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重庆人在纽约--持续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4 03:41
标题: 原创:重庆人在纽约--持续更新
本帖最后由 ranma1976 于 2011-10-4 03:58 编辑

       前言:
       作为一名重庆人,我热爱重庆,既自豪她的美,更包容她的丑。当我走出重庆,来到地球的另一半,对重庆、对“重庆论坛”的关注仍未减少。重庆这些年的变化是巨大的,最大的变化,不是市容,不是GDP,我觉得,是重庆人的自信。在雅典卫城下,不期而遇的,是重庆的观光客,在纽约时代广场边找中餐厅,发现了“沙坪坝饭店”。。。越来越多更加自信的重庆人生活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外地人知道了重庆的发展。然而,即便在这“重庆论坛”里,也仍然有那么一小股深厚的“盆地意识”在。在这里,仍然时不时听到对隔壁的谩骂,对近邻的讥讽。其实,当你走出去多看看,或许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其他城市,去对待那些我们眼中的竞争对手,学会更加理性的比较与思考。当我们能够笑对盆地意识浓厚的“竞争对手”的无理取闹,那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崛起。我们应该乐于看到别人的好,但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好;我们不想看到别人好,只想人家越来越差,那跟我们一些论坛网友口口声声周边的“TH”又有什么区别?!我想在我的贴里,肯定会有讲到重庆不足的。那些一听不足就骂人的网友,现在就可以打住了。
       我是想长期把这个贴子写下去的。但是我不能保证每日都会更新,毕竟工作压力是大的,我只能抽时间来跟家乡的朋友们聊一聊。


补充内容 (2011-10-20 03:10):
第12页,增加新贴《欧美比较》

补充内容 (2011-10-28 01:07):
第14页,增加《美国电视印象》

补充内容 (2011-10-30 12:50):
第二页、《一、曼哈顿前功印象》;第四页、《二、我眼中的美国华人及种族差异》;第五页、《三、法拉盛的“异国风情”》;第六页、《四、没有小费是不行的!!》;第六页、《五、在纽约的中国人》

补充内容 (2011-10-30 12:54):
第7页、《六、文化大火锅》;第8页、《七、纽约的门户--肯尼迪机场》、《八、中美物价大比拼》;第10页、《感谢“摩天重庆”的朋友,放送一期“摩天纽约”》;第11页、《十、职场那些事》《十一、重庆知名度调查》

补充内容 (2011-10-31 11:20):
16页更新:《纽约时代广场LED屏多图介绍,及对重庆的建议》

补充内容 (2011-11-4 04:46):
18页,新增《从M&M店看美国的市场营销》

补充内容 (2011-11-9 10:51):
18页增加新贴:《向印度人学学!》

补充内容 (2011-12-8 04:22):
19页补充《米国人的消费观》

补充内容 (2011-12-23 13:09):
20页新增《重庆老乡带你逛纽约之时尚MADISON大道》
作者: iLH    时间: 2011-10-4 03:51
个人原创?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4 03:57
本帖最后由 ranma1976 于 2011-10-17 09:06 编辑
iLH 发表于 2011-10-4 03:51
个人原创?


是的。
作者: 江枫渝火    时间: 2011-10-4 05:38
楼主,我支持你
作者: cq4891tv    时间: 2011-10-4 06:42
顶个也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4 07:24
在纽约干嘛?我现在也在,沙坪霸餐厅我看到的有两家,都在曼哈顿,我靠,还开出连锁来了
作者: 爱无止境    时间: 2011-10-4 07:28
顶!作为重庆人就是要客观的对待重庆的美与丑。有时忠言是逆耳。
作者: 小小轩    时间: 2011-10-4 08:16
芝加哥的重庆楼不错。。但是好像是四川人开的。。。还有个陶然居,是个成都山寨。。
作者: joedlen    时间: 2011-10-4 15:41
Mark一下嘛,看楼主的大作
作者: montagne0104    时间: 2011-10-4 20:51
支持楼主,现在重庆的很多人眼界还不是那么开阔,所以什么都要跟隔壁比的心理还要点时间调整过来。
其实大家都要发展,不是说重庆现在的形势看好,我们就一定要把隔壁死死踩在脚下,一吐以前被欺压的怨气。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眼光跳出盆地,跳出西部,步步为先。
从重庆出来的人都是重庆发展的储备库,LZ也如此。
作者: montagne0104    时间: 2011-10-4 20:51
支持楼主,现在重庆的很多人眼界还不是那么开阔,所以什么都要跟隔壁比的心理还要点时间调整过来。
其实大家都要发展,不是说重庆现在的形势看好,我们就一定要把隔壁死死踩在脚下,一吐以前被欺压的怨气。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眼光跳出盆地,跳出西部,步步为先。
从重庆出来的人都是重庆发展的储备库,LZ也如此。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4 21:43
      感谢楼上的各位朋友支持啊。为方便大家看,我还是大概分个章节吧,仅是个人观点,有不妥或错误的,大家一起探讨吧。
    一、曼哈顿印象   
   其实我们心目中的纽约,似乎就是曼哈顿了,科幻电影和灾难片中不断出现的镜头,或者911事件都让众多人认识了纽约,确切的说,认识了曼哈顿。我一直以为重庆的高楼密度(尤其渝中)堪称世界级了。但是到了曼哈顿,发现差距还是很大的。最大的差距是,重庆的高楼中写字楼的量还是小的,而曼哈顿的高层大都是写字楼。而曼哈顿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岛,周长大约有50公里吧,我发现纽约的地形与重庆神似,都是以岛(半岛)为中心,周围一大片。曼哈顿的街道很规范,南北向的,叫大道AVE。,东西向的叫街ST。就象经纬度一样,你只要告诉人家你的座标,人家就能找到。
   其实曼哈顿并不都是繁华的高楼。高楼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MIDTOWN中城一带,一个是WALLSTREET华尔街,后者的位置,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朝天门,而唐人街这样的老旧脏乱城区就在两大中心之间了。上一张图吧,华尔街的:[attach]512398[/attach]图中黑色在建的,就是世贸中心原址上再建的摩天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4 22:09
  一、曼哈顿印象(续)
   想当初到美国前,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想着自己从此就成了外国人了,人家会不会异样的看我?我能不能融入人家的社会?然后,一走在曼哈顿的街上,那样的异样感一下就没了。因为,美国确实是种族大熔炉啊,迎面走过的,黑人、白人、黄色的,甚至象褐色的,都有,高低胖瘦,人家哪样没见过?开始见到亚裔的,总有亲切感,以为人家也挺亲切咱的,后来才发现,不过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满街的华人,谁稀罕你呀?
    说到这个,在纽约真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太高太瘦太胖太矮都不会自卑的,什么人没有啊,这儿!所以很多贫下中农(主要是黑人)会吃得象个球,一腿相当于我们5条也不夸张的。
    时代广场是中城的核心,相当于我们的解放碑,纽约的面子工程不咋的,即便是中心的人行道,也不过是水泥铺地,跟渝中区街道宽度相当的公路,因为十字路太多,红灯多,开车是窝火的,唉呀,交通问题我另放一节来写吧。还是回到时代广场。我以为自己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巴黎、柏林也是去过的,但是初到时代广场,还是很震撼的。它的LED屏,可以从楼底一直铺到楼顶去。而且商场设计得很吸引人,比如重庆也有的TOYTROS玩具反斗城,它不仅处表通透闪亮,更引人的是一进大门,里面就有一个数层楼高的摩天轮在里面转,哪个小孩能抵挡啊?
    上面图中时代广场顶上的LED屏,是来自中国的,“新华通讯社”,长脸啊![attach]512400[/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5 04:15
工作忙完,又上来聊聊,就谈谈每天上班要坐的电梯吧:近年来,重庆屡屡爆出写字楼电梯拥挤问题,甚至是一些所谓甲级写字楼也如此。我现在办公的地点靠近洛克菲勒中心,在纽约也算好的写字楼吧,第一天上班就让人吃惊呀,因为在大厅里,我见到了三个电梯通道,分高、中、低区,而每个通道都是8部电梯,共24部!上班高峰,我也没等超过30秒的。基本上是随时都有电梯在一楼等待。个人觉得,国内KFS真的要做所谓国际高端写字楼,真应该过来感受一下。重庆世贸中心的排队景象实在太伤人!
   
作者: DHL    时间: 2011-10-5 05:48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5 08:14
楼主在纽约市干嘛的?
作者: 朦恋    时间: 2011-10-5 09:10
:1t
作者: 江枫渝火    时间: 2011-10-5 12:06
楼主,我去纽约玩的时候能去你家做沙发客吗??
作者: 西の戦士    时间: 2011-10-5 12:13

作者: Stolen_Love    时间: 2011-10-5 13:55
我也是重庆人在纽约,唉,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还是觉得重庆好~
作者: langzi8848    时间: 2011-10-5 15:01
此贴要火,前排占位
作者: 峡中一飞    时间: 2011-10-5 16:46
占个位置品图细文。
作者: 切·格瓦拉    时间: 2011-10-5 16:55
长期更新长期关注。。。。。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10-5 18:06
此贴要火,。先占个位子
作者: 1175978905    时间: 2011-10-6 03:51
我也占一个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04:22
SORRY,今天太忙了。
先回答几个问题吧:关于个人信息,我是想保密的。现在人肉搜索太强大了,万一哪天说错话得罪谁,被人搜出来痛打可不好。所以,关于个人信息问题,拜托大家不要问了。希望各位理解!
关于沙发客,没玩过,总的来说,自己算是保守的人吧。如果我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你来这边我招待你也没问题呀。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04:47
一、曼哈顿印象(续)
曼哈顿的高楼确实很密集,路也不是很宽,一般就是四车道的多吧,很多路都被改成了单行道,总的看来塞车问题不太严重。但是跟重庆一样,曼哈顿毕竟是一个岛,通往岛外只能靠桥梁隧道,所以外出通道里的拥挤状况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曼哈顿(以下以M代替)是白纸画图的城市,全是十字路,我前面提过了,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各条道路基本都是笔直的。从西岸的河边到东岸的河边,是笔直的,从而造就了城区的通透。所以在M散步时,虽然高楼林立,却不感压抑,很多地方,你一回头,就能看见江,街道上行走,更象是在峡谷里穿行。重庆受地势影响,虽然别有风景,但在渝中区,站在街上,常常看到街道的不远处就是高楼阻挡着。****近年来提出“城市阳台”的概念非常好,比如洪崖洞,我觉得就挺好,如果解放碑周边的魁星楼、还有人民公园能控制高楼,建成平台就好了。刻魁星楼曾经是一个大平台,还开了多家咖啡厅的,不知怎么就封闭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05:05
M可能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区,虽然寸土寸金,但城市规划还是超前的,我觉得最好的是****公园的规划。它位于M的中部,长约4公里,宽约8百米,绿树成荫,成为M城的绿肺。里面的生态保持得很好,松鼠、小鸟、鱼与市民和谐可处。比较好玩的是在公园里可以钓鱼,那是很笨的鱼,不用钩,一条线上面加点吃的,就能钓上来,钓的鱼是不带走的,享受了鱼儿上钩的乐趣后,人们把鱼放回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傻?
除了****公园,M可谓是在绿化建设上见缝插针。在MIDTOWN的摩天写字楼下,有空地的地方,一般都种了植物,讲究的做些小品,摆上座椅,成为一个一个的微型公园。象洛克非勒中心那样的标志性建筑下,更是建成了精致的小广场,游客非常多。
这几年,重庆****在绿化上是下了大力气的,最直接的体会是,以前觉得其他省会城市的绿化比重庆好,而现在觉得重庆的绿化比绝大多数省城都好。不仅自己有底气对外讲,接来送往的外地客也是这么评价。希望重视绿化的势头能保持下去吧。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05:25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M也是两江环绕,,也有滨江路,虽然车流量很大,但M的滨江路在靠近江的一侧建设了很多专用道,有自行车与轮滑的专用道,还有跑步的专用道,占地不多,但是很人性。每天很多市民在滨江路上骑车、跑步锻炼。同时,还在靠江一侧建设了多个伸向江心的绿化平台,或是巨大的游轮停靠的码头。如果重庆的滨江路上能在靠江一侧建设自行车与跑步专用道的话,对我们的“宜居”“健康”重庆都大有好处。但愿规划部门能行动起来!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05:27
下次去照相了,再传上来供大家看看吧。
作者: 爱无止境    时间: 2011-10-6 07:47
渝中已在建15公里长的休闲滨江步道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6 21:20
滨江路:
[attach]513088[/attach]
写字楼下的小广场:
[attach]513089[/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7 03:40
    二、我眼中的美国华人及种族差异
      华人似已进入了美国社会各个领域。不管是华尔街的白领、还是清扫垃圾的大叔。在MIDTOWN,每天上下班,衣着白衬衫,深色西服的,打领带的华人很多。而中餐馆里跑堂的,或是老板娘,更多的是华人做事。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发现,那些脏活,更多的是黑人在做,比如打扫写字楼的清洁;而写字楼的保安,更多的是黑人,或许是因为他们块头大?总之华人做写字楼保安的还真不多,没办法,一出去,常常以为自己是“霍比特人”,更别说人家看了。可是华人在美国的根基还是不如黑人深啊,所以,个人觉得,似乎黑人与白人除了肤色外,思想上倒没什么差别。而亚洲人的思想,与美国人则相去甚远。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很强的。
       我认识的华人,大都是来自大陆的。我发现,即使是华人,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大陆的,跟台湾的、香港的、以及在美国出生的华人,都有很大的不同。气质上能感觉出来。而交友,从大学留学时开始,你就会发现,大陆的跟大陆的在一起,香港的跟香港的一起,台湾的交的朋友也是台湾的。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自动的分开。如果班上以老外为主,只余两个亚洲的,那这两个肯定要亲切些。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情况。当然也有冲破种族界限的,但是似乎是不容易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7 03:50
     二、我眼中的美国华人及种族差异(续)
   自认英语是很好的,跟白人聊聊工作没问题,可是跟白人聊天,一侃大山,马上就露陷了,人家讲的典故你没听说,人家小时候听的童谣你没听过,人家的好多俚语你不懂。于是,一聊天,你就感到紧张,在肚子里搜索那些有趣的东东,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最终的结果是,小白们总觉得我们中国人过于严肃。其实在国内我也算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呢,被人家几句话聊得无法招架。可见学好英语可不是只看看书本就行的。
    所以,在美国有一个“职场天花板”现象。很多优秀的华人,可以做到高级职称,但却难以做到高级职务。语言,文化背景是相当大的障碍。而那些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就好些,他们的天花板就不那么明显。那些中学就出来留学的华人,职场天花板似乎也比大学才出来的要高。要更容易提拔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7 03:54
SORRY,有朋友在论坛里要加我为“好友”的,可是我却没有权限!不明白这个论坛的管理机制。我想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朋友为“好友”是不被授权的。而要获得那个“权限”,似乎不太可能。我只有对那些关注我的朋友们说声“对不起!”
作者: ScottChiang0627    时间: 2011-10-7 12:18
我这里最好的中餐馆,就是一个黄泥巴的女的开的~
作者: 松下啃瓜子    时间: 2011-10-7 21:21
关注一扣 帮顶
作者: 上海百事通    时间: 2011-10-8 00:53
能在异国他乡站住脚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加油。
作者: lcy19812000    时间: 2011-10-8 04:02
占个位。。。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8 04:32
楼上的朋友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啊?如果是国内,那你是起得太早还是睡得太晚?呵呵。不会是才吃完火锅、夜啤酒吧?唉呀,口水都流出来了。
二、我眼中的美国华人及种族差异(续)
P3:华人在美国的历史很长了,最早,应该是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吧。那时的华人劳工,状况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又经历了排华潮。唉。不容易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8 04:39
谈谈纽约现在的华人吧。大纽约其实已经形成了多个华人聚居区。可能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华人到了美国,还是喜欢聚在一起的。我们熟悉的CHINA TOWn在M,其实是最早的,他们多是说广东话呀闽南语什么的,唧唧呱呱,我是听不懂。据说他们来了后,对后来大陆的移民是很不友好的。别说关照了,能够不整你,就已不错。这是从其他华人处听来的。现在去那边买东西,他们倒是挺友好的。
现在很多纽约华人喜欢去皇后区的法拉盛,是新移民为主,多是大陆来的。聚居于此,倒也亲切。这个法拉盛,是值得好好聊聊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8 04:51
三、法拉盛的“异国风情”
法拉盛位于纽约市的东北,地铁7号线的尽头处,从时代广场过去,地铁走40分钟。第一次到法拉盛,我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出破旧的地铁口,一架庞大的飞机就感觉是从头顶飞过!稍作喘息,第二架,第三架,源源不断的贴着街道的楼顶掠过。因为旁边就是LAGUADIA机场。
如果说在M的华人街你看到的虽然华人多,但建筑什么的多是洋人的风格,那么法拉盛的形象就是一个中国的西部地区的小县城。那个乱!那个华人多!你根本不觉得在美国。有一个叫“新世界”的大楼,类似于MINI版的大都会购物中心吧(这样说实在太抬举它了),我们去吃饭,那是负一楼的美食天地,那是吓我一跳哇:我满眼的招牌是:“麻辣香锅”、“重庆水煮鱼”、“重庆麻辣烫”、“兰州拉面”。。。那是应有尽有啊。而且香锅的做法居然跟重庆“大食代”几乎都相同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8 05:01
三、法拉盛的“异国风情”(续)
很多纽约人都去法拉盛,虽然看着象个巨大的贫民窟,但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
举个例吧,在M理发,一般是20-25刀,包剪洗吹;在法拉盛,你剪发只要6刀,就算加上洗吹,也不过10刀啦。
买菜:下班时间,三四个西红杮,大大的,一小篮,1刀;一小篮水果,1刀;海鲜就更便宜了,大响螺,活的,1磅3.99刀;
总之,在M,你觉得什么都贵,在法拉盛,你觉得什么都便宜,而且比国内都便宜。
于是,我认识的一些人,金融高管也好,公司白领也好,虽然挣得不少,却常常往法拉盛跑,那种“捡粑和”的感觉,可能没得几个人可以拒绝哟。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8 05:12
三、法拉盛的“异国风情”(续2)
很多华人回国的时候,还是很多人羡慕的,觉得人家在美国,多好啊。可是,看看华人聚居的地方,比如法拉盛,比如CHINATOWN,那个环境与情调,跟人家白人住的地方差距多大呀!好多年纪大些的华人,语言又不行,在纽约呆一辈子,可能也没去过几次时代广场,也没听过歌剧,泡过人家的情调酒吧。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除了他们在回国时受到某些羡慕外,其实自己在美国生活的环境是多么差的!
当然了,现在的移民里,也有很多是国内的富人,有钱,就可以住到好的地方去。但是他们的生活,又不是平凡的华人可以实现了。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8 07:37
法拉盛,唔,新世界上面全是些山寨垃圾品牌,
作者: lcy19812000    时间: 2011-10-8 16:05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8 04:32
楼上的朋友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啊?如果是国内,那你是起得太早还是睡得太晚?呵呵。不会是才吃完火锅、夜啤酒 ...

在国内呢。国庆长假最后一晚,耍心还没收回来。

作者: tyfj    时间: 2011-10-9 14:13
占个位子......
作者: johnfan    时间: 2011-10-10 13:45
就没了。。。。。
作者: tutu_xiaobai    时间: 2011-10-10 15:41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6 05:25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M也是两江环绕,,也有滨江路,虽然车流量很大,但M的滨江路在靠近江的一侧建设了很多 ...

顶到规划部门去
作者: tutu_xiaobai    时间: 2011-10-10 15:46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7 03:40
二、我眼中的美国华人及种族差异
      华人似已进入了美国社会各个领域。不管是华尔街的白领、还是清 ...

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成长环境、****教育......,太复杂了。简单看就是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结果。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1 09:00
        四、没有小费是不行的!!
        初到美国时,特别不习惯给小费。凭啥呀?吃个饭,服务员就招呼了两句,就 一定要收小费的。去旅行,导游会事先讲好最低小费是多少。除了MCDONALD这样的快餐厅,其他地方什么消费都要小费的。另一个,消费时,人家也会把税金算在里面。吃个午餐,一般要给15%的小费,晚餐一般要多点,20%吧。有一次去一家餐厅吃饭,觉得那个吧台装修得漂亮,就提出要坐吧台。到结账时,吃饭花了不到20,小费就算了10几!难怪吧台里的服务员热情的跟我聊天呢。结果那是因为在吧台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小费自然要多很多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1 09:01
今天是COLUMBUS DAY,休假一天!!
作者: little27    时间: 2011-10-11 13:03
江枫渝火 发表于 2011-10-5 12:06
楼主,我去纽约玩的时候能去你家做沙发客吗??

居然看到我们村的老,bienvenue a MTL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04:42
我发现,在回贴的朋友里,就有很多在美国的。也许哪天,我们应该搞一个“在纽约的重庆人聚会”,是不是很好?只是不知哪里有正宗重庆火锅?!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05:03
     五、在纽约的中国人
      对不起大家的是,我发现我每次的主题很乱。我只是想到哪写到哪,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就好,权当增加点见闻吧。我其实也是想通过这个贴,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所以,没有什么提纲挈领,完全是自由发挥了。

      突然想写写中国人,是因为才认识了一个中国人,称他X吧。他的经历很有意思,于是想谈谈他。
      X是大陆工薪家庭的子弟,有表哥在美留学过,受其影响,大学毕业时,他就到了美国读书。用他的话说,家里是除了房,能卖掉的都卖了。在这边申请的,也不是太好的大学,学计算机的。因为,听说美国计算机好找工作,雄心勃勃的就来了。
      X的英语很差,属于基本只能读,没法交流的。听老师的课,头大,一有课,就去找中国同学套近乎,没办法呀,要借笔记什么的,洋人听不懂,中国人还能关照点,有一门写作课什么的,那学期选的中国人少,进教室,只看到一个中国女孩,兴冲冲的去搭讪,结果人家听不明白,最后发现人家是ABC呀,移民美国第三代!X那学期就很惨,有团体讨论时,他就几乎发不了言,单词还没想明白呢,人家洋孩子已经讲了几分钟,问题是老师要以平常团队讨论课打分的。X坚持了几个星期,不得不苦大仇深的跟老师求情,最后终于以多写文章作为代价,得到了平时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05:09
        X的自卑感可想而知,可是中国人就是聪明啊,尤其是理科方面,X的高等数学的基础在国内也就一般吧,但跟那些一听高数就头大的洋孩子一比,X就大有优势了。于是,只要一修数学课,洋人都跟X套近乎,于是其他课里,他也多了些关照。话说回来,洋人也是在乎你有没有实力的,有实力,才有魅力呀!!       于是,X信心百倍,后面的成绩都一路走高。家里没钱供了,靠奖学金支持呢!!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05:23
说到钱,就得提提X的打工经历了。找工作的限辛就不说了,那是要多苦有多苦,对一个中国学生而言。好在,X经历N次失败,N次不公待遇后,最后找到了一个现金流多多的工作--餐厅送外卖的。
话说美国人吃饭都是要收小费的,送外卖的,收入就来自小费了。
不要以为美国人就大方,就素质高,其实不是的。有的客人就会叫个9块钱的饭,让你送到十几个街区外。然后,还只给你2块。而且,还报怨你慢。
X渐渐的懂得了行情,在同样是中国人的提点下,明白了那样的客人应该让他多等,先送那些大方的。有一次,下雨,没带伞,淋得落汤鸡似的,点餐的人同情心大起,小费跟饭钱差不多了。
于是X的小聪明出来了,,只要下雨,虽然带了伞,在敲门前,也要把脸弄湿点,头发也搞点水,9成机会能多挣点。最夸张的是,经历多次后,X的小聪明升级为聪明第二代,不仅把自己打湿,还在客人接饭的时候气喘吁吁的来一句“对不起下雨了,但是饭还是热的!!”唉哟,那个铁石心肠的人也要感动哦!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05:27
X跟我说上面那段话的时候,眼睛湿湿的。他说,回头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点欺骗别人的感觉,甚至会脸红,但是那时候真是缺钱啊,一个无依无靠的华人学生,要养活自己,真的是不容易!to be continue..........
作者: ottawa-1    时间: 2011-10-12 10:52
留学生太苦了,特别是靠打工的学生太苦太累,一次在多伦多的唐人街吃饭,基本上都是留学生在做服务员,脚上穿上溜冰蛙,客人多服务员少来回跑动还是忙不过来,一位服务生已经摔了3次,起来后继续跑,揣菜一双手四盘,真够苦。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23:17
ottawa-1 发表于 2011-10-12 10:52
留学生太苦了,特别是靠打工的学生太苦太累,一次在多伦多的唐人街吃饭,基本上都是留学生在做服务员,脚上 ...

对于穿冰鞋服务的店,如果把菜摔掉,岂不很惨?赔钱也就罢了,说不定给开除了,又没那么好找工作的。你在加拿大?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23:38
本帖最后由 ranma1976 于 2011-10-12 23:57 编辑

        五、在纽约的中国人(续)
        王xj的生存状态,比较典型的华人移民
        认识王xj,是因为租房的关系,朋友介绍来介绍去,终于认识了她。四十多岁吧,出来十几年了, 每天早出晚归的,也积累了一些钱。在法拉盛有两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用于出租,自己买了HOUSE,就类似于国内的联排吧。话特多,可能是因为长期孤独吧,因为老公长期在欧洲(她说的),儿子在外州上大学。
      房子:贷款的,美国的房子贷款首付之低,令人难以想象!很多都是10%就可以。低于10%的也有,尤其是次贷危机前。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贷,所以后来才会有危机。王xj的三套房,都是贷款的。她说压力很大。所以要出租,租金养房;法拉盛的一室一厅,全配套的,她租2500刀一套,条件还是不错,而且水电气全包。但是,我有一阵子为了等着租她的房,却被她安排到家里住的。发现她家里的房间也出租,两间租出来,用她的话说,找信赖的人租,一个月,一房间收1000刀。把漂漂湸亮的家租给外人,在中国还是很能想象的。尤其是,房主自己还住里面。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23:46
       车子:王xj开的一辆奔驰。是买的二手,花了一万刀。跟很多美国人一样,车身擦挂的伤,基本不修的。所以满街都是伤痕累累的车。美国人的用车与欧洲不同,欧洲人喜欢小小的两厢车,标致307,速腾两厢都大行其道,美国不同,美国地广路多,车多半是大号的,JEEP一类的多,FORD的越野车很多,在中国让人羡慕的豪华车在美国真不算什么。到处都是宝马、奔驰、雷克萨斯、陆虎,没人会觉得你拉风。车就是工具,仅此而已。当然特豪华的车也例外。
      所以,从房子,到车子,王xj并没花太多钱。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2 23:54
        王xj眼里的“美国式不公”
        在美国,小的好,老的好,都有社会保障。比如生一堆孩子的非洲移民,国家补贴也够了。或者你很穷,****给你出钱租房,给基本生活费。王xj觉得最不平衡的,就是象她这样年纪的在工作的人,因为税很高。高福利,是需要高税收的。最近占领华尔街的一个原因,就是抗议不公。中产阶级的税赋高,成为美国中产都感觉压力大的因素。用王xj的话说,自己辛苦挣的钱,一半都被税收了。还不如餐厅服务员拿小费的。因为小费都是现金,不交税的。每拿一笔,就是自己的。
      这个福利政策就是养育懒人的政策。没有能力的人,靠着生小孩,得****补贴。这样的人在美国很多,虽然让人瞧不起。对辛苦劳作的人,这也是不公平的!

作者: totoro    时间: 2011-10-13 00:49
哈~看来还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比较幸福一点,至少没有为钱烦恼过,唯一倒霉的是被同一层楼的阿三雷到我出去租房子。现在好像老墨比华人好找工作诶,而且老莫那性格,被欺负成这样还整天乐呵呵的,真是傻人有傻福。不过那边的华人有些我真没弄明白,过去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过去,过去要干嘛,英语不会,一问三不知,唯一回答你的就是他们的祖辈都要移民所以他们也要移民

不过国内的某些有钱人去加拿大的远比去美国的多,我在加州还是多华人的地方,不过我觉得美国现在真的未必有中国好
作者: 上海百事通    时间: 2011-10-13 02:01
挺不错的文章。支持。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13 04:59
支持,楼主写的不错,我现在也在纽约,法拉盛那面有好多中餐馆,各种菜系,但是火锅肯定不正宗,我对美国观察了一下,未必美国就什么都比中国强,未来中国各方面实力超越美国是必须地,其实只要你有钱,管你在哪,自己过的舒坦才重要。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13 05:44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2 05:27
X跟我说上面那段话的时候,眼睛湿湿的。他说,回头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点欺骗别人的感觉,甚至会脸红,但是 ...

这个同学现在口语如何啊?他送外卖得有自己的车吧,他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04:09
恋上这座城 发表于 2011-10-13 05:44
这个同学现在口语如何啊?他送外卖得有自己的车吧,他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回答问题先:
这位同学现在口语很棒。不象我,经常听不懂人家的话。
他送外卖时用的是自行车。我是不会开,而且在曼哈顿骑车感觉也挺危险的。
他挣的钱,我就不清楚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04:18
       关于X的后续报道
       既然楼上提起X,我就继续八一下他吧。
       X是男的,就叫他XMan吧。说实在的,我很欣赏他,以他的努力和毅力,比金刚狼更强大。因为人家都是天生的异能,而Xman真的是只靠自己。据说,在纽约送过外卖的华人,很多都有他类似的小聪明,比如下雨天把头发搞搞湿什么的。有时候想想,那些洋人的头脑真的是简单。想不到那些狡猾的主意的。呵呵。
  Xman早就念完书拿了绿卡了。但是没有入籍。因为他工作的重心在国内,在上海开了一家什么公司,于是总是难以满足美国对居住时间的要求。不过无所谓,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好,机会多,挣钱似乎比美国更容易,所以,他也乐得其所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04:44
    六、文化大火锅   
    文雅点说,美国是种族大熔炉,用重庆话说,说是一大火锅。而且,还是老火锅,不是小天鹅“美美美”或者德庄“美人美”那样的一人一锅哈。(题外话:这两家的店名三个字中有俩都是一样的,不知是怎么取的,话说中文如此博大精深,取个店名同字的机率应该是很小才对。看来我是才疏学浅,不明白人家的玄机呀!?)
     回到主题,美国是文化的大火锅,各个城市是小锅,而纽约就是德庄“天下第一大火锅”才能配得上了。(不知那个大火锅还在不在南滨路摆的?春节或者什么时候?)
     前面说过,华人街就有好多个,还有什么历史悠久的“小巴西”“小意大利”,小日本自然也是要来凑数的。虽然比起我们华人来,他们显得如此小。(感觉日本移民的规模不大。)
      有一次去旅游,看了洋人旅行团的报价,再跟华人旅游团的一比较,发现还是华人好,价格低人家几倍,说明我们成本控制好呀。于是选了华人的团,去的是华盛顿一线,上车一看,华人的优势没了!虽然是华人的旅游团,华人老板,华人司机,华人导游,但是团员里面,大半是印度的,别说,现在这印度人靠着没有计划生育的优势真是满世界找牙呀。连华人的旅游团,都成了他们的天下,而且似乎都挺富裕,不象我这种穷打工的,到了景点连汉堡都选便宜的挑,人家只往肉多的挑。。。。对不起扯远了。一个团里,印度的,中国的、法国的、德国的、还有肤色象是南美的,还有长相奇异到难以归入哪一类的。唧唧呀呀,我才感到,中国人的英语真是好,那些奇怪英语,我是听不懂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05:05
      续:文化火锅是火锅,什么菜都往里面倒,沉沉浮浮,上上下下的享受,看着翻滚场面一片火辣,可是,美国的职场天花板是存在的,尤其对少数族裔而言。到了某些高度,肤色或者说文化背景就已经把路堵住了。这也是好多青年才俊回国创业的原因吧。
      想起一句话,与诸位看官共享:
     “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人他人的身躯,夏威夷的上流社会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生活的部分。”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05:12
Stolen_Love 发表于 2011-10-5 13:55
我也是重庆人在纽约,唉,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还是觉得重庆好~

重庆人,没有认为重庆不好的。认为重庆不好的人,绝不是重庆人!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14 07:56
额,不错,欢迎楼主继续更新,我现在也是准备在纽约发展几年,拿绿卡,但不入籍,过得开心最重要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10:26
本帖最后由 ranma1976 于 2011-10-14 10:33 编辑
恋上这座城 发表于 2011-10-14 07:56
额,不错,欢迎楼主继续更新,我现在也是准备在纽约发展几年,拿绿卡,但不入籍,过得开心最重要


        说得好!开心最重要。因为:
        你穷,或者不够穷
        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白,或者黄黑棕
        能力在那里
        不遭白眼
        你爱,或者不爱这
        纽约就在那里
        不好不坏
         入籍,或者不入籍
         你的根还在重庆
         不舍不弃
         来他乡的怀里
         仍然
         把祖国放进心里
         默然   思念
         寂静   伤怀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4 10:27
首先感谢版主加精!不容易呀,在重庆论坛泡了多年,也只有两三篇可以加精的。来之不易!我会加油的!!(天使吹着喇叭,玫瑰花瓣飘落。。。)

        我还要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是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泪奔中。。。。)(背景音乐:谁的眼泪在飞???)

        还要感谢CCTV,CQTV,NBC,ABC。。。。。(烂香焦烂苹果一起飞来!!!!)

作者: 恋上这座城    时间: 2011-10-14 11:43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4 10:26
说得好!开心最重要。因为:
        你穷,或者不够穷
        钱就在那里

穷小子,现在NYU,纽约确实是个大熔炉,各种肤色,各种种族,钱多钱少不是最重要,过的开心最重要,祝楼主在纽约一切顺利。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1:27
       我发现,越往后写吧,越觉得艰难。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似乎并没有那么多有趣的经历。我已经不能确定是否有足够的毅力能够继续写下去。而要保证每期一个主题,真是难。算了,我决定不计时间先后,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今天去机场接了一客人。就谈谈机场吧。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1:45
      七、纽约的门户--肯尼迪机场
      想当年,是在看《北京人在纽约》吧,觉得真是时尚啊,那些走出国门的人。那个时候,我没出过重庆。
      后来,有一部电影叫《幸福终点站》,汤姆汉克斯演的,一个被困纽约机场数个月的人。觉得,那个机场还挺气派。可是,经历了13个小时的飞行。到达肯尼迪机场时,我简直傻眼了。这哪象一个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机场呀,侯机楼简陋得,简直是丢人哪。后来才知,其实人家有8个航站楼,国航用的是NO.1,真是陈旧又小。GOOGLE一下,其实机场还是大的。
    [attach]515682[/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2:00
     续:纽约的市政工程如机场,真是低调。当你在首都机场豪华的候机楼上机,来到纽约,你会发现,国内的机场硬件真是好N倍呀!首都机场的3号楼,摆在全世界,也可笑傲江湖了。
      话说当初出机场的时候,就有人举着牌子在等我。华人,没有语言障碍,宾馆派来的。心里那个亲切的,比起旁边好些要去打车的人,觉得自己好象有了依靠,想这宾馆价格虽贵,但服务多好?!过了好久好久,等我在外面租房,退出那家宾馆的时候,才发现,人家接我这么一趟,派一破车来,接5个旅客,每人给收取了80刀!TNND,比打车其实更贵!于是发现,美国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而黄皮肤下的,未必都是善良可爱充满爱心的华人。后来听说了不少华人骗子的故事,律师的,医生的,老师的,学生的,行行都有。骗的目的,当然是钱了。
      说回机场的话题。重庆机场新建的候机楼,还是蛮漂亮的,虽然小了点。但是那个国际候机楼,也太夸张了点,还好国际航班不多,第一印象确实太差了。为什么不能搬到新的航丫楼去呢?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2:32
      BY THE WAY,改版之后的论坛真好,刚才我电脑有问题,窗口关闭了,惨了,写的一大段废了!没想到,重新打开界面,它居然提示可以恢复。真是一个人性化的功能啊!再次感慨祖国的日新月异!
  趁今天老板不在,多聊聊。
  八、中美物价大比拼
  最近老是有国内朋友让我买东西,寄东西。好象觉得美国遍地都是便宜货。很有必要科普一下这边的物价
  首先说明一下两边的收入情况,可能这样理解起来更直观点:基本上,你在国内是哪个工作岗位的,那么在美国,你那个岗位的收入跟你的国内工资在数值上基本是一样的,只是货币符号不同。也就是说,基本上,在美国相同的工作,挣的,比国内多六点几倍(汇率);
  房价:美国是用英呎的,一英尺约=0.093平方米。就算0.1平方米吧,10英尺约等于1平米。纽约算美国房价高的地区,曼哈顿的平均房价约合人民币7万;皇后区的约为3-4万;纽约市郊的几个区里,大概相当于北碚离解放碑那么远,又通地铁的,价格约为曼哈顿的4分之1或5分之一,也就是人民币1万多块吧。我之前的房东在法拉盛有一套HOUSE,类似于我们的联排别墅,200平米吧,市值100万刀,现在降了点,但90刀可以值。房东的收入一年也就是8万刀吧(她本人)。餐厅服务员一年挣个2万刀吧。
      地铁费:纽约是单次票2.5刀,换车不另付。如果买月票,100刀,供30天坐。好多网友在抱怨重庆的地铁贵,可以比较一下。
      吃饭:在洋人的牛排店点餐,一般是30刀左右;如果在唐人街点套饭或面条什么的,约为5-8刀。这个有地区差异。比如中城一带,就有很贵的,但是也有象“沙坪坝”这种,炒饭也就7-9块,但是炒饭里面的肉是非常足量的。一次在曼哈顿的“北京烤鸭店”点了个虾饭,8块几吧,虾有至少30只,感觉比饭多!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2:46
      续:物价大对比:
       苹果:指的是电脑那个苹果,跟国内基本同价。但是一直有朋友叫我带的,这边真的不便宜!!如IPAD2带3G的,16-32G大小的,价格是将近700到不到900刀。大家可以去国内比较下下。
      车:比国内便宜多了,可是带不回去,带回去收了税也没优势了。
      衣服:潮牌的也就几十刀一件吧,跟国内价格相当。在OUTLETS买名牌这边就太低了:比如COACH的包,国内好象是作为奢侈品的,WOODBURY(纽约的大OUTLETS)里,也就一两千人民币一个。上次去买了好多名牌的皮带什么的,GA的,BOSS的,PRADA的,都有折后人民币3到400块的。GA的男士包,意大利纯皮的,有低到人民币800的。
      唉,下次再聊吧。
      各位周末愉快!!趁老板不在,早点闪人啦!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5 02:53
[attach]515683[/attach]
附一张菜价照,大家参考参考:
1LB约合0.45公斤。
作者: 起帆了    时间: 2011-10-15 02:54
我一直觉得很好奇  为什么times前后两家沙坪坝  而且都没什么关系   
作者: 起帆了    时间: 2011-10-15 03:25
恋上这座城 发表于 2011-10-4 07:24
在纽约干嘛?我现在也在,沙坪霸餐厅我看到的有两家,都在曼哈顿,我靠,还开出连锁来了

我是每两周去一趟NYC

作者: hxwindowshx    时间: 2011-10-15 14:18
你注定不会独行,希望楼主一切顺利。。。。。。
作者: totoro    时间: 2011-10-15 20:33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5 02:32
BY THE WAY,改版之后的论坛真好,刚才我电脑有问题,窗口关闭了,惨了,写的一大段废了!没想到, ...

再补充一点,一般来说怀着美国梦的国内的部分LOSER,对于这类的东西非常敏感,老是认为自己到了美国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其实凭我在美国8年的经验,一个人国内是什么样子,国外基本上也就那个样子,甚至不如。到了国外比国内过得更好,才华得到施展这个是小概率事件。自我认识有偏差老是抱怨的人到了美国会很惨

和楼主在NYC不一样,我在LA读的书,其实我们都在大城市还好一点,如果是在小一些的城市,生活就无比单调了,如果在欧洲,比在美国还要单调。还是那句话,加州这边好多移民的华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移民,要移民干什么,就是因为自己的祖辈移民了所以他们也要移民,真是可怜

还有一点你比我当时幸福的是,我当时在LA基本上没有出过比较对头的中国菜,虽然那边多华人,但是味道很奇怪,那个哪里叫中餐???

作者: totoro    时间: 2011-10-15 20:36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5 02:53
附一张菜价照,大家参考参考:
1LB约合0.45公斤。

哈哈~我不会做饭,所以也没有去过市场,看到这个还挺新鲜的,我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吃,我和我妈打电话,我一说这边的东西好难吃,我妈还哭了,后来我爸妈过来看我的时候甚至到了我妈的闺蜜家都找不到什么材料做菜,现在估计好很多了吧,呵呵

其实我也是2001年到的美国

作者: eleven-11    时间: 2011-10-15 21:36
对,很支持楼主说的。只有更宽广的胸怀,才更能对重庆有利。
作者: DHL    时间: 2011-10-16 20:22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5 04:15
工作忙完,又上来聊聊,就谈谈每天上班要坐的电梯吧:近年来,重庆屡屡爆出写字楼电梯拥挤问题,甚至是一些 ...

标准八电梯三通道总共三十部电梯写字楼来了~

重庆天地嘉陵帆影国际经贸中心企业天地(左)



作者: DHL    时间: 2011-10-16 20:24
工作忙完,又上来聊聊,就谈谈每天上班要坐的电梯吧:我现在办公的地点靠近洛克菲勒中心,在纽约也算好的写字楼吧,第一天上班就让人吃惊呀,因为在大厅里,我见到了三个电梯通道,分高、中、低区,而每个通道都是8部电梯,共24部!上班高峰,我也没等超过30秒的。基本上是随时都有电梯在一楼等待。个人觉得,国内KFS真的要做所谓国际高端写字楼,真应该过来感受一下。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20
本帖最后由 ranma1976 于 2011-10-17 08:21 编辑
DHL 发表于 2011-10-16 20:24
工作忙完,又上来聊聊,就谈谈每天上班要坐的电梯吧:我现在办公的地点靠近洛克菲勒中心,在纽约也算好的写 ...


    好象DHL也是摩天的专家,拜读过你多篇精彩文章,希望你能多报道重庆的精彩消息啊。
    PS,后来我专门留意了一下,现在办公的那栋楼每8部电梯分管12层楼,以及1楼。其他楼层去不了,没有其他楼层的按键。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25
totoro 发表于 2011-10-15 20:36
哈哈~我不会做饭,所以也没有去过市场,看到这个还挺新鲜的,我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吃,我和我妈打电话, ...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尤其是中国父母!因为菜不好吃让母亲落泪的事,欧美的父母应该不会。
我做菜不多,但是逛超市,其实自己可以做的话,这边的中国菜还是丰富的。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48
     为感谢“摩天重庆”的各位朋友,放送一期“摩天纽约”,那些喜欢BOX的人,肯定喜欢纽约的设计!
      [attach]516475[/attach]
[attach]516474[/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49
     PART2
[attach]516477[/attach]
[attach]516476[/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50
  PART 3
[attach]516479[/attach]
[attach]516478[/attach]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8:54
PART4
[attach]516480[/attach]
小结一下,纽约的高楼比重庆更密。特别是5、6、7、8大道上,一栋接一栋,而且都是写字楼。从其体量上看,确实不愧为世界最大城市的规模。而且,总体都是方方正正的结构。奇异形状的,真不多。

作者: ranma1976    时间: 2011-10-17 09:04
没有专门去拍那些知名度高的大楼。都是在街头逛的时候随便拍的。
作者: 起帆了    时间: 2011-10-17 09:22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7 08:54
PART4

小结一下,纽约的高楼比重庆更密。特别是5、6、7、8大道上,一栋接一栋,而且都是写字楼。从其体量 ...

那是你不在建筑界不知道  纽约的新奇建筑不要太多,当然都分布在这些老的写字楼群中间
LOWER 曼哈顿  和 UPEAST尤为多

作者: 流浪儿    时间: 2011-10-17 09:59
中国人不容易
作者: DHL    时间: 2011-10-17 18:53
ranma1976 发表于 2011-10-17 08:20
好象DHL也是摩天的专家,拜读过你多篇精彩文章,希望你能多报道重庆的精彩消息啊。
    PS,后来我 ...

PS,后来我专门留意了一下,现在办公的那栋楼每8部电梯分管12层楼,以及1楼。其他楼层去不了,没有其他楼层的按键。

电梯分区专属运营,负责不同区域。

货梯可以通达所有楼层




欢迎光临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