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关于地震的话题——是不是震都? [打印本页]
作者: 卖地磅秤 时间: 2016-12-27 12:27
标题: 关于地震的话题——是不是震都?
今早,重庆市荣昌区(离重庆市区地理中心大坪约120公里),发生4.8级小地震,引发渝蓉两地网友口水仗。我也来说几句。
第一观点:在中国,地震烈度在5级以下的次数,相当多,尤其是在煤炭、地下水开采比较多的地区,比如煤炭开采较多的县份,比如华北、西北地区比较依赖地下水的地方。并不一定是位于地震带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采空区的原因。
第二观点:学运自然地理的都晓得,地震带,一般位于地壳各板块之间的衔接处。在中国,最大的地震带有那那么两条,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衔接处(青藏高原与内地板块),沿海地带(大陆与海洋板块)。事实上,青藏高原与内地板块之间的地带,是经常发生地震的,四五级的,每年会发生很多次,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七级以上大地震。
第三观点:四五级的地震,破坏力很小,有时候还不如一次建筑爆破带来的局部威力大,除非是破旧的农村危房,一般不可能倒塌!!
第四观点:称成都为震都,还是过份了一点!!成都境内,只有靠近高山地区的都江堰等远郊区县的农村地带,才真正处于地震带边缘,才真正是危险地区!!!而成都市区,离地震带边缘在70-150公里左右。除非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基本不会受到大的损失。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省会?还是有它的地震安全因素考量的。
第五观点:重庆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略偏东南的位置,附近根本没有地震带!!即使局部有,也是烈度非常小的地震区!!这一点,勿庸置疑!否则真的违背了科学精神。重庆也是几千年的老牌城市了,地震安全问题,也是没有的。
作者: 卖地磅秤 时间: 2016-12-27 12:28
第四观点:称成都为震都,还是过份了一点!!成都境内,只有靠近高山地区的都江堰等远郊区县的农村地带,才真正处于地震带边缘,才真正是危险地区!!!而成都市区,离地震带边缘在70-150公里左右。除非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基本不会受到大的损失。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省会?还是有它的地震安全因素考量的。
作者: 卖地磅秤 时间: 2016-12-27 12:38
四川LONGMEN山地震带
四川LONGMEN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LONGMEN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
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LONGMEN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LONGMEN山BEICHUAN——YINGXIU地区突然释放,发生里氏8.0级地震(WENCHUAN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超过87150人死亡和失踪(其中遇难人数69227人,失踪17923人)undefined。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YAAN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zf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介绍,2013年发生在雅安的7.0级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 wangxun0906 时间: 2016-12-27 13:02
的确是这样,没必要老用这种冠名去诋毁别的城市,很多的城市有遭遇地震的可能
作者: zlhzlhcq 时间: 2016-12-27 15:26
本帖最后由 zlhzlhcq 于 2016-12-27 15:28 编辑
四川龙门山断裂上的强震还得防
嵇少丞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300202787.html
最近,美国《地震研究通讯》(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SRL)发表了芦山地震研究专辑, 共收集了八篇文章。芦山地震(Mw6.8)发生于2013年4月20日,造成203人死亡,11492人受伤,超过150万人受到灾难影响。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震中位于龙门山东南部的芦山地震是由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出来的独立于余震序列的强震,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东南部地区应力增加,使得地震提前发生。汶川大地震(Mw7.9)造成超过87000人死亡或失踪,成为195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震级的地震。
但是,2013年的芦山地震并没有完全释放完龙门山南段的应力。上述专辑中,老同学刘勉(美国Missouri大学教授)的文章提醒人们防范位于芦山破裂东北、北东向沿伸约60千米长的断裂,即龙门山山前的显断裂与四川盆地内部的隐伏断裂, 例如大邑断裂, 具有7.0-7.5 级地震的发震能力。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3的芦山地震都使得该地区内断裂上的剪应力增加。
美国《地震研究通讯》用的简图
解密5.12大地震》科普电影截屏, 2008年11月本人在成都峨眉电影频道摄影厅内拍科普电影--《解密5.12大地震》, 预测汶川地震之后10-20年内龙门山南段要发生强震。
2008年,我及其合作者在《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长文(发表于《地质学报》汶川地震专辑, 第83卷,第12期, 1643-1667页)中,针对当时有人撒布 “汶川地震释放了龙门山断裂带的能量,从此之后四川3000年不震”做了驳斥,并特别强调了龙门山南段的地震危险性。今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就是龙门山南段发生的地震,证明“四川3000年不震”预言的错误。
在第1657页上, 我们写道:
【汶川地震正好满足上述条件,故原地复发周期长,积累能量大。青藏高原的北东边界(四川盆地西界、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南缘)都是如此。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汶川地震把震源点(可以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直径约15~20 千米的球)上应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相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 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说“汶川地震后,四川三千年不震,四川省的防震工作从此就可以不做了”。
四川盆地西侧有龙门山断裂带,东面有华蓥山断裂带,中间还有龙泉山断裂、蒲江-新津-成都-新都-广汉-德阳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和绵竹断裂等,盆地内部还有一些隐伏的盲断层,这些断层具逆冲推覆或右旋斜冲推覆性质,隐伏地下5~15千米深处,地表很少有形迹可循,与之相伴生的往往是一些非对称性的地层褶皱(即断层传播褶皱)。在未来500~1000万年之内,龙门山褶断带将进一步东移,华蓥山和龙泉山都向西推覆,四川盆地将越来越小,盆地内沉积岩层的活动褶皱越来越强(薄皮构造)。四川盆地内部地震的震源不会太深,一般不大于15千米。另外,四川盆地中较厚的松散的沉积,具有明显的震害放大作用,沙土震动液化以及软土震陷等作用对工程建筑的破坏极为严重。四川盆地内隐伏盲断层之上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即使一次6.5级地震都会给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带来惨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希望四川省ld和有关部门居安思危,具强烈的忧患意识,密切监测四川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并严格把好建筑质量关。】
在《地震与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一书中,我写道:【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和挤出受东部不同流变学性质地块的阻挡,例如,松潘-甘孜地体挤出受到流变学强度大的四川盆地的阻挡,5.12汶川8.0级地震正是松潘-甘孜地体向流变强度大的四川盆地地壳挤压推覆与斜冲的结果。华南地块的西南边界也从原先的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东移到安宁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以及滇南和越南境内的红河走滑断裂,导致川滇地体(羌塘地块的南部)和扬子地块绝裂分离(图56)。2008年8月30日在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6.1级地震就是昔格达-元谋断裂活动的结果。在四川省境内,映秀-宝兴-泸定一线的龙门山南段以及它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交界的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空白区,随时都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为了更好地普及地震地质知识,我们特作此图, 并用几句通俗易懂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该图:
(1)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
(2)松潘-甘孜地块像一个巨大的抽屉,两边是水平走滑断层(北边的昆仑山断裂和南边的鲜水河断裂,前端是龙门山推覆(斜冲)断裂。过去两千年,这个“抽屉”的前端被坚硬的彭灌杂岩顽强地抵着,龙门山中部相对稳定。5.12那天“抽屉”的前端向东猛冲了几米,“抽屉”两侧的走滑运动今后也要跟上,以免落后。加之西边的青藏高原还紧紧地在后面推着,前拉后推,“抽屉”那有不动之理?
作者: ealn 时间: 2016-12-28 17:32
震二代又在为震都辩解漂白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