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重庆万州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催生"产业高地" [打印本页] 作者: 驰风 时间: 2009-7-24 14:26 标题: 重庆万州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催生"产业高地" 新华社 黄豁 张桂林 徐旭忠 2009年7月23日 重庆市万州区把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中大批企业的关停破产作为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把工业作为破解产业空虚的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产业规划,催生出三峡库区的"产业高地"。万州区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的路径初见成效,走出低谷的万州工业不仅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还使曾经高达20%以上的失业率下降至8.83%,长期困扰万州的移民就业问题也日渐好转。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万州经济更是逆势而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一、产业空虚不破 三峡库区难安 三峡库区是我国七大连片贫困区之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移民迁建工程投资拉动,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导致近年来出现产业空虚现象。作为三峡库区的中心城市和移民第一大区,万州产业空虚情况尤为突出。 三峡工程1992年前长期处于论证状态,库区产业发展基本停滞,因此万州产业基础本身就很薄弱。在移民迁建中万州区370家淹没工矿企业绝大部分关闭破产,存活下来的少数企业只能享受"原功能、原规模、原标准"的资金补偿,短期内无法形成新的增量。"只见交通线、不见生产线,只见新楼房、不见新厂房"一度成为万州等库区城市的真实写照。 产业空虚,导致万州经济发展滞缓,城镇就业矛盾加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在2003年至2004年最困难的时期,万州近50万城市人口中有6万余人失业、6万多人依靠低保度日。长期研究三峡库区的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说,"产业空虚"直接影响到库区群众的就业、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并同其它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库区产业空虚综合症"现象:因经济问题和就业困难,不少移民改变了他们对整个社会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对现实不满,对未来悲观,将自身生活水平下降归咎于移民搬迁,使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因此,解决不好产业空虚问题,移民就无法安稳致富,库区也不可能长治久安。 二、产业空虚关键"虚"在工业 重庆市委.CW、万州区委****吴政隆认为,对万州来讲"产业空虚"主要"虚"在工业。2006年,万州工业增加值占其GDP比重仅为27.7%,分别比全国、全市低15.6和7.7个百分点。全区没有一户产值超过4亿元的工业企业。 吴政隆说,从万州经济来看,工业是"短腿",破解"产业空虚"首先要解决工业不强的问题;从三次产业联动关系来看,工业是"牛鼻子",破解"产业空虚"关键也在工业。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万州区人均耕地不足0.7亩,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但仅靠这点土地是不够的。只有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同时通过工业的发展来带动、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才有根本出路。另外,由于库区经济活动不多,交通不畅,流动人口少,消费主要靠"内需"。工业太弱就很难扩大城乡就业,无法提高社会收入水平,消费需求也很难上去。同时,作为世界品牌的长江三峡旅游目前对大多数区县的经济贡献有限,库区各城市的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普遍未超过5%,第三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强力支撑。工业是万州的"短腿"和关键,同时也是万州发展的希望。一旦把"短腿"补上,把"关键"抓好,一、二、三次产业联动起来,万州经济这盘棋就走活了。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催生"产业高地" 万州区经委主任陈保余说,工业强区关键是"强"在理念。过去大批企业在移民搬迁中关破停产提前淘汰了一批落后产业,为库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万州抓住这种"后发"契机,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坚定走符合库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迅速有了起色。 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借助优质发展平台催生"万州速度"。 万州决策层意识到,破解库区产业空虚必须要有一个优质的平台。自2003年开始,万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5年多来,万州筹集各类建设资金10余亿元,以年均2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开发,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新建和硬化道路20公里,为入园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专用输电线路10公里,并完善污水处理、蒸汽供应等配套功能。 万州创造出了工业发展的"万州速度",一些重大项目甚至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奇迹。宜化集团的80万吨联碱项目一年建成、投产。从沿海引进的合智思创项目,从开工到出产品前后只用了半年,去年全年实现产值2.7亿元,今年将突破10亿元。万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世明说,工业园区以开发聚项目、项目促开发,形成了产业平台滚动拓展、招商项目批次实施、主要产出指标连年翻番的发展格局。2005年,工业园区年销售收入只有2亿元,2006年为7亿元,2007年为21亿元,到2008年底,达到了85亿元,2009年可望再翻一番。 其次,坚定走符合库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产业集群增强聚合效应。 万州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工业项目时,着力吸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万州初步形成了盐气化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电子等五大产业链条,这类新型工业经济的兴起不仅拉动万州产业全面发展,还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呈现出逆势而上的良好势头。 重庆社科院企业所所长王秀模说,长期以来三峡库区工业企业大多是"孤岛"式的零星企业,或独立封闭循环式的"小而全"企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万州通过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发挥大项目产业关联度大、上下游延伸空间广阔的优势,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了工业的集群效应。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配套企业纷至沓来,释放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江苏大全集团的多晶硅项目落户万州后,多晶硅下游产业-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等厂家也跟着进入万州,山西、江苏等地的高新技术投资者也纷纷前来洽谈,准备在万州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仅这条产业链的延伸,就可能在万州形成一条千亿元级的产业链。根据发展目标,到2011年,万州区将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和盐气化工两个200亿级产业群,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两个100亿级产业群,以及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两个50亿级产业群。 再次,力推循环经济确保三峡库区环境安全。 吴政隆说,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是库区承担的两大历史任务,都必须搞好。在振兴工业过程中,万州坚持环境保护"高门槛",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重大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重大项目必须充分尊重环保部门意见,并严格执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协调制度、会审制度、咨询论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重庆市最严格的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考核中,万州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一等奖。 作为万州工业发展主要载体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环保设施做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不予入园。5年多来,工业园区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投入就达2亿余元。在提高工业"环保门槛"的同时,万州在产业规划布局中有意识地引导集群企业之间资源综合利用,建立本地工业系统内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的产业基地。作者: aaaa01 时间: 2009-7-24 18:03
Hi all! Sorry for interrup your meeting.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jordan shoes. Um, Nike Shoes indeed. I think many of you like Air Jordan. Me too! And I’m his fan. I like all jordan shoes in Nike Air series. Few days before, one of my friend set a online shop selling ugg boots, Silver Jewelry and UGGS etc, the Silver Jewelry branded by Tiffany. He also have the jordan shoes in stock. And he need some clients, so you see me here at this time. Need the nike shoes? Just follow me.作者: 驰风 时间: 2009-7-24 20:38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might have been removed, had its name changed, 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作者: 我爱綦城 时间: 2009-7-24 21:23
万州不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