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回在介绍忠州草橘种植情况。
《重庆日报》2月21日5版报道 记者 彭瑜 摄
今年元宵节刚过,梁文回就给记者打来电话报喜,他那3000斤滞销的忠州草橘,通过本报记者的微信公众号推介后,3天就被抢购一空!
梁文回50岁出头,早年担任过忠县永丰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在任期间,有农民告诉梁文回,施用过除草剂的田地,鸟儿来得少了、野兔也没有了,这让他怀疑除草剂对庄稼品质会有影响。
几年前,梁文回生病卸任。2015年,梁文回的妻子在当地流转了60亩柑橘园,并到主城的柑橘苗木公司选了大雅、春见两个品种。自己要种水果了,梁文回不禁想起了当年那位农民关于除草剂的担忧,于是他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了成本更高的机械除草代替除草剂。
2016年,果园初挂果,产量达3000多斤,却遇到了新问题。“卖不出去要烂,低价出手又要亏本。”梁文回说,好多人听说要卖6元一斤,也不品尝扭头就走,眼看春节快到了,这些柑橘还“窝”在果园的库房里。他向本报记者求助,“能不能帮忙推销下。”
1月21日,记者来到梁文回的果园。远望去,“忠州草橘”几个大字屹立在果园的山巅上。山的周围坡地斜落,全是砂土,既不板结,也不积水,是种植柑橘的好地块。
果园里,记者看到还有很多套袋柑橘挂在树上;地面,沿树冠滴水线一周分别挖了三个坑,工人正在放用油饼做的肥料;果园的行距与株距间堆砌着枯黄的杂草;坡坎上摆放着一台除草机,旁边设有“见证机械除草”的牌子。
“这60亩果园如果用除草剂除草,一个管理周期只要5天就搞定,但用机械除草则耗时90天。”梁文回说,为了保证柑橘品质,他不怕成本高。此外,他还坚持不用化肥,按欧盟农药残留标准选用农药,“所以取名叫忠州草橘。”
记者拿起一个草橘,轻轻掰开,里面橘瓣裂了口子,但没有一滴果汁流出。送进嘴里,一股甜甜的味道从舌尖弥漫开来。这柑橘鲜嫩得很,果汁饱满,却不会流得满手都是。
1月25日,春节前夕,记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记者进村”发了忠州草橘的图片和文章。梁文回说,就在当天,主城、忠县、梁平等很多人就打电话询问忠州草橘。那天中午,他妻子赶到果园时,门前已停着8辆购买忠州草橘的小车。他告诉记者,3天就卖完了3000斤,这让他看到了忠州草橘的希望。
“忠州草橘为啥能引起市民抢购?”面对记者提问,梁文回称,品质是前提,营销是关键。他表示,今后既要埋头管理果园,还要抬头去发现市场,宣传忠州草橘、推介诚信种植,“忠县有30多万亩柑橘,我要努力为诚信种植摸索出一条路来。”
元宵节刚过,梁文回就赶往西南大学拜访农药专家,请教学习欧盟农药残留标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让消费者真正看得见、感受得到忠州草橘的原生态。
“向非欧标农药、向化学肥料、向化学除草剂宣战。”果园门前的广告牌上书写着这段话。梁文回说,这不是广告,这是他对消费者的承诺。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