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渡口发现6具1600多年前白骨残骸 [打印本页]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5-5-31 05:58
标题: 大渡口发现6具1600多年前白骨残骸
大渡口发现6具1600多年前白骨残骸2015-05-30 00:00:00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大渡口发现6具1600多年前白骨残骸
在我市汉晋时期墓葬考古中出现实体骨骸尚属首次

[url=][/url]
5月29日,在大渡口区钓鱼嘴,考古人员正在清理骨骸。记者 熊明 摄
[url=][/url]
5月29日,此次出土的“鸡首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记者 熊明 摄
[url=][/url]
5月29日,此次出土保存比较完好的碗、壶等用具。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杨晨 夏婧)“大新闻!大渡口钓鱼嘴一带意外发现南北朝早期砖石墓葬,6具身份不明的白骨残骸惊现墓室内。”5月29日上午,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员朱寒冰发出微博。
当天下午,本报记者赶赴考古现场了解到,6具白骨残骸已历时约1600余年,其中有3具壮年成人骨骸、2具青少年骨骸和1具不超过10岁的幼年骨骸。专家称,我市考古发掘的汉晋时期墓葬不少,但如此数量且保存完好的实体骨骸尚属首次。
现场
记者看到,本次考古发现的墓室长4.6米、宽3米,墓门面朝长江,背顺钓鱼嘴山势而倚,在墓门前一条狭窄甬道(古时墓地中用砖石砌成的路)的后方,6具白骨残骸一字排开。
据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李大地初步推断,6具人骨距今约1600余年,其中3具为壮年成人骨骸,2具青少年骨骸和1具不超过10岁的幼年骨骸。
意义
朱寒冰告诉记者,虽然本次未发现汉代遗址地层堆积痕迹,但出土墓室中的6具人骨对我市汉晋时期考古研究有着突破性意义。“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往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见,峡江地区较为罕见,本次出土的墓室要属这一时期我市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李大地透露,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把这些难能可贵的“宝贝”进行完整的骨骼采集,下一步将送往北大、川大等科研机构进行DNA鉴定,这将有助于对该时期更多历史、人文、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
谜团
当问及骨骸的身份之谜,身兼本次考古发掘现场执行领队的朱寒冰摇了摇头说:“尚且无从推断,只能推断这些骨骸有可能原本属同一家族,其境况在当时应算较为殷实的。”目前考古专家能断定的是,6具骨骸是分为两次下葬的。
那么,经过1600多年时光洗礼的白骨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经考古队员勘探,墓室附近的土壤成分不易吸水,而墓室地势平坦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雨水的淤积。“此外,我们还在墓室底部发现一条排水沟,这无疑是让骨骸逃过酸雨侵蚀的关键点。”朱寒冰说。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欢迎光临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