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开县打造文化大县 实现文化服务大众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yuhuimfk
时间:
2009-7-26 10:22
标题:
开县打造文化大县 实现文化服务大众
如何打造文化大县,实现“文化转向服务大众”,近日,记者采访了开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温刚。
记者:温局长,你好!结合“建设文化大县”的发展总目标,请问,作为主管局,如何让文化服务大众,用什么思路来推进我县文化大发展?
温刚:文广新局是“烹饪”文化“大餐”的主管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构建文化市场体系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打造文化大县的目标中,我们要找准文化服务大众的“结合点”,按照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服务功能,以发展为主题,服务为核心,激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大活力,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运行机制,实现繁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文化市场。这是我局总的思路和方向。
记者:围绕你局总的思路和方向,要实现繁荣、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文化市场,大力推进文化大县的建设,文广新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方案,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温刚:我局本着构建“三大体系”,完善“三大机制”来推进工作。即:文化服务阵地体系建设,文化队伍体系建设和文化活动组织体系建设,这是打造文化大县的基础。同时完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
在县级,我们抓住移民迁建契机,新建“开州书城”、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是目前渝东北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公共文化机构。县电影公司、川剧团综合楼开办的文化茶园已免费向群众开放。
在乡镇,建设了集宣传、文化、科技培训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性文化站25个,总建筑面积12500㎡。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置了图书、乐器、音箱等设备。到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村级,以村级活动中心建设为契机,为148个村的“农家书屋”各配置了价值1.6万余元的图书。这些都为大众文化提供了“阵地”。
在文化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策划人才、文化表演人才和文艺创作人才的发现、选拨和培养。创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文艺队伍,为繁荣我县文化“呐喊助威”。
记者: 文化要贴近生活,贴近民生,贴近老百姓,才有极强的生命力。如何让“文化”感染民众,熏陶民众,进而提高全民文化欣赏水平和鉴赏水平,让大众文化得到升华?
温刚:这个问题提得好!作为文广新局,就要抓好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要创作出适合的、充满本土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积极教育作用的文艺作品。譬如说,东北“二人转”,这种艺术,在东北地区很受欢迎,拿到我们开县,群众或许不一定完全接受,但具有我们开县特色的“连厢”等,大众就感觉非常亲切和喜欢,我们要把贴近群众生活的小品,故事,小话剧,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优势彰显出来。同时要鼓励创作文艺精品,进一步提升我县文化档次和水准。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县的文化活动在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开展。全县各地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组建了连厢队、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健身队等民间艺术团队。以传统文化、民间戏曲、健身大秧歌及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进行表演,广场文化、街道秧歌、晨演暮练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群众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每年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元旦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广场文艺演出,带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迎春文艺晚会”、“元旦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共150余场次。“送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开展。每年开展送100场戏下乡活动。联合卫生、科委等部门每年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三下乡”活动5次以上。扎实开展电影放映“惠民工程”,从2006年开始,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支城镇电影放映队和38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每年在农村和学校放映8000多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创新,不断努力,力争文化服务大众,为广大群众送去更多的精神“大餐”。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