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石柱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打印本页]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5-6-4 21:17
标题:
石柱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石柱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2015-06-04 00:00:00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石柱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url=]
[/url]
悦崃镇农民管理在地黄连 摄/谭华祥
在淘宝网上搜索石柱辣椒,能找到159件“宝贝”;输入石柱黄连,95件商品跃然眼前。互联网已经悄然成为石柱农产品销售的又一个新平台,为石柱的农业发展推波助澜。事实上,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已经融入到石柱农业经济的各个层面。
现代生物技术的基因科技为石柱的辣椒、黄连、长毛兔等产业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物联网的农业信息技术把农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每个环节都扣到了一起;以智能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着有力保障。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基础。近年来,石柱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效益。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石柱农业的腾飞插上了一双翅膀。
A 专家院里长出神奇辣椒
“科学技术太神奇了,以前亩产不足600公斤的辣椒地经过改良选育、科学管理,现在1亩地能收1000多公斤,一个辣椒比以前一堆还辣,品质好、收成高,我们的收入也跟着翻了番,专家大院给我们这些椒农可是帮了大忙。”石柱县的辣椒种植户们说起石柱县辣椒科技专家大院全都竖起了大拇指。
椒农们口中的“专家大院”指的就是石柱县辣椒研究所。“针对每一个特色产业,石柱县都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辣椒科技专家大院就是专门负责辣椒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后期产品研发的科研机构。”石柱县科委相关负责人说,“辣椒科技专家大院可是石柱县辣椒产业的发动机。每年不仅石柱县财政要投入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到专家大院,而且还引进了国家级研究员吕中华、国家级土壤专家林先贵等这样的‘国宝级’科技工作者。”
在资金和人才的双重推动下,石柱县的辣椒品种不断优化丰富。辣椒科技专家大院成立以来,以吕中华为首的辣椒科研团队先后培育、推广了“艳椒11号”、“艳椒426”、“艳椒425”、“石辣1号”、“石椒5号”等辣椒新品种。以自培品种“石辣1号”为例,目前该品种的亩产收益达到3500—4500元,市场接受度极高。
不仅是品种培育,在种植技术推广和后期产品研发上,专家大院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专家大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辣椒生产技术,集成编印了《石柱红辣椒标准化生产手册》,对石柱的辣椒种植进行了科学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
这样一来,辣椒的种植更加集约化,对实施“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椒农增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把专家大院的种植技术送到椒农手中,石柱县建立了“县、乡(镇)、村(组)”三级标准化技术科技服务体系,在辣椒种植户中大力推广辣椒漂浮育苗、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移栽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辣椒科技专家大院根据石柱辣椒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编写了“重庆加工型辣椒栽培技术要点”、“重庆中高山地区辣椒春季育苗技术”、“石柱红辣椒干标准手册”等培训资料,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科技下乡等方式累计培训乡镇干部、技术骨干、椒农超过15万人次,切实解决了椒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石柱县辣椒产品的后期开发特别值得一提。在辣椒后期的加工环节,石柱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重庆市农科院农机所合作研发JH500型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土炕法硫超标难题,使石柱县辣椒干制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目前石柱县生产的“石柱红”辣椒干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受到火锅、调味品等企业的青睐。“麻辣火锅底料”、“酸菜鱼作料”、“鲊海椒”等10多种“石柱红”牌系列调味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逐步攀升。
科技就是生产力。在现代科技的强大支撑下,石柱县的辣椒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从以前的不足600公斤/亩上升到1000公斤/亩以上,种植面积从5000亩扩大到30.2万亩,鲜椒总产量达29.57万吨/年,同时还形成了年产值达14.42亿元的辣椒产业链。
科技助力辣椒产业蓬勃发展只是石柱县科技兴农的一个样本。围绕科技支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石柱县形成了成立一支技术团队、组建一个专家大院、建立一个研究基地、服务一个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的“五个一”发展思路。
目前,已有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石柱,以单独或联建的方式组建了辣椒、莼菜、黄连、魔芋、马铃薯、长毛兔、冷水鱼7个科技专家大院(工程中心)。由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市县科技特派员组成的8个科技特派员团队、19个创业基地,通过“团队+平台+基地”的智力转化方式,不断地为石柱的现代农业发展输送着科技活力。
B 互联网上教授黄连种植
石柱县沙子镇龙源村黄连种植户苟应松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通过互联网看看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服务平台上又更新了什么服务信息。
“以前在种植中遇到了难题,一般得到县城找专家才能解决,市场信息也不能及时掌握。有了网络可方便多了,科技特派员会把培训内容及市场信息公布在科技服务平台上,种植户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出需要培训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远程指导来解决问题!”苟应松笑着说,“现在种黄连也是互联网+。”
事实上,这是石柱县为了确保技术推广适时、实用推出的O2O、B2C和远程互动培训新模式。
石柱县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O2O培训是指科技特派员通过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列出培训内容,农户根据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县科委出资购买培训,并组织科技特派员到乡镇开展培训。B2C培训则是由农户通过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提出需要的培训内容,相关科技特派员准备培训内容。
然而,科技特派员通常是在岗的科研人员,因为肩负本职工作,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石柱县科委推出了远程互动培训,由县科委工作人员带设备器材到培训现场,科技特派员利用网上科技服务平台进行远程培训、互动答疑,达到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智力资源,同时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的目的。
“石柱县正在积极布局‘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培育,助力农业支柱产业增产增效。”石柱县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辣椒、黄连、莼菜、马铃薯等农业支柱产业上,石柱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生产、加工可追溯、可实时查看、可远程操控和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种植技术的普及为黄连在石柱遍地开花提供了沃土。统计数据显示,在石柱县现有的32个乡镇中有26个能产黄连,占乡镇总数的80%;列入黄连GAP种植基地的有16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0%。全县约10万人从事黄连的生产种植,拥有适宜黄连种植地总面积70多万亩,常年保持在地黄连 5万亩,年均栽培和采收黄连1万亩,产量2500吨以上,产值约2.5亿元。
庞大的种植规模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后期精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才能发挥出产业的最大效益。为了延伸黄连产业链,石柱县引入高新技术企业东田药业公司,该公司研发的“五黄养阴颗粒”获国家级新药证书,并成功申报国家创新基金,获得60万元无偿资助,同时也结束了石柱县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
C 莼菜田里游出泥鳅鲜鱼
5月又到了莼菜丰收的季节,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的4000多亩莼菜田铺上了一层翠绿色,远远看去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碧玉。
“莼菜可是石柱县的宝贝。”石柱县科委相关负责人指着身边的莼菜田说,“这一片片小叶子撑起了石柱一个大产业,每亩田单是莼菜的收益就能达8000多元,而种植户的实际收入还不止这些。”该负责人用手拨开几叶莼菜,只见几条鱼儿在水中游动,“莼菜田种养结合立体模式,科技含量就在这里。”
2005年,石柱县联合西南大学建成了良种繁育基地和提纯复壮的优良莼菜种源基地,对一批种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石柱县的莼菜种植规模也由此开始日益壮大。
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石柱县科委的技术人员逐渐意识到,必须探索出一条莼菜田种养结合立体模式的发展路径,才能使莼菜田的效益最大化。
“莼菜生长环境的水体溶解物杂质含量(TDS)在8度左右,这种水质正好也适宜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石柱县科委技术人员介绍,为提高莼菜田的综合利用价值,石柱开始着手莼菜田种植、养殖立体结合的试验。通过对养殖种类和密度的反复比对,最终摸索出了莼菜田养泥鳅、鱼类的立体种养模式。
立体种养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还有助于莼菜品质的提升。泥鳅、鱼类的排泄物为莼菜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同时对控制虫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使得石柱的莼菜更加绿色生态。该技术人员称,很快这些原生态的莼菜田将转变为智慧农业的示范基地。石柱县将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对土壤、水质、气象、重金属、微生物等影响莼菜种植的要素实施全天候监测,并能对莼菜田的水面高度进行自由调节。
科学生态的种植技术保证了莼菜的品质,石柱莼菜在市场拥有极高的认可度。目前,石柱县共有莼菜田1.3万亩,年产量达到1.3万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和出口基地,每年出口莼菜700吨,创汇200余万美元。
为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石柱县科委还在如何提高莼菜附加值上动起了脑筋。随着研发工作的稳步推进,石柱县攻克了莼菜精深加工上的多个技术难点。如今,无酸保存的莼菜已成为石柱县的知名特产,即食莼菜、莼菜酵素、莼菜香皂、莼菜透明皂等莼菜新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即将推向市场。
从莼菜田立体种养到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再到各类莼菜商品的研发,处处都能看到石柱县科技兴农的身影,同时也折射出了石柱县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率。
石柱县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促进科技示范基地规模巩固提升。今年力争开发、引入新技术(新品种)20项以上,引入的新技术转化应用率达到80%以上,着力建设现代科技核心示范基地(片)5000亩以上,确保实现科技项目绩效目标,促进科技项目对中长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文/罗鸣 王琳琳 向世宏
图片除署名外由石柱县科委提供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