项,将其开启即可 <BR> 4. 显卡损坏; <BR> 5. 显示器被磁化,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与有磁性能的物体过分接近所致,磁化后还可能会引起显示画面出现偏转的现象。 <BR><BR>常见故障四:死机 <BR><BR>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多见于主板与显卡的不兼容或主板与显卡接触不良;显卡与其它扩展卡不兼容也会造成死机。 <BR><BR>常见故障五:屏幕出现异常杂点或图案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的显存出现问题或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造成。需清洁显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换显卡。 <BR><BR>常见故障六:显卡驱动程序丢失 <BR><BR> 显卡驱动程序载入,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自动丢失,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质量不佳或显卡与主板不兼容,使得显卡温度太高,从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死机,此时只有更换显卡。 <BR><BR>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情况,以前能载入显卡驱动程序,但在显卡驱动程序载入后,进入Windows时出现死机。可更换其它型号的显卡在载入其驱动程序后,插入旧显卡予以解决。如若还不能解决此类故障,则说明注册表故障,对注册表进行恢复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可 <BR><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8
声卡 <BR>常见故障一:声卡无声。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BR><BR> 1. 驱动程序默认输出为“静音”。单击屏幕右下角的声音小图标(小嗽叭),出现音量调节滑块,下方有“静音”选项,单击前边的复选框,清除框内的对号,即可正常发音。 <BR><BR> 2. 声卡与其它插卡有冲突。解决办法是调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统资源,使各卡互不干扰。有时,打开“设备管理”,虽然未见黄色的惊叹号(冲突标志),但声卡就是不发声,其实也是存在冲突,只是系统没有检查出来。 <BR><BR> 3. 安装了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说明此声卡与Direct X兼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驱动程序。 <BR><BR> 4. 一个声道无声。检查声卡到音箱的音频线是否有断线。 <BR><BR>常见故障二:声卡发出的噪音过大.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BR><BR> 1. 插卡不正。由于机箱制造精度不够高、声卡外挡板制造或安装不良导致声卡不能与主板扩展槽紧密结合,目视可见声卡上“金手指”与扩展槽簧片有错位。这种现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属于常见故障。一般可用钳子校正。 <BR><BR> 2. 有源音箱输入接在声卡的Speaker输出端。对于有源音箱,应接在声卡的Line out端,它输出的信号 <BR>没有经过声卡上的功放,噪声要小得多。有的声卡上只有一个输出端,是Line out还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线决定,厂家的默认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声卡调整跳线。 <BR><BR> 3. 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不好。在安装声卡驱动程序时,要选择“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而不要选 <BR>“Windows默认的驱动程序”如果用“添加新硬件”的方式安装,要选择“从磁盘安装”而不要从列表框中选择。如果已经安装了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可选“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点中各分设备,选“属性→驱动程序→更改驱动程序→从磁盘安装”。这时插入声卡附带的磁盘或光盘,装入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 <BR><BR>常见故障三:声卡无法“即插即用” <BR><BR> 1. 尽量使用新驱动程序或替代程序。笔者曾经有一块声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驱动盘安装驱动程序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驱动程序代替,一切正常。后来升级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换用Windows 2000(完整版)自带的声卡驱动程序才正常。 <BR><BR> 2. 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Windows 9X下检测到即插即用设备却偏偏自作主张帮你安装驱动程序,这个驱动程序偏是不能用的,以后,每次当你删掉重装都会重复这个问题,并且不能用“添加新硬件”的方法解决。笔者在这里泄露一个独门密招:进入Win9xinfother目录,把关于声卡的*.inf文件统统删掉再重新启动后用手动安装,这一着百分之百灵验,曾救活无数声卡性命……当然,修改注册表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BR><BR> 3. 不支持PnP声卡的安装(也适用于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装的PnP声卡):进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下一步”,当提示“需要Windows搜索新硬件吗?”时,选择“否”,而后从列表中选取“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用驱动盘或直接选择声卡类型进行安装。 <BR><BR>常见故障四:播放CD无声 <BR><BR><BR> 1. 完全无声。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无声,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这说明是光驱的音频线没有接好。使用一条4芯音频线连接CD-ROM的模拟音频输出和声卡上的CD-in即可,此线在购买CD-ROM时会附带。 <BR><BR> 2. 只有一个声道出声。光驱输出口一般左右两线信号,中间两线为地线。由于音频信号线的4条线颜色一般不同,可以从线的颜色上找到一一对应接口。若声卡上只有一个接口或每个接口与音频线都不匹配,只好改动音频线的接线顺序,通常只把其中2条线对换即可。 <BR><BR>常见故障五:PCI声卡出现爆音 <BR><BR> 一般是因为PCI显卡采用Bus Master技术造成挂在PCI总线上的硬盘读写、鼠标移动等操作时放大了背景 <BR>噪声的缘故。解决方法:关掉PCI显卡的Bus Master功能,换成AGP显卡,将PCI声卡换插槽上。 <BR><BR>常见故障六:无法正常录音 <BR><BR> 首先检查麦克风是否有没有错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双击小喇叭,选择选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如果“多媒体→音频”中“录音”选项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挽救的余地,你可以试试“添加新硬件→系统设备”中的添加“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声卡随卡工具软件安装后重新启动。 <BR><BR>常见故障七:无法播放Wav音乐、Midi音乐 <BR><BR> 不能播放Wav音乐现象比较罕见,常常是由于“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只一个,禁用一个即可;无法播放MIDI文件则可能有以下3种可能: <BR><BR> 1. 早期的ISA声卡可能是由于16位模式与32位模式不兼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通过安装软件波表的 <BR>方式应该可以解决 <BR><BR> 2. 如今流行的PCI声卡大多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则很可能因为您没有加载适当的波表音色库。 <BR><BR>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 <BR><BR>常见故障八:PCI声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BR><BR> 有些用户反映,在声卡驱动程序安装过程中一切正常,也没有出现设备冲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无法出声或是出现其他故障。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PCI声卡上,请检查一下安装过程中您把PCI声卡插在的哪条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于散热的考虑,喜欢把声卡插在远离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几条PCI插槽中。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因为Windows98有一个Bug:有时只能正确识别插在PCI-1和PCI-2两个槽的声卡。而在ATX主板上紧靠AGP的两条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板上恰恰相反,紧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没有把PCI声卡安装在正确的插槽上,问题就会产生了。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8
硬盘 <BR> 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的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数据的丢失,那么,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 <BR><BR>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BR><BR>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BR><BR>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BR><BR>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BR><BR>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BR>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BR>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BR> 2. 分区表损坏 <BR>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BR>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BR> 其中,DOS引导文件损坏最简单,用启动盘引导后,向系统传输一个引导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一般也可以用FDISK /MBR强制覆写解决。分区表损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无法识别分区,系统会把硬盘作为一个未分区的裸盘处理,因此造成一些软件无法工作。不过有个简单的方法——使用Windows 2000。找个装有Windows 2000的系统,把受损的硬盘挂上去,开机后,由于Windows 2000为了保证系统硬件 <BR>的稳定性会对新接上去的硬盘进行扫描。Windows 2000的硬盘扫描程序CHKDSK对于因各种原因损坏的硬盘都 <BR>有很好的修复能力,扫描完了基本上也修复了硬盘。 <BR><BR> 分区表损坏还有一种形式,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分区映射”,具体的表现是出现一个和活动分区一样的分区。一样包括文件结构,内容,分区容量。假如在任意区对分区内容作了变动,都会在另一处体现出来,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样。我曾遇上过,6.4G的硬盘变成8.4G(映射了2G的C区)。这种问题特别尴尬,这问题不影响使用,不修复的话也不会有事,但要修复时,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却都变成了睁眼瞎,对分区总容量和硬盘实际大小不一致视而不见,满口没问题的敷衍你。对付这问题,只有GHOST覆盖和用NORTON的拯救盘恢复分区表。 <BR><BR>常见故障四:硬盘出现坏道 <BR><BR> 这是个令人震惊,人见人怕的词。近来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日下。当你用系统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扫描硬盘的时候,系统提示说硬盘可能有坏道,随后闪过一片恐怖的蓝色,一个个小黄方块慢慢的伸展开,然后,在某个方块上被标上一个“B”…… <BR><BR> 其实,这些坏道大多是逻辑坏道,是可以修复的。根本用不着送修(据说厂商之所以开发自检工具就是因为受不了返修的硬盘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这一“残酷的”事实)。 <BR><BR> 那么,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BR><BR> 一旦用“SCANDISK”扫描硬盘时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坏道,首先我们应该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盘自己的自检程序进行完全扫描。注意,别选快速扫描,因为它只能查出大约90%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放心,在这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 <BR><BR> 如果检查的结果是“成功修复”,那可以确定是逻辑坏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气了;假如不是,那就没有什么修复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盘还在保质期,那赶快那去更换吧。 <BR><BR> 由于逻辑坏道只是将簇号作了标记,以后不再分配给文件使用。如果是逻辑坏道,只要将硬盘重新格式化就可以了。但为了防止格式化可能的丢弃现象(因为簇号上已经作了标记表明是坏簇,格式化程序可能没有检查就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丢弃该簇),最好还是重分区,使用如IBM DM之类的软件还是相当快的,或者GHOST覆盖也可以,只是这两个方案都多多少少会损失些数据。 <BR><BR>常见故障五:硬盘容量与标称值明显不符 <BR><BR> 一般来说,硬盘格式化后容量会小于标称值,但此差距绝不会超过20%,如果两者差距很大,则应该在开机时进入BIOS设置。在其中根据你的硬盘作合理设置。如果还不行,则说明可能是你的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盘,此时可以尝试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并进行刷新来解决。此种故障多在大容量硬盘与较老的主板搭配时出现。另外,由于突然断电等原因使BIOS设置产生混乱也可能导致这种故障的发生。 <BR><BR>常见故障六: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 <BR><BR>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硬盘被病毒的“逻辑锁”锁住造成的,“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BR><BR> “逻辑锁”的上锁原理: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然后查找各扩展分区的逻辑盘。“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 <BR><BR> 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热拔插”硬盘电源。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 <BR>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大家最好依照下面几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BR><BR> 1.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这时你可以用Diskman等软件恢复或重建分区即可。 <BR><BR> 2.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 <BR><BR> 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 <BR>“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于没有硬盘。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硬盘上的数据保不住了 <BR><BR>常见故障七: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BR><BR> 这种故障往往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产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硬盘主引导扇区数据被破坏,表现为硬盘主引导标志或分区标志丢失。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往往是病毒,它将错误的数据覆盖到了主引导扇区中。市面上一些常见的杀毒软件都提供了修复硬盘的功能,大家不妨一试。但若手边无此类工具盘,则可尝试将全0数据写入主引导扇区,然后重新分区和格式化,其方法如下:用一张干净的DOS启动盘启动计算机,进入A:\>后输入以下命令(括号内为注释): <BR> A:\>DEBUG(进入DEBUG程序) <BR> -F 100 3FF0(将数据区的内容清为0) <BR> -A 400(增加下面的命令) <BR> MOV AX,0301 <BR> MOV BX,0100 <BR> MOV CX,0001 <BR> MOV DX,0080 <BR> INT 13 <BR> INT 03 <BR> -G=400(执行对磁盘进行操作的命令) <BR> -Q(退DEBUG程序) <BR><BR> 用这种方法一般能使你的硬盘复活,但由于要重新分区和格式化,里面的数据可就难保了。以上是硬盘在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硬盘的故障相当严重并不能用上述的一些方法处理时,则很可能是机械故障。由于硬盘的结构相当复杂,所以不建议用户自己拆卸,而应求助于专业人员予以维修。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9
内存 <BR><BR><BR> 内存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它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内存最常见的故障都有哪些呢? <BR><BR>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BR><BR> 内存条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内存条与主板内存插槽接触不良造成,只要用橡皮擦来回擦试其金手指部位即可解决问题(不要用酒精等清洗),还有就是内存损坏或主板内存槽有问题也会造成此类故障。 <BR> 由于内存条原因造成开机无显示故障,主机扬声器一般都会长时间蜂鸣(针对Award Bios而言)。 <BR><BR>常见故障二:Windows注册表经常无故损坏,提示要求用户恢复 <BR><BR> 此类故障一般都是因为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很难予以修复,唯有更换一途。 <BR><BR>常见故障三:Windows经常自动进入安全模式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条不兼容或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常见于高频率的内存用于某些不支持此频率内存条的主板上,可以尝试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读取速度看能否解决问题,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换内存条了。 <BR><BR>常见故障四:随机性死机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采用了几种不同芯片的内存条,由于各内存条速度不同产生一个时间差从而导致死 <BR>机,对此可以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速度予以解决,否则,唯有使用同型号内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内存条与主板不兼容,此类现象一般少见,另外也有可能是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引起电脑随机性死机。01 <BR><BR>常见故障五:内存加大后系统资源反而降低 <BR><BR> 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不兼容引起,常见于高频率的内存内存条用于某些不支持此频率的内存条的主板上,当出现这样的故障后你可以试着在COMS中将内存的速度设置得低一点试试。 <BR><BR>常见故障六:运行某些软件时经常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 <BR><BR> 此现象一般是由于系统盘剩余空间不足造成,可以删除一些无用文件,多留一些空间即可,一般保持在 <BR>300M左右为宜。 <BR><BR>常见故障七:从硬盘引导安装Windows进行到检测磁盘空间时,系统提示内存不足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了emm386.exe文件,只要将其屏蔽掉即可解决问题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9
光驱 <BR> 光驱是电脑硬件中使用寿命最短的配件之一。其实很多报废的光驱仍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只要略微维修一下就可以了。这往往不需要具有什么高深的无线电专业知识,也不需要使用什么太复杂的维修工具及材料。你只要细心观察故障现象并参照执行下面的一些排除方法,相信你的老光驱还是能恢 复昔日“风采”的。 <BR><BR>常见故障一:光驱工作时硬盘灯始终闪烁 <BR><BR> 这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并非如此。硬盘灯闪烁是因为光驱与硬盘同接在一个IDE接口上,光盘工作时也控制了硬盘灯的结果。可将光驱单元独接在一个IDE接口上。 <BR><BR>常见故障二:在Windows环境下对CD-ROM进行操作时显示 “32磁盘访问失败”,然后死机 <BR><BR> 很显然,Windows的32位磁盘存取对CD-ROM有一定的影响。CD-ROM大部分接在硬盘的IDE接口上,不支持 <BR>Windows的32位磁盘存取功能,使Windows产生了内部错误而死机。进入Windows后,在“主群组”中双击“控制面板”,进入“386增强模式”设置,单击“虚拟内存”按钮后再单击“更改”,把左下角的“32位磁盘访问”核实框关闭,在确认后,再重启动Windows,在Windows中再访问CD-ROM进就不会出错误。 <BR><BR>常见故障三:光驱无法正常读盘,屏幕上显示:“驱动器X上没有磁盘,插入磁盘再试”,或"CDR101:NOT <BR>READY READING DRIVE X ABORT .RETRY.FALL?"偶尔进出盒几次也都读盘,但不久又不读盘。 <BR><BR> 在此情况下,应先检测病毒,用杀毒软件进行对整机进行查杀毒,如果没有发现病毒可用文件编辑软件打开C盘根目录下的CONFIG.SYS”文件,查看其中是否又挂上光驱动程序及驱动程序是否被破坏,并进行处理,还可用文本编辑软件查看"AUIOEXEC.BAT"文件中是否有"MSCDEX.EXE/D:MSCDOOO /M:20/V".若以上两步未发现问题,可拆卸光驱维修。 <BR><BR>常见故障四:光驱使用时出现读写错误或无盘提示 <BR><BR> 这种现象大部分是在换盘时还没有就位就对光驱进行操作所引起的故障。对光驱的所有的操作都必需要等光盘指示灯显示为就好位时才可进行操作。在播放影碟时也应将时间调到零时再换盘,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错误。 <BR><BR>常见故障五:在播放电影VCD时出现画面停顿或破碎现象 <BR><BR> 检查一下AUTOEXEC.BAT文件中的“SMARTDRV”是否放在MSCDEX.EXE之后。若是,则应将SMARTDRV语句放 <BR>到MSCDEX.EXE之前;不使用光驱的高速党组地冲程序,改为SMARTDRV.EXE/U;故障即可排除。 <BR><BR>常见故障六:光驱在读数据时,有时读得不出,并且读盘的时间变长 <BR><BR> 光驱读盘不出的硬件故障主要集中在激光头组件上,且可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使用太久造成激光管老 <BR>化;另一种是光电管表面太脏或激光管透镜太脏及位移变形。所以在对激光管功率进行调整时,还需对光电管和激光管透镜进行清洗。 <BR><BR> 光电管及聚焦透镜的清洗方法是:拔掉连接激光头组件的一组扁平电缆,记住方向,拆开激光头组件。这时能看到护套罩着激光头聚焦透镜,去掉护套后会发现聚焦透镜由四根细铜丝连接到聚焦、寻迹线圈上,光电管组件安装在透镜正下方的小孔中。用细铁丝包上棉花沾少量蒸馏水擦拭(不可用酒精擦拭光电管和聚焦透镜表面),并看看透镜是否水平悬空正对激光管,否则须适当调整。至此,清洗工作完毕。 <BR><BR> 调整激光头功率。在激光头组件的侧面有1个像十字螺钉的小电位器。用色笔记下其初始位置,一般先顺时针旋转5°~10°,装机试机不行再逆时针旋转5°~10°,直到能顺利读盘。注意切不可旋转太多,以免功率太大而烧毁光电管。 <BR><BR>常见故障七:开机检测不到光驱或者检测失败 <BR><BR> 这有可能是由于光驱数据线接头松动、硬盘数据线损毁或光驱跳线设置错误引起的,遇到这种问题的时 <BR>候,我们首先应该检查光驱的数据线接头是否松动,如果发现没有插好,就将其重新插好、插紧。如果这样仍然不能解决故障,那么我们可以找来一根新的数据线换上试试。这时候如果故障依然存在的话,我们就需要检查一下光盘的跳线设置了,如果有错误,将其更改即可 <BR><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39
鼠标 <BR> 鼠标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比较简单,大部分故障为接口或按键接触不良、断线、机械定位系统脏污。少数故障为鼠标内部元器件或电路虚焊,这主要存在于某些劣质产品中,其中尤以发光二极管、IC电路损坏居多。 <BR><BR>常见故障一:找不到鼠标 <BR><BR> 1. 鼠标彻底损坏,需要更换新鼠标。 <BR> 2. 鼠标与主机连接串口或PS/2口接触不良,仔细接好线后,重新启动即可。 <BR> 3. 主板上的串口或PS/2口损坏,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是这种情况,只好去更换一个主板或使用多功能卡上的串口。 <BR> 4. 鼠标线路接触不良,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接触不良的点多在鼠标内部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处。故障只要不是再PS/2接头处,一般维修起来不难。通常是由于线路比较短,或比较杂乱而导致鼠标线被用力拉扯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将鼠标打开,再使用电烙铁将焊点焊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鼠标线内部接触不良,是由于时间长而造成老化引起的,这种故障通常难以查找,更换鼠标是最快的解决方法。 <BR><BR>常见故障二:鼠标能显示,但无法移动 <BR><BR> 鼠标的灵活性下降,鼠标指针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而是反应迟钝,定位不准确,或干脆不能移动了。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鼠标里的机械定位滚动轴上积聚了过多污垢而导致传动失灵,造成滚动不灵活。维修的重点放在鼠标内部的X轴和Y轴的传动机构上。解决方法是,可以打开胶球锁片,将鼠标滚动球卸下来,用干净的布蘸上中性洗涤剂对胶球进行清洗,摩擦轴等可用采用酒精进行擦洗。最好在轴心处滴上几滴缝纫机油,但一定要仔细,不要流到摩擦面和码盘栅缝上了。将一切污垢清除后,鼠标的灵活性恢复如初。 <BR><BR>常见故障三:鼠标按键失灵 <BR><BR> 1. 鼠标按键无动作,这可能是因为鼠标按键和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距离太远或点击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而反弹能力下降。拆开鼠标,在鼠标按键的下面粘上一块厚度适中的塑料片,厚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处理完毕后即可使用。 <BR><BR> 2. 鼠标按键无法正常弹起,这可能是因为当按键下方微动开关中的碗形接触片断裂引起的,尤其是塑料簧片长期使用后容易断裂。如果是三键鼠标,那么可以将中间的那一个键拆下来应急。如果是品质好的原装名牌鼠标,则可以焊下,拆开微动开关,细心清洗触点,上一些润滑脂后,装好即可使用。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0
键盘 <BR> 键盘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接触不良故障,有按键本身的机械故障,还有逻辑电路故障、虚焊、假焊、焊和金属孔氧化等故障.维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产生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修理。 <BR><BR>常见故障一:键盘上一些键,如空格键、回车键不起作用,有时,需按无数次才输入—个或两个字符,有的 <BR>键,如光标键按下后不再起来,屏幕上光标连续移动,此时键盘其它字符不能输入,需再按一次才能弹起 <BR>来。 <BR><BR> 这种故障为键盘的“卡键”故障,不仅仅是使用很久的旧键盘,有个别没用多久的新键盘上,键盘的卡键故障也有时发生。出现键盘的卡键现象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原因就是键帽下面的插柱位置偏移,使得键帽按下后与键体外壳卡住不能弹起而造成了卡键,此原因多发生在新键盘或使用不久的键盘上。另一个原因就是按键长久使用后,复位弹簧弹性变得很差,弹片与按杆摩擦力变大,不能使按键弹起而造成卡键,此种原因多发生在长久使用的键盘上。当键盘出现卡键故障时,可将键帽拨下,然后按动按杆。若按杆弹不起来或乏力,则是由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否则为第一种原因所致。若是由于键帽与键体外壳卡住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则可在键帽与键体之间放一个垫片,该垫片可用稍硬一些的塑料(如废弃的软磁盘外套)做成,其大小等于或略大于键体尺寸,并且在按杆通过的位置开一个可使铵杆我爱浔阳江通过的方孔,将其套在按杆上后,插上键帽;用此垫片阻止键帽与键体卡住,即可修复故障按键;若是由于弹簧疲劳,弹片阻力变大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这时可特键体打开,稍微拉伸复位弹簧使其恢复弹性;取下弹片将键体恢复。通过取下弹片,减少按杆弹起的阻力,从而使故障按键得到了恢复。 <BR><BR>常见故障二:某些字符不能输入。 <BR><BR> 若只有某一个键字符不能输入,则可能是该按键失效或焊点虚焊。检查时,按照上面叙述的方法打开键 <BR>盘,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接点的通断状态。若键按下时始终不导通,则说明按键簧片疲劳或接触不良,需要修理或更换;若键按下时接点通断正常,说明可能是因虚焊、焊或金屑孔氧化所致,可沿着印刷线路逐段测量,找出故障进行重焊;若因金属孔氧化而失效,可将氧化层清洗干净,然后重新焊牢;若金属孔完全落而造成断路时,可另加焊引线进行连接。 <BR><BR>常见故障三:若有多个既不在同一列,也不在同一行的按键都不能输入。 <BR><BR> 可能是列线或行线某处断路,或者可能是逻辑门电路产生故障。这时可用100MHz的高频示波器进行检测,找出故障器件虚焊点,然后进行修复。 <BR><BR>常见故障四:键盘输入与屏幕显示的字符不一致。 <BR><BR> 此种故障可能是由于电路板上产生短路现象造成的,其表现是按这一键却显示为同一列的其他字符,此时可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确定故障点后进行修复。 <BR><BR>常见故障五:按下一个键产生一串多种字符,或按键时字符乱跳。 <BR><BR> 这种现象是由逻辑电路故障造成的。先选中某一列字符,若是不含回车键的某行某列,有可能产生多个其他字符现象;若是含回车键的一列,将会产生字符乱跳且不能最后进入系统的现象,用示波器检查逻辑电路芯片,找出故障芯片后更换同型号的新芯片,排除故障。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0
Modem <BR>常见故障一:56K的Modem不能上到56K。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BR><BR> 1. 实际的56Kmodem最高速度只能达到53K左右,考虑各种影响,56Kmodem的速度一般在45-53K之间。 <BR> 2. 电话线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路质量不好、线路电压不稳,56K的Modem <BR>就上不到56K;另外使用分机上网,也会影响上网速度。 <BR> 3. 未安装正确的驱动程序。 <BR> 4. 和ISP使用的协议不同,只有您的Modem和您的ISP协议相同时,Modem才会达到56K的标准。 <BR> 排除以上原因,您的56K Modem仍速度远远低于53K,这就是您的Modem硬件问题,可以考虑更换或送修 <BR>了。 <BR><BR>常见故障二:Modem经常掉线,产生掉线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BR> <BR> 1. 电话线路质量不好; <BR> 2. 若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无效持续的时间超过Modem默认设置值,就会引起掉线; <BR> 3. 如果您的电话具有"呼叫等待"这一程控电话新功能,每当有电话打进来,调制解调器就会受到干扰而 <BR>断开; <BR> 4. 另外,Modem本身的质量以及不同Modem间的兼容性问题也是引起Modem掉线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因。 <BR><BR>常见故障三:Modem无拨号音 <BR><BR> 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网时,为了不使拨号音影响别人睡眠,可以通过适当的AT命令来改变:可以用ATM0设置Modem无拨号音,而ATM1设置Modem从拨号到连接时有拨号音。对于音量的选择您可以通过以下指令改变,ATL0(低音量)、ATL1(低音量)、ATL2(中音量)、ATL3(高音量)。 <BR><BR>常见故障四:传真速率达不到14400 <BR><BR> Modem的最大传真速率是14400,而发传真时速率只有9600。这是因为大部分传真机的发送和接受速率都 <BR>是9600,只有使用速率是14400或是33600的传真机,Modem的传真速率才会达到14400。 <BR><BR>常见故障五:Modem无法拨号或连接 <BR><BR> 如果没有正确安装您的Modem,通信功能将无法正常工作。下列过程列出了验证Modem与Windows的通讯程序安装了不兼容的驱动程序文件,可能会导致COM端口和Modem工作不正常,所以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加载了正确的Windows98文件。 <BR><BR> 1. 检验现有的通讯文件 <BR> (1) 将System目录中的COMM.DRV和SERIAL.VXD文件与Windows95软盘或光盘中的原版文件进行比较,检 <BR>查文件的大小和日期是否相同。 <BR> (2) 确认在System.ini文件中有下列几行:[boot]Comm.drv=Comm.drv[386enh]device=*vcd <BR> (3) 在"控制面板"中运行"添加新硬件"向导,检测和安装Windows98驱动程序。注意:Windows98在 <BR>System.ini中不加载SERIAL.VXD驱动程序,而是使用注册命令来加载它。另外,在System.ini中也没有与 <BR>*VCD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被内置于VMM32.VXD中。 <BR><BR> 2. 检验调制解调器的配置 <BR>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验证您的调制解调器的制造商和型号,运行"安装新调制解调 <BR>器"向导检测调制解调器并确认当前配置是否正确。如果您的调制解调器未出现在已安装的调制解调器列表 <BR>中,请单击"添加",然后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器。如果制造商和类型不正确,并且在列表中没有您的设备制造商及类型,请试着用“通用调制解调器"中的"与Hayes兼容"选项,设置为调制解调器支持的最大波特率,并单击"确定"。在排除冲突列表中删除所有的调制解调器条目。 <BR><BR> 3. 检查调制解调器是否处于可以使用状态 <BR>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然后单击"设备管理"标签,在列表中选择您的调制解调器并单击"属 <BR>性",确认是否选中"设备已存在,请使用"。 <BR><BR> 4. 检查端口的正确性 <BR>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选择您的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在"通用"标签上,检验 <BR>列出的端口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选择正确的端口,然后单击"确定"。 <BR><BR> 5. 确认串口的I/O地址和IRQ设置是否正确 <BR>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单击"设备管理"标签,再单击"端口",选取一个端口,然后单击"属 <BR>性",单击"资源"标签显示该端口的当前资源设置,请参阅调制解调器的手册以找到正确的设置,在"资源"对 <BR>话框中,检查"冲突设备列表"以查看调制解调器使用的资源是否与其它设备发生冲突,如果调制解调器与其它设备发生冲突,请单击"更改设置",然后单击未产生资源冲突的配置。 <BR> 注意:如果COM1上有鼠标器或其它设备,请不要在COM3上使用调制解调器。通常COM1和COM3端口使用同 <BR>样的IRQ,并且在多数计算机上不能同时使用。COM2和COM4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请更改COM3和 <BR>COM4端口的IRQ设置,使它们不再冲突。另外,有一些显示卡的地址也和COM4端口冲突,如果发现冲突,请使用其它端口,或者更换您的图形适配器。 <BR><BR> 6. 检验端口设置 <BR> 在"控制面板"上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单击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在出现的菜单中单击"连 <BR>接"标签以便检查当前端口设置,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 <BR><BR> 7. 检验调制解调器波特率 <BR>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选择一种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单击"通用"标签,然后将波 <BR>特率设置为正确速率。 <BR> 注意:如果您呼叫的主系统在原先设置的波特率下无法通讯,那么有时降低波特率可能会解决问题 <BR><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0
打印机 <BR> 在办公室中,喷墨打印机是使用得较为普便的一种设备。喷墨打印机由于使用、保养、操作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何解决是用户关心的问题。在此我们便将日常工作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BR><BR>常见故障一:打印时墨迹稀少,字迹无法辨认的处理,该故障多数是由于打印机长期未用或其他原因,造成墨水输送系统障碍或喷头堵塞。 <BR><BR> 排除的方法:如果喷头堵塞得不是很厉害,那么直接执行打印机上的清洗操作即可。如果多次清洗后仍没有效果,则可以拿下墨盒(对于墨盒喷嘴非一体的打印机,需要拿下喷嘴,但需要仔细),把喷嘴放在温水中浸泡一会,注意,一定不要把电路板部分也浸在水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用吸水纸吸走沾有的水滴,装上后再清洗几次喷嘴就可以了。 <BR><BR>常见故障二:更换新墨盒后,打印机在开机时面板上的"墨尽"灯亮的处理 <BR><BR> 正常情况下,当墨水已用完时"墨尽"灯才会亮。更换新墨盒后,打印机面板上的"墨尽"灯还亮,发生这种故障,一是有可能墨盒未装好,另一种可能是在关机状态下自行拿下旧墨盒,更换上新的墨盒。因为重新更换墨盒后,打印机将对墨水输送系统进行充墨,而这一过程在关机状态下将无法进行,使得打印机无法检测到重新安装上的墨盒。另外,有些打印机对墨水容量的计量是使用打印机内部的电子计数器来进行计数的(特别是在对彩色墨水使用量的统计上),当该计数器达到一定值时,打印机判断墨水用尽。而在墨盒更换过程中,打印机将对其内部的电子计数器进行复位,从而确认安装了新的墨盒。 <BR><BR> 解决方法:打开电源,将打印头移动到墨盒更换位置。将墨盒安装好后,让打印机进行充墨,充墨过程结束后,故障排除。 <BR><BR>常见故障三:喷头软性堵头的处理 <BR><BR> 软性堵头堵塞指的是因种种原因造成墨水在喷头上粘度变大所致的断线故障。一般用原装墨水盒经过多次清洗就可恢复,但这样的方法太浪费墨水。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你手中的空墨盒来进行喷头的清洗。用空墨盒清洗前,先要用针管将墨盒内残余墨水尽量抽出,越干净越好,然后加入清洗液(配件市场有售)。加注清洗液时,应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将加好清洗液的墨盒按打印机正常的操作上机,不断按打印机的清洗键对其进行清洗。利用墨盒内残余墨水与清洗液混合的淡颜色进行打印测试,正常之后换上好墨盒就可以使用了。 <BR><BR>常见故障四:打印机清洗泵嘴的故障处理 <BR><BR> 打印机清洗泵嘴出毛病是较多的,也是造成堵头的主要因素之一。打印机清洗泵嘴对打印机喷头的保护起决定性作用。喷头小车回位后,要由清洗泵嘴对喷头进行弱抽气处理,对喷头进行密封保护。在打印机安装新墨盒或喷嘴有断线时,机器下端的抽吸泵要通过它对喷头进行抽气,此嘴的工作精度越高越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性能及气密性会因时间的延长、灰尘及墨水在此嘴的残留凝固物增加而降低。如果使用者不对其经常进行检查或清洗,它会使你的打印机喷头不断出些故障。 <BR><BR> 养护此部件的方法:将打印机的上盖卸下移开小车,用针管吸入纯净水对其进行冲洗,特别要对嘴内镶嵌的微孔垫片充分清洗。在此要特别提醒用户,清洗此部件时,千万不能用乙醇或甲醇对其进行清洗,这样会造成此组件中镶嵌的微孔垫片溶解变形。另外要提的是,喷墨打印机要尽量远离高温及灰尘的工作环境,只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机器长久正常的使用。 <BR><BR>常见故障五:检测墨线正常而打印精度明显变差的处理 <BR><BR> 喷墨打印机在使用中会因使用的次数及时间的延长而打印精度逐渐变差。喷墨打印机喷头也是有寿命的。一般一只新喷头从开始使用到寿命完结,如果不出什么故障较顺利的话,也就是20-40个墨盒的用量寿命。如果你的打印机已使用很久,现在的打印精度变差,你可以用更换墨盒的方法来试试,如果换了几个墨盒,其输出打印的结果都一样,那么你这台打印机的喷头将要更换了。如果更换墨盒以后有变化,说明可能你使用的墨盒中有质量较差的非原装墨水。 <BR><BR> 如果打印机是新的,打印的结果不能令你满意,经常出现打印线段不清晰、文字图形歪斜、文字图形外边界模糊、打印出墨控制同步精度差,这说明你可能买到的是假墨盒或者使用的墨盒是非原装产品,应当对其立即更换。 <BR><BR>常见故障六:行走小车错位碰头的处理 <BR><BR> 喷墨打印机行走小车的轨道是由两只粉末合金铜套与一根圆钢轴的精密结合来滑动完成的。虽然行走小车上设计安装有一片含油毡垫以补充轴上润滑油,但因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灰尘,时间一久,会因空气的氧化,灰尘的破坏使轴表面的润滑油老化而失效,这时如果继续使用打印机,就会因轴与铜套的摩擦力增大而造成小车行走错位,直至碰撞车头造成无法使用。 <BR><BR> 解决的办法是:一旦出现此故障应立即关闭打印机电源,用手将未回位的小车推回停车位。找一小块海绵或毡,放在缝纫机油里浸饱油,用镊子夹住在主轴上来回擦。最好是将主轴拆下来,洗净后上油,这样的效果最好。 <BR><BR> 另一种小车碰头是因为器件损坏所致。打印机小车停车位的上方有一只光电传感器,它是向打印机主板提供打印小车复位信号的重要元件。此元件如果因灰尘太大或损坏,打印机的小车会因找不到回位信号碰到车头,而导致无法使用,一般出此故障时需要更换器件。 <BR><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1
显示器 <BR> 显示器用的时间长了,各种小毛病就会接踵而来。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小毛病实际上很简单,用一双眼睛就可以看出故障的所在。 <BR><BR>常见故障一:电脑刚开机时显示器的画面抖动得很厉害,有时甚至连图标和文字也看不清,但过一二分钟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BR><BR>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潮湿的天气,是显示器内部受潮的缘故。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可使用食品包装中的防潮砂用棉线串起来,然后打开显示器的后盖,将防潮砂挂于显象管管颈尾部靠近管座附近。这样,即使是在潮湿的天气里,也不会再出现以上的“毛病”。 <BR><BR>常见故障二:电脑开机后,显示器只闻其声不见其画,漆黑一片。要等上几十分钟以后才能出现画面。 <BR> 这是显象管座漏电所致,须更换管座。拆开后盖可以看到显象管尾的一块小电路板,管座就焊在电路板 <BR>上。小心拔下这块电路板,再焊下管座,到电子商店买回一个同样的管座,然后将管座焊回到电路板上。这时不要急于将电路板装回去,要先找一小块砂纸,很小心地将显象管尾后凸出的管脚用砂纸擦拭干净。特别是要注意管脚上的氧化层,如果擦得不干净很快就会旧病复发。将电路板装回去就大功告成。 <BR><BR>常见故障三:显示器屏幕上总有挥之不去的干扰杂波或线条,而且音箱中也有令人讨厌的杂音。 <BR><BR> 这种现象多半是电源的抗干扰性差所致。如果懒得动手,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电源。如果有足够的动手能 <BR>力,也可以试着自己更换电源内滤波电容,这往往都能奏效;如果效果不太明显,可以将开关管一并换下 <BR>来。 <BR><BR>常见故障四:显示器花屏。 <BR><BR> 这问题较多是显卡引起的。如果是新换的显卡,则可能是卡的质量不好或不兼容,再有就是还没有安装正确的驱动程序。如果是旧卡而加了显存的话,则有可能是新加进的显存和原来的显存型号参数不一所致。 <BR><BR>常见故障五:显示器黑屏。 <BR><BR> 如果是显卡损坏或显示器断线等原因造成没有信号传送到显示器,则显示器的指示灯会不停地闪烁提示没有接收到信号。要是将分辨率设得太高,超过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也会出现黑屏,重者销毁显示器,但现在的显示器都有保护功能,当分辨率超出设定值时会自动保护。另外,硬件冲突也会引起黑屏。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1
刻录机 <BR>常见故障一:安装刻录机后无法启动电脑 <BR><BR> 首先切断电脑供电电源,打开机箱外壳检查IDE线是否完全插入,并且要保证PIN-1的接脚位置正确连接。如果刻录机与其它IDE设备共用一条IDE线,需保证两个设备不能同时设定为“MA”(Master)或“SL”(Slave)方式,可以把一个设置为“MA”,一个设置为“SL”。 <BR><BR>常见故障二:使用模拟刻录成功,实际刻录却失败 <BR><BR> 刻录机提供的“模拟刻录”和“刻录”命令的差别在于是否打出激光光束,而其它的操作都是完全相同 <BR>的,也就是说,“模拟刻录"可以测试源光盘是否正常,硬盘转速是否够快,剩余磁盘空间是否足够等刻录环境的状况,但无法测试待刻录的盘片是否存在问题和刻录机的激光读写头功率与盘片是否匹配等等。有鉴于此,说明“模拟刻录”成功,而真正刻录失败,说明刻录机与空白盘片之间的兼容性不是很好,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来重新试验一下: <BR> 1. 降低刻录机的写入速度,建议2X以下; <BR> 2. 请更换另外一个品牌的空白光盘进行刻录操作。出现此种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激光读写头功率衰减现象造成的,如果使用相同品牌的盘片刻录,在前一段时间内均正常,则很可能与读写头功率衰减有关,可以送有关厂商维修。 <BR><BR>常见故障三:无法复制游戏CD <BR><BR> 一些大型的商业软件或者游戏软件,在制作过程中,对光盘的盘片做了保护,所以在进行光盘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法复制,导致刻录过程发生错误,或者复制以后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BR><BR>常见故障四:刻录的CD音乐不能正常播放 <BR><BR> 并不是所有的音响设备都能正常读取CD-R盘片的,大多数CD机都不能正常读取CD-RW盘片的内容,所以最好不要用刻录机来刻录CD音乐。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刻录的CD音乐,必须要符合CD-DA文件格式。 <BR><BR>常见故障五:刻录软件刻录光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BufferUnderrun”的错误提示信息 <BR><BR> “BufferUnderrun”错误提示信息的意思为缓冲区欠载。一般在刻录过程中,待刻录数据需要由硬盘经 <BR>过IDE界面传送给主机,再经由IDE界面传送到刻录机的高速缓存中(BufferMemory),最后刻录机把储存在 <BR>BufferMemory里的数据信息刻录到CD-R或CD-RW盘片上,这些动作都必须是连续的,绝对不能中断,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刻录机无法正常写入数据,并出现缓冲区欠载的错误提示,进而是盘片报废。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刻录之前需要关闭一些常驻内存的程序,比如关闭光盘自动插入通告,关闭防毒软件、Window任务管理和计划任务程序和屏幕保护程序等等。 <BR><BR>常见故障六:光盘刻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刻录失败 <BR><BR> 提高刻录成功率需要保持系统环境单纯,即关闭后台常驻程序,最好为刻录系统准备一个专用的硬盘,专门安装与刻录相关的软件。在刻录过程中,最好把数据资料先保存在硬盘中,制作成“ISO镜像文件”,然后再刻入光盘。为了保证刻录过程数据传送的流畅,需要经常对硬盘碎片进行整理,避免发生因文件无法正常传送,造成的刻录中断错误,可以通过执行“磁盘扫描程序”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进行硬盘整理。此外,在刻录过程中,不要运行其它程序,甚至连鼠标和键盘也不要去轻易去碰。刻录使用的电脑最好不要与其他电脑联网,在刻录过程中,如果系统管理员向本机发送信息,会影响刻录效果,另外,在局域网中,不要使用资源共享,如果在刻录过程中,其它用户读取本地硬盘,会造成刻录工作中断或者失败。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刻录机的散热问题,良好的散热条件会给刻录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如果因为连续刻录,刻录机发热量过高,可以先关闭电脑,等温度降低以后再继续刻录。针对内置式刻录机最好在机箱内加上额外的散热风扇。外置式刻录机要注意防尘,防潮,以免造成激光头读写不正常。 <BR><BR>常见故障七:使用EasyCDPro刻录无法识别中文目录名 <BR><BR> 在使用EasyCDPro刻录中文文件名的时候,可以在文件名选项中选取Romeo,就可以支持长达128位文件 <BR>名,即64个汉字的文件名了。另外,WinonCD、Nero、DirectCD2.x等都能很好地支持长中文文件名, <BR>EasyCDCreator在这方面要稍微麻烦一些。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1
扫描仪 <BR> 扫描仪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但是这类外设的故障也比较多,而且故障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以往的手持式扫描仪、滚筒式扫描仪现在都不是市场的主流了,而平板扫描仪才是最受欢迎的。就使用寿命来说,平板扫描仪是最长的,其次是滚筒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的使用寿命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扫描仪的内部结构不同,使用方式不同所致。 <BR><BR>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光源照射原稿或者图片 <BR><BR> 上产生高亮度反射光线,光线通过反射镜、透射镜,由分光镜进行色彩分离,照射到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元件上,CCD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中。因此,扫描仪的关键配件是CCD,它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扫描仪的性能。 <BR><BR> 扫描仪主要由感光器件、大功率的日光灯管、驱动马达、驱动皮带、模数信号转换器所组成,其中感光器件的工作是将感应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大功率光管用于对文字或者图像进行强烈的照射以达到完全感应的作用。驱动马达的作用是带动日光灯管,将光一步步扫过需要的物品。驱动皮带是与驱动马达一齐带动日光灯管的装置。模数信号转换器也就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以供电脑识别。 <BR><BR> 确定故障的方法可以是观察法,观察产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有问题的部件,例如扫描仪没有响应,可以考虑到电源线有没有接好;也可以是测试法,进行测试,确定有问题的地方,例如扫描一张图片,发现扫描的图像不够清晰;还有筛选法,当用观察法的时候发现可能引致故障有几个部件的时候,可以使用筛选法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有时候多使用一些方法,便可以确定故障的源头,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 <BR><BR>常见故障一:找不到扫描仪 <BR><BR> 相信这是最常见的故障。先用观察法看看扫描仪的电源及线路接口是否已经连接好,然后确认是否先开启扫描仪的电源,然后才启动计算机。如果不是,可以按Windows“设备管理器”的“刷新”按钮,查看扫描仪是否有自检,绿色指示灯是否稳定地亮着。假若答案肯定,则可排除扫描仪本身故障的可能性。如果扫描仪的指示灯不停地闪烁,表明扫描仪状态不正常。这时候可以再重新安装最新的扫描仪驱动程序。同时,还应检查“设备管理器”中扫描仪是否与其他设备冲突(IRQ或I/O地址),若有冲突就要进行更改。记住,这类故障无非就是线路问题、驱动程序问题和端口冲突问题。 <BR><BR>常见故障二:扫描仪没有准备就绪 <BR><BR> 打开扫描仪电源后,若发现Ready(准备)灯不亮,先检查扫描仪内部灯管。若发现内部灯管是亮的,可能与室温有关,解决的办法是让扫描仪通电半小时后关闭扫描仪,一分钟后再打开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若此时扫描仪仍然不能工作,则先关闭扫描仪,断开扫描仪与电脑之间的连线,将SCSI ID的值设置成7,大约一分钟后再把扫描仪打开。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最好在使用前先预热几分钟,这样就可避免开机后Ready灯不亮的 <BR>现象。 <BR><BR>常见故障三:扫描出来的画面颜色模糊 <BR><BR> 首先通过观察法看看扫描仪上的平板玻璃是否脏了,如果是的话请将玻璃用干净的布或纸擦干净,注意不要用酒精之类的液体来擦,那样会使扫描出来的图像呈现彩虹色。如果不是玻璃的问题,请检查扫描仪使用的分辨率是多少,如300dpi的扫描仪扫1200dpi以上的影像会比较模糊。因为300dpi的扫描仪扫1200dpi相当于将一点放至四倍大。另外,请检查显示器设置是否为16bit色或以上。如果是扫描一些印刷品,有一定的网纹造成的模糊是可以理解的,处理方法可以用扫描仪本身自带的软件,也可以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加以处理。 <BR><BR>常见故障四:输出图像色彩不够艳丽 <BR><BR> 遇到这种故障,我们首先可以先调节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和Gamma值。Gamma值越高,感觉色彩的层次就越丰富。我们可以对Gamma值进行调整。当然,为了求得较好的效果,你也可以在Photoshop等软件中对Gamma值进行调整,但这属于“事后调整”,我们可以根据扫好的照片的具体情况进行Gamma值的调整。在扫描仪自带的软件中,如果是普通用途,Gamma值通常设为1.4;若是用于印刷,则设为1.8;网页上的照片则设为2.2。还有就是扫描仪在使用前应该进行色彩校正,否则就极可能使扫描的图像失真;此外还可以对扫描仪驱动程序对话框中的亮度/对比度选项进行具体调节。 <BR><BR> 扫描仪的问题通常出自扫描效果,这往往也是软件故障之一,不同的扫描仪对这些软件故障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修正。而硬件故障方面主要是接口、线路问题,只要大家连接好线路、设置好端口,用最新的驱动程序,这些问题应该是容易解决的。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2
显示器抖动的原因 <BR><BR><BR><BR>显示器刷新频率设置得太低 <BR><BR> 当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低于75Hz时,屏幕常会出现抖动、闪烁的现象,把刷新率适当调高,比如设置成高于85Hz,屏幕抖动的现象一般不会再出现。 <BR><BR>电源变压器离显示器和机箱太近 <BR><BR> 电源变压器工作时会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屏幕抖动。把电源变压器放在远离机箱和显示器的地方,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 <BR><BR>劣质电源或电源设备已经老化 <BR><BR> 许多杂牌电脑电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电脑的电路不畅或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系统繁忙时,显示器尤其会出现屏幕抖动的现象。电脑的电源设备开始老化时,也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 <BR><BR>音箱放得离显示器太近 <BR><BR> 音箱的磁场效应会干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使显示器产生屏幕抖动和串色等磁干扰现象。 <BR><BR>病毒作怪 <BR><BR> 有些计算机病毒会扰乱屏幕显示,比如:字符倒置、屏幕抖动、图形翻转显示等。网上随处可见的屏幕抖动脚本,就足以让你在中招之后头大如牛。 <BR><BR>显示卡接触不良 <BR><BR> 重插显示卡后,故障可得到排除。 <BR><BR>WIN95/98系统后写缓存引起 <BR><BR> 如属于这种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疑难解答中禁用所有驱动器后写式高速缓存,可让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R><BR>电源滤波电容损坏 <BR><BR> 打开机箱,如果你看到电源滤波电容(电路板上个头最大的那个电容)顶部鼓起,那么便说明电容坏了,屏幕抖动是由电源故障引起的。换了电容之后,即可解决问题。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3
疑难BIOS设置 <BR><BR><BR>cpu drive strength <BR>释疑:通过此项可以调整cpu到北桥芯片的驱动信号强度,设置为manual后可手动设置具体强度。超频后或老主板升级新cpu不太稳定时可以浓度改变此项数值。 <BR><BR>cpu fast-strings <BR>释疑:pentium pro在打开fast-strings后会有一个小bug,此时它与某些软件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关闭cpu fast-strings可以解决这种兼容性问题。不过关闭此项将影响cpu的l1 cache性能。目前的cpu已经不存在fast-strings方面的问题了,所以建设此选项设置为enabled <BR><BR>mps revision <BR>释疑:mps是multi processor specification(多处理器规格)的缩写,这个设置只在系统中拥有两个或多个cpu或虚拟处理器时才有意义。mps有1.1和1.4两个版本。对于支持多处理器的win 2000及以后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兼容mps 1.4。而对于win nt及更古老的操作系统,则必须选择1.1版本。如果设置错误会导致第二个处理器关闭。 <BR><BR>hyper threading function <BR>释疑:即打开intel p4-c处理器的超线程功能。打开超线程功能的基本要求是cpu及芯片组支持超线程技术,且bios及操作系统对超线程也要支持。打开hyper threading时,操作系统建设使用win xp或linux 2.4。在其它不支持或对hyper threading支持不够好的操作系统中,打开超线程反而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BR><BR>cpu thermal-throttling <BR>释疑:当cpu过热时,保护机制打开启后会让cpu强行处于一种空闲模式。而我们要设置的,就是cpu的空闲时间占cpu全部运算时间的百分比。此项设置得越高,cpu温度下降的越快。 <BR><BR>delay prior to thermal <BR>释疑:此项用于p4系统。属于一种过热保护功能。当p4的内核温度达到警戒值后,cpu的主频会自动降到一个很低的数值。此项就是用来设置p4在该降频模式下停留的时间。选择值有4、8、16、32分钟。cpu处于降频模式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cpu的散热措施,并注意扣紧散热片的扣具,不要忘记插接风扇的电源插头。 <BR><BR>p2c/c2p concurrency <BR>释疑:打开或关闭pci to cpu 以及cpu to pci的并行数据传送功能,如果禁用本项,在某个pci操作周期内传输通道将被cpu指令或传出的数据独占。 <BR><BR>md driving strength <BR>释疑:这是设定内存到北桥芯片的内存控制器之间的驱动信号强度,如果内存工作不稳定,除了设置内存相关参数外,还可以将此项设为hi。 <BR><BR>usb 2.0 hs refer. voltage <BR>释疑:此项用于设置usb 2.0控制器的基准电压。采用usb 2.0接口的设备很容易出现无法找到设备。数据丢失,接上设备后系统蓝屏等现象。此时可以试试改变usb 2.0控制器的基准电压。设置选项有low、medium、high及max四种。 <BR><BR>usb 1.1 device legacy support <BR>释疑:如果需要在不支持usb或没有usb驱动的操作系统中中使用一些usb设备,如dos和unix,则需要打开此项。设置选项有:disabled、no mice及all device三种。no mice支持在dos下使用usb设备,但不支持usb鼠标;all device则支持在dos下使用包括鼠标在内的usb设备。如果有usb接口的鼠标或键盘,或想从usb接口的设备引导系统,则必须设置为all dveice。 <BR><BR>usb 1.1 port 64/60 emulation <BR>释疑:即usb端口64/60仿真设置。当此功能被启用时,usb键盘可以倒入一些特殊的组合键。 <BR><BR>agp read synchronization <BR>释疑:agp 8x标准中加入了同步设计(synchronization schemes)。因为agp 8x设备、cpu、以及其它的设备都有可能存取系统主内存中的某些数据,同步设计就是为了防止一个设备已经更改其中的数据而另一个设备试图再次去访问的情况的发生。建议将此项设为enable。 <BR><BR>agp driving control <BR>释疑:本项可用于指定agp显卡至北桥间的驱动电流信号强度。一些agp显卡需要比正常电流更强的驱动电流才能工作,特别是在高负荷工作时,选择manual后可以手动设置具体驱动信号强度,从而改变agp系统的稳定性。 <BR><BR>re-callvga bios at s3 resuming <BR>释疑:打开此设置项后,当系统从s3模式的睡眠状态唤醒时,允许bios根据vga bios信息初始化显卡。如果禁用此功能,系统从睡眠状态被唤醒的时间将会缩短,但是系统就需要通过驱动程序来初始化显卡。如果显卡的驱动不支持唤醒后初始化功能,那么显示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建议将此项设为enable。 <BR><BR>graphic window wr combine <BR>释疑:此项主要见于一些采用sis芯片组的主板上。它可以打开图形地址的联合写功能,从而增强显示子系统的性能。但有些显卡在打开此项后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 <BR><BR>ddr termination vol(v) <BR>释疑:大家很关注内存的工作电压,现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ddr内存工作电压的设置项。不过还有一种与内存相关的电压值也会影响内存的工作,即ddr内存的总线终端电压(ddr bus termination vol)。ddr- 〉谋曜甲芟咧斩说缪刮 1.25v,通过此项我们还可以设置为1.27v或1.29v。 <BR><BR>fast r-2-r turnaround <BR>释疑:任何一个对内存的读请示都可以中断内存的连继读取操作。读操作到另一个读操作之间的最小间隔是1个时钟周期。选择enabled可以缩短读操作到读操作之间的转向时间,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不过,某些内存在打开此项后会使系统不稳定。 <BR><BR>ddr dqs input delay <BR>释疑:ddr内存在dram阵列和数据传输通道之间有一个特殊的逻辑部件,这个叫dqs(data strobe)的部件产生的脉冲信号使得内存数据输出与外部时钟信号同步。数据在输出时不必等待下一个外部时钟的上升沿。简单地说,就是用dqs信号来啬一个特殊的时钟上沿,而这个时钟上沿与外部时钟的下沿相对应。写入数据时,由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产生dqs信号,使数据输入与时钟同步,实现在外部时钟上下沿均可写入。通过ddr dqs input delay选项我们可以设定dqs的延迟时间,主要用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BR><BR>spread spectrum <BR>释疑:当主板上的时钟震荡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尖峰会产生emi(电磁干扰)。spread spectrum(频展)设定功能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脉冲波的尖峰会衰减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我们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建议将此项设定为disabled,这栏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否则应该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如果对cpu进行超频,必须将此项禁用。因为即使是微小的脉冲值漂移也会导致超频运行的cpu锁死。 <BR><BR>machine mac(nv) address <BR>释疑:mac是指网卡的物理地址。一般来说,每块网卡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根据信息包中的mac源地址和mac目的地址实现数据包的交换和传递,mac由六个字节的二进制(12位十六进制)组成,前面三个字节表示厂商的编号,后面三个字节表示网卡的编号。nforce 2集志的网卡在正确安装驱动后,如果无法工作,很可能是没有设置mac地址。在bios中将此项设为enable后,在mac (nv) address input项中输入12位十六进制的数字即可。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4
电脑重启故障 <BR><BR><BR><BR>一、软件 <BR><BR>1.病毒破坏 <BR><BR> 自从有了计算机以后不久,计算机病毒也应运而生。当网络成为当今社会的信息大动脉后,病毒的传播更加方便,所以也时不时的干扰和破坏我们的正常工作。比较典型的就是前一段时间对全球计算机造成严重破坏的“冲击波”病毒,发作时还会提示系统将在60秒后自动启动。其实,早在DOS时代就有不少病毒能够自动重启你的计算机。 <BR><BR> 对于是否属于病毒破坏,我们可以使用最新版的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一般都会发现病毒存在。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你上网时被人恶意侵入了你的计算机,并放置了木马程序。这样对方能够从远程控制你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让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对于有些木马,不容易清除,最好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BR><BR>2.系统文件损坏 <BR><BR> 当系统文件被破坏时,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录下面的字体等系统运行时基本的文件被破坏,系统在启动时会因此无法完成初始化而强迫重新启动。你可以做个试验,把WIN98目录下的字库“FONTS”改名试一试。当你再次开机时,我们的计算机就会不断的重复启动。 <BR><BR> 对于这种故障,因为无法进入正常的桌面,只能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 <BR>3.定时软件或计划任务软件起作用 <BR><BR> 如果你在“计划任务栏”里设置了重新启动或加载某些工作程序时,当定时时刻到来时,计算机也会再次启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开“启动”项,检查里面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执行文件或其他定时工作程序,将其屏蔽后再开机检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运行”里面直接输入“Msconfig”命令选择启动项。 <BR><BR>二、硬件 <BR><BR>1.市电电压不稳 <BR><BR> 一般家用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范围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低于170V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因为市电电压的波动我们有时感觉不到,所以就会误认为计算机莫名其妙的自动重启了。 <BR><BR> 解决方法:对于经常性供电不稳的地区,我们可以购置UPS电源或130-260V的宽幅开关电源来保证计算机稳定工作。 <BR><BR>2.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接触不良 <BR><BR> 市面上的电源插排多数质量不好,内部的接点都是采用手工焊接,并且常采用酸性助焊剂,这样容易导致在以后的使用中焊点氧化引起断路或者火线和零线之间漏电。因为手工焊接,同时因为采用的磷黄铜片弹性差,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失去弹性,致使与主机或显示器的电源插头接触不良而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在长时间工作时就会大量发热而导致虚接,这时就会表现为主机重新启动或显示器黑屏闪烁。 <BR><BR> 还有一个可能是我们家里使用的墙壁插座,多数墙壁插座的安装都不是使用专业人员,所以插座内部的接线非常的不标准,特别这些插座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大功率的电暖器时就很容易导致内部发热氧化虚接而形成间歇性的断电,引起计算机重启或显示器眨眼现象。 <BR><BR> 解决方法: <BR><BR> 1) 不要图省钱而购买价廉不物美的电源排插,购买一些名牌的电源插排,因为其内部都是机器自动安装压接的,没有采用手工焊接。 <BR><BR> 2) 对于是否属于墙壁插座内部虚接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主机换一个墙壁插座试一试,看是否存在同样的自动重启问题。 <BR><BR>3.计算机电源的功率不足或性能差 <BR><BR>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特别是当我们为自己主机增添了新的设备后,如更换了高档的显卡,增加了刻录机,添加了硬盘后,就很容易出现。当主机全速工作,比如运行大型的3D游戏,进行高速刻录或准备读取光盘,刚刚启动时,双硬盘对拷数据,就可能会因为瞬时电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电源保护而停止输出,但由于当电源停止输出后,负载减轻,这时电源再次启动。因为保护后的恢复时间很短,所以给我们的表现就是主机自动重启。 <BR><BR>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机开关电源性能差,虽然电压是稳定的也在正常允许范围之内,但因为其输出电源中谐波含量过大,也会导致主机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使用万用表测试其电压时是正常的,最好更换一台优良的电源进行替换排除。 <BR><BR> 解决方法:现换高质量大功率计算机电源。 <BR><BR>4.主机开关电源的市电插头松动,接触不良,没有插紧 <BR><BR> 这种情况,多数都会出现在DIY机器上,主机电源所配的电源线没有经过3C认证,与电源插座不配套。当我们晃动桌子或触摸主机时就会出现主机自动重启,一般还会伴有轻微的电打火的“啪啪”声。 <BR><BR> 解决方法:更换优质的3C认证电源线。 <BR><BR>5.主板的电源ATX20插座有虚焊,接触不良 <BR><BR> 这种故障不常见,但的确存在,主要是在主机正常工作时,左右移动ATX20针插头,看主机是否会自动重启。同时还要检查20针的电源插头内部的簧片是否有氧化现象,这也很容易导致接触电阻大,接触不良,引起主机死机或重启。有时还需要检查20针插头尾部的连接线,是否都牢靠。 <BR><BR> 解决方法: <BR><BR> 1) 如果是主板焊点虚焊,直接用电烙铁补焊就可以了。注意:在对主板、硬盘、显卡等计算机板卡焊接时,一定要将电烙铁良好接地,或者在焊接时拔下电源插头。 <BR><BR> 2) 如果是电源的问题,最好是更换一台好的电源。 <BR><BR>6.CPU问题 <BR><BR> CPU内部部分功能电路损坏,二级缓存损坏时,计算机也能启动,甚至还会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但当进行某一特殊功能时就会重启或死机,如画表,播放VCD,玩游戏等。 <BR><BR> 解决办法:试着在CMOS中屏蔽二级缓存(L2)或一级缓存(L1),看主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再不就是直接用好的CPU进行替换排除。如果屏蔽后能够正常运行,还是可以凑合着使用,虽然速度慢些,但必竟省钱了。 <BR><BR>7.内存问题 <BR><BR> 内存条上如果某个芯片不完全损坏时,很有可能会通过自检(必竟多数都设置了POST),但是在运行时就会因为内存发热量大而导致功能失效而意外重启。多数时候内存损坏时开机会报警,但内存损坏后不报警,不加电的故障都还是有的。最好使用排除法,能够快速确定故障部位。 <BR><BR>8.光驱问题 <BR><BR> 如果光驱内部损坏时,也会导致主机启动缓慢或不能通过自检,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突然重启。对于后一种情况如果是我们更换了光驱后出现的,很有可能是光驱的耗电量不同而引起的。大家需要了解的是,虽然光驱的ATPI接口相同,但不同生产厂家其引脚定义是不相同的,如果我们的硬盘线有问题时,就可能产生对某一牌子光驱使用没有问题,但对其他牌子光驱就无法工作的情况,这需要大家注意。 <BR><BR>9.RESET键质量有问题 <BR><BR> 如果RESET开关损坏,内部簧片始终处于短接的位置时,主机就无法加电自检。但是当RESET开关弹性减弱或机箱上的按钮按下去不易弹起时,就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偶尔的触碰机箱或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而主机突然重启。所以,当RESET开关不能按动自如时,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最好更换新的RESET按钮开关或对机箱的外部按钮进行加油润滑处理。 <BR><BR>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机箱内的RESET开关引线在焊接时绝缘层剥离过多,再加上使用过程中多次拆箱就会造成RESET开关线距离过近而引起碰撞,导致主机自动重启。 <BR><BR>10.接入网卡或并口、串口、USB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自动重启 <BR><BR>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外设有故障,比如打印机的并口损坏,某一脚对地短路,USB设备损坏对地短路,网卡做工不标准等,当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时,就会因为突然的电源短路而引起计算机重启。 <BR><BR>三、其他原因 <BR><BR>1.散热不良或测温失灵 <BR><BR> CPU散热不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CPU的散热器固定卡子落,CPU散热器与CPU接触之间有异物,CPU风扇长时间使用后散热器积尘太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CPU散热不良,积聚温度过高而自动重启。 <BR><BR> 还有就是CPU下面的测温探头损坏或P4 CPU内部的测温电路损坏,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测温不准,这些都会引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保护性重启。 <BR><BR> 最后就是我们在CMOS中设置的CPU保护温度过低也会引起主机自动重启。 <BR><BR>2.风扇测速失灵 <BR><BR> 当CPU风扇的测速电路损坏或测速线间歇性断路时,因为主板检测不到风扇的转速就会误以为风扇停转而自动关机或重启,但我们检查时可能看到CPU风扇转动正常,并且测速也正常。 <BR><BR>3.强磁干扰 <BR><BR> 不要小看电磁干扰,许多时候我们的电脑死机和重启也是因为干扰造成的,这些干扰既有来自机箱内部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显卡、主板、硬盘的干扰,也有来自外部的动力线,变频空调甚至汽车等大型设备的干扰。如果我们主机的搞干扰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会出现主机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的现象。 <BR><BR> 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那我们在排除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天天头大了。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多多支持。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5
解决XP中CPU占用率过高问题 <BR><BR>有这么一个现象,当安装windows XP的计算机收到445端口上的连接请求时,windows XP会分配内存并少量地调配CPU资源来为这些连接提供服务.当连接请求负荷过重时,就可能会造成CPU占用率过高,导致系统性能急剧下降,甚至会进入假死状态。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点击“确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如下子键: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在其右侧窗口中新建一个名为“Maxworkitems”的DWORD值,然后双击它,在弹出的“编辑DWORD值”对话框中,根据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来确定该键的键值,如果计算机内存小于512MB,请键入“256”;如果内存大于512MB,请设置为“1024”。完成操作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生效。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6
硬盘坏道的发现与修复 <BR><BR>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 <BR><BR> 硬盘的坏道共分两种: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逻辑坏道为软坏道,大多是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可以用软件进行修复;物理坏道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是硬盘盘片本身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大都无法用软件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改变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BR><BR>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现了坏道: <BR><BR>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或无法写入文件”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蓝屏等; <BR>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BR>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出现“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BR>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BR>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或硬盘扫描时出现红色的“B”的标记。 <BR>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BR><BR> 首先,我们先确认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方法很简单。在电脑刚刚启动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进入DOS模式(操作系统必须为Win95/98,若为Win2000/XP请使用DOS启动盘),执行“scandisk x:”(X为盘符),Scandisk程序便会检查硬盘,对产生的逻辑坏道会自行弹出对话框,选择“Fix it”对逻辑坏道进行初级修复。如扫描程序在某一进度停滞不前,那么硬盘就有了物理坏道。 <BR><BR> 对于已进行初步修复的仍有逻辑坏道的硬盘,正常启动后回到Windows下,进入“我的电脑”中选择有逻辑坏道的硬盘,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工具”→“开始检查”就弹出“磁盘扫描程序”,选中“完全”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如图1),单击“开始”,就开始对该分区进行扫描和修复。 <BR><BR>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硬盘的继续使用,我们可能会发现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一般来说,如果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对硬盘进行检测,确保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BR><BR> 而对于有物理坏道的硬盘,上述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BR><BR>屏蔽物理坏道 <BR><BR> 由于物理坏道通常是由于硬盘使用中遭受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产生的,在盘片高速旋转时,磁头有可能撞击盘片,造成磁介质损伤而形成的,即使通过磁盘检测软件将坏道标记,操作系统虽然不会继续访问这个扇区,但是物理坏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扩散,这是由于虽然坏道标记之后,但是硬盘仍然可能访问到坏道周围的扇区,从而引起坏道的扩散。为了避免坏道的扩散,我们最好是将坏道屏蔽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 <BR><BR>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果硬盘还没过质保期,就去找销售商,让其想办法(别忘了带****)。但如果过了质保期或遇到了奸商,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下面我就介绍一种用“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以下简称PM)修复硬盘的方法。 <BR><BR> 道理很简单,通过对硬盘的重新分区,隐藏有物理坏道的硬盘空间,对其实行隔离。具体的作法是:首先启动PM,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命令,对硬盘进行直接扫描,标记坏簇后,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 “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如图2),最后把坏簇分成一个独立的分区,再通过“Hide partiton”命令将分区隐藏,至此大功告成。 <BR><BR> 如果电脑启动时出现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那么修复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此信息说明硬盘的零磁道损坏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就把硬盘作报废处理。但并非绝对不能修复,原理十分简单,只要用1扇区代替0扇区就行了,下面让我们试试吧! <BR><BR> 这次请“DiskMan”来帮助我们,它是一款比较常用的硬盘工具,大家可以在华军软件园下载(bj.onlinedown.net)。下载后在纯DOS运行,在“硬盘”菜单中选中要修改的盘(一般为C盘),然后依次进入“工具”→“参数修改”→将“起始柱面”的值由“0”改为“1”,确定后保存退出。就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了。 <BR><BR> 如果出现问题后上述方法均不奏效,那只好使用终极********低级格式化。这是笔者最不推荐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低格会重新划分磁道和扇区、标准地址信息、设置交叉因子等信息,会对硬盘造成剧烈磨损,对于已存在物理坏道的硬盘更是雪上加霜,且低格会将所有的数据清空,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低格。常用的低格工具有DM万用版,LFORMAT等,均可在华军软件园下载。切记,低格后的硬盘一定要用 “FORMAT”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才能使用。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6
网页恶意代码的手工处理 <BR><BR>1. 清除每次开机时自动弹出的网页 <BR><BR> 记住地址栏里出现的网址,然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方法是在点击“开始”菜单,之后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进入注册表编辑器),分别定位到: <BR><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 <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BR><BR>下,看看在该子项下是否有一个以这个网址为值的值项,如果有的话,就将其删除,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样在下一次开机的时候就不再会有网页弹出来了。 <BR><BR> 不过网页恶意代码的编写者有时也是非常的狡猾,他会在注册表的不同键值中多处设有这个值项,这样上面提的方法也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在注册表编辑器的选项菜单里选择“编辑”→“查找”,在“查找”对话框内输入开机时自动打开的网址,然后点击“查找下一个”,将查找到的值项删除。另外,如果你是使用Windows 98的用户,可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对话框内输入“msconfig”,点击确定,打开“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并打开“启动”选项卡,检查其中是否有非常可疑的启动项,如果有的话请将其禁用(在程序前的打上勾),然后重启机器就可以了。如果你所使用的是Windows NT/2000的用户,可以把Windows 98下的“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复制过来并运行进行查找清除。 <BR><BR>2. IE标题栏被修改 <BR><BR> 在系统默认状态下,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提供标题栏的信息,但也允许用户自行在上述注册表项目中填加信息,而一些恶意的网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得逞的:它们将串值Window Title下的键值改为其网站名或更多的广告信息,从而达到改变浏览者IE标题栏的目的。 <BR><BR> 具体说来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BR><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BR><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BR><BR> 解决办法: <BR><BR>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BR><BR> 2). 展开注册表到 <BR><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Window Title” ,将该串值删除即可,或将Window Title的键值改为“IE浏览器”等你喜欢的名字; <BR><BR>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BR><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BR><BR> 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BR><BR> 4).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运行IE,你会发现困扰你的问题被解决了 <BR><BR><BR>[续] <BR><BR>3. IE默认连接首页被修改 <BR><BR> IE浏览器上方的标题栏被改成“欢迎访问……网站”的样式,这是最常见的篡改手段,受害者众多。 <BR><BR>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BR><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BR><BR> 通过修改“Start Page”的键值,来达到修改浏览者IE默认连接首页的目的,如浏览“万花谷”就会将你的IE默认连接首页修改为“<a href="http://on888.home.chinaren.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828ee8>http://on888.home.chinaren.com</FONT></A> ”,即便是出于给自己的主页做广告的目的,也显得太霸道了一些,这也是这类网页惹人厌恶的原因。 <BR><BR> 解决办法: <BR><BR>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BR><BR> 2). 展开注册表到 <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双击 ,将Start Page的键值改为“about:blank”即可; <BR><BR>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BR> 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BR><BR> 4). 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一切OK了! <BR><BR> 特殊例子:当IE的起始页变成了某些网址后,就算你通过选项设置修改好了,重启以后又会变成他们的网址啦,十分的难缠。其实他们是在你机器里加了一个自运行程序,它会在系统启动时将你的IE起始页设成他们的网站。 <BR><BR> 解决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然后依次展开 <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BR><BR> 主键,然后将其下的registry.exe子键删除,然后删除自运行程序c:\Program Files\registry.exe,最后从IE选项中重新设置起始页。 <BR><BR><BR>4. 系统启动时弹出对话框 <BR><BR>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BR><BR>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BR><BR> 在其下被建立了字符串“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其中“LegalNoticeCaption”是提示框的标题,“LegalNoticeText”是提示框的文本内容。由于它们的存在,就使得我们每次登陆到Windwos桌面前都出现一个提示窗口,显示那些网页的广告信息! <BR><BR> 解决办法: <BR><BR>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BR><BR>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BR><BR> 这一个主键,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这两个字符串,删除这两个字符串就可以解决在登陆时出现提示框的现象了。 <BR><BR><BR>5. 修复被锁定的注册表 <BR><BR> 注册表被锁定这一招是比较恶毒的,它使普遍用户即使会简单修改注册表使其恢复的条件下,困难又多了一层。症状是在开始菜单中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时,注册表不能够使用,并发现系统提示你没有权限运行该程序,然后让你联系系统管理员。 <BR><BR> 这是由于注册表编辑器: <BR>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为“1”的缘故,将其键值恢复为“0”即可恢复注册表的使用。 <BR><BR> 解决办法: <BR><BR> 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就是用记事本编辑一个任意名字的.reg文件,比如recover.reg,内容如下: <BR> REGEDIT4 <BR>[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BR>"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BR> <BR>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制作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不能遗漏更不能修改(其实你只需将上述内容“复制”、“粘贴”到你机器记事本中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后,点击记事本的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项,文件名可以随意,但文件扩展名必须为.reg(切记),然后点击“保存”。这样一个注册表解锁工具就制作完成了,之后你只须双击生成的工具图标,其会提示你是否将这个信息添加进注册表,你要点击“是”,随后系统提示信息已成功输入注册表,再点击“确定”即可将注册表解锁了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7
集成声卡常见故障及解决 <BR><BR><BR> 随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电脑的发展潮流,而且随着集成声卡芯片的技 <BR><BR>术提高,大有取独立声卡而代之的趋势。 <BR><BR> 根据通俗的分类,AC'97声卡被分为硬声卡和软声卡两种,其中AC'97硬声卡,首先大部分独立声卡都 <BR><BR>是硬声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也有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在主板上 <BR><BR>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辅助电路都集成到主板上。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 <BR><BR>频处理单元和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这种硬声卡和普通独立声卡区别不大,更 <BR><BR>像是一种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独立声卡,而由于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负荷减轻,音质也有所提高,不过 <BR><BR>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现在已很少被主板厂商采用。 <BR><BR> AC'97软声卡则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 <BR><BR>少成本。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间的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换。也就是 <BR><BR>说,AC'97软声卡只是一片基于AC'97标准的CODEC芯片,不含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因此电脑在播放音频信 <BR><BR>息时,除了D/A和A/D转换以外所有的处理工作都要交给CPU来完成。可以这样说,AC’97软声卡只是简化 <BR><BR>了硬件,而设计思路仍是贯彻AC'97的规格标准的声卡。也有部分消费者就认为:软声卡就是没有Digital <BR><BR>Control芯片,而是采用软件模拟,所以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其CPU占用率肯定较高,容易产生爆音,其 <BR><BR>次音质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独立声卡相提并论。 <BR><BR> 其实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所谓的CPU占用率的问题早已被忽 <BR><BR>略不计。而关于音质方面,虽然还难以和高档的独立声卡相比较,但是随着SoundMAX 3.0驱动的不断升级 <BR><BR>和改进,使AC'97软声卡拥有硬件级的数据处理转换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专业音质回放能力,增加的 <BR><BR>Sensaura为3D定位音效,与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软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将AC'97软声 <BR><BR>卡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心目中音质不佳的形象。 <BR><BR> 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包括硬件问题,也包含无数的软件故障,下 <BR><BR>面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 <BR><BR>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BR><BR> 一、声卡无声 <BR><BR> 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一般来说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BR><BR> 1.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正确连接。 <BR><BR> 2.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 <BR><BR> 3.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 <BR><BR>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BR><BR>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并且记得 <BR><BR>安装主板或者声卡的最新补丁。 <BR><BR> 二、播放MIDI无声 <BR><BR> 某些声卡在播放MP3、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从原理来看,声卡本身并没有 <BR><BR>问题,应该属于设置问题。 <BR><BR>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MIDI音乐播放,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在 <BR><BR>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将静音勾选去掉即可。 <BR><BR> 三、播放CD无声 <BR><BR> 如果播放MP3有声音,应该可以排除声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 <BR><BR>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对CD解码,通过CD-ROM附送的4芯线和声卡连接。线的一头与CD-ROM上的 <BR><BR>ANALOG音频输出相连,另一头和集成声卡的CD IN相连,CD -IN一般在集成声卡芯片的周围可以找到,需 <BR><BR>要注意的是音频线有大小头之分,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BR><BR> 四、无法播放WAV音频文件 <BR><BR> 不能播放WAV音频文件往往是因为“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止一个,这时禁用一 <BR><BR>个即可。 <BR><BR> 五、播放时有噪音 <BR><BR> 信噪比一般是产生噪音的罪魁祸首,集成声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不过随着声卡芯片信噪比参 <BR><BR>数的加强,大部分集成声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档产品信噪比甚至达到95dB,出现噪音的问题越 <BR><BR>来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问题,杂波电磁干扰就是噪音出现的唯一理由。由于某些集成声卡采用了廉价的 <BR><BR>功放单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远远低于中高档主板的标准,自然噪音就无法控制了。 <BR><BR> 由于Speaker out采用了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 <BR><BR>噪比很低。而Line out则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 <BR><BR>噪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相信会改进许多。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劣质的音箱,相信改善不会很大 <BR><BR>。 <BR><BR> 六、声卡在运行大型程序时出现爆音 <BR><BR> 由于集成软声卡数字音频处理依靠CPU,而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就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BR><BR>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设备管理器,选中磁盘驱动器,找到硬盘的参数项,双击参数项,在弹出 <BR><BR>的界面中将硬盘的DMA选项前面的勾号去除。不过在关闭了DMA数据接口之后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或者安装 <BR><BR>最新的主板补丁和声卡补丁,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BR><BR> 七、安装新的Direct X之后,声卡不发声 <BR><BR> 某些声卡的驱动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导致声卡在新Direct X下无法发声。 <BR><BR> 若当你安装了新版本的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则需要为声卡更换新的驱动程序或“Direct X随 <BR><BR>意卸”等工具将Direct X卸载后重装老的版本。 <BR><BR> 八、Direct X诊断时显示不支持硬件缓冲,声卡不发声 <BR><BR> 软件缓冲区太小,导致无法发声。 <BR><BR> 打开控制面板,多媒体属性→设备→媒体控制设备→波形音响设备,其中有个设置选项,将默认4秒 <BR><BR>的软件缓冲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BR><BR> 九、超频之后声卡不能正常使用 <BR><BR> 由于超频使用,有些集成声卡工作在非正常频率下,会出现爆音、不发声等现象。 <BR><BR> 笔者建议不要超频,这样声卡的正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超频使用,尽量工作在标准频率 <BR><BR>下,这样集成声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频率下,一般也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BR><BR> 十、声卡不能录音 <BR><BR> 大部分集成声卡都是全双工声卡,而录音部分单独损坏几率也非常小。 <BR><BR> 首先检查插孔是否为“麦克风输入”,然后双击“小喇叭”图标,选择菜单上的“属性→录音”,看 <BR><BR>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 <BR><BR>,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然后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录音首选设备”,点击那个麦克风小图 <BR><BR>标就可以进入“录音控制”了,在这里可以预设好需要的录音通道,随后就可以使用录音功能了。如果这 <BR><BR>个小东西变成灰色的话,可以试试将声卡删除重装。 <BR><BR>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因为集成声卡一般都没有功放芯片,无法推动高档的录音设备,所以造成无法 <BR><BR>录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高档次的声卡,或者更换档次更高的主板。笔者的苹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 <BR><BR>板上或者SB LIVE声卡上使用。当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换一个低档的MIC来解决问题。 <BR><BR> 十一、集成声卡在播放任何音频文件时都类似快进效果 <BR><BR> 由于声卡已经发声,相信问题可能出在设置和驱动上。 <BR><BR> 如果电脑正在超频使用,首先应该降低频率,然后关闭声卡的加速功能,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应该寻 <BR><BR>找主板和声卡的补丁以及新驱动程序。 <BR><BR>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声道 <BR><BR> 某些集成声卡能够正常发声,无法使用四声道模式,相信还是设置问题。 <BR><BR> 很多声卡都是通过软件模拟出四声道,简单地将前置音箱的声音复制到后置音箱上,这样在播放MP3 <BR><BR>和或者听CD的时候都是四声道,而在进行3D游戏或者播放DVD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也可以说这些声卡, <BR><BR>不是真正的四声道。 <BR><BR> 十三、运行网络聊天程序时,声音断断续续 <BR><BR>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关声卡的事情,因为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网络带宽无法流畅地传递声音信号。 <BR><BR> 尽量在网络聊天时不要打开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操作,如果能够更换网络接入方 <BR><BR>式,增加带宽,将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BR><BR> 十四、多次更换声卡之后,重新使用集成声卡时,WINDOWS提示没有发现硬件驱动程序 <BR><BR>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在第一次装入驱动程序时没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动批处理文件 <BR><BR>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经运行了某个声卡驱动程序。 <BR><BR> 对此可以将里面运行的某个驱动程序文件删除即可,当然,也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三个文件删除来解决 <BR><BR>该故障。如果在上面三个文件里面没有任何文件,而驱动程序又装不进去,此时需要修改注册表,点击“ <BR><BR>开始”菜单——“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将与声卡相关的注册表项删除(如声卡型号 <BR><BR>为ALc650,点选注册表项的“编辑”——“查找”,输入ALS300,然后再将找到的字节删除,再按F3继续 <BR><BR>查找下一个,依次将找到的选项删除即可)。 <BR><BR> 十五、BIOS设置 <BR><BR> 对BIOS不熟悉的用户误操作屏蔽了板载声卡。 <BR><BR> 进入BIOS,选择I/O Device configuration→Onboard AC97 Audio Controller,选择ENANLE或者AUTO <BR><BR>即可。这个过程是在笔者的ASUS主板上通过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类似,如果是Award BIOS,进入BIOS <BR><BR>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选“AC97 Audio”改“Auto”为“Disable”保存即可。 <BR><BR> 十六、安装网卡或者其他设备之后,声卡不再发声 <BR><BR> 这种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于兼容性问题和中断冲突造成。 <BR><BR> 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比较好解决,用户可以更新各个产品的驱动即可。而中断冲突就比较麻烦。首先进 <BR><BR>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询各自的IRQ中断,并可以直接在手动设定IRQ,消除冲突即可。如果 <BR><BR>在设备管理器无法消除冲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关闭一些不需要的设备,空出多余的IRQ中断。 <BR><BR>也可以将网卡或其他设备换个插槽,这样也将改变各自的IRQ中断,以便消除冲突。在换插槽之后应该进 <BR><BR>入BIOS中的“PNP/PCI”项中将“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为ENABLE,清空PCI设备表,重新分 <BR><BR>配IRQ中断即可。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7
USB存储设备无法识别 <BR><BR><BR><BR> 当你想用闪存或移动硬盘来和电脑交换数据时,但插上USB口时你却发现系统居然无法识别出USB设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排除USB存储设备本身故障后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 <BR> <BR> 1.前置USB线接错。当主板上的USB线和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使得USB设备烧毁。 <BR><BR> 2.USB接口电压不足。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USB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接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当然劣质的电源也可能会造成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移动硬盘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换劣质低功率的电源或尽量使用外接电源的硬盘盒,假如有条件的话。 <BR><BR> 3.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呵呵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与USB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2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BR><BR> 4.系统或BIOS问题。当你在BIOS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USB时就会发生USB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USB设备相关的选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47
黑屏故障 <BR><BR><BR> 计算机显示器出现黑屏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它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硬件中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等几大部件,故许多人对其故障出现后该如何解决颇有束手无策之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对显示器黑屏故障处理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对这类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BR><BR> 显示器黑屏故障按其故障成因可分为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两大类。其中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较为常见,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不易见,且对初学者而言较显繁琐、较为专业。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BR><BR>一、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BR><BR>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又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BR><BR>一、电脑主机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BR><BR>1、主机电源引起的故障 <BR><BR> 主机电源损坏或主机电源质量不好引起的黑屏故障很常见。例如,当添加了一些新设备之后,显示器便出现了黑屏故障,排除了硬件质量及兼容性问题之后电源的质量不好动力不足是故障的主要起因,更换大动率质优电源或使用稳压电源是解决这类故障的最好办法。 <BR><BR>2、配件质量引起的故障 <BR><BR> 电脑配件质量不佳或损坏,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内存,显示卡,主板、CPU等出现问题肯定可能引起黑屏故障的出现。其故障表现为显示器灯呈橘黄色,此时可用替换法更换下显示卡,内存、CPU,主板等部件试试,这是最简便、快捷的解决办法。 <BR><BR>3、配件间的连接质量 <BR><BR> 内存,显示卡等与主板间的插接不正确或有松动,灰尘等造成接触不良是引发黑屏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显示卡与显示器连接有问题,或驱动器的数据线接反也可能引发黑屏故障。 <BR><BR>4、超频引起的黑屏故障 <BR><BR> 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进行超频不仅会造成黑屏故障的产生,严重时还会引起配件的损坏。若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超频后散热不良或平常使用中因风扇损坏导致无法给CPU散热等等都会造成系统自我保护死机黑屏。 <BR><BR>二、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BR><BR>1、交流电源功率不足 <BR><BR> 外部电源功率不足,造成一些老显示器或一些耗电功率大的显示器不能正常启动,是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原因之一。或者外部电源电压不稳定,电压过高过低都可能造成显示器工作不稳定、甚至不工作。 <BR><BR>2、电源电路故障 <BR><BR> 显示器的开关电路以及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保险丝熔断,整流桥开关管被击穿,限流保护电阻烧断等故障导致显示器无法工作。 <BR><BR>3、 显像管、行输出电路的损坏 <BR><BR> 显像管或行输出电路出现故障也会引发显示器加电无光栅黑屏的故障,也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 <BR><BR>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BR><BR> 如软件冲突,驱动程序安装不当,BIOS刷新出错,CMOS设置不正确等都可引起黑屏故障。此外,如恶性病毒引起硬件损坏(如CIH)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出现。 到这类故障时若能多考虑一下故障的成因,做到解决故障知已知彼事半功倍。 <BR><BR>三、显示器黑屏故障解决思路 <BR><BR>1、检查主机电源,工作是否正常。首先,通过杳看主机机箱面板电源指示灯是否亮,及电源风扇是否转动来确定主机系统有没有得到电源供应。其次,用万用表检查外部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主机电源发生过压或欠压电路的自动停机保护。另外,重点检查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的质量以及它们与主板上的连线的正确与否都有很重要,因为许多劣质机箱上的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经常发生使用几次后便损坏,造成整机黑屏无任显示。若电源损坏,则更换电源便可解决。 <BR><BR>2、检查显示器电源是否接好。显示器加电时有“嚓”的一声响,且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亮,用户移动到显示器屏幕时有“咝咝”声,手背汗毛竖起。 <BR><BR>3、检查显示器信号线与显示卡接触是否良好。若接口处有大量污垢,断针及其它损坏均会导致接触不良,显示器黑屏。 <BR><BR>4、检查显示卡与主板接触是否良好。若显示器黑屏且主机内喇叭发出一长二短的蜂鸣声,则表明显示卡与主板间的连接有问题,或显示卡与显示器这间的连接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其插槽接触是否良好槽内是否有异物,将显示卡换一个主板插槽进行测试,以此判断是否插槽有问题。 <BR><BR>5、检查显示卡是否能正常工作。查看显示卡上的芯片是否能烧焦,开裂的痕迹以及显示卡上的散热风扇是否工作,散热性能是否良好。换一块工作正常的显示卡,用以排除是否为显示卡损坏。 <BR><BR>6、检查内存条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内存条的质量是否过硬。如果计算机启动时黑屏且主机发出连续的蜂鸣声,则多半表明内存条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内存和内存槽的安装接触情况,把内存条重新拔插一次,或者更换新的内存条。 <BR><BR>7、检查机箱内风扇是否转动。若机箱内散热风扇损坏,则会造成散热不良,严重者会造成CPU及其它部件损坏或电脑自动停机保护,并发出报警声。 <BR><BR>8、检查其他的板卡(如声卡、解压卡、视频、捕捉卡)与主板的插槽是否良好以及驱动器信号线连接是否正确。这一点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一般认为,计算机黑屏是显示器部分出问题,与其他设备无关。实际上,因声卡等设备的安装不正确,导致系统初始化难以完成,特别是硬盘的数据线接口,也容易造成无显示的故障。 <BR><BR>9、检查CPU是否超频使用,CPU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CPU散热风扇是否完好。若超频使用导致黑屏,则把CPU跳回原频率就可以了。若接触不良,则取下CPU须重新安装,并使用质优大功率风扇给CPU散热。 <BR><BR>10、检查参数设置。检查CMOS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若CMOS参数设置不当而引起黑屏,计算机不启动,则须打开机箱,动手恢复CMOS默认设置。 <BR><BR>11、检查是否为病毒引发显示器黑屏。若是因病毒造成显示器黑屏,此时可用最新版杀毒软件进行处理,有时需重写BIOS程序。 <BR><BR>12、若是显示器内部电路故障导致黑屏或显像管损坏,则应请专业人员维修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0
<BR>Windows蓝屏代码含意速查表 <BR><BR> 代码 含意 <BR> 0 0x0000 作业完成。 <BR> 1 0x0001 不正确的函数。 <BR> 2 0x0002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档案。 <BR> 3 0x0003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 <BR> 4 0x0004 系统无法开启档案。 <BR> 5 0x0005 拒绝存取。 <BR> 6 0x0006 无效的代码。 <BR> 7 0x0007 储存体控制区块已毁。 <BR> 8 0x0008 储存体空间不足,无法处理这个指令。 <BR> 9 0x0009 储存体控制区块地址无效。 <BR> 10 0x000A 环境不正确。 <BR> 11 0x000B 尝试加载一个格式错误的程序。 <BR> 12 0x000C 存取码错误。 <BR> 13 0x000D 资料错误。 <BR> 14 0x000E 储存体空间不够,无法完成这项作业。 <BR> 15 0x000F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磁盘驱动器。 <BR> 16 0x0010 无法移除目录。 <BR> 16 0x0010 无法移除目录。 <BR> 17 0x0011 系统无法将档案移到 其它的磁盘驱动器。 <BR> 18 0x0012 没有任何档案。 <BR> 19 0x0013 储存媒体为写保护状态。 <BR> 20 0x0014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装置。 <BR> 21 0x0015 装置尚未就绪。 <BR> 22 0x0016 装置无法识别指令。 <BR> 23 0x0017 资料错误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BR> 24 0x0018 程序发出一个长度错误的指令。 <BR> 25 0x0019 磁盘驱动器在磁盘找不到 持定的扇区或磁道。 <BR> 26 0x001A 指定的磁盘或磁盘无法存取。 <BR> 27 0x001B 磁盘驱动器找不到要求的扇区。 <BR> 28 0x001C 打印机没有纸。 <BR> 29 0x001D 系统无法将资料写入指定的磁盘驱动器。 <BR> 30 0x001E 系统无法读取指定的装置。 <BR> 31 0x001F 连接到系统的某个装置没有作用。 <BR> 32 0x0020 The process cannot access the file because it is being <BR> used by another process. <BR> 33 0x0021 档案的一部份被锁定, 现在无法存取。 <BR> 34 0x0022 磁盘驱动器的磁盘不正确。 请将 %2 (Volume Serial <BR> Number: %3) 插入磁盘机%1。 <BR>36 0x0024 开启的分享档案数量太多。 <BR> 38 0x0026 到达档案结尾。 <BR> 39 0x0027 磁盘已满。 <BR> 50 0x0032 不支持这种网络要求。 <BR> 51 0x0033 远程计算机无法使用。 <BR> 52 0x0034 网络名称重复。 <BR> 53 0x0035 网络路径找不到。 <BR> 54 0x0036 网络忙碌中。 <BR> 55 0x0037 The specified network resource or device is no longer <BR> available. <BR> 56 0x0038 The network BIOS command limit has been reached. 57 <BR> 0x0039 网络配接卡发生问题。 <BR> 58 0x003A 指定的服务器无法执行要求的作业。 <BR> 59 0x003B 网络发生意外错误。 <BR> 60 0x003C 远程配接卡不兼容。 <BR> 61 0x003D 打印机队列已满。 <BR> 62 0x003E 服务器的空间无法储存等候打印的档案。 <BR> 63 0x003F 等候打印的档案已经删除。 <BR> 64 0x0040 指定的网络名称无法使用。 <BR> 65 0x0041 拒绝存取网络。 <BR> 65 0x0041 拒绝存取网络。 <BR> 66 0x0042 网络资源类型错误。 <BR> 67 0x0043 网络名称找不到。 <BR> 68 0x0044 超过区域计算机网络配接卡的名称限制。 <BR> 69 0x0045 超过网络 BIOS 作业阶段的限制。 <BR> 70 0x0046 远程服务器已经暂停或者正在起始中。 <BR> 71 0x0047 由于联机数目已达上限,此时无法再联机到这台远程计算机。 <BR> 72 0x0048 指定的打印机或磁盘装置已经暂停作用。 <BR> 80 0x0050 档案已经存在。 <BR> 82 0x0052 无法建立目录或档案。 <BR> 83 0x0053 INT 2484 0x0054 处理这项要求的储存体无法使用。 <BR> 85 0x0055 近端装置名称已经在使用中。 <BR> 86 0x0056 指定的网络密码错误。 <BR> 87 0x0057 参数错误。 <BR> 88 0x0058 网络发生资料写入错误。 <BR> 89 0x0059 此时系统无法执行其它行程。 <BR> 100 0x0064 无法建立其它的系统 semaphore。 <BR> 101 0x0065 属于其它行程专用的 semaphore. <BR> 102 0x0066 semaphore 已经设定,而且无法关闭。 <BR>103 0x0067 无法指定 semaphore 。 <BR> 104 0x0068 在岔断时间无法要求专用的 semaphore 。 <BR> 104 0x0068 在岔断时间无法要求专用的 semaphore 。 <BR> 105 0x0069 此 semaphore 先前的拥有权已经结束。 <BR> 106 0x006A 请将磁盘插入 %1。 <BR> 107 0x006B 因为代用的磁盘尚未插入,所以程序已经停止。 <BR> 108 0x006C 磁盘正在使用中或被锁定。 <BR> 109 0x006D Pipe 已经中止。 <BR> 110 0x006E 系统无法开启指定的 装置或档案。 <BR> 111 0x006F 档名太长。 <BR> 112 0x0070 磁盘空间不足。 <BR> 113 0x0071 没有可用的内部档案标识符。 <BR> 114 0x0072 目标内部档案标识符不正确。 <BR> 117 0x0075 由应用程序所执行的 IOCTL 呼叫 不正确。 <BR> 118 0x0076 写入验证参数值不正确。 <BR> 119 0x0077 系统不支持所要求的指令。 <BR> 120 0x0078 此项功能仅在 Win32 模式有效。 <BR> 121 0x0079 semaphore 超过逾时期间。 <BR> 122 0x007A 传到系统呼叫的资料区域 太小。 <BR> 123 0x007B 文件名、目录名称或储存体卷标语法错误。 <BR> 124 0x007C 系统呼叫层次不正确。 <BR> 125 0x007D 磁盘没有设定卷标。 <BR> 126 0x007E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BR> 127 0x007F 找不到指定的程序。 <BR> 128 0x0080 没有子行程可供等待。 <BR> 128 0x0080 没有子行程可供等待。 <BR> 129 0x0081 %1 这个应用程序无法在 Win32 模式下执行。 <BR> 130 0x0082 Attempt to use a file handle to an open disk <BR> partition for an operation other than raw disk I/O. <BR> 131 0x0083 尝试将档案指针移至档案开头之前。 <BR> 132 0x0084 无法在指定的装置或档案,设定档案指针。 <BR> 133 0x0085 JOIN 或 SUBST 指令 无法用于 内含事先结合过的磁盘驱动器。 <BR> 134 0x0086 尝试在已经结合的磁盘驱动器,使用 JOIN 或 SUBST 指令。 <BR> 135 0x0087 尝试在已经替换的磁盘驱动器,使 用 JOIN 或 SUBST 指令。 <BR> 136 0x0088 系统尝试删除 未连结过的磁盘驱动器的连结关系。 <BR>138 0x008A 系统尝试将磁盘驱动器结合到已经结合过之磁盘驱动器的目录。 <BR> 139 0x008B 系统尝试将磁盘驱动器替换成已经替换过之磁盘驱动器的目录。 <BR> 140 0x008C 系统尝试将磁盘驱动器替换成已经替换过之磁盘驱动器的目录。 <BR> 141 0x00 系统尝试将磁盘驱动器 SUBST 成已结合的磁盘驱动器 目录。 <BR> 142 0x008E 系统此刻无法执行 JOIN 或 SUBST。 <BR> 143 0x008F 系统无法将磁盘驱动器结合或替换同一磁盘驱动器下目录。 <BR> 144 0x0090 这个目录不是根目录的子目录。 <BR> 145 0x0091 目录仍有资料。 <BR> 146 0x0092 指定的路径已经被替换过。 <BR> 147 0x0093 资源不足,无法处理这项 指令。 <BR> 148 0x0094 指定的路径这时候无法使用。 <BR> 148 0x0094 指定的路径这时候无法使用。 <BR> 149 0x0095 尝试要结合或替换的磁盘驱动器目录,是已经替换过的的目标。 <BR> 150 0x0096 CONFIG.SYS 文件未指定系统追踪信息,或是追踪功能被取消。 <BR> 151 0x0097 指定的 semaphore事件 DosMuxSemWait 数目不正确。 <BR> 152 0x0098 DosMuxSemWait 没有执行;设定太多的 semaphore。 <BR> 153 0x0099 DosMuxSemWait 清单不正确。 <BR> 154 0x009A 您所输入的储存媒体标 元长度限制。 <BR> 155 0x009B 无法建立其它的执行绪。 <BR> 156 0x009C 接收行程拒绝接受信号。 <BR> 157 0x009D 区段已经被舍弃,无法被锁定。 <BR> 158 0x009E 区段已经解除锁定。 <BR> 159 0x009F 执行绪识别码的地址不正确。 <BR> 160 0x00A0 传到 DosE[A]xecPgm 的自变量字符串不正确。 <BR> 161 0x00A1 指定的路径不正确。 <BR> 162 0x00A2 信号等候处理。 <BR> 164 0x00A4 系统无法建立执行绪。 <BR> 167 0x00A7 无法锁定档案的部份范围。 <BR> 170 0x00AA 所要求的资源正在使用中。 <BR> 173 0x00AD 取消范围的锁定要求不明显。 <BR> 174 0x00AE 档案系统不支持自动变更锁定类型。 <BR> 180 0x00B4 系统发现不正确的区段号码。 <BR> 182 0x00B6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82 0x00B6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83 0x00B7 档案已存在,无法建立同一档案。 <BR> 186 0x00BA 传送的旗号错误。 <BR> 187 0x00BB 指定的系统旗号找不到。 <BR> 188 0x00BC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89 0x00BD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90 0x00BE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191 0x00BF 无法在 Win32 模式下执行 %1。 <BR> 192 0x00C0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93 0x00C1 %1 不是正确的 Win32 应用程序。 <BR> 194 0x00C2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95 0x00C3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96 0x00C4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序。 <BR> 197 0x00C5 操作系统目前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序。 <BR> 198 0x00C6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199 0x00C7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序。 <BR> 200 0x00C8 程序代码的区段不可以大于或等于 64KB。 <BR> 201 0x00C9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202 0x00CA 操作系统无法执行 %1。 <BR> 203 0x00CB 系统找不到输入的环境选项。\r <BR> 205 0x00CD 在指令子目录下,没有任何行程有信号副处理程序。 <BR> 206 0x00CE 文件名称或扩展名太长。 <BR> 207 0x00CF ring 2 堆栈使用中。 <BR> 207 0x00CF ring 2 堆栈使用中。 <BR> 208 0x00D0 输入的通用档名字元 * 或 ? 不正确, 或指定太多的通用檔名字元。 <BR> 209 0x00D1 所传送的信号不正确。 <BR> 210 0x00D2 无法设定信号处理程序。 <BR> 212 0x00D4 区段被锁定,而且无法重新配置。 <BR> 214 0x00D6 附加到此程序或动态连结模块的动态连结模块太多。 <BR> 215 0x00D7 Can’t nest calls to LoadModule. <BR> 230 0x00E6 The pipe state is invalid. <BR> 231 0x00E7 所有的 pipe instances 都在忙碌中。 <BR> 232 0x00E8 The pipe is being closed. <BR> 233 0x00E9 No process is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 <BR> 234 0x00EA 有更多可用的资料。 <BR> 240 0x00F0 作业阶段被取消。 <BR> 254 0x00FE 指定的延伸属性名称无效。 <BR> 255 0x00FF 延伸的属性不一致。 <BR> 259 0x0103 没有可用的资料。 <BR> 266 0x010A 无法使用 Copy API。 <BR> 267 0x010B 目录名称错误。 <BR>275 0x0113 延伸属性不适用于缓冲区。 <BR> 276 0x0114 在外挂的档案系统上的延伸属性档案已经毁损。 <BR> 277 0x0115 延伸属性表格文件满。 <BR> 278 0x0116 指定的延伸属性代码无效。 <BR> 278 0x0116 指定的延伸属性代码无效。 <BR> 282 0x011A 外挂的这个档案系统不支持延伸属性。 <BR> 288 0x0120 意图释放不属于叫用者的 mutex。 <BR> 298 0x012A semaphore 传送次数过多。 <BR> 299 0x012B 只完成 Read/WriteProcessMemory 的部份要求。 <BR> 317 0x013D 系统找不到位于讯息文件 %2 中编号为 0x%1 的讯息。 <BR> 487 0x01E7 尝试存取无效的地址。 <BR> 534 0x0216 运算结果超过 32 位。 <BR> 535 0x0217 信道的另一端有一个行程在接送资料。 <BR> 536 0x0218 等候行程来开启信道的另一端。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1
994 0x03E2 存取延伸的属性被拒。 <BR> 995 0x03E3 由于执行绪结束或应用程序要求,而异常终止 I/O 作业。 <BR> 996 0x03E4 重叠的 I/O 事件不是设定成通知状态。 <BR> 997 0x03E5 正在处理重叠的 I/O 作业。 <BR> 998 0x03E6 对内存位置的无效存取。 <BR> 999 0x03E7 执行 inpage 作业发生错误。 <BR> 1001 0x03E9 递归太深,堆栈满溢。 <BR> 1002 0x03EA 窗口无法用来传送讯息。 <BR> 1003 0x03EB 无法完成这项功能。 <BR> 1004 0x03EC 旗号无效。 <BR> 1005 0x03ED 储存媒体未含任何可辨识的档案系统。 请确定以加载所需 <BR> 的系统驱动程序,而且该储存媒体并未毁损。 <BR> 1006 0x03EE 储存该档案的外部媒体发出警告,表示该已开启档案已经无效。 <BR> 1007 0x03EF 所要求的作业无法在全屏幕模式下执行。 <BR> 1008 0x03F0 An attempt was made to reference a token that does <BR> not exist. 1009 0x03F1 组态系统登录数据库毁损。 <BR> 1010 0x03F2 组态系统登录机码无效。 <BR> 1011 0x03F3 无法开启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BR> 1012 0x03F4 无法读取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BR> 1013 0x03F5 无法写入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BR> 1014 0x03F6 系统登录数据库中的一个档案必须使用记录或其它备份还 <BR> 原。 已经还原成功。 <BR> 1015 0x03F7 系统登录毁损。其中某个档案毁损、或者该档案的 系统映 <BR> 对内存内容毁损、会是档案无法复原。 <BR> 1016 0x03F8 系统登录起始的 I/O 作业发生无法复原的错误。 系统登录 <BR> 无法读入、写出或更新,其中的一个档案 内含系统登录在内存中的内容。 <BR> 1017 0x03F9 系统尝试将档案加载系统登录或将档案还原到系统登录中, <BR> 但是,指定档案的格式不是系统登录文件的格式。 <BR> 1018 0x03FA 尝试在标示为删除的系统登录机码,执行不合法的操作。 <BR> 1018 0x03FA 尝试在标示为删除的系统登录机码,执行不合法的操作。 <BR> 1019 0x03FB 系统无法配置系统登录记录所需的空间。 <BR> 1020 0x03FC 无法在已经有子机码或数值的系统登录机码建立符号连结。 <BR> 1021 0x03FD 无法在临时机码下建立永久的子机码。 <BR> 1022 0x03FE 变更要求的通知完成,但信息 并未透过呼叫者的缓冲区传 <BR> 回。呼叫者现在需要自行列举档案,找出变更的地方。 <BR> 1051 0x041B 停止控制已经传送给其它服务 所依峙的一个服务。 <BR> 1052 0x041C 要求的控制对此服务无效 <BR> 1016 0x03F8 系统登录起始的 I/O 作业发生无法复原的错误。 系统登录 <BR> 无法读入、写出或更新,其中的一个档案 内含系统登录在内存中的内容。 <BR> 1017 0x03F9 系统尝试将档案加载系统登录或将档案还原到系统登录中, <BR> 但是,指定档案的格式不是系统登录文件的格式。 <BR> 1018 0x03FA 尝试在标示为删除的系统登录机码,执行不合法的操作。 <BR> 1018 0x03FA 尝试在标示为删除的系统登录机码,执行不合法的操作。 <BR> 1019 0x03FB 系统无法配置系统登录记录所需的空间。 <BR> 1020 0x03FC 无法在已经有子机码或数值的系统登录机码建立符号连结。 <BR> 1021 0x03FD 无法在临时机码下建立永久的子机码。 <BR>1022 0x03FE 变更要求的通知完成,但信息 并未透过呼叫者的缓冲区传 <BR> 回。呼叫者现在需要自行列举档案,找出变更的地方。 <BR> 1051 0x041B 停止控制已经传送给其它服务 所依峙的一个服务。 <BR> 1052 0x041C 要求的控制对此服务无效 <BR> 1052 0x041C 要求的控制对此服务无效 <BR> 1053 0x041D The service did not respond to the start or control <BR> request in a timely fashion. 1054 0x041E 无法建立服务的执行绪。 <BR> 1055 0x041F 服务数据库被锁定。 <BR> 1056 0x0420 这种服务已经在执行。 <BR> 1057 0x0421 帐户名称错误或者不存在。 <BR> 1058 0x0422 指定的服务暂停作用,无法激活。 <BR> 1059 0x0423 指定循环服务从属关系。 <BR> 1060 0x0424 指定的服务不是安装进来的服务。 <BR> 1061 0x0425 该服务项目此时无法接收控制讯息。 <BR> 1062 0x0426 服务尚未激活。 <BR> 1063 0x0427 无法联机到服务控制程序。 <BR> 1064 0x0428 处理控制要求时,发生意外状况。 <BR> 1065 0x0429 指定的数据库不存在。 <BR> 1066 0x042A 服务传回专属于服务的错误码。 <BR> 1067 0x042B The process terminated unexpectedly. <BR> 1068 0x042C 从属服务或群组无法激活。 <BR> 1069 0x042D 因为登入失败,所以没有激活服务。 <BR> 1070 0x042E 在激活之后,服务在激活状态时当机。 <BR> 1071 0x042F 指定服务数据库锁定无效。 <BR> 1072 0x0430 指定的服务已经标示为删除。 <BR> 1073 0x0431 指定的服务已经存在。 <BR> 1074 0x0432 系统目前正以上一次执行成功的组态执行。 <BR> 1075 0x0433 从属服务不存在,或已经标示为删除。 <BR>1076 0x0434 目前的激活已经接受上一次执行成功的 控制设定。 <BR> 1077 0x0435 上一次激活之后,就没有再激活服务。 <BR> 1078 0x0436 指定的名称已经用于服务名称或服务显示 名称。 <BR> 1100 0x044C 已经到了磁带的最后。 <BR> 1101 0x044D 到了档案标示。 <BR> 1102 0x044E 遇到磁带的开头或分割区。 <BR> 1100 0x044C 已经到了磁带的最后。 <BR> 1101 0x044D 到了档案标示。 <BR> 1102 0x044E 遇到磁带的开头或分割区。 <BR> 1103 0x044F 到了档案组的结尾。 <BR> 1104 0x0450 磁带没有任何资料。 <BR> 1105 0x0451 磁带无法制作分割区。 <BR> 1106 0x0452 存取多重容体的新磁带时,发现目前 区块大小错误。 <BR> 1107 0x0453 加载磁带时,找不到磁带分割区信息。 <BR> 1108 0x0454 无法锁住储存媒体退带功能。 <BR> 1108 0x0454 无法锁住储存媒体退带功能。 <BR> 1109 0x0455 无法解除加载储存媒体。 <BR> 1110 0x0456 磁盘驱动器中的储存媒体已经变更。 <BR> 1111 0x0457 已经重设 I/O 总线。 <BR> 1112 0x0458 磁盘驱动器没有任何储存媒体。 <BR> 1113 0x0459 目标 multi-byte code page,没有对应 Unicode 字符。 <BR> 1114 0x045A 动态链接库 (DLL) 起始例程失败。 <BR> 1115 0x045B 系统正在关机。 <BR> 1116 0x045C 无法中止系统关机,因为没有关机的动作在进行中。 <BR> 1117 0x045D 因为 I/O 装置发生错误,所以无法执行要求。 <BR>1118 0x045E 序列装置起始失败,会取消加载序列驱动程序。 <BR> 1119 0x045F 无法开启装置。这个装置与其它装置共享岔断要求 (IRQ)。 <BR> 至少已经有一个使用同一IRQ 的其它装置已经开启。 <BR> 1120 0x0460 A serial I/O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by another <BR> write to the serial port. (The 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reached zero.) <BR> 1121 0x0461 因为已经过了逾时时间,所以序列 I/O 作业完成。 <BR> (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不是零。) <BR> 1122 0x0462 在磁盘找不到任何的 ID 地址标示。 <BR> 1123 0x0463 磁盘扇区 ID 字段与磁盘控制卡追踪地址 不符。 <BR> 1124 0x0464 软式磁盘驱动器控制卡回报了一个软式磁盘驱动器驱动程序无法识别的错误。 <BR> 1125 0x0465 软式磁盘驱动器控制卡传回与缓存器中不一致的结果。 <BR> 1126 0x0466 存取硬盘失败,重试后也无法作业。 <BR> 1127 0x0467 存取硬盘失败,重试后也无法作业。 <BR> 1128 0x0468 存取硬盘时,必须重设磁盘控制卡,但是 连重设的动作也失败。 <BR> 1129 0x0469 到了磁带的最后。 <BR> 1130 0x046A 可用服务器储存空间不足,无法处理这项指令。 <BR> 1131 0x046B 发现潜在的死锁条件。 <BR> 1132 0x046C 指定的基本地址或档案位移没有适当 对齐。 <BR> 1140 0x0474 尝试变更系统电源状态,但其它的应用程序或驱动程序拒绝。 <BR> 1141 0x0475 系统 BIOS 无法变更系统电源状态。 <BR> 1150 0x047E 指定的程序需要新的 Windows 版本。 <BR> 1151 0x047F 指定的程序不是 Windows 或 MS-DOS 程序。 <BR> 1152 0x0480 指定的程序已经激活,无法再激活一次。 <BR> 1153 0x0481 指定的程序是为旧版的 Windows 所写的。 <BR> 1154 0x0482 执行此应用程序所需的链接库档案之一毁损。 <BR> 1155 0x0483 没有应用程序与此项作业的指定档案建立关联。 <BR>1156 0x0484 传送指令到应用程序发生错误。 <BR> 1157 0x0485 找不到执行此应用程序所需的链接库档案。 <BR> 1200 0x04B0 指定的装置名称无效。 <BR> 1201 0x04B1 装置现在虽然未联机,但是它是一个记忆联机。 <BR> 1202 0x04B2 尝试记忆已经记住的装置。 <BR> 1203 0x04B3 提供的网络路径找不到任何网络提供程序。 <BR> 1203 0x04B3 提供的网络路径找不到任何网络提供程序。 <BR> 1204 0x04B4 指定的网络提供程序名称错误。 <BR> 1205 0x04B5 无法开启网络联机设定文件。 <BR> 1206 0x04B6 网络联机设定文件坏掉。 <BR> 1207 0x04B7 无法列举非容器。 <BR> 1208 0x04B8 发生延伸的错误。 <BR> 1209 0x04B9 指定的群组名称错误。 <BR> 1210 0x04BA 指定的计算机名称错误。 <BR> 1211 0x04BB 指定的事件名称错误。 <BR> 1212 0x04BC 指定的网络名称错误。 <BR> 1213 0x04BD 指定的服务名称错误。 <BR> 1214 0x04BE 指定的网络名称错误。 <BR> 1215 0x04BF 指定的资源共享名称错误。 <BR> 1216 0x04C0 指定的密码错误。 <BR> 1217 0x04C1 指定的讯息名称错误。 <BR> 1218 0x04C2 指定的讯息目的地错误。 <BR> 1219 0x04C3 所提供的条件与现有的条件组发生冲突。 <BR> 1220 0x04C4 尝试与网络服务器联机,但是 与该服务器的联机已经太多。 <BR> 1221 0x04C5 其它网络计算机已经在使用这个工作群组或网域名称。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2
Windows错误代码大全 <BR><BR><BR><BR>当你遇到windows错误时,只要打开查询我们的手册,立马能知道是哪类错误,能利于针对解决问题! <BR><BR>0000 操作已成功完成。 <BR>0001 错误的函数。 <BR>0002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BR>0003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 <BR>0004 系统无法打开文件。 <BR>0005 拒绝访问。 <BR>0006 句柄无效。 <BR>0007 存储区控制块已损坏。 <BR>0008 可用的存储区不足,无法执行该命令。 <BR>0009 存储区控制块地址无效。 <BR>0010 环境错误。 <BR><BR>0011 试图使用不正确的格式加载程序。 <BR>0012 访问代码无效。 <BR>0013 数据无效。 <BR>0014 可用的存储区不足,无法完成该操作。 <BR>0015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驱动器。 <BR>0016 无法删除该目录。 <BR>0017 系统无法将文件移到其他磁盘驱动器上。 <BR>0018 没有其他文件。 <BR>0019 媒体写保护。 <BR>0020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设备。 <BR><BR>0021 设备尚未准备好。 <BR>0022 设备无法识别该命令。 <BR>0023 数据错误(循环冗余检查)。 <BR>0024 程序发出命令,但是该命令的长度错误。 <BR>0025 驱动器在磁盘上无法定位指定的区域或磁道。 <BR>0026 无法访问指定的磁盘或软盘。 <BR>0027 驱动器找不到所请求的扇区。 <BR>0028 打印机缺纸。 <BR>0029 系统无法写入指定的设备。 <BR>0030 系统无法读取指定的设备。 <BR><BR>0031 与系统连接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转。 <BR>0032 其他进程正使用该文件,因此现在无法访问。 <BR>0033 另一进程已锁定该文件的某一部分,因此现在无法访问。 <BR>0034 驱动器中的软盘不正确。请将 %2 (卷标序列号: %3)插入驱动器 %1。 <BR>0036 打开共享的文件太多。 <BR>0038 已到达文件结尾。 <BR>0039 磁盘已满。 <BR>0050 不支持此网络请求。 <BR><BR>0051 远程计算机无法使用。 <BR>0052 网络中存在重名。 <BR>0053 找不到网络路径。 <BR>0054 网络正忙。 <BR>0055 指定的网络资源或设备已不可用。 <BR>0056 已经达到网络命令的极限。 <BR>0057 网络适配器出现错误。 <BR>0058 指定的服务器无法执行所请求的操作。 <BR>0059 网络出现意外错误。 <BR>0060 远程适配器不兼容。 <BR><BR>0061 打印机队列已满。 <BR>0062 服务器上没有存储等待打印的文件的空间。 <BR>0063 已经删除等候打印的文件。 <BR>0064 指定的网络名无法使用。 <BR>0065 拒绝访问网络。 <BR>0066 网络资源类型错误。 <BR>0067 找不到网络名。 <BR>0068 已超过本地计算机网络适配器卡的名称极限。 <BR>0069 已超过网络 BIOS 会话的极限。 <BR>0070 远程服务器已经暂停或者正在启动过程中。 <BR><BR>0071 由于该计算机的连接数目已达到上限,此时无法再连接到该远程计算机。 <BR>0072 指定的打印机或磁盘设备已经暂停。 <BR>0080 该文件存在。 <BR>0082 无法创建该目录或文件。 <BR>0083 INT 24 失败。 <BR>0084 处理该请求的存储区不可用。 <BR>0085 正在使用该本地设备名。 <BR>0086 指定的网络密码不正确。 <BR>0087 参数错误。 <BR>0088 网络出现写入错误。 <BR>0089 此时系统无法启动其他进程。 <BR>0100 无法创建其他系统标志。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2
0101 属于其他进程的专用标志。 <BR>0102 标志已经设置,无法关闭。 <BR>0103 无法再次设置该标志。 <BR>0104 中断时无法请求专用标志。 <BR>0105 此标志先前的所有权已终止。 <BR>0106 请将软盘插入驱动器 %1。 <BR>0107 后续软盘尚未插入,程序停止。 <BR>0108 磁盘正在使用或已由其他进程锁定。 <BR>0109 管道已经结束。 <BR>0110 系统无法打开指定的设备或文件。 <BR><BR>0111 文件名太长。 <BR>0112 磁盘空间不足。 <BR>0113 没有其他可用的内部文件标识符。 <BR>0114 目标内部文件标识符不正确。 <BR>0117 该应用程序所运行的 IOCTL 调用不正确。 <BR>0118 校验写入的开关参数值不正确。 <BR>0119 系统不支持所请求的命令。 <BR>0120 该系统上不支持此功能。 <BR><BR>0121 标记已超时。 <BR>0123 文件名、目录名或卷标语法错误。 <BR>0124 系统调用层不正确。 <BR>0125 磁盘没有卷标。 <BR>0126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BR>0127 找不到指定的过程。 <BR>0128 没有要等候的子进程。 <BR>0129 模式下运行。 <BR>0130 试图使用操作(而非原始磁盘I/O)的已打开磁盘分区的文件句柄。 <BR><BR>0131 试图将文件指针移至文件开头之前。 <BR>0132 无法在指定的设备或文件中设置文件指针。 <BR>0133 对于包含已连接驱动器的驱动器,不能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BR>0134 试图在已经连接的驱动器上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BR>0135 试图在已经替换的驱动器上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BR>0136 系统试图删除尚未连接的驱动器的 JOIN。 <BR>0137 系统试图删除尚未替换的驱动器的替换项。 <BR>0138 系统试图将驱动器连接到已连接的驱动器下的目录。 <BR>0139 系统试图将驱动器替换成已替换的驱动器下的目录。 <BR>0140 系统试图将驱动器连接到已替换的驱动器的一个目录中。 <BR><BR>0141 系统试图将驱动器替换成到已连接的驱动器下的目录。 <BR>0142 此时系统无法运行 JOIN 或 SUBST。 <BR>0143 系统无法将驱动器连接到或替换成同一驱动器下的目录。 <BR>0144 此目录不是该根目录的子目录。 <BR>0145 该目录未清空。 <BR>0146 指定的路径已经在替换中使用。 <BR>0147 资源不足,无法执行该命令。 <BR>0148 此时无法使用指定的路径。 <BR>0149 试图连接或替换某个驱动器目录,该驱动器上的某个目录是上一次替换的目标目录。 <BR>0150 CONFIG.SYS 文件未指定系统跟踪信息,或禁止跟踪。 <BR><BR>0151 DosMuxSemWait 的指定信号事件的数目不正确。 <BR>0152 DosMuxSemWait 没有运行;已经设置太多的标志。 <BR>0153 DosMuxSemWait 列表不正确。 <BR>0154 输入的卷标超过目标文件系统的标号字符长度极限。 <BR>0155 无法创建其他线程。 <BR>0156 接收进程拒绝该信号。 <BR>0157 已经放弃该区域,因此无法锁定。 <BR>0158 该区域已经解除锁定。 <BR>0159 线程标识符的地址错误。 <BR>0160 传到 DosE[A]xecPgm 的参数字符串错误。 <BR><BR>0161 指定的路径无效。 <BR>0162 信号已挂起。 <BR>0164 系统无法创建其他线程。 <BR>0167 无法锁定文件的范围。 <BR>0170 所要求的资源正在使用中。 <BR>0173 锁定请求对于提供的取消区域不重要。 <BR>0174 文件系统不支持到锁定类型的自动更改。 <BR>0180 系统检测到错误的区域号码。 <BR><BR>0182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83 不能创建已经存在的文件。 <BR>0186 传送的标志不正确。 <BR>0187 找不到指定的系统信号名称。 <BR>0188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89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90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BR>0191 无法在 Win32 模式下运行 %1。 <BR>0192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93 %1 不是有效的 Win32 应用程序。 <BR>0194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95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96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此应用程序。 <BR>0197 当前无法配置操作系统运行此应用程序。 <BR>0198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199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此应用程序。 <BR>0200 代码段应小于 64K。 <BR><BR>0201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202 操作系统无法运行 %1。 <BR>0203 系统找不到输入的环境选项。 <BR>0205 在命令子树中的进程没有信号句柄。 <BR>0206 文件名或扩展名太长。 <BR>0207 环 2 堆栈正在使用中。 <BR>0208 输入的全局文件名字符 * 或 ? 不正确,或指定的全局文件名字符太多。 <BR>0209 所发送的信号不正确。 <BR>0210 无法设置信号处理程序。 <BR><BR>0212 区域已锁定,无法重新分配。 <BR>0214 附加到此程序或动态链接模块的动态链接模块太多。 <BR>0215 无法嵌套调用 LoadModule。 <BR>0216 图像文件 %1 有效,但不适用于本机类型。 <BR>0230 管道状态无效。 <BR>0231 所有的管道实例都处于忙状态。 <BR>0232 管道正在关闭。 <BR>0233 在管道的另一端没有进程。 <BR>0234 有更多可用的数据。 <BR>0240 已取消会话。 <BR><BR>0254 指定的扩展属性名无效。 <BR>0255 扩展属性不一致。 <BR>0258 等待操作过时。 <BR>0259 没有其他可用数据。 <BR>0266 无法使用复制功能。 <BR>0267 目录名无效。 <BR>0275 扩展属性不匹配缓冲区。 <BR>0276 所装载的文件系统上的扩展属性文件已被损坏。 <BR>0277 扩展属性表格文件已满。 <BR>0278 指定的扩展属性句柄无效。 <BR><BR>0282 安装的文件系统不支持扩展属性。 <BR>0288 试图释放不属于调用者的多路同步信号。 <BR>0298 信号投递的次数太多。 <BR>0299 仅完成部分 ReadProcessMemory 或 WriteProcessMemory 请求。 <BR>0300 操作锁定请求被拒绝。 <BR>0301 系统接收了一个无效的操作锁定确认。 <BR>0317 在 %2 的消息文件中,系统无法找到消息号为 0x%1 的消息文本。 <BR>0487 试图访问无效地址。 <BR>0534 运算结果超过 32 位。 <BR>0535 该管道的另一方有一进程。 <BR>0536 等候进程打开管道的另一端。 <BR><BR>0994 拒绝对扩展属性的访问。 <BR>0995 由于线程退出或应用程序的要求,I/O 操作异常终止。 <BR>0996 重叠的 I/O 事件不处于已标记状态。 <BR>0997 正在处理重叠的 I/O 操作。 <BR>0998 对内存位置的无效访问。 <BR>0999 执行页内操作出错。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3
1001 递归太深;堆栈溢出。 <BR>1002 窗口无法用来发送消息。 <BR>1003 无法完成此项功能。 <BR>1004 标志无效。 <BR>1005 卷不包含已识别的文件系统。请确认所有需要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都已经加载,而且卷没有任何损坏。 <BR>1006 某文件的卷已在外部改变,因而打开的文件不再有效。 <BR>1007 要求的操作无法以全屏幕模式执行。 <BR>1008 试图引用并不存在的符号。 <BR>1009 配置注册表数据库已损坏。 <BR>1010 配置注册表主键无效。 <BR><BR>1011 无法打开配置注册表主键。 <BR>1012 无法读取配置注册表主键。 <BR>1013 无法写入配置注册表主键。 <BR>1014 必须使用日志文件或其他副本来恢复注册表数据库中的某个文件。恢复成功。 <BR>1015 注册表已损坏。可能是一个包含注册表数据文件的结构已损坏,也可能内存中该文件的系统映像已损坏,或者因为备份副本(或日志)不存在(或损坏)导致无法恢复该文件。 <BR>1016 由注册表引起的 I/O 操作发生了不可恢复的错误。注册表将不能读取、写出或刷新包含注册表系统映像的其中一个文件。 <BR>1017 系统试图将文件加载或还原到注册表中,但是,指定的文件不是注册表文件格式。 <BR>1018 试图在注册表键(已经标记为删除)中完成的操作非法。 <BR>1019 系统无法在注册表日志文件中分配所需的空间。 <BR>1020 无法在已经有子键或键值的注册表项中创建符号链接。 <BR>1021 在易失的父键下不能创建固定的子键。 <BR>1022 通知的更改请求已经完成,并且返回信息还没有被送到调用者的缓冲区中。调用者需要列举所有文件以找到改动的内容。 <BR><BR>1051 已将停止控制发送给与其他运行服务相关的服务。 <BR>1052 所要求的控制对此服务无效。 <BR>1053 服务没有及时地响应启动或控制请求。 <BR>1054 无法为该服务创建线程。 <BR>1055 服务数据库已锁定。 <BR>1056 该服务的实例已在运行。 <BR>1057 帐户名无效或者不存在,或者指定帐户名的密码无效。 <BR>1058 服务无法启动,可能因为被禁用,也可能因为没有关联的可用设备。 <BR>1059 已经指定了循环服务的从属关系。 <BR>1060 指定的服务不是所安装的服务。 <BR><BR>1061 该服务此时无法接收控制消息。 <BR>1062 服务尚未启动。 <BR>1063 服务进程无法连接到服务控制程序。 <BR>1064 处理控制请求时,服务出现意外情况。 <BR>1065 指定的数据库不存在。 <BR>1066 服务返回服务特定的错误码。 <BR>1067 进程意外地终止。 <BR>1068 无法启动从属服务或组。 <BR>1069 由于登录失败,没有启动服务。 <BR>1070 启动后,服务保持在启动挂起状态。 <BR><BR>1071 指定的服务数据库锁定无效。 <BR>1072 指定的服务已经标记为删除。 <BR>1073 指定的服务已经存在。 <BR>1074 系统当前正以上一次运行成功的配置运行。 <BR>1075 从属服务不存在,或已经标记为删除。 <BR>1076 已接受使用当前引导作为最后的有效控制设置。 <BR>1077 自从上一次启动以后,没有再次启动过该服务。 <BR>1078 该名称已经用作服务名或服务显示名。 <BR>1079 此服务的帐户不同于运行于同一进程上的其它服务的帐户。 <BR>1080 只能为 Win32 服务设置失败操作,不能为驱动程序设置。 <BR>1081 这个服务所运行的进程和服务控制管理器相同。所以,如果服务进程意外中止的话,服务控制管理器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BR>1082 这个服务没有设置恢复程序。 <BR>1083 配置成在该可执行程序中运行的这个服务不能执行该服务。 <BR>1100 已经到达磁带的物理尽头。 <BR>1101 磁带访问到文件标记。 <BR>1102 到达磁带或分区首部。 <BR>1103 磁带访问到文件组的末尾。 <BR>1104 磁带上没有其他数据。 <BR>1105 磁带无法分区。 <BR>1106 访问多重卷分区的新磁带时,当前的区块大小不正确。 <BR>1107 加载磁带时,找不到磁带分区信息。 <BR>1108 无法锁定媒体退出功能。 <BR>1109 无法卸载媒体。 <BR>1110 驱动器中的媒体已经更改。 <BR><BR>1111 已经复位 I/O 总线。 <BR>1112 驱动器中没有媒体。 <BR>1113 在目标多字节代码页中不存在对单码字符的映射。 <BR>1114 动态链接库 (DLL) 初始化例程失败。 <BR>1115 正在关闭系统。 <BR>1116 无法终止系统关机,因为没有进行中的关机操作。 <BR>1117 由于 I/O 设备出现错误,无法运行该请求。 <BR>1118 串行设备初始化失败。将卸载串行驱动程序。 <BR>1119 无法打开正与其他设备共享中断请求 (IRQ) 的设备。至少有一个使用该 IRQ 的设备已经打开。 <BR>1120 由于再次写入串行口,串行 I/O 操作已结束。(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为零。) <BR><BR>1121 由于超时,串行 I/O 操作已结束。 (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未达到零。) <BR>1122 在软盘上找不到标识符地址标记。 <BR>1123 软盘扇区标识符字段与软盘控制器磁道地址不匹配。 <BR>1124 软盘控制器报告软盘驱动程序不能识别的错误。 <BR>1125 软盘控制器返回的结果和注册的不一致。 <BR>1126 访问硬盘时,再校准操作失败,再试一次后也无法操作。 <BR>1127 访问硬盘时,磁盘操作失败,再试一次后仍没有作用。 <BR>1128 访问硬盘时,需要重启动磁盘控制器,但仍未成功。 <BR>1129 磁带已卷到尽头。 <BR>1130 可用的服务器存储区不足,无法执行该命令。 <BR><BR>1131 检测到潜在的死锁情况。 <BR>1132 指定的基址或文件偏移量没有正确对齐。 <BR>1140 试图更改系统电源状态的操作被另一应用程序或驱动程序禁止。 <BR>1141 系统 BIOS 无法更改系统电源状态。 <BR>1142 试图在一文件上创建超过系统允许数额的链接。 <BR>1150 指定的程序需要新的 Windows 版本。 <BR><BR>1151 指定的程序不是 Windows 或 MS-DOS 程序。 <BR>1152 无法启动指定程序的多个实例。 <BR>1153 指定的程序是为 Windows 的早期版本编写的。 <BR>1154 运行此应用程序所需的某个库文件已损。 <BR>1155 没有应用程序与该操作中所指定的文件关联。 <BR>1156 将命令发送到应用程序时出现错误。 <BR>1157 找不到运行此应用程序所需的某个库文件。 <BR>1158 当前进程已使用了 Window 管理器对象的系统允许的所有句柄。 <BR>1159 消息只能与同步操作一起使用。 <BR>1160 指出的源元素没有媒体。 <BR><BR>1161 指出的目标元素已包含媒体。 <BR>1162 指出的元素不存在。 <BR>1163 指出的元素是未显示的存储资源的一部分。 <BR>1164 指出的设备需要重新初始化,因为硬件有错误。 <BR>1165 设备显示在尝试进一步操作之前需要清除。 <BR>1166 设备显示它的门仍是打开状态。 <BR>1167 设备没有连接。 <BR>1168 找不到元素。 <BR>1169 索引中没有同指定项相匹配的项。 <BR>1170 在对象上不存在指定的属性集。 <BR><BR>1171 传递到 GetMouseMovePoints 的点不在缓冲区中。 <BR>1172 跟踪(工作站)服务没运行。 <BR>1173 找不到卷 ID。 <BR>1175 无法删除要被替换的文件。 <BR>1176 无法将替换文件移到要被替换的文件。要被替换的文件保持原来的名称。 <BR>1177 无法将替换文件移到要被替换的文件。要被替换的文件已被重新命名为备份名称。 <BR>1178 卷更改记录被删除。 <BR>1179 卷更改记录服务不处于活动中。 <BR>1180 找到一份文件,但是可能不是正确的文件。 <BR>1181 日志项已从日志中删除。 <BR>1200 指定的设备名无效。 <BR><BR>1201 设备当前虽然未连接,但它是记忆连接。 <BR>1202 试图记起已经记住的设备。 <BR>1203 网络供应商不接受给定的网络路径。 <BR>1204 指定的网络供应商名无效。 <BR>1205 无法打开网络连接配置文件。 <BR>1206 网络连接配置文件已损坏。 <BR>1207 无法列举非包容类。 <BR>1208 出现扩展错误。 <BR>1209 指定组名的格式无效。 <BR>1210 指定计算机名的格式无效。 <BR><BR>1211 指定事件名的格式无效。 <BR>1212 指定域名的格式无效。 <BR>1213 指定服务名的格式无效。 <BR>1214 指定网络名的格式无效。 <BR>1215 指定共享名的格式无效。 <BR>1216 指定密码的格式无效。 <BR>1217 指定的邮件名无效。 <BR>1218 指定邮件目的地的格式无效。 <BR>1219 所提供的凭据与现有凭据设置冲突。 <BR>1220 试图与网络服务器建立会话,但目前与该服务器建立的会话太多。 <BR><BR>1221 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已经使用该工作组或域名。 <BR>1222 网络不存在或者没有启动。 <BR>1223 用户已经取消该操作。 <BR>1224 所要求的操作无法在已经打开用户映射区域的文件中运行。 <BR>1225 远程系统拒绝网络连接。 <BR>1226 已经关闭网络连接。 <BR>1227 网络传输的终点已经有一个地址与其关联。 <BR>1228 网络终点尚未与地址关联。 <BR>1229 试图在不存在的网络连接中操作。 <BR>1230 试图在活动的网络连接上进行无效操作。 <BR><BR>1231 不能访问网络位置。有关网络疑难解答的信息,请参阅 Windows 帮助。 <BR>1232 不能访问网络位置。有关网络疑难解答的信息,请参阅 Windows 帮助。 <BR>1233 不能访问网络位置。有关网络疑难解答的信息,请参阅 Windows 帮助。 <BR>1234 远程系统的目标网络端点没有运行任何服务。 <BR>1235 该请求已经终止。 <BR>1236 本地系统已经终止网络连接。 <BR>1237 无法完成操作。请再试一次。 <BR>1238 无法创建到该服务器的连接,因为已经到达了该帐户同时连接的最大数目。 <BR>1239 试图在该帐户未授权的时间内登录。 <BR>1240 尚未授权此帐户从该站登录网络。 <BR><BR>1241 网络地址无法用于要求的操作。 <BR>1242 服务已经注册。 <BR>1243 指定的服务不存在。 <BR>1244 由于尚未验证用户身份,无法执行要求的操作。 <BR>1245 由于用户尚未登录网络,无法运行要求的操作。指定的服务不存在。 <BR>1246 继续工作。 <BR>1247 完成初始化操作后,试图再次运行初始化操作。 <BR>1248 没有其他本地设备。 <BR>1249 指定的站点不存在。 <BR>1250 具有指定名称的域控制器已经存在。 <BR><BR>1251 只有连接到服务器上时,才支持该操作。 <BR>1252 即使没有改动,组策略框架也应该调用扩展。 <BR>1253 指定的用户没有一个有效的配置文件。 <BR>1254 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不支持此操作。 <BR>1300 不是对所有的调用方分配引用特权。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3
1301 帐户名与安全标识符之间的映射未完成。 <BR>1302 没有为该帐户明确地设置系统配额限制。 <BR>1303 没有可用的密钥。返回已知的密钥。 <BR>1304 密码太复杂,无法转换成 LAN Manager 密码。返回的 LAN Manager 密码是空字符串。 <BR>1305 修订级别未知。 <BR>1306 表示两个修订级别不兼容。 <BR>1307 无法将此安全标识符指定为该对象的拥有者。 <BR>1308 无法将此安全标识符指定为主要的对象组。 <BR>1309 当前并未模拟客户的线程试图操作模拟令牌。 <BR>1310 不可以禁用该组。 <BR><BR>1311 目前没有可用的登录服务器处理登录请求。 <BR>1312 指定的登录会话不存在。该会话可能已终止。 <BR>1313 指定的权限不存在。 <BR>1314 客户不保留请求的权限。 <BR>1315 提供的名称不是正确的帐户名称格式。 <BR>1316 指定的用户已经存在。 <BR>1317 指定的用户不存在。 <BR>1318 指定的组已经存在。 <BR>1319 指定的组不存在。 <BR>1320 或者指定的用户帐户已经是某个特定组的成员,或者也可能指定的组非空而不能被删除。 <BR><BR>1321 指定的用户帐户不是所指定组帐户的成员。 <BR>1322 上次保留的管理帐户无法关闭或删除。 <BR>1323 无法更新密码。所输入的密码不正确。 <BR>1324 无法更新密码。所提供的新密码包含不可用于密码的值。 <BR>1325 无法更新密码。为新密码提供的值不符合字符域的长度、复杂性或历史要求。 <BR>1326 登录失败: 用户名未知或密码错误。 <BR>1327 登录失败: 用户帐户限制。 <BR>1328 登录失败: 违反帐户登录时间限制。 <BR>1329 登录失败: 禁止用户登录到该计算机上。 <BR>1330 登录失败: 指定的帐户密码已过期。 <BR><BR>1331 登录失败: 当前禁用帐户。 <BR>1332 未完成帐户名与安全性标识符之间的映射。 <BR>1333 一次请求的本地用户标识符(LUID)太多。 <BR>1334 没有其他可用的本地用户标识符(LUID)。 <BR>1335 对这个特定使用来说,安全标识符的子部分是无效的。 <BR>1336 访问控制清单(ACL)结构无效。 <BR>1337 安全标识符结构无效。 <BR>1338 安全描述符结构无效。 <BR>1340 无法创建继承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访问控制项目(ACE)。 <BR><BR>1341 当前已禁用服务器。 <BR>1342 当前已启用服务器。 <BR>1343 所提供的值是无效的标识符授权值。 <BR>1344 没有更多的内存用于更新安全信息。 <BR>1345 指定的属性无效,或指定的属性与整个组的属性不兼容。 <BR>1346 或者没有提供所申请的模仿级别,或者提供的模仿级别无效。 <BR>1347 无法打开匿名级安全性符号。 <BR>1348 所请求的验证信息类别无效。 <BR>1349 该类符号不能以所尝试的方式使用。 <BR>1350 无法在没有相关安全性的对象上运行安全操作。 <BR><BR><BR>1351 未能从域控制器读取配置信息,或者是因为机器不可使用,或者是访问被拒绝。 <BR>1352 安全帐户管理程序(SAM)或本地安全颁发机构(LSA)服务器状态不正确,所以无法运行安全操作。 <BR>1353 域处于执行安全操作的错误状态。 <BR>1354 该操作只能在域的主域控制器中执行。 <BR>1355 指定的域不存在或联系不上。 <BR>1356 指定的域已经存在。 <BR>1357 试图超过每个服务器域数目的极限。 <BR>1358 由于严重的媒体错误或磁盘的数据结构损坏,无法完成所请求的操作。 <BR>1359 发生内部错误。 <BR>1360 通用的访问类型包含在访问掩码中,该掩码已经映射为非通用类型。 <BR><BR>1361 安全性描述符的格式错误(绝对或自相关)。 <BR>1362 请求的操作只准登录进程使用。该调用过程并未被记录为登录进程。 <BR>1363 无法用已经使用的标识符来启动新的登录会话。 <BR>1364 指定的确认数据包未知。 <BR>1365 登录会话的状态与请求的操作不一致。 <BR>1366 登录会话标识符正在使用中。 <BR>1367 登录请求包含无效的登录类型值。 <BR>1368 在使用命名管道读取数据之前,无法经由该管道模拟。 <BR>1369 注册表子树的事务状态与所请求的操作不兼容。 <BR>1370 突发的内部安全性数据库故障。 <BR><BR>1371 无法在内部帐户下运行该操作。 <BR>1372 无法在该内部特定组中运行该操作。 <BR>1373 无法在该内部特定用户中运行该操作。 <BR>1374 因为该组当前是用户的主要组,所以不能从此组中删除用户。 <BR>1375 该符号已作为主要符号使用。 <BR>1376 指定的本地组不存在。 <BR>1377 指定的帐户名不是本地组的成员。 <BR>1378 指定的帐户名已经是本地组的成员。 <BR>1379 指定的本地组已经存在。 <BR>1380 登录失败: 用户在本计算机上没有被授与所需注册类型。 <BR><BR>1381 超过了可以存储在单个系统中的最大机密限制。 <BR>1382 机密的长度超过了最大允许值。 <BR>1383 本地安全授权数据库包含内部不一致的错误。 <BR>1384 登录时,用户的安全性上下文累积太多的安全标识符。 <BR>1385 登录失败: 用户在本计算机上没有被授与所需注册类型。 <BR>1386 经交叉加密的密码必须更改用户密码。 <BR>1387 成员不存在,因此无法将其添加到本地组或从中删除。 <BR>1388 新成员的帐户类型有误,因此无法将其添加到本地组。 <BR>1389 指定的安全标识符太多。 <BR>1390 经交叉加密的密码必须更改该用户密码。 <BR><BR>1391 表示 ACL 没有可继承的组件。 <BR>1392 文件或目录已损坏,无法读取数据。 <BR>1393 磁盘结构已损坏,无法读取数据。 <BR>1394 指定的登录会话没有用户会话密钥。 <BR>1395 正在访问的服务允许特定数目的连接。因为连接的数目已达到服务可接受的数目,所以此时无法创建新的服务连接。 <BR>1396 登录失败: 该目标帐户名称不正确。 <BR>1397 相互身份验证失败。该服务器在域控制器的密码过期。 <BR>1398 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 <BR>1400 窗口句柄无效。 <BR><BR>1401 菜单句柄无效。 <BR>1402 光标句柄无效。 <BR>1403 加速键表的句柄无效。 <BR>1404 挂接句柄无效。 <BR>1405 多重窗口位置结构句柄无效。 <BR>1406 无法创建最上层的子窗口。 <BR>1407 找不到窗口类。 <BR>1408 窗口无效;属于其他线程。 <BR>1409 已经注册热键。 <BR>1410 类已经存在。 <BR><BR>1411 类不存在。 <BR>1412 类窗口仍打开着。 <BR>1413 索引无效。 <BR>1414 图标句柄无效。 <BR>1415 使用私人对话框窗口字。 <BR>1416 找不到列表框标识符。 <BR>1417 找不到任何通配符。 <BR>1418 线程没有打开剪贴板。 <BR>1419 尚未注册热键。 <BR>1420 该窗口不是有效的对话框窗口。 <BR>1421 找不到控制标识符。 <BR>1422 由于没有编辑控制,因此该组合框的消息无效。 <BR>1423 窗口不是组合框。 <BR>1424 高度必须小于 256。 <BR>1425 设备上下文(DC)句柄无效。 <BR>1426 挂接过程类型无效。 <BR>1427 挂接过程无效。 <BR>1428 不能在无模块句柄的情况下设置非本地的挂接。 <BR>1429 只能全局设置该挂接过程。 <BR>1430 已安装日记挂接过程。 <BR><BR>1431 未安装挂接过程。 <BR>1432 单选列表框的消息无效。 <BR>1433 LB_SETCOUNT 发送到活动的列表框。 <BR>1434 该列表框不支持制表符。 <BR>1435 无法破坏由其他线程所创建的对象。 <BR>1436 子窗口不能有菜单。 <BR>1437 窗口没有系统菜单。 <BR>1438 消息框样式无效。 <BR>1439 系统范围内的(SPI_*)的参数无效。 <BR>1440 屏幕已经锁定。 <BR><BR>1441 多重窗口位置结构中所有窗口句柄必须具有相同的父窗口。 <BR>1442 窗口不是子窗口。 <BR>1443 GW_* 命令无效。 <BR>1444 线程标识符无效。 <BR>1445 无法处理非多文档接口(MDI)窗口的消息。 <BR>1446 弹出式菜单已激活。 <BR>1447 窗口没有滚动条。 <BR>1448 滚动条范围不能大于 MAXLONG。 <BR>1449 无法以指定的方式显示或关闭窗口。 <BR>1450 系统资源不足,无法完成所请求的服务。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3
1451 系统资源不足,无法完成所请求的服务。 <BR>1452 系统资源不足,无法完成所请求的服务。 <BR>1453 配额不足,无法完成请求的服务。 <BR>1454 配额不足,无法完成请求的服务。 <BR>1455 页面交换文件太小,无法完成此项操作。 <BR>1456 找不到菜单项。 <BR>1457 键盘布局句柄无效。 <BR>1458 不允许使用挂钩类型。 <BR>1459 该操作需要交互式窗口工作站。 <BR>1460 由于超时时间已过,该操作返回。 <BR>1461 无效监视器句柄。 <BR>1500 事件日志文件已损坏。 <BR>1501 无法打开事件日志文件,因此无法启动事件记录服务。 <BR>1502 事件日志文件已满。 <BR>1503 事件日志文件在两次读取操作间已发生变化。 <BR>1601 无法访问 Windows 安装服务。请与技术支持人员联系,确认 Windows 安装服务是否注册正确。 <BR>1602 用户取消了安装。 <BR>1603 安装时发生严重错误。 <BR>1604 安装已挂起,未完成。 <BR>1605 这个操作只对当前安装的产品有效。 <BR>1606 功能 ID 未注册。 <BR>1607 组件 ID 未注册。 <BR>1608 未知属性。 <BR>1609 句柄处于不正确的状态。 <BR>1610 这个产品的配置数据已损坏。请与技术支持人员联系。 <BR>1611 组件限制语不存在。 <BR>1612 这个产品的安装来源无法使用。请验证来源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访问。 <BR>1613 Windows 安装服务无法安装这个安装程序包。您必须安装含有 Windows 安装服务新版本的 Windows Service Park。 <BR>1614 产品已卸载。 <BR>1615 SQL 查询语法不正确或不被支持。 <BR>1616 记录字符域不存在。 <BR>1617 设备已被删除。 <BR>1618 正在进行另一个安装操作。请在继续这个安装操作之前完成那个操作。 <BR>1619 未能打开这个安装程序包。请验证程序包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访问;或者与应用程序供应商联系,验证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装程序包。 <BR>1620 未能打开这个安装程序包。请与应用程序供应商联系,验证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装程序包。 <BR><BR>1621 启动 Windows 安装服务用户界面时有错误。请与技术支持人员联系。 <BR>1622 打开安装日志文件时出错。请验证指定的日志文件位置是否存在,是否可以写入。 <BR>1623 安装程序包的语言不受系统支持。 <BR>1624 应用变换时出错。请验证指定的变换路径是否有效。 <BR>1625 系统策略禁止这个安装。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BR>1626 无法执行函数。 <BR>1627 执行期间,函数出了问题。 <BR>1628 指定了无效的或未知的表格。 <BR>1629 提供的数据类型不对。 <BR>1630 这个类型的数据不受支持。 <BR><BR>1631 Windows 安装服务未能启动。请与技术支持人员联系。 <BR>1632 临时文件夹已满或无法使用。请验证临时文件夹是否存在,是否可以写入。 <BR>1633 这个处理器类型不支持该安装程序包。请与产品供应商联系。 <BR>1634 组件没有在这台计算机上使用。 <BR>1635 无法打开修补程序包。请验证修补程序包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访问;或者与应用程序供应商联系,验证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装修补程序包。 <BR>1636 无法打开修补程序包。请与应用程序供应商联系,验证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装修补程序包。 <BR>1637 Windows 安装服务无法处理这个修补程序包。您必须安装含有 Windows 安装服务新版本的 Windows Service Pack。 <BR>1638 已安装这个产品的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安装无法继续。要配置或删除这个产品的现有版本,请用“控制面板”上的“添加/删除程序”。 <BR>1639 无效的命令行参数。有关详细的命令行帮助,请查阅 Windows 安装服务的 SDK。 <BR>1640 在终端服务远程会话期间,只有管理员有添加、删除或配置服务器软件的权限。如果您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或配置软件,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 <BR>1641 要求的操作已成功结束。要使改动生效,必须重新启动系统。 <BR>1642 Windows 安装服务无法安装升级修补程序,因为被升级的程序丢失,或者升级修补程序将更新此程序的其他版本。请确认要被升级的程序在您的计算机上且您的升级修补程序是正确的。 <BR>1700 串绑定无效。 <BR><BR>1701 绑定句柄的类型错误。 <BR>1702 绑定句柄无效。 <BR>1703 不支持 RPC 协议顺序。 <BR>1704 RPC 协议序列无效。 <BR>1705 字符串的全球唯一标识符(UUID)无效。 <BR>1706 终点的格式无效。 <BR>1707 网络地址无效。 <BR>1708 未找到终点。 <BR>1709 超时设置值无效。 <BR>1710 找不到该对象的全球唯一标识符(UUID)。 <BR><BR>1711 该对象的全球唯一标识符(UUID)已经注册。 <BR>1712 这一类型的全球唯一标识符(UUID)已经注册。 <BR>1713 RPC 服务器正在监听。 <BR>1714 尚未注册协议顺序。 <BR>1715 RPC 服务器不处于监听状态。 <BR>1716 管理程序的类型未知。 <BR>1717 接口未知。 <BR>1718 没有绑定。 <BR>1719 没有协议序列。 <BR>1720 无法创建终点。 <BR><BR>1721 资源不足,无法完成该操作。 <BR>1722 RPC 服务器无法使用。 <BR>1723 RPC 服务器太忙,无法完成此项操作。 <BR>1724 网络选项无效。 <BR>1725 该线程中不存在活动的远程过程调用。 <BR>1726 远程过程调用失败。 <BR>1727 远程过程调用失败并且无法执行。 <BR>1728 远程过程调用(RPC)协议出现错误。 <BR>1730 RPC 服务器不支持传输语法。 <BR><BR>1732 不支持这种类型的全球唯一标识符。 <BR>1733 标识无效。 <BR>1734 数组边界无效。 <BR>1735 绑定类型中不包含项目名。 <BR>1736 名称语法无效。 <BR>1737 不支持这种命名语法。 <BR>1739 没有可用的网络地址,无法创建全球唯一标识符(UUID)。 <BR>1740 终结点重复。 <BR><BR>1741 身份验证类型未知。 <BR>1742 调用次数的上限太小。 <BR>1743 字符串太长。 <BR>1744 找不到 RPC 协议序列。 <BR>1745 过程号超出范围。 <BR>1746 此次绑定不包含任何身份验证信息。 <BR>1747 身份验证服务未知。 <BR>1748 身份验证级别未知。 <BR>1749 安全描述符无效。 <BR>1750 身份验证服务未知。 <BR><BR>1751 项目无效。 <BR>1752 服务器的终结点无法执行此项操作。 <BR>1753 终点的映射器没有更多的终点可用。 <BR>1754 没有导出任何接口。 <BR>1755 项目名不完整。 <BR>1756 版本选项无效。 <BR>1757 没有其他成员。 <BR>1758 可以导出全部内容。 <BR>1759 未找到接口。 <BR>1760 项目已经存在。 <BR><BR>1761 项目找不到。 <BR>1762 名称服务不可用。 <BR>1763 网络地址集无效。 <BR>1764 不支持请求的操作。 <BR>1765 没有可供冒仿的安全性描述符。 <BR>1766 远程过程调用(RPC)出现内部错误。 <BR>1767 RPC 服务器企图进行整除零运算。 <BR>1768 RPC 服务器出现寻址错误。 <BR>1769 RPC 服务器中的浮点运算造成被零除。 <BR>1770 RPC 服务器产生了浮点下溢错误。 <BR><BR>1771 RPC 服务器产生了浮点上溢错误。 <BR>1772 可用于自动句柄绑定的 RPC 服务器列表已经用完。 <BR>1773 无法打开字符转换表文件。 <BR>1774 包含字符转换表的文件小于 512 个字节。 <BR>1775 在远程过程调用中,客户机向主机传送了一个空的描述体句柄。 <BR>1777 远程过程调用中的描述体句柄发生变化。 <BR>1778 发送到远程过程调用的绑定句柄不匹配。 <BR>1779 占位程序无法获得远程过程调用的句柄。 <BR>1780 将空的参考指针发送给占位程序。 <BR><BR>1781 列举值超出范围。 <BR>1782 字节数目太小。 <BR>1783 占位程序接收到错误数据。 <BR>1784 所提供的用户缓冲区对所申请的操作无效。 <BR>1785 无法识别磁盘媒体。它可能还未格式化。 <BR>1786 工作站没有信任密码。 <BR>1787 服务器上的安全数据库中没有该工作站信任关系的计算机帐户。 <BR>1788 建立主域和受托域间的信任关系失败。 <BR>1789 建立工作站和主域间的信任关系失败。 <BR>1790 网络登录失败。 <BR><BR>1791 该线程执行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远程过程调用。 <BR>1792 试图登录网络,但网络登录服务尚未启动。 <BR>1793 用户帐户已到期。 <BR>1794 重定向程序正在使用,无法卸载。 <BR>1795 已经安装所指定的打印机驱动程序。 <BR>1796 指定的端口未知。 <BR>1797 打印机驱动程序未知。 <BR>1798 打印处理程序未知。 <BR>1799 指定的分隔符文件无效。 <BR>1800 指定的优先级无效。 <BR><BR>1801 打印机名无效。 <BR>1802 打印机已经存在。 <BR>1803 打印机命令无效。 <BR>1804 指定的数据类型无效。 <BR>1805 指定的环境无效。 <BR>1806 没有其他绑定。 <BR>1807 使用的帐户是跨网络的信任帐户。请使用全局用户帐户或本地用户帐户来访问此服务器。 <BR>1808 所使用的帐户是计算机帐户。请使用全局用户帐户或本地用户帐户来访问该服务器。 <BR>1809 使用的帐户是服务器信任帐户。请使用全局用户帐户或本地用户帐户来访问该服务器。 <BR>1810 指定的域名或安全标识符与域的信任信息不一致。 <BR><BR>1811 服务器正在使用中,无法卸载。 <BR>1812 指定的映像文件不包含资源部分。 <BR>1813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资源类型。 <BR>1814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资源名称。 <BR>1815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资源语言 ID 。 <BR>1816 可用的配额不足,无法执行该命令。 <BR>1817 没有已注册的接口。 <BR>1818 远程过程调用被取消。 <BR>1819 绑定句柄不包含所有需要的信息。 <BR>1820 远程调用过程中发生通讯失败。 <BR><BR>1821 所需的身份验证级别不被支持。 <BR>1822 主要的名称没有注册。 <BR>1823 指定的错误不是有效的 Windows RPC 错误代码。 <BR>1824 已分配仅在本机上有效的 UUID。 <BR>1825 产生了特定的安全包错误。 <BR>1826 没有取消线程。 <BR>1827 在编码/解码处理时的操作无效。 <BR>1828 序列化软件包的版本不兼容。 <BR>1829 RPC 占位程序的版本不兼容。 <BR>1830 RPC 管道对象无效或已损坏。 <BR><BR>1831 试图在 RPC 管道对象上进行无效操作。 <BR>1832 不被支持的 RPC 管道版本。 <BR>1898 找不到组成员。 <BR>1899 无法创建终结点映射数据库条目。 <BR>1900 对象的全球标识符(UUID)为空。 <BR><BR>1901 指定的时间无效。 <BR>1902 指定的表单名无效。 <BR>1903 指定的表单大小无效。 <BR>1904 指定的打印机句柄正在等候处理 <BR>1905 指定的打印机已经删除。 <BR>1906 打印机的状态无效。 <BR>1907 用户首次登录前,必须先更改其密码。 <BR>1908 找不到该域的域控制器。 <BR>1909 引用的帐户目前被锁定,可能无法登录。 <BR>1910 没有发现指定的此对象导出者。 <BR><BR>1911 没有发现指定的对象。 <BR>1912 没有发现指定的对象解析器。 <BR>1913 一些待发数据仍停留在请求缓冲区内。 <BR>1914 无效的异步远程过程调用句柄。 <BR>1915 这个操作的异步 RPC 调用句柄不正确。 <BR>1916 RPC 管道对象已经关闭。 <BR>1917 RPC 调用在全部的管道都被处理之前完成。 <BR>1918 没有其他可用的数据来自 RPC 管道。 <BR>1919 这个机器没有可用的站点名。 <BR>1920 系统无法访问此文件。 <BR><BR>1921 系统无法解析文件名。 <BR>1922 项目不是所要的类型。 <BR>1923 无法将所有对象的 UUID 导出到指定的项。 <BR>1924 无法将接口导出到指定的项。 <BR>1925 无法添加指定的配置文件项。 <BR>1926 无法添加指定的配置文件元素。 <BR>1927 无法删除指定的配置文件元素。 <BR>1928 无法添加组元素。 <BR>1929 无法删除组元素。 <BR>2000 像素格式无效。 <BR>2001 指定的驱动程序无效。 <BR>2002 该操作的窗口样式或类属性无效。 <BR>2003 不支持请求的图元文件操作。 <BR>2004 不支持肭蟮淖徊僮鳌?nbsp; <BR>2005 不支持请求的剪辑操作。 <BR>2010 指定的颜色管理模块无效。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4
2011 指定的颜色文件配置无效。 <BR>2012 找不到指定的标识。 <BR>2013 所需的标识不存在。 <BR>2014 指定的标识已经存在。 <BR>2015 指定的颜色文件配置与任何设备都不相关。 <BR>2016 找不到该指定的颜色文件配置。 <BR>2017 指定的颜色空间无效。 <BR>2018 图像颜色管理没有启用。 <BR>2019 在删除该颜色转换时有一个错误。 <BR>2020 指定的颜色转换无效。 <BR><BR>2021 指定的转换与位图的颜色空间不匹配。 <BR>2022 指定的命名颜色索引在配置文件中不存在。 <BR>2108 网络连接已成功,但需要提示用户输入一个不同于原始指定的密码。 <BR>2202 指定的用户名无效。 <BR>2250 网络连接不存在。 <BR><BR>2401 在这个网络连接上已存在打开的文件或未处理的请求。 <BR>2402 活动的连接仍然存在。 <BR>2404 设备正由活动进程使用,无法断开连接。 <BR><BR>3000 指定的打印监视程序未知。 <BR>3001 指定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正在使用中。 <BR>3002 找不到假机文件。 <BR>3003 没有发出 StartDocPrinter 调用。 <BR>3004 尚未发出 AddJob 调用。 <BR>3005 指定的打印处理程序已经安装。 <BR>3006 指定的打印监视程序已经安装。 <BR>3007 该指定的打印监视器不具备所要求的功能。 <BR>3008 指定的打印机监视器正在使用中。 <BR>3009 当打印机有作业排成队列时此操作请求是不允许的。 <BR>3010 请求的操作成功。只有重新启动系统,更改才会生效。 <BR><BR>3011 请求的操作成功。只有重新启动服务,更改才会生效。 <BR>3012 找不到打印机。 <BR>4000 WINS 在处理命令时遇到执行错误。 <BR>4001 无法删除本地的 WINS。 <BR>4002 从文件引入失败。 <BR>4003 备份失败。以前执行过完整的备份吗? <BR>4004 备份失败。请检查备份数据库的目标目录。 <BR>4005 名称在 WINS 数据库中不存在。 <BR>4006 不允许进行未配置部分的复制。 <BR>4100 DHCP 客户获得一个在网上已被使用的 IP 地址。直到 DHCP 客户可以获得新的地址前,本地接口将被禁用。 <BR>4200 WMI 数据提供程序不能识别传来的 GUID 是否有效。 <BR><BR>4201 WMI 数据提供程序无法识别传来的实例名是否有效。 <BR>4202 WMI 数据提供程序无法识别传来的数据项目标识符是否有效。 <BR>4203 无法完成 WMI 请求,请重试一次。 <BR>4204 找不到 WMI 数据提供程序。 <BR>4205 WMI 数据提供程序引用到一个未注册的实例组。 <BR>4206 WMI 数据块或事件通知已启用。 <BR>4207 WMI 数据块不再可用。 <BR>4208 WMI 数据服务无法使用。 <BR>4209 WMI 数据提供程序无法完成请求。 <BR>4210 WMI MOF 信息无效。 <BR><BR>4211 WMI 注册信息无效。 <BR>4212 WMI 数据块或事件通知已禁用。 <BR>4213 WMI 数据项目或数据块为只读。 <BR>4214 WMI 数据项目或数据块不能更改。 <BR>6118 该工作组的服务器列表当前不可用。 <BR>6200 要正常运行,任务计划程序服务的配置必须在系统帐户中运行。单独的任务可以被配置成在其他帐户中运行。 <BR><BR>7001 指定的会话名无效。 <BR>7002 指定的协议驱动程序无效。 <BR>7003 在系统路径上找不到指定的协议驱动程序。 <BR>7004 在系统路径上找不到指定的终端连接驱动程序。 <BR>7005 不能为这个会话创建一个事件日志的注册键。 <BR>7006 同名的一个服务已经在系统中存在。 <BR>7007 在会话上一个关闭操作挂起。 <BR>7008 没有可用的输出缓冲器。 <BR>7009 找不到 MODEM.INF 文件。 <BR>7010 在 MODEM.INF 中没有找到调制解调器名称。 <BR><BR>7011 调制解调器没有接受发送给它的指令。验证配置的调制解调器与连接的调制解调器是否匹配。 <BR>7012 调制解调器没有响应发送给它的指令。验证该调制解调器是否接线正确并且打开了电源开关。 <BR>7013 由于断开连接,载波检测失败或载波停止。 <BR>7014 在要求的时间内没有发现拨号音。确定电话线连接正确并可使用。 <BR>7015 在远程站点回叫时检测到了占线信号。 <BR>7016 在回叫时远程站点上检测到了声音。 <BR>7017 传输驱动程序错误 <BR><BR>7022 找不到指定的会话。 <BR>7023 指定的会话名称已处于使用中。 <BR>7024 由于终端连接目前正在忙于处理一个连接、断开连接、复位或删除操作,无法完成该请求的操作。 <BR>7025 试图连接到其视频模式不受当前客户支持的会话。 <BR>7035 应用程序尝试启动 DOS 图形模式。不支持 DOS 图形模式。 <BR>7037 您的交互式登录权限已被禁用。请与您的管理员联系。 <BR>7038 该请求的操作只能在系统控制台上执行。这通常是一个驱动程序或系统 DLL 要求直接控制台访问的结果。 <BR>7040 客户未能对服务器连接消息作出响应。 <BR><BR>7041 不支持断开控制台会话。 <BR>7042 不支持重新将一个断开的会话连接到控制台。 <BR>7044 远程控制另一个会话的请求被拒绝。 <BR>7045 拒绝请求的会话访问。 <BR>7049 指定的终端连接驱动程序无效。 <BR>7050 不能远程控制请求的会话。这也许是由于该会话被中断或目前没有一个用户登录。另外,您不能从该系统控制台远程控制一个会话或远程控制系统控制台。并且,您不能远程控制您自己的当前会话。 <BR><BR>7051 该请求的会话没有配置成允许远程控制。 <BR>7052 连接到这个终端服务器的申请被拒绝。终端服务器客户许可证目前正在被另一个用户使用。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获取一份新的终端服务器客户,其许可证号码必须是有效的、唯一的。 <BR>7053 连接到这个终端服务器的申请被拒绝。还没有为这份终端服务器客户输入您的终端服务器客户许可证号码。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为该终端服务器客户输入一个有效的、唯一的许可证号码。 <BR>7054 系统已达到其授权的登录限制。请以后再试一次。 <BR>7055 您正在使用的客户没有使用该系统的授权。您的登录请求被拒绝。 <BR>7056 系统许可证已过期。您的登录请求被拒绝。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4
BIOS自检与开机故障相关问题 <BR><BR>原文:2004-03-25 耗子 BIOS维修网 <BR><BR>什么是POST上电自检? <BR><BR> POST上电自检:是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进行的一个自我检查的例行程序。这个过程通常称为POST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对系统的几乎所有的硬件进行检测。 <BR><BR>POST是如何进行自检测的? <BR><BR> 主板在接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在我们按下起动键(电源开关)时,系统的控制权就交由BIOS来完成,由于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同时等待电源发出的POWER GOOD信号(电源准备好信号)。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只是短暂的瞬间),芯片组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动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由于电脑的硬件设备很多(包括存储器、中断、扩展卡),因此要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BR><BR> 这一过程是逐一进行的,BIOS厂商对每一个设备都给出了一个检测代码(称为POST CODE即开机自我检测代码),在对某个设置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对应的POST CODE写入80H(地址)诊断端口,当该设备检测通过,则接着送另一个设置的POST CODE,对此设置进行测试。如果某个设备测试没有通过,则此POST CODE会在80H处保留下来,检测程序也会中止,并根据已定的报警声进行报警(BIOS厂商对报警声也分别作了定义,不同的设置出现故障,其报警声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报警声的不同,分辨出故障所在。 <BR><BR>POST自检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检测的? <BR><BR> POST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显卡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过关键部件测试,如果关键部件有问题,计算机会处于挂起状态,习惯上称为核心故障。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64KB以上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这个过程。 <BR><BR>POST自检测代码含义是什么? <BR><BR> 当系统检测到相应的错误时,会以两种方式进行报告,即在屏幕上显示出错信息或以报警声响次数的方式来指出检测到的故障。 <BR><BR>CMOS battery failed(CMOS 电池失效)。 <BR><BR> 原因:说明CMOS 电池的电力已经不足,请更换新的电池。 <BR><BR> 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CMOS 执行全部检查时发现错误,因此载入预设的系统设定值)。 <BR><BR> 原因:通常发生这种状况都是因为电池电力不足所造成,所以不妨先换个电池试试看。如果问题依然存在的话,那就说明 CMOS RAM 可能有问题,最好送回原厂处理。 <BR><BR>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显示开关配置错误)。 <BR><BR> 原因:较旧型的主板上有跳线可设定显示器为单色或彩色,而这个错误提示表示主板上的设定和 BIOS 里的设定不一致,重新设定即可。 <BR><BR>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内存检查,可按ESC键跳过)。 <BR><BR> 原因:如果在 BIOS 内并没有设定快速加电自检的话,那么开机就会执行内存的测试,如果你不想等待,可按 ESC 键跳过或到 BIOS 内开启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 <BR><BR> HARD DISK initializing【Please wait a moment...】(硬盘正在初始化 请等待片刻)。 <BR><BR> 原因:这种问题在较新的硬盘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较旧的硬盘上,其启动较慢,所以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BR><BR> 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 (硬盘安装失败)。 <BR><BR> 原因:硬盘的电源线、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不当出错误 ( 例如一根数据线上的两个硬盘都设为 Master 或 Slave。) <BR><BR>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检测从盘失败)。 <BR><BR> 原因:1 CMOS 设置不当(例如没有从盘但在CMOS里设有从盘) 2 硬盘的电源线、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设置不当。 <BR><BR> 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 (执行硬盘诊断时发生错误)。 <BR><BR> 原因:这通常代表硬盘本身的故障。你可以先把硬盘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下,如果问题一样,那只好送修了。 <BR><BR>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Floppy Disk(s) fail(40)(无法驱动软驱)。 <BR><BR> 原因:软驱的排线是否接错或松?电源线有没有接好?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那买个新的吧。 <BR><BR>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键盘错误或者未接键盘) <BR><BR> 原因:键盘连接线是否插好?连接线是否损坏? <BR><BR> Memory test fail (内存检测失败) <BR><BR> 原因:通常是因为内存不兼容或故障所导致。 <BR><BR> 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 ( 当前CMOS设定无法启动系统,载入 BIOS 预设值以启动系统)。 <BR><BR> 原因:可能是你在BIOS内的设定并不适合你的电脑( 像你的内存只能跑100MHz但你让它跑133MHz ),这时进入 BIOS 设定重新调整即可。 <BR><BR>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按 TAB 键 可以切换屏幕显示) <BR><BR> 原因:有一些 OEM 厂商会以自己设计的显示画面来取代 BIOS 预设的开机显示画面,而此提示就是要告诉使用者可以按TAB来把厂商的自定义画面和BIOS预设的开机画面进行切换。 <BR><BR> 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从硬盘恢复开机,按TAB显示开机自检画面)。 <BR><BR> 原因:某些主板的BIOS 提供了 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的功能,当使用者以 Suspend to disk 的方式来关机时,那么在下次开机时就会显示此提示消息。 <BR><BR>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码在进行总和检查 ( checksum ) 时发现错误,因此无法开机) <BR><BR> 原因:遇到这种问题通常是因为 BIOS 程序代码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决办法重新刷写烧坏主板 BIOS。 <BR><BR> HARD DISK initizlizing 【Please wait a moment...】(正在对硬盘做起始化 ( Initizlize ) 动作) <BR><BR> 原因:这种讯息在较新的硬盘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较旧型的硬盘上,其动作因为较慢,所以就会看到这个讯息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4
听开机声音解决问题 <BR><BR>Award BIOS <BR> 1短:系统正常启动。恭喜,你的机器没有任何问题。 <BR> 2短:常规错误,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BR> 1长1短:内存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 主板。 <BR>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 <BR>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 <BR> 1长9短:主板 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换块Flash RAM试 试。 <BR> 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 只有更换一条内存。 <BR> 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BR> 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 <BR>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 <BR><BR>AMI BIOS <BR> 1短:内存刷新失败。更换内存条。 <BR> 2短:内存ECC较验错误。在 CMOS Setup中将内存关于ECC校验的选项 设为Disabled就可以解决,不 <BR><BR>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更换一条内存。 <BR>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B)检查失败。换内存。 <BR> 4短:系统时钟出错。 <BR> 5短:****处理器(CPU)错误。 <BR>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BR>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BR> 8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有问题,更换显卡试试。 <BR> 9短:ROM BIOS检验和错误。 <BR> 1长3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更换即可。 <BR>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没插好或显示卡没插牢 <BR><BR><BR>POENIX的BIOS报警声(以前的老板上有许多POENIX的) <BR><BR>1短 系统启动正常 <BR>1短1短1短 系统加电初始化失败 <BR>1短1短2短 主板错误 <BR>1短1短3短 CMOS或电池失效 <BR>1短1短4短 ROM BIOS校验错误 <BR>1短2短1短 系统时钟错误 <BR>1短2短2短 DMA初始化失败 <BR>1短2短3短 DMA页寄存器错误 <BR>1短3短1短 RAM刷新错误 <BR>1短3短2短 基本内存错误 <BR>1短3短3短 基本内存错误 <BR>1短4短1短 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 <BR>1短4短2短 基本内存校验错误 <BR>1短4短3短 EISA时序器错误 <BR>1短4短4短 EISA NMI口错误 <BR>2短1短1短 前64K基本内存错误 <BR>3短1短1短 DMA寄存器错误 <BR>3短1短2短 主DMA寄存器错误 <BR>3短1短3短 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BR>3短1短4短 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BR>3短2短4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 <BR>3短1短3短 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BR>3短4短2短 显示错误 <BR>3短4短3短 时钟错误 <BR>4短2短2短 关机错误 <BR>4短2短3短 A20门错误 <BR>4短2短4短 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BR>4短3短1短 内存错误 <BR>4短3短3短 时钟2错误 <BR>4短3短4短 时钟错误 <BR>4短4短1短 串行口错误 <BR>4短4短2短 并行口错误 <BR>4短4短3短 数字协处理器错误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5
WinXP非法操作详解 <BR><BR>1、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0A <BR> <BR> 说明文字:IRQL-NOT-LESS-OR-EQUAL <BR> 通常的原因:驱动程序使用了不正确的内存地址。 <BR> <BR> 解决方法:如果无法登陆,则重新启动计算机。当出现可用的作系统列表时,按F8键。 <BR> <BR> 在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屏幕上,选择"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然后按回车键。 <BR><BR> 检查是否正确安装了所有的新硬件或软件。如果这是一次全新安装,请与硬件或软件的制造商联系,获得可能需要的任何Windows更新或驱动程序。 <BR><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BR> <BR> 禁用或卸掉新近安装的硬件(RAM,适配器,硬盘,调制解调器等等),驱动程序或软件。 <BR><BR> 确保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和系统BIOS都是最新的版本。 <BR> <BR> 确保制造商可帮助你是否具有最新版本,也可帮助你获得这些硬件。 <BR> <BR> 禁用 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或shadow。 <BR><BR> 2、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1E <BR> <BR> 说明文字:KMODE-EXCEPTION-NOT-HANDLED <BR> <BR> 通常的原因:内核模式进程试图执行一个非法或未知的处理器指令。 <BR> <BR> 解决方法: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在执行一次新安装的时候。 <BR> <BR> 如果停止错误消息指出了某个特定的驱动程序,那么禁用他。如果无法启动计算机。 <BR> <BR> 应试着用安全模式启动,以便删除或禁用该驱动程序。 <BR><BR> 如果有非Microsoft支持的视频驱动程序,尽量切换到标准的VGA驱动程序或Windows提供的适当驱动程序。 <BR> <BR> 禁用所有新近安装的驱动程序。 <BR> <BR> 确保有最新版本的系统BIOS。硬件制造商可帮助确定你是否具有最新版本,也可以帮助你获得他。 <BR> 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shadow。 <BR><BR> 3、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23或0x00000024 <BR> <BR> 说明文字:FAT-FILE-SYSTEM或NTFS-FILE-SYSTEM <BR> <BR> 通常原因:问题出现在Ntfs.sys(允许系统读写NTFS驱动器的驱动程序文件)内。 <BR> <BR> 解决方法: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硬件诊断软件。 <BR> <BR> 禁用或卸载所有的反病毒软件,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或备份程序。 <BR> <BR> 通过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Chkdsk /f命令检查硬盘驱动器是否损坏,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BR><BR> 4、停止编号:0x0000002E <BR> <BR> 说明文字:DATA-BUS-ERROR <BR> <BR> 通常的原因:系统内存奇偶校验出错,通常由硬件问题导致。 <BR> <BR> 解决方法:卸掉所有新近安装的硬件(RAM。适配器。硬盘。调制解调器等等)。 <BR> <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硬件诊断软件。 <BR> <BR> 确保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和系统BIOS都是最新版本。 <BR> <BR> 使用硬件供应商提供的系统诊断,运行内存检查来查找故障或不匹配的内存。 <BR> <BR> 禁用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或shadow。 <BR> <BR> 在启动后出现可用作系统列表时,按F8。在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屏幕上,选择"启动VGA模式:。然后按回车键。如果这样做还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的视频适配器列表,有关支持的视频适配器列表,请参阅硬件兼容性列表。 <BR><BR> 5、停止编号:0x0000003F <BR> <BR> 明文字:NO-MOR-SYSTEM-PTES <BR> <BR> 通常的原因:每哟正确清理驱动程序。 <BR><BR> 解决方法:禁用或卸载所有的反病毒软件,磁盘碎片处理程序或备份程序。 <BR><BR> 6、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58 <BR> <BR> 说明文字:FTDISK-INTERN-ERROR <BR> <BR> 通常的原因:容错集内的某个主驱动器发生故障。 <BR> <BR> 解决方法:使用Windows安装盘启动计算机,从镜象(第2)系统驱动器引导。有关如何编辑Boot.ini文件以指向镜象系统驱动器的指导,可在MIcrosoft支持服务Web站点搜索"Edit ARC path"。 <BR><BR> 7、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7B <BR> <BR> 说明文字:INACCESSIBLE-BOOT-DEVICE <BR> <BR> 通常原因:初始化I/O系统(通常是指引导设备或文件系统)失败。 <BR> <BR> 解决方法:引导扇区病毒通常会导致这种停止错误。是用反病毒软件的最新版本,检查计算机上是否有存在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则必须执行必要的不找把他从计算机上清除掉,请参阅反病毒软件文档了解如何执行这些步骤。 <BR><BR> 卸下所有新近安装的硬件(RAM,适配器,调制解调器等等)。 <BR> <BR> 核对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确保所有的硬件和驱动程序都与Windows兼容。 <BR> <BR> 如果使用的适SCSI适配器,可以从硬件供应商除获得最新WINDOWS驱动程序,禁用SCSI设备的同步协商,检查该SCSI链是否终结,并核对这些设备的SCSI ID,如果无法确定如何执行能够这些步骤,可参考硬件设备的文档。 <BR><BR> 如果你用的是IDE设备,将板上的IDE端口定义为唯一的主端口。核对IDE设备的主/从/唯一设置。卸掉除硬盘之外的所有IDE设备。如果无法确认如何执行这些不找,可参考硬件文档。 <BR><BR> 如果计算机已使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可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在该系统分区上运行Chkdsk <BR>/f/r命令。如果由于错误而无法启动系统,那么使用命令控制台,并运行Chkdsk /r命令。 <BR> <BR> 运行Chkdsk /f命令以确定文件系统是否损坏。如果Windows不能运行Chkdsk命令,将驱动器移动到其他运行Windows的计算机上,然后从这台计算机上对该驱动器运行Chkdsk命令。 <BR><BR> 8、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7F <BR> <BR> 说明文字:UNEXPECTED-KERNEL-MODE-TRAP <BR> <BR> 通常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硬件或软件问题导致,但一般都由硬件故障引起的。 <BR> <BR> 解决方法:核对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确保所有的硬件和驱动程序都与Windows兼容。如果计算机主板不兼容就会产生这个问题。 <BR><BR> 卸掉所由新近安装的硬件。 <BR> <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BR> <BR> 禁用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或shadow。 <BR><BR> 9、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50 <BR> <BR> 说明文字:PAGE-FAULT-IN-NONPAGED-AREA <BR> <BR> 通常的原因:内存错误(数据不能使用分页文件交换到磁盘中)。 <BR> <BR> 解决方法:卸掉所有的新近安装的硬件。 <BR> <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BR> <BR> 检查是否正确安装了所有新硬件或软件,如果这是一次全新安装,请与硬件或软件制造商联系,获得可能需要的任何Windows更新或驱动程序。 <BR><BR> 禁用或卸载所有的反病毒程序。 <BR> <BR> 禁用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或shadow。 <BR><BR> 10、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77 <BR> <BR> 说明文字:KERNEL-STEL-STACK-INPAGE-ERROR <BR> <BR> 通常的原因:无法从分页文件将内核数据所需的页面读取到内存中。 <BR> <BR> 解决方法:使用反病毒软件的最新版本,检查计算机上是否有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则执行必要的步骤把他从计算机上清除掉。请参阅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BR><BR> 禁用BIOS内存选项,例如cache,shadow。 <BR><BR> 11、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79 <BR> <BR> 说明文字:MISMATCHED-HAL <BR> <BR> 通常的原因:硬件抽象层与内核或机器类型不匹配(通常发生在单处理器和多处理器配置文件混合在同一系统的情况下)。 <BR> <BR> 解决方法:要解决本错误,可使用命令控制台替换计算机上错误的系统文件。 <BR> <BR> 单处理器系统的内核文件是Ntoskml.exe,而多处理器系统的内核文件是Ntkrnlmp.exe,但是,这些文件要与安装媒体上的文件相对应;在安装完Windows2000和,不论使用的是哪个原文件,都会被重命名为Ntoskrnl.exe文件。HAL文件在安装之后也使用名称Hal.dll但是在安装媒体,但是在安装媒体上却有若干个可能的HAL文件。 <BR><BR> 12、停止错误编号:0x0000007A <BR> <BR> 说明文字:KERNEL-DATA-INPAGE-ERROR <BR> <BR> 通常的原因:无法从分页文件将内核数据所需的页面读取到内存中。(通常是由于分页文件上的故障,病毒,磁盘控制器错误或由故障的RAM引起的)。 <BR> <BR> 解决方法:使用反病毒软件的最新版本,检查计算机上是否存在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则执行必要的步骤把他从计算机上清除掉,请参阅犯病度软件文档了解如何执行这些步骤。 <BR><BR> 如果计算机已使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可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在该系统分区上运行Chkdsk <BR>/f/r命令。如果由于错误而无法启动命令,那么使用命令控制台,并运行Chkdsk /r命令。 <BR> <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统在很端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BR><BR> 13、停止错误编号:0xC000021A <BR> <BR> 说明文字:STATUS-SYSTEM-PROCESS-TERMINATED <BR> <BR> 通常的原因:用户模式子系统,例如Winlogon或客户服务器运行时子系统(CSRSS)已被损坏,所以无法再保证安全性。 <BR><BR> 解决方法:卸掉所有新近安装的硬件。 <BR> <BR> 如果无法登陆,则重新启动计算机。当出现可用的作系统列表时按F8。在Windows2000高级选项菜单屏幕上,选择:“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然后按会车。 <BR> <BR> 运行故障恢复台,并允许系统修复任何检测到的错误。 <BR><BR> 14、停止错误编号:0xC0000221 <BR> <BR> 说明文字:STATUS-IMAGE-CHECKISU7M-MISMATCH <BR> <BR> 通常的原因:驱动程序或系统DLL已经被损坏。 <BR> <BR> 解决方法:运行故障复控台,并且允许系统修复任何检测到的错误。 <BR> <BR> 如果在RAM添加到计算机之后,立即发生错误,那么可能是分页文件损坏,或者新RAM由故障或不兼容。删除Pagefile.sys并将系统返回到原来的RAM配置。 <BR> <BR> 运行由计算机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统诊断软件,尤其是内存检查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5
不能正常关机的处理办法 <BR><BR>问:W98不能正常关机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安装WinXP后不能正常关机,按下电源开关也不能关机而又重新启动系统,是什么原因? <BR><BR> 答:首先谈谈Windows系统自动关机的条件。在Win98及更高版本的系统中都支持自动关机,即不通过电源的物理开关实现关机。自动关机是通过操作系统支持的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系统配置和电源管理)技术来实现的(当然ACPI的功能不仅仅是自动关机)。ACPI是由英特尔、微软和东芝等多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可以在BIOS之上通过操作系统进行电源管理。该技术要求主板控制芯片和其他I/O芯片与操作系统建立标准联系通道,使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瞬间软电源开关(MSPS:Momentary Soft Power Switch)进行电源管理。因此,只有在硬件(控制芯片)、电源(ATX电源)及操作系统(Win98以上版本)都支持ACPI技术的前提下,自动关机才能实现。因此,为了保证自动关机的实现,在BIOS设置中,必须把“ACPI fnuction ”设置为“Enabled”;同时必须启用APM(高级电源管理)功能。 <BR> 自动关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是由系统进程Csrss和Winlogon配合并调用关机函数Shutdown Systen来完成的,这个函数进一步调用SetSystenPowerState关闭驱动程序和其它的当前执行程序子系统(如即插即用管理器、电源管理器、IO管理器 、配置管理器、内存管理器等)。此外,执行自动关机时,系统还要检查当前系统中各种外部设备的状态以及尚未关闭的应用程序的状态,处理各个数据缓冲器中的数据等。如果在上述工作中发生错误就不能正常关机。因此一般说来在关机之前应该使各种外设停止工作,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后再行关机。 <BR>在Windows系统中的确常常出现自动关机失败的情况,下面谈谈具体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BR><BR>1. 系统文件中自动关机程序有缺陷。为了确认是否是这个原因所致,可以作下述实验。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看看能否正常关机。如果在这个命令下可以正常关机,表示自动关机程序可能有某种缺陷,如果使用的是Win98系统,请在“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工具/系统文件检查器”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和修补文件。如果采用其它系统(Me/2000/XP),也可在相应的项目中完成文件修补。如果修补文件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重新安装系统。而运行“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也不能正常关机,则可能是操作系统中某些系统程序有缺陷,但是处理办法仍然是修补系统或者重新安装系统。 <BR><BR>2. 毒和某些有缺陷的应用程序或者系统任务有可能造成关机失败。首先查杀病毒,在关机之前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由于有些应用程序是系统启动时加载的,因此可在“启动”菜单(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msconfig”)中逐个减去加载的程序,以便看看有无影响关机的文件(当然要重新启动之后才有生效)。 <BR><BR>3. 外设和驱动程序兼容性不好,不能响应快速关机。可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msconfig”,在“常规”标签页中选择“高级”,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禁用快速关机”。如果怀疑外设有故障,也可以逐个卸载外设进行检查,以便找到有影响的外设。 <BR><BR>4. 如果设置了在关闭Windows时使用声音文件,当该文件被破坏时也可以造成关机失败。请在“控制面板/声音/事件”中选择“退Windows”项,把声音名称设置为“无”。这样处理之后如果能够正常关机,则表示的确是该原因所致,可重新安装声音文件供使用。 <BR><BR>5. 在Win98自动关闭时将显示“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这个内容是由Windows目录下的“logos.sys”文件完成的,如果这个文件损坏则不能出现上述提示,而以文本形式提示:“you can now safely turn off you computer”,这也可能造成自动关机失败,恢复该文件即可。 <BR><BR>6. 安装WinXP后不能自动关机,如排除了上述各种原因后,有可能是其控制面板中的电源选项设置不正确,请检查你的设置,保证ACPI和APM能够正常工作。也有的主板系统BIOS中的APM(高级电源管理)和Win XP之间不完全兼容(以AMI BIOS为多),因此不能自动关机。选择关机却变成重新启动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手动关机了(按下电源开关保持4秒钟后放开,如果少于4秒则无效)。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升级主板的系统BIOS,采用新的版本。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5
大硬盘支持和使用 <BR><BR>137GB以上的硬盘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解决这种限制的话,会造成无法识别或不能完全使用其容量。137GB容量限制是指一些较早推出的主板不支持48bit LBA寻址模式,造成系统无法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盘存储空间。要正常使用其全部容量,需满足以下要求: <BR><BR> 1、主板芯片组和BIOS支持大于137GB的硬盘。 <BR><BR>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主板是否支持48位寻址,可以下载48bin LBA test program来检验一下。这个小软件网上提供下载的地方很多,可以搜索到的。使用之前先挂接上一块容量超过137GB的大硬盘,在DOS下运行该软件,程序会自动检测到系统中已连接ATA和ATAPI设备,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PASSED”,则说明主板BIOS支持48bit LBA寻址方式;假如显示为“FAILED”则表示不支持;如果显示为“UNDETERMINED”则说明测试程序也不能确定主板BIOS是否支持48bit LBA寻址方式。 <BR> 目前VIA VT8233A、VIA VT8235、VIA VT8237、SIS 961、SIS 963等,以及Intel 810~875系列的芯片组都可以支持超过137GB容量的硬盘。一般2002年以后发布的BIOS都可以支持。如果不支持,可以考虑通过刷新BIOS的方法解决,如果你的主板推出时间比较早,那么恐怕不会再有新的BIOS发布,那还有两种途径解决:一是购买Ultra ATA/133 PCI等硬盘适配卡了,如果系统BIOS不支持通过Ultra ATA/133 PCI适配卡引导系统,那只能把它当作从盘使用了;二是可以借助硬盘厂商发布的专用工具软件,例如希捷的DiscWizard Starter Edition、Maxtor的MaxBlast、Western Digital的EZ Drive,这三款软件都可以在主板BIOS不支持的情况下驱动大容量硬盘,它们会在主板BIOS启动之后、操作系统启动之前加载,这样就可以正确管理大容量硬盘。 <BR><BR> 2、Windows的版本要支持大于137GB的硬盘。 <BR><BR> 不支持48位寻址的操作系统,如Win98/Me、未集成补丁包的Win2000/XP等,在安装相应的硬盘驱动程序后也可以支持大于137GB的硬盘,但在访问大于137GB的数据时有可能出现溢出的Bug,造成破坏。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写入大量数据(120GB以上)后就丢失了分区,或拷贝数据过程中失去响应,重启后报告该分区没有格式化等。 <BR> 目前,以下系统完全支持大于137GB硬盘的全部容量: <BR>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P4 <BR> windows 2000 Server+SP4 <BR> windows XP Home+SP1 <BR> 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1 <BR> 对于Intel芯片组来说,它提供的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就对超过137GB的硬盘提供了支持,一定要安装。VIA芯片组要装最新的VIA 4 in 1驱动。 <BR><BR> 3、大于137GB的硬盘分区 <BR><BR> ①用windows 2000+SP4或windows XP+SP1安装盘启动电脑,先分一个主分区,再在该分区上安装windows 2000+SP3或windows XP+SP1系统,最后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对余下的未分区部分进行分区; <BR> ②把大硬盘挂到其它安装有windows 2000+SP4或windows XP+SP1的电脑上作为从盘,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进行分区; <BR> ③用WinMe自带的FDISK分区,然后安装win2000/XP,安装完毕马上升级到windows 2000 SP4或windows XP SP1; <BR> ④为了保证分区表的稳定,目前来说,暂时不建议使用第三方分区软件。 <BR><BR>备注: <BR><BR>以前的28位ATA规范将硬盘最大容量限制为65536×16×255×512=131GB,按硬盘厂商的算法就是137GB,这个限制显然影响大于137GB硬盘用户的使用了。不过主板如果支持48位LBA寻址就能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盘,而大多数新主板都支持新规范。以下是部分支持这一规范的南桥芯片:Intel ICH/ICH2/ICH4/ICH5,VIA VT8233A/8235及以后,SiS 961及以后等。采用这些南桥芯片的主板,只要刷新BIOS就可支持大容量硬盘。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的主版是否支持48位寻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Intel 48-bit LBA Test Program”(Intel出品的检测48位LBA的测试程序),它可以检测主板BIOS是否支持48位LBA寻址方式,从而确定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盘。这里下载。48位的ATA新规范,支持容量高达144155188GB的硬盘,不过受目前32bit操作系统影响,暂时只能支持到2200GB。 <BR><BR>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在默认情况下,没有启用48位LBA支持,不支持37G以上的硬盘。按照微软的说法: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才可以正确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盘:必须具有48位LBA兼容BIOS,必须具有一个容量超过137GB的硬盘,必须安装了 Windows XP 或 Windows 2000。但是,实际使用中还是遇到不少的麻烦,如果使用操作系统不恰当或者没有正确安装专用补丁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BR><BR> 正确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盘需要3步:升级BIOS或设置CMOS启用SATA通道;巧妙分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安装系统补丁确保数据安全。 <BR><BR><BR>第一步:设置CMOS启用SATA通道 <BR> 865的主版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盘,不需要升级,但是并不是你立即可以使用SATA硬盘,BIOS默认只有IDE的2个通道,需要在CMOS中启用SATA通道。进入On Chip Device,最下面是关于SATA的设置项,On-Chip Serial ATA支持4项设置 : <BR> 关闭(Disabled) <BR> 额外的加强的通道(Enhanced Mode) 只能使用在WINDOWS2000/XP系统上 <BR> 传统第一通道(For Primary) 当使用第一通道时,第一通道不可以使用IDE硬盘装置 <BR> 传统第二通道(For Secondary) 当使用第二通道时,第二通道不可以使用IDE硬盘装置 <BR><BR> 确保AGP/PCI频率在标准的66/33MHz。SATA硬盘对AGP/PCI频率很敏感,如果AGP/PCI频率过高,就极有可能会出现不认硬盘的现象。保存设置,重新启动就可以看到主版正确显示了SATA硬盘参数,说明BIOS支持超过137GB的大容量硬盘。 <BR><BR>第二步:巧妙分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BR> 我曾经在一个著名的IT论坛提这个问题,建议真不少:DM、PQ还有FDISK。来试试:用 Windows 98 启动盘启动机器,进入DOS,先FDISK,问题出现了,容量不到55G,只好退出。用 Windows ME 的启动盘(版本是4.9.3000),FDISK能正确显示容量,看来可以分区。但是不想用FDISK,因为太慢了。另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Format 命令无法正确显示大于 64GB 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的大小。 <BR> 当您使用 Format.com 格式化大于 64GB字节( 或 68,719,476,736 字节)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时,Format.com 在格式化过程开始所报告的要格式化的硬盘大小不正确。但是,随着格式化过程的继续,整个硬盘会被格式化,在操作完成时,将会正确显示格式化后的大小。原因是Format.com 会在内部使用一些16位值来计算最初所显示的驱动器大小,当驱动器大小等于或大于 64GB 时,这些变量中有一些会溢出。例如,如果分区或逻辑 驱动器的大小为 70.3GB(75,484,122,112 字节), Format 命令最初报告的驱动器大小就是 63 GB(6,764,579,840 字节)。这只是显示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是表面问题,硬盘将被格式化为其完整大小。 <BR> 对于DM9.56,能正确识别硬盘容量,但是也不敢用。有一个网友用在本身就支持 137GB 以上大硬盘的主板上,后果是:那个被改的 160G 或者 250G 硬盘只能当成 137G 使用。血的教训,一个 160G 的就因此成了残废 137GB。不过不排除有人使用DM分区并正常使用,硬盘经销商也是这样推荐的。 <BR> 目前比较实际的方法是,用 Windows XP 光盘启动,然后根据提示先建立系统区,安装 XP 系统,剩下的空间暂时不管。进入 Windows XP,先装 Service Pack 1,然后用 Windows XP 的磁盘管理器进行分区,速度快,安全可靠。 <BR>以管理员或 Administrators 组的成员身份登录。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 compmgmt.msc,然后单击确定,在控制台树中,单击磁盘管理。 <BR><BR><BR>1、 若要在基本磁盘上创建新分区或逻辑驱动器,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BR>(1) 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完成下列步骤之一,然后继续执行第 2 步: <BR>? 若要创建新分区,请右键单击要创建该分区的基本磁盘上未分配的空间,然后单击新建磁 <BR>盘分区。 <BR>? 若要在扩展磁盘分区中创建新的逻辑驱动器,请右键单击要创建逻辑驱动器的扩展磁盘分 <BR>区上的可用空间,然后单击新建逻辑驱动器。 <BR>(2) 在“新建磁盘分区向导”中,单击下一步。 <BR>(3) 单击要创建的分区的类型(“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或“逻辑驱动 器”) ,然后单击下一步。 <BR>(4) 在“分区大小(MB)”框中指定分区的大小,然后单击下一步。 <BR>(5) 决定是手动指派驱动器号、让系统自动枚举驱动器还是不为新分区或逻辑驱动 器指派 驱动器号,然后单击下一步。 <BR>(6) 通过使用下列步骤之一指定要使用的格式化选项: <BR>? 如果您不想格式化该分区,请单击“不要格式化这个磁盘分区”,然后单击 下一步。 <BR>? 如果您想格式化该分区,请单击“按下面的设置格式化这个磁盘分区”,然 后在格式对话 框中完成以下步骤: <BR>a.在“卷标”框中为该卷键入一个名称。请注意,这是可选步骤。 <BR>b.在“文件系统”框中单击要使用的文件系统。 <BR> 您可更改磁盘分配单元大小,然后指定是否执行快速格式化,或者指定是否在 NTFS卷 上启用文件和文件夹压缩。单击下一步。确认选定选项正确无误,然后单击完成。这就创 建了新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它们出现在“磁盘管理”窗口中的相应基本磁 盘中。如果您在第 6 步中选择了格式化该卷,则现在启动格式化过程。 <BR>2、若要格式化分区、逻辑驱动器或基本卷,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BR>(1) 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右键单击要格式化(或重新格式化)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然后单击格式化。 <BR>(2) 在格式化对话框中,在“卷标”框中为该卷键入一个名称。请注意,这是可选步骤。 <BR>(3) 在“文件系统”框中单击要使用的文件系统。如果您愿意的话,还可更改磁盘分配单元大小,指定是否执行快速格式化,或者指定是否在 NTFS 卷上启用文件和文件夹压缩。 <BR>(4) 单击确定。 <BR>(5) 当您被提示格式化卷时,请单击确定。将启动格式化过程。 <BR>3、若要查看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的属性,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BR>(1) 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右键单击所需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然后单击属性。 <BR>(2) 单击相应的选项卡以查看相应的属性。 <BR>4、若要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BR>(1) 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右键单击要删除的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然后单击删除分区或 删除逻辑驱动器。 <BR>(2) 当您被提示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时,请单击是。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即被删除。 <BR> 当您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时,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将同分区或逻辑驱动器本身一起被删除;您不能删除系统分区、引导分区或包含活动的页面(交换)文件的分区 ;除非扩展磁盘分区为空,否则不能删除扩展磁盘分区。在删除扩展磁盘分区之前,必须删 除扩展磁盘分区中的所有逻辑分区。如果你的分区小于2G,即使你选择了FAT格式,系统在格式化的时候自动转成FAT32格式。 <BR>如果你的分区大于32G,系统将自动格式化为NTFS格式。 <BR>第三步: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确保数据安全 <BR>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在默认情况下,没有启用48位LBA支持。如果你的BIOS不支持48位LAB寻址,请将操作系统安装在第一个分区,而且要小于 137GB。 <BR>1、对于XP系统 <BR>(1) 首先安装Service Pack 1 <BR> 只有在安装了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或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 Service Pack 1 (SP1) 之后才会启用48位LBA支持。在没有安装SP1的 Windows XP 中手动启用 48 位 LBA 支持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我的硬盘就是因为没有安装SP1补丁导致数据丢失。 <BR>(2) 其次修改注册表 <BR> 启动“注册表编辑器”(Regedt32.exe)。 在注册表中找到并单击下面的项: <BR>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tapi\Parameters\ <BR>在编辑菜单中,单击添加值,然后添加下列注册表值: <BR><BR>值名称:EnableBigLba <BR>数据类型:REG_DWORD <BR>值数据:0x1 <BR>退出“注册表编辑器”。 <BR> (3) 关于旧版本 Windows <BR> 另外,如果磁盘分区中安装了不支持48位LBA的旧版本 Windows(例如, Windows 2000 或更旧版本),而该分区以前是由可识别 48 位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XP,它占用更多空间或超出当前137GB 的可寻址限制)创建的,则可能出现破坏数据的情况。如果在注册表中启用了48位ATAPI支持,并且具有容量超过 137GB 的硬盘,但是没有48位LBA兼容BIOS,则只有硬盘的前137GB 是可寻址的。不能使用硬盘的其余部分。 <BR>(4) 检查 Atapi.sys的版本 <BR>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打过SP1的补丁也要检查 Atapi.sys 的版本,因为只有5.1.2600.1135版本(或者对Windows XP 64-Bit Edition需要 5.1.2600.1152版本)才能完全支持48 位 LBA 。而5.1.2600.1135版本在推出SP1后推出的,这个文件是在331958这个补丁里。 <BR><BR>为了你的数据安全建议及时更新的操作系统。 <BR>2、对于Windows 2000系统 <BR> 首先安装 Service Pack 3 ,虽然微软公司说安装 SP3 后就可以支持48位LBA寻址,但是一再强调更新你的操作系统到最新的补丁。其次修改注册表,操作同上。 <BR><BR>(climbmount):其实并不是系统不支持,是系统附带的分区工具不支持,如98的fdisk只支持最大64G.只打补丁4还不行,还得手工改注册表。麻烦啊。用2003吧,呵呵呵。 <BR><BR>找到一种方法:用2000盘起机,删掉所有分区,然后划出主分区装系统,其余的硬盘空间先不要管,装完系统装sp4(XP sp1)然后修改注册表: <BR><BR>在注册表中找到并单击下面的项: <BR>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tapi\Parameters <BR>在编辑菜单中,单击添加值,然后添加下列注册表值 <BR>值名称:EnableBigLba <BR>数据类型:REG_DWORD <BR>值数据:1 <BR>以上修改注册表示让系统打开48位寻址功能,打补丁后系统并没打开,这和主板bios是相对应的,都要支持才可以。 <BR><BR>然后重启动,在系统里控制面板-〉计算机管理-〉硬盘管理里面分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硬盘所有容量就认出来了! <BR>OK! <BR><BR>(palan):用xp以上的系统格式化后挂上2000(警告:有些时候在2K里面存的数据会自己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样情况,且一定要在2K里面使用的话,只能在2K里面格回127G使用-此问题出现在使用的机器的BIOS里面只能检测到130多G的情况下) <BR>
作者:
wjshw
时间:
2006-7-4 10:56
一些解決Windows XP常见问题小技巧 <BR><BR><BR>Windows XP常见问题 <BR>问题一:如何清除「我的计算机」中那些碍眼的分享数据夹? <BR>方法:请从registry删掉以下code <BR>HKEY_LOCAL_MACHINE \\ SOFTWARE \\ Microsoft \\ Windows \\ CurrentVersion \\ Explorer \\ My Computer \\ NameSpace \\ DelegateFolders \\ {59031a47-3f72-44a7-89c5-5595fe6b30ee} <BR>问题二:如何加快XP的开关机? <BR>方法: <BR>1.开启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BR>将 WaitToKillServiceTimeout 设为:1000或更小。 <BR>找到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键,将右边窗口的 WaitToKillAppTimeout 改为 1000, <BR>即关闭程序时仅等待1秒。将 HungAppTimeout 值改为:200,表示程序出错时等待0.5秒。 <BR>让系统自动关闭停止响应的程序。打开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键, <BR>将 AutoEndTasks 值设为 1。 <BR>2.控制台-->系统设定公用程序-->服务-->NVIDIA DRIVER Helper Service取消掉 <BR><BR>问题三:如何加快选单显示速度 ? <BR>开启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BR>将其下的 MenuShowDelay 项改为:0,你的选单将会出乎意料地快。 <BR><BR>二、『XP系统减肥法』 <BR>问题一:如何节省XP所占空间? <BR>方法: <BR>1. 删除系统文件备份 <BR>sfc.exe /purgecache <BR>2 删除驱动备份 <BR>windows\driver cache\i386目录下的Driver.cab文件 (73mb) <BR>3. 取消系统还原 <BR>4、删除Help档(减掉40多mb) <BR>5、删掉C:\WINDOWS\system32\dllcache下档(减去200——300mb),这是备用的dll檔, <BR>只要你已拷贝了安装文件,完全可以这样做。 <BR>6、把我的文件、IE的临时文件夹都转到其它硬盘(分区)。 <BR>7、把虚拟内存也转到其它硬盘。 <BR>8、将应用软件装在其它硬盘(这对重装系统也有好处)。 <BR>9、删除C:\windows\ime下不用的输入法! (日文,韩文,简体中文输入法,84.5MB) <BR>10、若使用NTFS格式安装xp,NTFS有内建压缩功\能,可省30%。 <BR><BR>三、『XP系统版本』 <BR>问题一:如何知道XP已启动? <BR>方法: <BR>1.执行 oobe/msoobe /a <BR>如果出现「Windows 产品启用 ,Windows 已经启用。请按[确定]结束 」 <BR>则已启动。 <BR>2. <BR>开始-->执行-->regedit <BR>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 <BR>将 \"RegDone\" = 的数值,由 \"0\" 改成 \"1\" <BR><BR>问题二:如何知道XP的版本? <BR>方法: <BR>1.找寻计算机中windows/system32/NTOSKRNL.EXE 的这个档-->按右键-->选内容 <BR>2.辨认真假中文版XP的方法 <BR>(1)执行超级终端机.是否为中文接口及中文名称抬头 <BR>(2).寻找dxdiag.exe并执行.看看directx诊断程序中的系统信息 <BR>-->看看系统信息中的操作系统版本是否为5.1build2600 <BR>-->看看系统信息中的语言及区域设定是否都为中文 <BR><BR>四、『XP疑难杂症』 <BR>问题一:如何制作开机磁盘? <BR>方法: <BR>在A槽-->按右键-->选格式化-->选建立一个MS-DOS开机磁盘 <BR>问题二:如何设定ADSL? <BR>方法: <BR>控制台-->网络联机-->建立一个新联机-->联机到因特网 <BR>-->手动设定我的联机-->使用需要使用者名称和密码的宽带联机来联机 <BR>-->ISP名称(随便填你想要的,如Hinet...)-->使用者名称.密码就填拨接账号与密码 <BR>-->下面3选项看需要可选可不选(其实XP内建的防火墙功\能不错)-->完成 <BR>P.S 如要开机就自动拨接上网的话,把联机ICON抓到启动中即可。 <BR>问题三:如何设定网络芳邻? <BR>方法: <BR>控制台-->使用者账户-->建立新的账户 <BR>-->输入那台计算机的开机账号(计算机名称)及密码 <BR>-->选择\"受限制的账户\"-->完成 <BR><BR>问题四:如何开启DMA? <BR>方法: <BR>到装置管理员里选择IDE ATA/ATAPI controllers <BR>到Primary/Secondary IDE Channel里面的进阶设定 <BR>将所有的转送模式都设定为使用DMA(如果可用的话) <BR>系统就会自动打开DMA支持(在BIOS里也应该要先设为支持DMA) <BR>问题五:如何关闭Autorun? <BR>方法: <BR>1.打开光驱的内容,将自动拨放里所有的光盘格式都设为不要有任何动作 <BR>2.利用Group Policy (执行gpedit.msc) <BR>到计算机设定-->系统管理模板-->系统 <BR>找到-->关闭自动拨放 <BR>按右键选-->内容,选择已-->启用, <BR>在下面那里选-->所有的磁盘驱动器, <BR>然后套用,重新开机,应该也可以,但是这个方法不能关闭音乐CD的自动拨放 <BR>3.regedit <BR>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Cdrom <BR>将Autorun原本的0x00000001(1)的执中的1改为0 <BR>改完后会变成0x00000000(0)这样就可以了. <BR><BR>问题六:XP如何才能关机? <BR>方法: <BR>控制台-->电源-->显示-->屏幕保护程序-->电源管理-->APM打勾 <BR>如果还不行,应该是BIOS的问题 <BR>问题七:如何关闭系统休眠功\能? <BR>方法: <BR>因为休眠功\能占的硬盘空间蛮大的,所以关闭比较好。 <BR>控制台-->电源选项-->休眠(不要打勾) <BR><BR>问题八:如何关闭错误回报? <BR>方法: <BR>控制台---->系统---->进阶---->右下角--->错误报告---->关闭 <BR>问题九:无法安装驱动程序? <BR>方法: <BR>XP安装驱动程序往往因为数字签署的关系挂不上去,把数字签署忽略: <BR>控制台-->系统-->硬件-->装置管理员-->驱动程序签署-->略过 <BR><BR>问题十:WinXP执行时候为什么都会停顿一下呢? <BR>方法: <BR>开始-->联机-->显示所有联机-->局域网络-->右键选内容 <BR>一般-->选Internet Protocol(TCP/IP)-->按内容 <BR>使用下列的ip地址第一个192.168.0.1,第二个打255.255.255.0即可。 <BR><BR>问题十一:为什么XP会不定时自动重开机? <BR>方法: <BR>我的计算机-->按右键-->内容-->进阶-->启动修复的设定 <BR>在系统错误下方有三个勾:将自动重新启动取消即可 <BR><BR>问题十二:我找不到新的指令? <BR>方法: <BR>执行列上输入: <BR>msconfig=>设定开始功\能表 <BR>ipconfig=>设定网络卡与寻找IP <BR><BR>问题十三:如何让XP自动联机 ? <BR>方法: <BR>1.IE-->工具-->因特网选项-->联机 <BR>勾选 \"网络不存在时拨号\" ,把 IE 拉到 \"启动\" <BR>每次开机完成后 , 你已经上线了 ! <BR>2. 进入联机内容,把「提示名称、密码、凭证」等的勾勾取消掉, <BR>然后把该联机拉到「启动」。 <BR><BR>问题十四:如何关闭winXP的自动更新? <BR>方法: <BR>控制台-->系统-->自动更新,进到里面勾选关闭即可。 <BR>问题十五:如何全新安装XP? <BR>方法: <BR>a. 若是FAT partition请直接利用Windows 98或Windows Millennium开机片来 执行FDISK或 <BR>formAT <BR>b. 若是NTFS partition请直接透过Windows XP光盘片,使用CD-ROM开机,来 <BR>将NTFS的partition删除并重建。 <BR><BR>a. 请至Windows XP所在的partition,删除下列目录及档案:Pagefile.sys, NTDETECT.COM及 NTLDR文件( 位于开机磁盘如C: )及一些Windows XP相关的目录及档案 <BR>b. 用Windows 98或Windows Millennium开机磁盘来开机,并在A:> 模式下,执行sys c: 指令 <BR>将系统回复至Windows 98或Windows Millennium。 <BR>< Windows XP与Windows NT 4.0或Windows 2000并存> <BR>a.请至Windows XP所在的partition,删除下列目录及档案WINNT(请确定这是Windows XP的主目录而非Windows NT 4.0或Windows 2000)Pagefile.sys, NTDETECT.COM及NTLDR文件( 位于开机磁盘如C: )及一些Windows XP相关的目录及档案。 <BR>b. 修改启动扇区根目录下Boot.ini之内容: <BR>[boot loader]设定值下的ARC设定,变更预设的开机操作系统。例如,您 <BR>原来Windows NT 4.0/2000是装在第一颗实体硬盘的第一个partition,您可参 <BR>考以下ARC设定: <BR>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 <BR>[operating systems]设定值下的ARC设定,删除Windows XP的开机选项 <BR>c. 重灌最新的service pack版本;例如:SP6a for WinNT或SP2 for WIN2000 <BR><BR>问题十六:如何看ip? <BR>方法: <BR>控制台-->网络联机-->开启联机内容-->勾选图标显现再通知区域内 <BR>要看ip就点两下图示-->选支持就看的到了,很方便。 <BR>问题十七:如何使用pppoe自动联机? <BR>方法: <BR>1.首先需要确定你的RasPPPoE联机已经正确拨上过 <BR>并且储存密码(SavePassword)选项已勾选 <BR>2.于『网络上的芳邻』上按鼠标右键并点选『内容』选项 <BR>3.在出现的窗口中RasPPPoE建立的联机(以下称预设联机)上按鼠标右键点选『内容』选项 <BR>4.将『设定』页中所有的选取方块勾勾取消 <BR>5.将重拨设定中的『闲置过久时自动中断』的功\能选择『永不中断』 <BR>6.将重拨设定中的『断线后自动联机』功\能打勾 <BR>7.按下方的确定键储存设定 <BR>8.点选『开始』功\能表…选择『设定』下的『控制台』 <BR>9.于『排定的工作』上点鼠标两下 <BR>10.点选『新增排定的工作』两下 <BR>11.点选『下一步』 <BR>12.点选『浏灠』 <BR>13.选择『C:\\WinNT\\System32\\RasPhone.exe』并按开启 <BR>14.选择『在您的计算机启动时自动执行』 <BR>15.点选「下一步』 <BR>16.输入系统管理员(Administrator)之登入账号以及登入密码 <BR>17.点选『下一步』 <BR>18.点选『完成』 <BR>19.于上面步骤新增的工作图标上按鼠标右键并点选内容 <BR>20.将执行的文字框中的『C:\\WinNt\\System32\\RasPhone.exe』改为 <BR>『C:\\WinNt\\System32\\RasPhone.exe -d 预设联机』 <BR>21.将『设定』页中所有的勾勾取消 <BR>22.按『确定』键套用新的设定(会要求输入Administrator的密码确认) <BR>23.点选『开始』功\能表…选择『执行』 <BR>24.于开启文字框中填入『Regedit』并按确定 <BR>25.寻找下列地址 <BR>『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 <BR>26.在上面之地址按鼠标右键…选择『新增\\字符串』 <BR>27.将新的字符串名称『新数值 #1』改为『KeepRasConnections』 <BR>28.在字符串上按鼠标右键…选择『修改』 <BR>29.将值的数据填入『1』(数字的1) <BR>30.重新开机即可完成设定,使Windows2000不需登入系统即自动连上网络 <BR><BR>问题十七:如何作XP免序号光盘? <BR>方法: <BR>将下列文字复制存成Winnt.sif <BR>再置入i386数据夹中即可。 <BR>----- <BR>[UserData] <BR>ProductKey=FCKGW-RHQQ2-YXRKT-8TG6W-2B7Q8 <BR>[Data] <BR>AutoPartition=0 <BR>MSDosInitiated=0 <BR>UnattendedInstall=Yes <BR>[Unattended] <BR>UnattendMode=GuiAttended <BR>TargetPath=WINNT <BR>Hibernation=1 <BR>OemPreinstall=No <BR>OemSkipEula=Yes <BR>CrashDumpSetting=0 <BR>DisableDynamicUpdates=Yes <BR>UnattendSwitch=Yes <BR>------ <BR>问题十八:为什么XP关机变成传统的下拉式选单呢?请问要怎么改回来? <BR>方法: <BR>控制台-->使用者账户--> 变更使用者注销或登入方式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