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黔江创新大驱动 “中心”大位移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9 12:22
标题: 黔江创新大驱动 “中心”大位移

    15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可是,15年,给黔江这个成立不久的新区带来的变化却是惊人的。

    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中心城市,每一步位移,都有着巨大能量的驱动。

    15年,黔江新区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党zy、******和市委、市zf的亲切关怀,都离不开区委、区zf带领党员干部的励精图治,都离不开全区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

殷切关怀定中心

    2000年6月25日,******批复重庆市zf,同意撤销黔江开发区,原黔江开发区代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由重庆市直辖。同意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

    1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0年9月28日,黔江区正式挂牌。

    黔江,作为原黔江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和开发区管委会驻地的地级行政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复存在。

    没有行政中心的优势,人流减少了,商业萧条了。

    黔江新区路在何方?怎样才能逆势而上?

    全区干群在面临区位优势丧失而奋力探索出路的时候,党zy、******和市委、市zf总是不忘记黔江的发展,一次次给黔江定向导航,为黔江确立了在行政中心地位丢失后,建设经济中心的目标。

    为了给黔江人民鼓劲,在黔江新区成立的挂牌仪式上,市委、市zf就把“建设渝东南经济中心、30万人口中等城市”作为任务进行了交办。

    黔江新区成立之初,看到黔江发展面临的现状,市委、市zf号召市直部门强化服务意识,继续加大对黔江的支持力度,为黔江发展排忧解难,促进黔江尽快成为渝东南经济中心。

    2001年1月13日,重庆市委主要ld在参加重庆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黔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黔江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建立渝东南经济中心地位。

    2001年2月8日,重庆市委、市zf在黔江召开了重庆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再次明确了努力把黔江建渝蓉东南经济中心的目标。

    2003年5月8日,市委、市zf召开第三次现场办公会,提出把黔江建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高地的峰”的目标。这个“峰”,说白了,也是经济中心。

    2006年2月10日,重庆市委cw会提出,加快建成以黔江为区域性中心的民族特色城市群。

    2006年2月25日,重庆市民族工作暨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努力把黔江建渝蓉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7年5月,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万州“第二大城市”和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9年,《******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以黔江为中心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把黔江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

    就这样,15年,在黔江发展转型的每一个阶段,zy和市委市zf都适时为黔江发展定向导航,使黔江的发展方向更清,目标更明,干劲更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9-29 12:23

励精图治建中心

    如何建中心?

    如何建经济高地?

    如何打造重点开发区?

    zy和市委市zf给黔江新区定位的新目标无疑是全区人民的一剂兴奋剂,但要把目标上的中心变成实力上的中心,无疑又是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新区成立之初,黔江和周边区县一样,都是传统粮猪型农业经济,都是一个小县城格局,都没有铁路、高速路,更不用说机场。

    渝东南各区县处在同一个起点,谁是中心?

    15年来,区委、区zf团结带领全区50万人民,紧紧围绕zy和市委市zf给黔江的“中心”定位,打响了中心城市建设攻坚战。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做大经济总量,不壮大二三产业,就是一句空话。

    说起黔江工业,新区成立之初,只有一个卷烟厂能摆得上桌面。

    2000年,黔江工业生产总值9.7亿元,其中,黔江卷烟厂7亿多元,占比近80%。

    黔江新区成立后,以“工业强区”为抓手,积极筹备正阳工业园区,2003年,园区正式成立后,逐渐形成以卷烟、啤酒、肉食品、药品保健品为主的百亿级食品产业;以硅产业、铝产业、建材产业、粉体材料产业、石材产业为主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以PVC、氟化工、日化为主的百亿级化工产业,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正阳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80多家。

    2014年全区工业产值199.62亿元。其中,黔江卷烟厂48.0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24%。15年的发展,黔江工业经济改变了一烟独大状况,多业并举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9月19日,彭水县委干部张波到北京学习,打电话让黔江的朋友订了取道黔江的往返机票。他说,从黔江走,方便。

    15年前,黔江人如果要上重庆或进京,却是取道彭水。

    黔江新区成立后,实施“大通道”战略。渝怀铁路、舟白机场、渝湘高速先后开工建设。2006年,渝怀铁路通车。2009年,渝湘高速黔江段通车。2010年,舟白机场通航,并逐步开通北、上、广主要航线。目前黔恩高速、黔张常铁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黔江已基本形成航空、铁路、高速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

    黔江新区成立后,实施“城市东进”战略,打通三条隧道,在正阳、舟白和青杠建立三个新城区,并逐步完善了交通、医疗、休闲等配套设施,吸引了咸丰、彭水、酉阳等周边地区百姓置业落户。15年,黔江的城市体量扩大两倍,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今年,黔江区委、区zf出台《关于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决定》,把“生态发展”作为大战略全力推进。黔江正向着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渝东南中心城市和产业繁荣、结构合理、生态经济特色突出的武陵山重要经济中心迈进。

不懈奋斗强中心

    翻开15年前发黄的统计公报,对比一组组数据,我们发现,15年,黔江的变化是惊人的: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201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86.31亿元。15年,增长了10多倍。

    200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11亿元。2014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2.45亿元。15年,增长了20多倍。

    2000年,全区职工平均工资8537元。2014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88元。15年,增长了近3倍。

    2000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405元。2014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8元。15年,增长了5倍多。

    如今,黔江在渝东南片区的经济首位度较为显著,产城融合度高,全区生产总值进入“200亿俱乐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靠近300亿台阶,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越2.3万元和8000元大关,在武陵山区优势更加明显。

    15年来,区委区zf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不懈奋斗,黔江的经济进入了快车道。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给老百姓的生活也带来可喜的变化。

    “那时候,如果哪家有台彩色电视机,在村里就算富裕人家了。”阿蓬江镇麒麟村村民阮飞是村里靠种植烤烟富起来的村民,新区成立前,他家买了一台彩电,引来了邻居们的艳羡。今年初,他买了一辆SUV汽车回家过年,村民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

    2000年黔江区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8.39亿元,农村家庭彩色电视机占有率也上了统计公报。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02亿元,增长了8倍多。

    经济数据增长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彩电不再是农民羡慕的商品,购买私家车和商品房则成了农村消费新时尚。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