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江津九成街道被淹 黄万里三峡大坝惊人预言或兑现 [打印本页]

作者: LADY瓜瓜    时间: 2012-7-27 13:59
标题: 重庆江津九成街道被淹 黄万里三峡大坝惊人预言或兑现
更多的水中漂游着的悬沙也部份沉积下来,堵塞住重庆港,断绝航道。洪水时抬高水位,壅及上游合川江津一带,淹没较两县更低洼之地,那里人口数十万,可能发生十倍于1983年7月底安康汉水之灾,惨绝人伦。若重来一个81年7月当地的洪水,则只要一次大峰便可成灾。”这是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黄炎培之子、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黄万里老先生去世前对三峡工程的预言中的一部份。黄万里惊世预言最后的结论是:“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或许他这一预言将要兑现。

今年重庆洪灾 黄万里预言正变为现实


大陆媒体报导称,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三峡大坝日前迎来建库后最大考验,中游形成的3号洪峰和上游形成的4号洪峰接踵而至。


国家防总、长江防总以及四川省重庆市防洪指挥部,均启动了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四川和重庆也已经提前转移了20多万人。长江上游洪峰流量超98年,长江泸州段也出现****执政以来最大洪水。

洪水肆虐,朱杨、白沙、石门、几江、德感……江津多地告急,江津近90%街道被淹。

巴南区日前迎来了今年最大规模洪峰,水位最高时已达到189.7米,超警戒水位4.7米。

洪水漫过河堤涌进了鱼洞、花溪、李家沱等沿江街道,导致上百家商铺被淹,街道淹水最深达3米左右。
南岸区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南滨路一度被淹,现在水退了一些,但菜园坝水果市场仍泡在水中。朝天门比枯水季节涨了几十米,从没见过涨这么大的水。

开小货车的何师傅告诉大纪元记者,前两天送货去渔洞,龙洲湾一遍****,看见许多金环蛇等毒蛇从水里纷纷爬上岸,有居民拿叉棍捉蛇,说是拿来泡药酒。何师傅表示:“长这么大从来没看见发这么大的水,出现这么恐怖的现象。”

另据华龙网报导,近期,因嘉陵江流域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水位攀升,已超出警界水位,嘉陵江流域沿江两岸的农作物受损严重。合川龙市镇青草坝村民周克建称:“这次洪水比今年前几次都要严重一些,我们的花生、黄豆、玉米全都被淹完,一点收成都没有。”

嘉陵江边的古镇磁器口李先毅这两天正带领着员工忙前忙后清淤,他开的龙门菜馆开业近7年,总共被淹3次,今年这是第3次被淹。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博士、水利专家王维洛先生也曾分析了重庆洪灾和三峡工程的关系。他认为由于三峡工程使水位提升,造成了重庆市的淹没。

黄万里惊世预言最后的结论是:“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黄万里三次上书

三峡工程带来的灾难已显露出来,谁来为这个错误决策承担责任呢?


据海外媒体报导,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在三峡大坝拟议建设之初,三次上书,从地质、环境、生态、军事诸方面痛陈三峡工程不可上马之缘由。然而,当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对此铮铮忠言置若罔闻,不惜置人民于水火。

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之后,三峡工程的问题就渐渐显示出来。原《光明日报》记者戴晴表示:“朱镕基上台后(对三峡工程)第一句话就说:‘我不喜欢这个工程,但我作为****,不喜欢它,但要管它。’”

2003年6月三峡大坝合拢时,胡温两人都没出席仪式。2006年5月,三峡大坝封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庆典,而且三峡总公司也请来了几百名中外记者,准备大庆。但是从****高层领导竟无一人出现。显然,第四代******谁也不想为三峡工程决策的错误背黑锅。

2011年,******发布《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一反常态不提三峡工程作用意义,而直指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不利影响,要求沿岸对移民问题、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问题“妥善处理”。
作者: LADY瓜瓜    时间: 2012-7-27 22:36

作者: frankie_renndy    时间: 2012-7-28 05:50
这不是真的吧!
作者: 道炁长存    时间: 2012-7-28 06:47

作者: jodan963    时间: 2012-7-28 07:38
昨天新闻联播报道三峡科学调度,有效削峰。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还对比了1998年与现在,荆江河堤的忙乱与不忙乱的情景。
作者: 虎溪    时间: 2012-7-28 08:05
三峡带来的灾难?证据?
作者: psp2003    时间: 2012-7-28 09:45
就是淹掉重庆保住下面不被淹嘛
作者: 发愁哈呢    时间: 2012-7-28 10:42
{:8_217:}
作者: 窗含西岭雪    时间: 2012-7-28 11:39
大陆媒体报导称,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
那时没修什么,水比现在还大一些,关它鸟事啊。

作者: baojian    时间: 2012-7-28 11:57
铮铮忠言置若罔闻,不惜置人民于水火。

作者: 眉笔    时间: 2012-7-28 13:25
不信谣
作者: 快乐2008    时间: 2012-7-28 13:46
90%数据不对的
作者: 14sap    时间: 2012-7-28 14:05

作者: royiuy    时间: 2012-7-28 14:45
主要是重庆段的消落带,和河岸的泥化问题,对大坝上游是弊大于利,而对下游是利大于弊。重庆要警惕啊
作者: cqdwrwwl    时间: 2012-7-28 15:02
根本不可能的事,楼主硬是要造谣!
作者: 渝速    时间: 2012-7-28 15:12
凡事有利有弊
作者: Q晓风残月    时间: 2012-7-28 16:22
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你也应该看见三峡好的一面!
作者: cqhongjun    时间: 2012-7-28 16:25

作者: 缘YE    时间: 2012-7-28 16:28
有利有弊。。。。。。。
作者: 爆风    时间: 2012-7-28 16:49
很明显,对于整个重庆来说,百害而无一益,发的电送到东部去了,被淹的却是我们,航道上垃圾泥沙越积越多
作者: 爆风    时间: 2012-7-28 16:49
support炸掉三峡大坝
作者: lhw9999    时间: 2012-7-28 18:40
就合川三江而言,嘉陵江  渠江  涪江,最容易造成涨水的是渠江,包括上游的达县,广安等,,原因之一是大巴山地域面积宽广,山沟汇集流水较多,其二是大巴山是四川较多的雷雨区域(还有一个是峨眉山)一般年降雨量是1200毫米,雨水富裕,所以渠江最容易发大水,最近几年达州  广安   合川几乎年年都容易被淹没,,,,特别是达州,,,
作者: wxpm    时间: 2012-7-28 23:02
正常哈,不阉江津,就淹武汉。
作者: 请把青春献给我    时间: 2012-7-28 23:24
不建大坝,还不是有地方要被淹!
每年如此,只要江河有涨跌,水位低时那些地方就是良田。
自古如此,从黄河文化就开始了,两河文明一样!
作者: sunvte    时间: 2012-7-29 01:37
为了能源、也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 丘陵地带    时间: 2012-7-29 16:45
,权衡起来,总之还是利大于弊的。
作者: longshangyong    时间: 2012-7-29 22:32
别的不说,泥沙的问题绝对不是专家坐在办公室算账算的清楚的,毫无疑问重庆段的泥沙淤积会抬高河床,更加容易被淹,而下游江汉平原缺少泥沙,反而被江水冲刷大量带走泥沙,使得堤坝不稳,长此以往,必出大事也!
作者: yuyu9992    时间: 2012-7-29 22:45
那把下游淹了,有些人就高兴得跳了

凡是有利有弊
作者: 五里店    时间: 2012-7-29 23:06
应该是有利有弊.
作者: cqdzxn    时间: 2012-7-30 00:27
这只是前奏,后面多得是灾难,咱们这辈子就能看到,不信走着瞧,反正我家地势高,真是自寻死路
作者: canghai    时间: 2012-7-30 00:49

作者: fl    时间: 2012-7-30 16:00
如果不是三峡,今年武汉肯定玩完。
作者: baby5    时间: 2012-7-30 17:33
草!那是白沙好不好?
作者: 个性飞扬    时间: 2012-7-30 17:36
江津主城P事没有  只有滨江路被淹了一段  比鱼洞,南岸还好一点
记者打胡乱写  所以对三峡工程的预测就显得极虚假了!
作者: cqluobin    时间: 2012-7-30 18:27
完全鬼扯,这就是真正的砖家。比楼主这个砖家级别更砖而已!!!
作者: 天王星    时间: 2012-7-30 22:14
长江泸州段损失也很严重,滨江路被淹4米,那里该没有泥沙淤积吧,又该赖谁呢?
作者: 峡中一飞    时间: 2012-7-30 23:35
与三峡工程球不相干,有些人没依据的打胡乱说
作者: cqdzxn    时间: 2012-7-31 00:18
看来共党在这个世纪必玩完。所有被封杀的事件终究被一一公开。
作者: 渝州一号    时间: 2012-7-31 10:20
虽说数据有待商榷,不过三峡大坝的确不是一个什么 好东西!
作者: Antonliotti    时间: 2012-7-31 11:04
上次在什么地方看到一个说是对现在的气候也有影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作者: ZC719    时间: 2012-7-31 11:24
psp2003 发表于 2012-7-28 09:45
就是淹掉重庆保住下面不被淹嘛

这个保住了,特别是湖北荆江段及以下的抗洪压力解决了。
但重庆籍以上的情况怎样,就难说了。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