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彭水:藏匿大山深处的百年村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9-18 17:31
标题: 彭水:藏匿大山深处的百年村寨

村口的百年古树和石桥。通讯员 陈兴盛 摄影

村中三潮水古井。通讯员 陈兴盛 摄影

  从彭水县城出发,顺着乌江画廊沿公路而上,行23公里即可来到新田镇,再朝西北方向约4公里山路,百年村寨三潮水,一个尚未开发的美丽村寨便会出现在人们眼前。三潮水,位于新田镇马峰村6组,因村中一口老井得名。这里居住着70多户人家,全部姓甯。深藏大山的古朴村落,这里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们走进三潮水一探究竟。

   走进村口,在茂密的树林里意外的发现一座造型优美、形态轻盈的石拱桥,这座石拱桥宽约一米五长约三米,全由青石砌成,两棵高大茂密的古树静静的守护着这座老桥。其中一棵黄桷树犹为奇特,其根须深深的扎入桥基中,跟小桥融为一体。

   正好遇见出村的老人,他告诉笔者,这座桥在他读书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但是古树上挂的牌子显示有150年, 从这颗树子的生长情况看,应该是在石拱桥建成后种下的。

   三潮圣水今犹在

   新田境内高山与槽地相间,深谷与平坝相拥,由于如此特殊的海拔分布,造就了这里立体的自然气候和风光。

   位于新田镇西北角的马蜂村6组,一个小地名叫三潮水的地方,吸引人的正是三潮水这一名字。

   当地人说三潮水的地名跟这里的一口老井有关。这里的三潮水是一股可鉴毛发的清泉。据当地人介绍:遇期则池水奔腾,水量猛增,溢至井沿,伴有吼声;退潮后,则涓涓细流,声响俱寂。

   不知道是时间抑或是受天气影响,当天记者并没有看到老井涨潮的情景,不过村民甯生财告诉说,这个村子的老老小小都能证明三潮水这一名字的来历,数百年来有的亲眼见证、有的口口相传。

   “从祖宗定居此地以来就有这个水,我听说这个叫做三潮圣水。意思就是这个水每天要涨潮三次。”甯生财指着井口说,现在这个水是正常水位,每一次涨潮要持续大概二十分钟,每天涨水的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在上午八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左右 。

   “去年在井边的溪沟里洗红薯时,古井涨潮,把所有的红薯都冲跑了。”当地村民胡贵学说,那次涨潮就持续了近1个小时。

   笔者还了解到,这口井水还是当地村民生活用水、人畜用水,无需处理,都是直接饮用。记者也尝一下,井水甘冽、清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9-18 17:31

四百年墓葬群藏土坡

   离三潮水的不远处,是当地甯姓家族的古墓群,在当地村民甯生国的带领下,笔者参观这一墓葬群。这些古墓呈一字型分布,其数量让人为之吃惊。

   甯生国说:“没具体数过,估计有几十个,有的也垮了,有的遮住了,至少都有几十个。”

   这些墓葬群为家族墓,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墓高约4米、宽约5米,墓碑上的各式雕花清晰可见,多为二龙抢宝、鱼跃龙门、野鹿衔花等图案。

   在古墓旁一块垮塌的石碑上清晰可见“聚秀发详”四个大字,落款为万历丁酉年,推断距今已有四百多年。这些坟墓,在以前都是被大树遮住, 传说是当时有位姓甯的gy,乘船去到另一个地方,丢失了官印,没办法回去交差,于是就上岸隐居于此。

   据甯生国介绍,其始祖甯茂哲曾任明朝云南巡抚。崇祯正德庚午,甯茂哲卸任途经彭水岩滩时翻船失印,无奈滞留,伐木为生。据甯氏家谱载,甯茂哲到三潮水伐木时,发现废弃古院落,并扎根此地,繁衍生息。也因此就有了甯氏古墓群以及保存至今的元代老屋。

   “他们来到小地名叫苦竹台的地方,就搭建一个窝棚时,发现有座院落被盖在一个树丛里,于是将其打理出来的,经查看所有的房屋保存完好, 然后就住在里面了。”甯生国说,由此可见,这座院落应该比村里墓葬群的年代还要早了。

   神秘院落显沧桑

   这座院落如今依然幸存的房屋显得较为破败,这幢木瓦结构房占地约100平方米,房屋前后均有两层屋檐。房屋两层,楼板每块宽约30厘米,侧面板壁木板每块长约2米,宽0.5米。

   房屋门前破碎的青石板足见其年代久远。文物专家通过考查,根据“建筑外观为两重檐”等特点,推断该房屋属元代,这种结构房屋抗震、抗风雨性能很强。

   从外面看去,房屋呈双重屋檐,与当地民居一层屋檐的建筑风格略显不同,走进这幢房屋,踏着木质楼梯来到二楼,上面放有香盒,按照彭水当地人的习俗,香盒一般是在底楼进门的堂屋,而这里的香盒却在楼上。这间房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中柱没有一直到顶,而是在接近顶端位置的地方就改变了结构,成中字型结构而上。文物专家认为,中原的建筑风格一般是中柱冲顶,像这样的建筑应该属于蒙古族的建房风格。

   (通讯员 陈兴盛)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