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日报农村版》:每幅都是绝版——朽木虫雕
[打印本页]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6-8-1 21:15
标题:
《重庆日报农村版》:每幅都是绝版——朽木虫雕
《重庆日报农村版》:每幅都是绝版——朽木虫雕
2016-08-01 11:37
来源:
重庆日报农村版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分享到
虫雕山水。
《重庆日报农村版》7月31日第5版报道 一块平常无奇的朽木,在一雕一刻间,如同被施了神奇的魔法,焕发出新的光彩。活灵活现的大鹏、气宇轩昂的将军、层峦叠嶂的大山……“朽木不可雕也”这句古语,在忠州虫雕面前“失效”了。
忠州朽木虫雕的传承人范远万,家住忠州镇十字街社区,从事朽木虫雕技艺近30年,是我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上世纪60年代末,范远万从县文化馆调到县川剧团担任舞美设计师。1975年,县川剧团场馆翻修,老式建筑拆除后,留下一大堆废弃不用的朽木。站在废墟中,范远万被朽木独特的“美”吸引。他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把这堆“废品”搬回家,开始创作。朽木虫雕技艺由此发轫。
范远万创作的第一幅朽木虫雕作品名为《冰峰藏琥珀》,之后,他的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有反映自然风光的《三峡神韵》《夔门雄关》,有赞颂历史人物的《巴蔓子》《秦良玉》,还有表现人文景观的《石宝寨》《古韵长城》……
制作朽木虫雕,要经过选料、切片、打磨、消毒、防腐、清洗、烘干、镶拼、制版、浸色、粘贴、冷压、配景、着色、上漆、上框等16道工序。
制作者必须学会“解读”朽木上的蛀纹。要想做好虫雕,必须以蛀孔为基础,根据蛀孔大小、深浅、长度、形状、疏密进行排布,取势绘画。而那些原本看似不规则的蛀纹、被折断的尖锐边缘,则化作山间的奇石怪林、雾海云烟,令人称绝。
随着虫雕技艺日趋成熟,范远万也声名鹊起,并相继获得各项殊荣:1990年,其作品参加第23届亚洲新技术展和第26届美洲新技术展;1992年,其作品获得国家科委举办的全球新产品展览会新产品金奖;1998年,其作品在重庆市首届旅游产品设计、包装评比会上,被评为最具巴渝特色旅游产品。
文/图 通讯员
阳琴 杨峥
寻访路线
重庆主城上沪渝高速—
忠县
下道—忠州街道范远万家。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