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用行动来感动 用真心换真情——梁平海螺水泥项目负责拆迁工作人员白描 [打印本页]

作者: 蓝兔    时间: 2014-9-11 09:45
标题: 用行动来感动 用真心换真情——梁平海螺水泥项目负责拆迁工作人员白描
日前,全县人民翘首期盼的海螺水泥项目点火成功,这标志着我县首个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正式投产。然而,谁又知道,在成功和喜悦的背后,有多少战斗在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为之付出艰辛劳动,这其中渗透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与辛酸的泪水,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
他们有过辛酸、有过泪水,他们哭过、笑过、累过、饿过、病过,他们上下班是两头黑,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和牢骚,也没有任何借口拒绝工作,他们当中有像回龙镇机关干部肖中斌一样年近60岁的老同志,也有像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祝群芳一样的女同志,更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
“要说海螺水泥项目拆迁工作最难、最艰辛的,还是山上矿区的拆迁。三大因素制约着拆迁工作,一是艰苦的自然因素,二是落后的人文因素,三是庞大的工作量。”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回忆起曾经的经历,唏嘘不已。
艰苦的自然因素
山上矿区没有通公路,到回龙场镇最近的,步行来回一趟至少需要2个小时,最远的两路口来回步行至少需要4个小时,拆迁工作人员用双脚踏遍了矿区每个角落,用手拆除了矿区每一处房屋。
山上居住条件艰苦,拆迁工作人员众多,能在老百姓家打个地铺他们都很满足,但是到了拆迁工作后期,房子都被拆完了,他们只能在露天坝用塑料薄膜搭个简易帐篷,少则待一周,多则甚至要在山上住上半月。
山上物资匮乏,拆迁工作人员饿了靠方便面和饼干充饥,渴了就喝山泉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拆迁组里的雷向国患有低血脂,去年冬天在罗家槽,老雷饿得两眼冒金星,全身冒冷汗,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在雪地了扒出一个生萝卜充饥。”
落后的人文因素
“面对老百姓的误解、阻挠或是无理要求,我们都是耐心地讲政策,做工作。”县统征办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原则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让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一丝一毫损失,所以大家都方方面面、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在搬迁中要尊重老百姓习俗,因为在农村很讲究,抬寿材必须八个人用抬杠抬,抬之前还必须得挂红、烧纸、放火炮。”拆迁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就连锁骨受伤,钢针都还没有取的回龙镇统战委员谢华栋都主动抬寿材。”
在拆迁山岭村五组谭光秀的房屋时,她看到自己大半辈子积攒的家产顷刻间化为乌有,突然因过度悲伤而昏阙倒地,加之事发当时是傍晚,又是下雪天,无法将谭光秀带回医院救治,工作人员立即联系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上山救治,同时为她搭棚铺床、生火取暖,并在雪夜里彻夜无眠地守候,直到她脱离生命危险。
庞大的工作量
“3年来,从开动员大会、宣讲政策,到入户调查等工作,我们工作人员走家串户不下数百余次。”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说:“有时候,一户老百姓要求重新清点树木,我们都不止跑10余次,好多工作人员脚板上都磨成厚厚的茧疤,鞋子都不知道穿烂了多少双。”
鹞子村村民罗元权感激地告诉记者:“搬迁时,当时我家里喂有六头大肥猪,硬是焦麻了,还好有拆迁工作人员帮忙,他们不但联系屠夫屠宰生猪,而且还联系商贩上山收购猪肉。”
在帮助老百姓搬运粮食时,粮食总量多达几十万斤,工作人员硬是一瓢一瓢地把粮食装进编织袋,然后一袋一袋地扛上骡子,最后一户一户地把老百姓的粮食托运下山,骡队用了一个月时间才把粮食全部搬出大山。
抓实抓细基础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投产
随着梁平海螺水泥项目的正式投产,不少有关海螺项目的工作都快接近尾声。9月2日,记者获悉,为做好海螺水泥项目的相关基础建设工作,县委、县zf以及回龙镇zf和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从保障群众的利益入手,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基础建设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据介绍,在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有序推进的同时,有关项目的基础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建设7.8公里矿山便道,3条天然气管道,11条通讯线路以及全长27.8公里的海螺水泥项目专用供电线路。
“这条供电线路是从金带镇接过来的,电压等级为110千伏,全长27.8公里,有79个塔基,涉及5个村镇。”梁平海螺水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向涉及的5个村镇的群众做工作,与之协商。为了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我们工作,我们每天都会派人去现场监督,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和沟通。”
项目主供电线路的70号塔基建设定在回龙镇双龙村,在与双龙村村民协商完毕后,开始施工。但施工刚进行没多久,一户村民以塔基建设影响了自家风水为由,阻止继续施工。
为了能够顺利推进项目,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每天到该村民家做工作,还派工作人员坐车赶往县城找到该村民在城务工的家人进行交流,经过几番沟通,最终成功劝说了该村民,塔基建设得以继续施工。
回龙镇zf负责人说,尽管在基础建设工作中,遇到一些阻碍,也有过艰辛,但是只要从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出发,耐心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大部分群众都会支持理解项目建设。“能取得现在的建设成绩,全靠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该负责人说。
推进回居安置工作让拆迁群众安居乐业
9月2日,记者从回龙镇和梁平海螺水泥项目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海螺水泥项目回居安置工作推进顺利,目前,总共四期的回居安置,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10月1日启动,76户回居安置房屋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并于2013年底入驻;二期主体工程于今年4月完工,三期工程7月开始动工。
“整个回居安置工作由回龙镇与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协调完成。此次安置采用了货币安置与自建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自由选择安置方式。”海螺水泥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建安置工作中,指挥部做好了“三通一平”等前期基建工作,确保了回居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回居安置工作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照顾到每个老百姓的意愿。”回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复杂的情况,负责回居安置的工作人员通过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做好了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并讲好政策希望他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舍小家为大家。
在自建工作中,回居安置工作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根据有关规定,村民自建房屋是以户口为准确定房屋修建的规模,而村民郭胜前家的户口上只有两个人,这样只能修建2个门市大的住房,郭胜前觉得这样修的房子太小,以后过年他的儿女回家不够住而拒绝修建。为确保整个安置工程顺利推进,工作人员上门向他解释相关规定,并帮他出谋划策,在充分利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多修楼层解决了郭胜前的问题。另外,在安置房宅基地的分配工作中,为了让每个村民都满意,最后通过采用两次抽签的方式来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让老百姓们很满意。
要让拆迁群众安居乐业,单单修好安置房是不够的。镇里还修建了两个污水整治生态池来解决回居安置户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同时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来解决安置居民的就业问题。目前,镇里已开办起了利祥电子元件厂、三美棉线、新昌纸制品加工厂等微型企业,并计划打造微型产业园让居民们安居乐业。

  工作人员在对皮带廊道进行勘测。
工作人员走访群众。

工作人员在野外吃工作餐。
回龙镇里召开回居安置抽签预备会。
党员干部为拆迁群众背粮食。
拆迁群众在回居安置点抽签。
为海螺集团入驻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作者: 蓝兔    时间: 2014-9-11 09:45
用心倾听群众声音依法解决百姓诉求

“征地拆迁是一项非常难做的工作,涉及到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因此,抓好征地拆迁,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否则工作难以进行下去。”9月2日,回龙镇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是百姓土地的认定问题。”该负责人回忆起当时征地的辛酸,感慨不已。回龙镇原山岭村村民就征地土地面积的问题闹过几次矛盾。过去,群众土地认定是按照上报的农业税完税面积认定,实际百姓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止上报面积,如果按照计税面积征地赔偿,群众的利益必将受到损害,百姓意见很大。

面对这样的问题,回龙镇党委、zf,海螺水泥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聚到一起,群策群力,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邀请县国土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测定核算,计算出了被征定面积,得到了群众认同的满意效果,群众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也再无怨言,都支持拆迁工作。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在拆迁山岭村四组周何民家时,因为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离开故土,放弃拆迁安置。工作人员反复地给老人做工作,但丝毫没有改变她的心意,最后只好放弃拆迁。老人逝世后,周何民又要求拆迁,落实本户房屋,这无疑给拆迁工作带来很****烦。镇zf和指挥部商议,因其情况特殊,又属拆迁范围,便按拆迁对象和拆迁标准圆满解决了此事。

山岭村村民的问题解决了,可矿山隧道和皮带廊道的群众又有了新问题。不少群众反映,他们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要求拆迁的同时解决相关问题。

回龙镇zf接到相关反应和诉求后,立即与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协商,随后组织相关人员到矿山隧道和皮带廊道一带区域进行考察,并要求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矿山隧道所产生的水源漏湿区和皮廊的环境影响区进行环境测评,对环境影响区划定拆迁范围,进行拆迁避让。

针对水源短缺问题,镇里联系了自来水安装公司,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历经困难艰辛 顺利办理权证

梁平海螺水泥项目自2011年在我县落户,到如今第一条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三年来的建设过程既稳步前进,又不乏困难艰辛。权证办理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办理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但在县委、县zf主要ld及分管ld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项目指挥部、回龙镇zf及县级各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协调下,项目涉及到的各项权证最终都得以顺利办理。

“规划许可、环评、土地预审……涉及到的审核环节都非常多,并且这些证环环相扣,一个证没办下来,又会影响另一个证办理的进度。”9月2日,在回龙镇zf办公室,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因素,****难度比较大,一是跨度大,涉及部门多;二是申请过程非常辛苦,从资料收集到派印、盖章,要跑很多地方,用某工作人员的玩笑话说是“上至ld,下至员工,要把好多部门的门踩烂”。

据介绍,权证办理工作需要得到26个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方才可以实施。为了让海螺水泥这一重大项目真正安心扎根梁平,同时也为其他企业落户梁平做一个好榜样,县委、县zf高度重视该项目的权证办理工作,为此多次召开会议,有针对性地讨论和落实每个权证的具体办理环节,力争让权证顺利批复下来。

2012年2月,环评作为一项重要的环节,亟待批复,各项目需完成环评报告并上报至市环保局,通过市环保局审核后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继续进行。

梁平海螺水泥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县委、县zfld为此操了不少心,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对待环评工作,县ld付云赶赴重庆处理环评审核工作,环保部门负责人更是长达一个多星期修改环评报告、处理细节……面对如此重要的评定,大家都不敢放松一丝一毫。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梁平海螺水泥项目的环评得以顺利批复。

“每办一个证都要经历很多酸辛,它里面有很多细化的工作,再加上政策和文件的变动,让权证办理多了很多障碍。”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邓先三表示,他觉得这份工作可以用“苦中有乐”来形容,“虽然过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有了县ld的高度重视和部门职工的齐心协力,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

据了解,梁平海螺水泥项目中涉及到的以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许可证、环评、规划许可等30个左右的重要权证目前都已基本办完,在历经种种困难艰辛后,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可以说这是对服务于海螺水泥项目建设的所有人的最好回报。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