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走过枇杷山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重庆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11-7 13:03
标题: 走过枇杷山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重庆
重庆,一个正在崛起的“网红”城市。国际化的商圈、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名扬四海的本土美食……仿佛都成为了重庆最有力的代名词。所有人都关注着,期待着重庆未来的“新”,但在日新月异的背后,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只属于老重庆的那份情怀。
走过枇杷山正街
重庆,渝中区,有一条街,一头连着两路口,一头直至七星岗。这条街,能远眺长江及南岸的风景,还记载着其独有的城市历史文化,叫做枇杷山正街。
沿着枇杷山正街,往高处走,沿途绿树成荫。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汽笛喧嚣,只有两侧老旧的居民楼静静地立在这里,见证着这里的物转星移。
走过长长的上坡,气喘吁吁,目之所及,“偶遇”渝味晓宇火锅。这家火锅可不一般,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特别多。
饭点前后,不太宽的街道上坐满了等位的人,就是这么火爆。店面由普通住户改造而成,没什么环境,正宗红油锅底,味道霸道,像极了重庆人朴实不虚搞,耿直仗义的脾性。
再往前几步,会被路边一栋极具古典风格的建筑所吸引。它便是中国第一家以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从建馆以来就备受国内外关注,同时馆藏丰富,将中国医药五千年的发展尽显大家眼前。
爬到枇杷山顶,就到了枇杷山公园。晨间,会有许多老人们到公园锻炼身体、下下象棋。喜欢唱歌的老爷爷还会自带音响设备,****唱厌了,也会追追潮流,来段rap,超有兴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11-7 13:04
红星亭处在公园的最高点,整个亭子色彩鲜艳,顶部配有精致的雕花。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一定是登上天台之后,可以纵览市区风光,两江交汇,待到华灯初上,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重庆夜景。
从公园的后门出来,回到枇杷山正街,往前走几步,可以看到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
这家熊猫火锅,一共只有六张桌子,锅底是老板自己熬制的,色正麻辣重,菜量旺实,来一份牛肝,配上老板的干油碟,吃得是通体舒畅,驱走一身寒气。
穿过一条小道,就走到了枇杷山后街。人们都说重庆是小香港,因为夜景漂亮得相似。
可是直到亲眼看到这密密麻麻的楼宇,我才算有点认同这个观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11-7 13:06
后街的这家豆腐脑,强烈推荐,老板大叔说10年前刚开始卖的时候,1块钱1碗,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下午3点准时开卖。十年后的今天,2块5一碗,实惠如初,味道依旧。
从枇杷上正街走到山城第三步道,会经过通远门。由于地形独特,造就了重庆城独有的“九开八闭”的十七座城门而通远门是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随着时代的变迁,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地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
仁爱堂的前身是法国人创建的仁爱堂医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医院”,也就是重庆市第一中医院的前身。听当地的老人说,当年重庆被日本轰炸的时候,很多伤员都被送至这里治疗。现今,已列入拆迁区域,整栋欧式建筑已经破败不堪。
平日里见惯了林立的高楼,灯红酒绿的生活,山城老旧的记忆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直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播出,又掀起了一波“山城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11-7 13:08
漫步全是石板路的山城巷,斑驳的墙壁,低矮的平房,山城的韵味都藏在这静止的时光里。邻里间总是笑脸相迎,亲切地闲话家常,
“要落雨咯,赶快回去收衣服”“穿得嗯个乖,又要走哪节灯晃儿”……这些琐碎的日常不知道是多少重庆人儿时共同的记忆。现在虽然处处高楼林立,样样精益求精,拉开的不止各项经济数据,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名响当当的山城步道火锅,座位极少,来吃得提前通知老板。破旧的门上贴着手写的菜单,拥挤的里间内,是老板夫妇忙碌的身影,侧身望去,是浩荡的江景。置身于此,仿佛自己也做了一次逍遥快活的仙人。
如果走得累了,那就去山城记忆坐坐吧。招牌很有巴渝茶馆的特色。山城记忆依着地势而建,有点儿像古诗里常提到的草庐,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只听得见虫鸟的声音,使人不禁想脱下平日里繁重的外壳,感受最本真的自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11-7 13:09
漆成鹅黄色的栈道栏杆,凌空而建,往常经过长江大桥,栈道在绝壁上尤为显眼。当亲身走在山城步道上,给人一种行走在天空之城的错觉。凭栏远眺,雨雾之中的对岸之景,如临仙境。
一条路走下来,最后落脚的地方是纯阳老酒馆。地道的老字号,别看店面破旧,要是不早点来,排队排到天荒地老。重庆人豪爽,好友一聚,酒不可少。纯阳的酒都是自酿酒,口味多,后劲儿足。菜都是土碗装,偏辣,就是这样才够味儿。天色一暗,这里必是人声鼎沸的光景。
|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