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城市相册:77岁纪实摄影师拍摄三峡30余年变迁 家中藏片上万幅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5-14 14:54
标题: 城市相册:77岁纪实摄影师拍摄三峡30余年变迁 家中藏片上万幅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77岁的江述林正在家中翻看整理以往拍摄过的三峡老照片。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彭博摄(老照片由江述林提供)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13日电(记者 彭博)有人说,人类的文明得益于文字的传承,正因为有了文字,老一辈的先人们才能得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而当摄影这门技术出现以后,文明的传承忽然有了一个更鲜活的载体:照片能够将一个时代事无巨细的方方面面统统浓缩进巴掌大一块的方寸之中,给予传承者们更立体的印象与观感——如果说文字是一本平面的“书”,那摄影便是一个深邃宏伟的“博物馆”。

    而活跃于各个时代中的纪实摄影师们,便是这些“博物馆”的建造者。

    今年77岁的江述林看起来与重庆大街小巷中那些年近仗朝的老人们并没有太多不同,要是走在奉节的街上,你几乎不会觉得他有任何特别之处。但这个看起来只有身体略微硬朗的老人,却是个足足纪录了30余年三峡库区变迁的纪实摄影师。

    来到江述林家中后,记者看到他家中的几个柜子中装的几乎都是满满的胶卷底片与照片,其拍摄的主题包括了夔门、巫峡、旧奉节等三峡库区的方方面面:从三峡蓄水前的奉节旧码头,到依旧保留着古城墙的奉节老城街道,再到70年代热门电影的特技拍摄镜头,还有至今几乎已销声匿迹的河滩捕鱼人······可以说,从60~70年代一直迄今三峡库区的城市、风光、人文变迁,都被江述林忠实地用几万卷底片纪录了下来。

    “我们那个时候,不叫啥子纪实摄影。我本身当时是为奉节县文史馆工作,拍摄一些资料、档案及宣传照片。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喜欢上了摄影这门事业,所以也有意识地去拍摄了许多表现当时人们生活、工作风貌的细节。”江述林说道,“我觉得摄影能够将每一个时代的特征与细节忠实地纪录下来,当时你拍的东西是怎样,还原出来就是怎样,不可能后期再去润色、修改。所以要知道以前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照片是怎样,最靠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5-14 14:57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码头的照片。当时的奉节县老县城码头还保留着三峡“沐江而栖”的特色。

    据江述林介绍纪实摄影是一门非常考验耐心与体力的艺术。它需要拍摄者有一双能注意到日常细节的眼睛,有些生活细节在当时看起来很平常,但在几十年之后却会给观者带来非常震撼的体验。

    “譬如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70年那阵我拍了一张市民抢购电影票的照片,当时不像现在娱乐手段那么丰富,能看上一部好电影是非常稀罕与难得的事儿,许多人常常抢电影票抢得裤子都挤掉了;而到了80年代,文化下乡又成了许多乡镇一月或者一季度一次的娱乐盛会,当时院坝里演个小品都能坐的人山人海,连居民楼上都挤满了观众;等到90年代,大家家里基本都有电视机了,这个时候每当有好看电视剧播放的时候,拥有大彩电的家庭中往往都坐满了来看电视的邻里。”江述林说道,“而这些场景,对于年轻人们来说都是近乎天方夜谭一般的故事,现在他们看动画、电影,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可以了,若是没有照片光靠语言解说,很难让他们体会到当时那种氛围与实景。”

    而为了拍摄好这些照片,江述林往往经常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影设备跋山涉水,在外面一跑就是好几天。比如像为了拍好蓄水前夔门雄壮宏伟的景色,江述林爬了七次险峰,而在当时没有公路上去的情况下,这通旅途光是爬山就需要爬七八个小时。

    面对家中如同小档案馆一般的“底片仓库”,江述林却有着自己的无奈:“我已经快80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在了。但我最担心的就是我这一屋子底片与样片,现在很少有档案馆或者图片库愿意分门类接受这些照片。对于我们摄影师而言,一张普通的照片里也许就包含了许多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故事,但如果不是口述后再与照片分类整理出来,这些时代的细节或许就永远消逝了。我更希望纪实摄影传承下去的不只是单纯的照片,而是将整个时代的记忆与照片一起打包收藏,只有这样,纪实摄影与我们这些摄影师们,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江述林所拍摄的三峡库区蓄水前的照片。蓄水前的三峡库区当时看起来还是一条“黄龙”,与如今蓄水后的一汪清水判若云泥。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家中的柜子装的除了胶卷底片、样片与摄影类书籍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江述林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纪实摄影上。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码头的照片,当时的奉节老县城码头依然保留着一段老城墙,城墙上似乎还建有房屋。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人们抢购电影票的场景,江述林形容当时的人为了抢购到一张票“连窗户都挤破了”。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翻看收藏的老照片。所有老照片江述林都根据年代、拍摄内容做了整理归类。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照片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照片,当时的奉节县城有12层楼就算的一等一的高楼了。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翻看收藏的老照片。为了拍摄、收藏这些反映时代细节的老照片,江述林几乎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5-14 14:58

    江述林所拍摄的三峡纤夫的照片,当时的三峡水流湍急,从下游往上的船在许多河段都只能靠人力拉行,由此也产生了纤夫这种特殊的职业。

    江述林所拍摄的三峡渔民的照片,当时的渔民吃住都在长江江边的河滩上,而在机械化捕鱼及养殖业发达的今天,沿江而生的渔民在整个三峡变得越来越罕见。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家中所收藏的老照片底片。在进入数码时代后,江述林也利用扫底机与电脑、刻录机等数码设备整理、归纳老照片。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胶片底片+样片形式的收藏方式,因为这样“看起来更直观”。

    江述林所拍摄的文化站送文化下乡的照片,当时文化站下乡堪比现在的歌星演唱会,整个村的人都会集中到院坝上,一片人山人海的盛景。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老县城与长江的照片,如果从70年代一直看到90年代,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城市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繁盛的奇妙场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5-14 15:00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整理家中的老照片。“经常有人不理解纪实摄影师拍摄的辛劳。像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与另一个摄影师打版权官司,说了句什么‘一张照片不就2毛钱的成本嘛’。自此之后我就再也没与这个人有过往来。”江述林说道。

    江述林所拍摄的蓄水前夔门的照片,作为第五版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夔门天下雄”这一说法在江述林心目中也只有蓄水前才能真原汁原味地体会。

江述林所拍摄的蓄水前夔门的照片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家中所收藏的老照片底片。其他人来到江述林家中后,往往翻出一些照片都看得不得其解,而江述林则能够完整地叙述和描述当时的景况及照片背后的故事。

    江述林所拍摄的老三峡拍摄电影特技时的照片。据江述林介绍,为了当时拍摄瀑布水飞溅的效果,剧组特意开了好几辆大马力汽车,用后轮将水“喷”出来。

江述林所拍摄的老三峡照片。“孤帆渡江”是当时长江三峡最典型的“人文+风光”相结合的风貌特征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家中整理老照片。许多他所喜欢的照片都冲印成了壁画大小,并多次在重庆乃至全国各种主题的影展上展出。

江述林所拍摄的余粮征收时的照片,这张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个时代的细节特征。

江述林所拍摄的老渔民照片,当时的渔民吃住都在河滩上,生活非常清苦。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家中整理老照片。在闲暇的时候将照片拿出来品鉴整理一番,俨然成了江述林晚年生活的一大爱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5-14 15:02
    江述林所拍摄的奉节天坑未开发时的老照片。据江述林介绍,这张照片曾被北京某旅游杂志刊登,成为了全国较早一批介绍奉节天坑的罕见照片。
江述林所拍摄的夔门夕照风光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正在家中整理老照片。在闲暇的时候将照片拿出来品鉴整理一番,俨然成了江述林晚年生活的一大爱好。
江述林所拍摄的三峡风光照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所收藏的三峡老照片。他所有的藏品中存得最多的便是底片。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如果说江述林所收藏的老照片是一部记载三峡30年时代变迁的“博物馆”,那他本人便是这个“博物馆”的建造者与管理员。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年近八旬的江述林依然可以流畅地描述每张照片所拍摄的内容、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照片背后的故事。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对于江述林而言,这些照片便是承载了他青春岁月的一部回忆录。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从这些老照片的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喜怒哀乐。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江述林所拍摄的黑白照片小样,这些照片都被他小心地做好了分类标识。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对于摄影爱好者及城市人文研究者而言,江述林所收藏的照片可谓是一个“小宝库”。
    5月7日,重庆市奉节县,对于自己拍了一辈子的作品,江述林目前最期望的便是有方法可以将照片与其背后的故事传承下去,让后人有机会一窥他曾经燃烧过青春的时代细节。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