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2015年中国最年轻十大富豪,其中毕业于川大的占两位
[打印本页]
作者:
农工
时间:
2016-7-1 23:17
标题:
2015年中国最年轻十大富豪,其中毕业于川大的占两位
本帖最后由 农工 于 2016-7-2 09:04 编辑
中国福布斯10位最年轻富豪总身价近200亿美元
理财新闻中国广播网[微博] 2015-11-03 08:39我要分享 4
[摘要]本年度上榜的400位富豪,财富总和从2014年的 6,800亿美元增长至8,300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台媒称,根据福布斯(Forbes)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400富豪榜》,本年度上榜的400位富豪,财富总和从2014年的 6,800亿美元增长至8,300亿美元。而在这400位富豪中,年仅28岁的均瑶集团的王瀚,身价高达13.1亿美元,是2015年最为年轻的中国富豪。
据台湾东森ETtoday新闻云11月2日报道,今年中国大陆最年轻的十位亿万富豪:
第一名:王瀚,身价13.1亿美元,28岁,在富豪400榜中排名第216。
今年5月,王瀚家族名下的吉祥航空成功进行了IPO,王瀚也由此以最年轻亿万富豪身份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其父于2004年去世之后,王瀚继承了吉祥航空的一批股份。他还持有上市百货公司大东方的股份。
第二名:杨惠妍,身价51亿美元,34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224。
2007年,父亲杨国强将自己在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的持股转移到了女儿杨惠妍名下,杨惠妍从此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在当年凭藉162亿美元身家一举成为中国首富。不过自那之后,她名下资产一直未能突破这个数字。
第三名:汪滔,身价36亿美元,34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34。
全球无人机行业所诞生的第一位亿万富豪汪滔是大疆创新(又称DJI)的创始人兼CEO,这是一家私人持股的机器人公司,其2015年营收可望达到10亿美元。
第四名:张邦鑫,身价10.1亿美元,35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317。
张邦鑫是美国上市的教育服务机构好未来(TAL Educaiton)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他拥有四川大学和中欧国际商学院的学位。
第五名:吴强,8.95亿美元,35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377。
吴强是上市私募投资公司九鼎投资的董事兼副总经理,也是今年登上这份榜单的该公司三位富豪之一。他拥有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
第六名:蔡小如,身价11亿美元,36亿美元,在富豪400榜排名第276。
蔡小如是深交所上市的无线射频识别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华智慧的董事长。
第七名:周一峰,身价12亿美元,37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243。
周一峰是烷烃清洁能源供应商东华能源的董事长。该公司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医专业。
第八名:周亚辉,身价21.8亿美元,38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91。
周亚辉是中国最大的网路游戏开发商及运营商之一昆仑万维的董事长,该公司于今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筹资2.29亿美元。6月,昆仑万维向英国P2P借贷服务企业LendInvest投资3,400万美元。昆仑万维还是开发《愤怒鸟》的芬兰Rovio娱乐公司的在华合作伙伴。
第九名:吴刚,身价15.7亿美元,38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161。吴刚是九鼎投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在创立九鼎投资之前,他曾先后在水泥厂、中国国内一家 投资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工作过。
第十名:李卫伟,身价14.5亿美元,38岁,在富豪400榜排名第184。
李卫伟(又名李逸飞)是上市公司顺荣叁七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毕业于四川大学。
作者:
农工
时间:
2016-7-1 23:19
十大富豪,毕业于川大的占两位。日他奶奶滴
作者:
农工
时间:
2016-7-1 23:22
15岁考上川大化学系 "昔日神童"如今成亿万富翁
2015-09-18 13:30:14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 0 条评论
【摘要】 朱沱新乡贤、成功人士王跃林近日反哺家乡。16日上午,朱沱镇王跃林教育基金设立仪式在朱沱镇zf举行,数十名优秀教师、学生以及贫困家庭学生分别得到一笔资助金,资金来源于从朱沱镇滩子口村走出去的亿万富翁王跃林设立的教育基金。
王跃林和受助学生合影。记者 张梁 摄
王跃林接受媒体采访。
朱沱新乡贤、成功人士王跃林近日反哺家乡。16日上午,朱沱镇王跃林教育基金设立仪式在朱沱镇zf举行,数十名优秀教师、学生以及贫困家庭学生分别得到一笔资助金,资金来源于从朱沱镇滩子口村走出去的亿万富翁王跃林设立的教育基金。
同时,王跃林被评选为朱沱镇的新先贤,并被朱沱镇聘为发展顾问。
朱沱镇zfld表示,希望更多的成功人士能够反哺家乡,并承诺要管理好,用好教育基金。
王跃林还以亲身经历,鼓励家乡后辈学子要读书,勤奋学习。
从滩子口村出来的王跃林,以当年第一个重点大学生的身份考出家乡;如今成立教育基金,鼓励后辈努力读书
“我给家乡学生捐款,不是想要扬名。”一开场,王跃林就语出惊人,台下众人大笑,“靠捐赠出名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王跃林说,每年回家乡时,一定会到老家滩子口村转一圈,这些年他也给母校一定资助,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务实、可持续的机制,鼓励家庭困难的学生努力学习。
这次回家乡,他找到了朱沱镇ld细谈,一拍即合想出了捐款成立教育基金的想法,并将资助范围,从贫困学生扩大到优秀学生和教师。依照基金的运作方式,每年产生的利润将用于这一开支,从而一直持续做下去。
“希望朱沱能走出更多的人才,走出朱沱,走向全国、全世界,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有能力反哺家乡。”王跃林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能到高层次的学校深造,“如果没有上大学,我今天可能会在某个学校教书。”
曾考了10分化学
却在15岁时进入川大化学系
幼时就读于摊子口小学的经历,让他记忆深刻,那时学校只有石头桌子,连凳子都需要学生自己每天带到教室。学校师资不强,让他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一度举步维艰。
1979年,王跃林参加入学考试的100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4个有资格进入高中继续深造的学生之一。在永12中第一学期的开学摸底考试中,100分的化学试卷,他仅仅取得了10分。班上化学老师当堂评价,“有的学生基础差,考试只得了10分”,虽未直接点他的名字,却强烈刺激了他的自尊心。
“(这段经历)刻骨铭心。”王跃林回忆,“我找了个树洞,将试卷扔了进去”,并从此决心发奋。尽管时间已经过了几十年,他还记得,到了期中考试化学成绩已经考了85分,期末考试进入了成绩进入全班前三名。对化学的爱好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不要因为成绩差而气馁。”他勉励台下后辈。
1981年高考,王跃林是当年7个班级中,第一个考取重点大学的应届生。那一年仅15岁的王跃林,进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同班中他的年龄最小。1985年,同专业12人考上了研究生,他是其中之一,且成绩第一,进入四川的化工研究院学习。
80年代中后期,全国上下兴起“出国热”,受其影响,王跃林自述也背过三个月英语单词,每天早上五点半就从床上爬起来。
“后来我突然觉得,我不适合(出国),不应该走这条路。”王跃林回忆,“中国学生当时家境大多不太好,到了国外为了补贴生活费,也要刷盘子。”
1996年,王跃林终于第一次到了美国,不是刷盘子,而是洽谈生意。
放弃研究所生活
下海最初还要打井取水喝
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三年,面对改革开放,王跃林坐不住了。他想出去闯闯,到南方去,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
巧合的时候,1992年2月,邓小平开始“南巡”,同年2月24日,王跃林和一位同样“坐不住了”的老师奔赴广东寻找发展机会。
和研究所生活相比,初到南方的生活条件艰苦,住所没有正规的厕所,没有自来水,只能打井取水。
半年后,老师因身体原因回到原单位。他也感觉回原单位更好,提出申请后,对方表示可以回去,但回去后就是“反面教材”。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封闭,不赞同他的“下海”行为。
“我是反面教材?我不干。”王跃林说,从此留在了广东。
王跃林所在公司的老板是香港人,新公司没什么技术人员,王跃林既要负责技术开发,还负责生产、市场、推广、宣传、客户服务。在当时,国内的玻璃胶90%需要进口,王跃林开发的国产玻璃胶借此迅速抢占了市场。90年代初,他的月工资已经达到了3500元。
1995年,王跃林转往广州白云粘胶厂,在此期间,他主持开发了玻璃密封胶、结构密封胶等项目,并成功将其产业化。“现在迪拜最高那栋楼上都用的是这里产的胶。”
有了一定积累之后,王跃林觉得自己可以创业了。
“老打工也不行。我是研究生,老板是小学生、初中生,谈问题时却老是高高在上。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
1998年,他和几个同学联系上,决定在成都成立一个公司。靠着最初50万元的注册资本,在成都石羊场开始创业。企业创立初期他就明显地感觉到缺少资金的压力,那时就连要花2万元买一个卸货专用的叉车都很舍不得。
2005年硅宝公司第6次增资扩股时,王跃林以现金出资的方式进入硅宝科技。2008年公司成功上市。
建言献策
家乡发展:发展工业、服务业
作为在沿海浸润了几十年的企业家,怎么看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跃林总结了几点:保持工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他直接了当的说,朱沱现在还是以农业为主,而单纯依靠农业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还是应该保持农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重庆三环投入使用,加上即将开通的渝蓉高铁,极大便利了朱沱和全国的互通互联。“朱沱的交通优势会越来越好。”朱沱的优势是生态环境保持不错,可以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生态农业。
另外,他表示“应该用好在外的人”,朱沱在外的成功人士不少,都有家乡情结和资源,可为家乡发展出谋出力。
王跃林认为永川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为提供渝蓉两大都市的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尽管周边还有其他城市,但体量与渝蓉两地相比,还是太小。
招商引资:谨防“JQK”
王跃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进行过投资,谈及zf招商时,强烈建议对企业要以诚相待,一定不要乱许诺。
“我在一些地方投资,刚过去的时候,对方狠拍胸脯,好像你就是要天上的月亮,他们也能给你摘下来。”多年来,王跃林说,自己在投资上吃了很多亏,教训太多。
有的地方招商引资就是“JQK”,招商引资时先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揩油”。
他以成都高新区举例,那里真正的是“企业比天大”,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发展起来。而企业发展起来后,高新区自然也发展起来了。
因为这些年的教训,谈及自己的投资意愿,王跃林说,是“态度很积极,行动很谨慎”。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张梁 报道
作者:
fribble
时间:
2016-7-2 07:03
不错,大都从科技行业,新产生的,有前途。
作者:
wohateqq12
时间:
2016-7-2 09:40
呵呵 现在穷都红苕狗都流行忍云南爹了
作者:
西三角
时间:
2016-7-2 10:04
看成报的文章又在添红烧老家。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6-7-2 10:06
任正非笑而不语
作者:
GNL
时间:
2016-7-2 13:24
欸,都没有在成都创业,看来都不喜欢成都?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