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出书收录181位名人故旧居 蒋介石旧居达6处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水城市    时间: 2014-3-8 09:31
标题: 重庆出书收录181位名人故旧居 蒋介石旧居达6处
本帖最后由 山水城市 于 2014-3-8 09:33 编辑

重庆出书收录181位名人故旧居 蒋介石旧居达6处  


华夏经纬网   2014-03-06 12:38:56   

  中新社重庆3月6日电 (记者 连肖)一部反映重庆历代名人故旧居现状的书籍《重庆名人故居》近期出版,该书共寻访收录181位名人的213处故旧居图文资料。其中,蒋介石旧居达6处。

  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力6日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该书时作出上述表示。他说,该书由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牵头编撰,重庆31个区县的文化部门、规划局、城乡建委、摄影爱好者等参与其中。经文物专家反复考证和修改,整部书耗时3年才得以问世。

  “书中绝大部分是抗战时期的名人故旧居。”杨力称,重庆作为抗战时期国民zf的战时首都,曾云集国内外各界名流精英,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卢作孚、郭沫若、老舍等名人故旧居凡有迹可循的,均收录书中。

  蒋介石在书中的旧居数量最多,共有6处,包括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解放西路14号的“国民zf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旧址”、zg重庆市委大院内的“尧庐”、原礼园内的“飞阁”、南岸区黄山23号的“蒋介石官邸”、巴南区南泉街道小泉宾馆的“校长官邸”、沙坪坝区山洞街道林园的“林园1号楼”。

  该书经考证认为,坐落于黄山主峰上的“蒋介石官邸”,是战时中国时政要务的决策地之一;“尧庐”是蒋介石在重庆市区的官邸,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其是重要谈判地之一;“校长官邸”专供蒋介石到zy****大学检查、训话、开会、演讲、起居休憩和躲避日机轰炸之用;在1943年后,蒋介石夫妇避暑消夏、躲避日机轰炸多在“林园1号楼”;而蒋介石夫妇曾居住数月的“飞阁”内,至今仍留存着他们曾用过的屏风,以及宋美龄化妆时用的“美人镜”。

  杨力认为,《重庆名人故居》是留住重庆历史文化记忆的鲜活载体,其收录的历代重庆当地和过境名人史料,可以为重庆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各方面交流、收藏、研究提供参考。(完)


李婉君编译:重庆拆除重要文物-蒋介石故居
(2012-02-21 13:22:14)转载




[attach]908318[/attach]


去年12月,重庆当地zf决定拆除在重庆市中心这栋战时的砖房--蒋介石故居,以便扩建那里的复旦高中

(图片: IMAGINECHINA/CORBIS)。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0日(周一)报道,1940年代初期,时任委员长的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曾居住在重庆市中心这座典雅的灰色砖房内,当时,蒋介石是先与日军交战,之后又与毛泽东的g*d作战。

然而,去年12月,重庆当地zf决定要拆除这栋房子,以便扩建那里的复旦高中。当局在一份声明中称,“考虑到我们地区土地严重短缺,这片地将被用于教育。”

该区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徐小玉(Xu Xiaoyu音译)承诺,将在附近用原来的砖块重建这所房子。他对中国官方“环球时报”表示,2013年10月前,将把该(重建的)房子改造成一个有关日本侵略的博物馆。

然而,重庆的一些观察家们表示,恐怕该房屋很多瓦砾已经被拆迁队拉走了。

中国官方新华社称,“[当地zf]是在玩文字游戏,他们在试图找到一个合理合法的借口,来拆除这一文物”。

北京新闻称,“这将给整个国家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如果这种遗产在‘保护性拆迁’的幌子下被用推土机推平,就无人负法律责任。”

在现场的人,几乎没有人了解这栋楼房的重要性。在能俯瞰这所房子的七天连锁酒店(Seven Days Inn)前台一名服务员表示,“我听说它是一个文化遗址,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因担心被报复要求匿名的一位中国记者表示,“没有人认为这栋房子重要,没有人在意。”



作者: 大爱渝都    时间: 2014-3-8 13:14
这本书的情况能否介绍得再详细点,到时买本来作收藏!
作者: K.K.    时间: 2014-3-8 13:47
结果老蒋还不如现在的房叔、房姐什么的啊~~~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4-3-8 14:46
呵呵,重庆的gy哪懂什么叫经营城市
作者: boy023    时间: 2014-3-8 15:41
一沓沓红色的钞票,呀,一根根金条,岂能被文化挡住zf和地产商的财路?!
作者: 林野情怀    时间: 2014-3-8 19:45
都是些败家子,以后什么都没了,就会说多少历史,请问还有木有?我看人家英国也没什么高楼万丈呀。

作者: 关心发展    时间: 2014-3-9 18:01
181位名人故旧居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