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綦江曾是西南第一工业强县 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6-29 14:06
标题: 綦江曾是西南第一工业强县 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

    6月5日,炙炎动力300台越野摩托车装箱,以綦江工业园为起点,启程运往欧洲和南美销售,标志綦江区又一批摩托车整车出口订单完成。

    曾以工业而闻名的綦江区,如今站在了工业发展的新起点。

    “作为老工业基地,綦江工业发展有‘家底’。”綦江区委****潘毅琴说,“只有兼顾历史的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老工业基地’这块牌子,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据了解,今年前4个月,綦江区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在全市名列第三;而根据现在“新旧兼顾”、“以旧带新”的工业布局,到2020年,该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喜新不忘旧

    老底子上确立新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綦江曾是西南第一大工业强县。但因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传统的工业强区曾一度黯然。

    在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中,綦江成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板块、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在“老底子”上描绘“新蓝图”?

    区ld班子细摸家底,发现“老底子”不薄: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铁矿石等丰富的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煤炭资源达到16亿吨,占全市的36%;区位优越,离主城仅50公里,公路、铁路形成“井”字形布局。

    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矿产采掘、齿轮加工、金属冶炼产业的发展,聚集了十几万名产业工人、上万名技术人员,成为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宝贵的人力与智力资源。

    在这些“老底子”上,綦江工业确立了三大新的主导产业——

    利用煤炭资源丰富、铁路线发达的优势,实行“铝电联营”:将南部山区的煤运至北渡铝产业园发电;依托较为便宜的电价,生产电解铝铝液,供给周边的下游产业链企业,生产汽车用铝、轨道交通用铝、建筑用铝、航空航天用铝等,形成“精深铝产品加工”的主导产业。

    结合齿轮加工业历史悠久的优势,升级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在桥河工业园打造汽摩整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5万辆的摩托车以及30万辆的汽车整车的产能,并引入电梯整梯制造、道路交通设施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利用煤发电后余下的废渣、铝产业园生产出的铝液等,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铝产业园周边,生产空气砖、铝合金门窗等;利用三江街道已有的工业闲置厂房,为中小型加工企业提供场地,发展铜及铜加工、金属粉末及延伸制品等。

    借力已有基础,綦江区在短短4年时间内,形成了三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以“老”带“新”

    形成完整产业集群

    去年12月底,綦江区招了16个项目,却引进了101家企业。

    “都是‘老朋友’带来的新企业,最后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綦江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刚说。

    产业链上游的“老朋友”,往往会吸引来大量下游的合作伙伴。

    在北渡铝产业园,麦达斯集团控股的汇程铝业厂房呈“C”字型,将旗能电铝“包围”起来。去年,处于“核心”位置的旗能电铝,为汇程提供了15万吨铝液。汇程将其加工成铝合金后,约一半出售给下游企业,吸引下游的渝江铸等企业入驻工业园,就近取材制造产品。

    铝锭生产和发电产生的废渣、废水吸引了生产混凝土砌块、煤渣砖、隔墙板的蓬坤建材等一批企业入驻。去年,35家建材企业到綦江安营扎寨,着力构建以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墙材、绿色建材、建筑遮阳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产品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同时,与綦江工业园区的重庆建工集团合作,以装配式建筑产业为龙头一起打造重庆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

    传统的零部件行业,则通过专业招商引资,吸引来完整的产业链。

    “西部齿轮城”,是綦江一张亮丽的名片,已形成170余家齿轮、变速箱生产企业、3万多名工人的产业规模。

    不过,綦江区并不满足。

    “以齿轮、变速箱为基础,向其它零部件‘扩张’,很容易构建起整车产业链。”綦江区经信委主任唐智强表示。

    受綦齿的40万套中重型车用变速器项目即将投产的吸引,去年年底宝润矿山机械投资2亿元,生产矿用机械改装车,使该区由汽摩零部件生产向汽车整车生产迈进。

    而作为新型材料的铝合金与西部齿轮城双重优势的叠加,让更多的代表未来汽摩发展趋势的企业纷至沓来:新珠峰新能源机车带动4家配套企业,生产电动三轮车、电动观光车等,并为新能源汽车储备技术和经验;去年落户的汉华公司,建设年产10万台大功率的新能源内燃发动机,结束了綦江不能生产发动机的历史。

    “我们来落户,看中的也是这里完善的产业链。”炙炎动力董事长张益敏说。

    现在,桥河组团已形成1平方公里、年产摩托车整车150万辆的摩托车产业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6-29 14:06
    老树新花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通过创新,“老树”也开出“新花”。
    在去年成都的新能源车展上,一款装有“轮边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作为这款汽车最核心的部件、采用轮边驱动技术的减速器,来自以加工齿轮起家的綦江永跃齿轮。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受国内外电动车的驱动,围绕新能源汽车研发产品早在几年前就被提上企业议事日程。两年前,永跃在区创新基金的扶持下,开始了对电动汽车高速减速器的研发,并于去年7月取得成功。现在,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减速器已小批量生产,未来每年将达到8万台的产量。
    “创新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该负责人说,“以前加工齿轮,一个部件只赚0.1元。现在生产一台这样的减速器所得利润,抵得上原来生产上万个零件。”
    旗能电铝信息中心控制室,是企业的“大脑”。记者看到这个中心电子屏幕上的“铝液调度监控系统”,显示了八个电解槽的实时生产情况:每个电解槽预定的产量,以及由此确定的原料数量;每个槽的产品质量反馈;已完成预定生产任务的电解槽情况,以及正待运输的铝液状态。
    “在建厂时,我们就将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考虑在内,利用信息化节本增效。”旗能电铝董事长田军说。有了铝液调度监控系统,电脑会根据预定产量测算所需原料,仓库自动配货,仅这两项就减少了两百多人的用工量。
    该公司信息中心应用系统科科长陈涛告诉记者:同样规模的电解铝厂,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员工将超过1万人;而现在该公司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员工只有900多人。现在,旗能电铝已成为全国100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试点企业之一。
    引入高新企业,则让闲置资产活了起来。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一批国营老厂的破产,在三江组团留下了20多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如今,这些厂房却并不“闲”:重庆华皓利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生产出适用于机械制造等专用铜粉,去年7月投产,第二个月就开始赢利;昱鑫机电将3项实用新型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生产出的扇形风管弯管机供不应求;安产集团与原四钢厂重组后新建的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公路防护栏,成为西南地区该类产品的“翘楚”……
    据统计,目前入驻组团的70多家企业大多属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旧疾”有“新药”
    循环低碳实现多赢
    工业发展必然带来污染?面对这个“老问题”,綦江区开出了“新药方”。
    以前,火力发电厂最头痛的是对炭渣的处理。按以往经验,电厂需要花钱购买偏远的荒地堆放,还要经常遇到群众关于安全和污染的投诉。
    现在,就在该组团内的火力发电厂旁,蓬坤建材厂将炭渣全部“吞进”,生产国家倡导的绿色建材空气砖。由于火力电厂的炭渣燃烧充分,做出的空气砖品质相当不错,因此蓬坤每年还要花3000多万元,向电厂买“原料”。除了炭渣,二氧化硫、粉尘、废水等曾经需要花钱处理的“垃圾”,也实现了向“资源”的转化。
    低碳,则通过工业流程再造实现。
    以前,电解铝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铝锭”,也就是铝水凝固后的形态。到下一环节,铝锭将被重新加热成为液态,添加相应的金属后凝成固态的铝棒,进入加工企业制成最终的产品。
    而经过工业流程设计,每天“新鲜出炉”的液态铝从旗能电铝出发,跨过围墙,略过凝固、加热的固有流程,几乎无需熔炼就能成为最终产品。
    汇程铝业总经理朱进介绍:实现铝液直供,每吨能节省天然气和铝锭损耗成本近1000元;而汇程减少了做铝坯时再次液化的成本,又可省下1000元左右成本。
    未来,汇程还将利用低温熔炼专利技术,将旗能输送过来的约800℃的铝液熔化成再生铝,企业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作者: 关心发展    时间: 2015-6-29 20:55
好汉不提当年勇
作者: kiti    时间: 2015-8-7 08:10
綦江的工业其实就像东北工业,都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确实遇到困难。
作者: 798879905    时间: 2015-8-7 09:42
不可否认,綦江工业依然强大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