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沙坪坝土湾模范村原来摆摊占道、人车混流,如今成了便民街区。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沙坪坝土湾街道模范村社区“模范新街”,有一排沿坡而建的“巴渝风情街”,穿斗结构、青瓦木梁,非常有特色;这里还是一个“便民街区”,居民可以买杂货、补衣、修鞋,生活十分便利。
而两年多以前,这里摆摊占道、人车混流,不仅影响了交通、周边环境,还造成了不小的矛盾。土湾街道模范村社区的变化,是沙坪坝区加快市容规范化建设,消除背街小巷违章占道经营,打造市容精品工程的一个缩影。
“模范村赶场”已有22年
模范村社区曾因辖区的重棉一厂而盛极一时。上世纪90年代,我市的棉纺企业先后破产或转型,辖区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多。为解决民生问题,原重棉一厂与街道商定,允许当地居民在此摆摊做生意,慢慢形成了地摊百货一条街。“模范村赶场”远近闻名,持续22年之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周边也陆续开发,这里的地摊百货一条街因占道引发的矛盾增多。
33间穿斗铺面成了风景
如果取缔摊点,会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如果保留摊点,交通、环境、安全等问题怎么解决?
2015年以来,土湾街道耗资近千万元,对辖区内的背街小巷、老旧社区进行整治,并筹划在茶园支路新建一个规范摊区,彻底解决此处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问题。修建之前,模范村社区工作人员对沿线及周边居民楼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这一想法获得居民支持:建成风格统一的门面房,并禁止车辆穿行。
同时,邀请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根据周边文化和地域风格进行设计,让朴素简洁的古街风格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模范新街”建好了,33间拥有巴渝风格的铺面,采用木结构“穿斗式”,沿坡而建,错落有致,既有古代街市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步行街的时尚商业形态,整条街都变漂亮了,还能为居民提供配钥匙、缝补衣服等便民服务。
门前“三包”保障整洁
如今的“模范新街”,建在土湾街道模范村社区附近的茶园支路沿线,一侧是居民楼,另一侧是车行道,人车分流。
修建好的新街门面,按“困难优先,配合管理,扶持就业”的原则,从辖区下岗工人、残疾人等贫困就业难群体中,筛选33个经营户入驻。土湾街道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57岁的傅胜贵是商户之一,他和老伴20多年前就在这里摆摊,去朝天门市场进鞋垫、针线等杂货来卖,“现在摊位规范了,街区更漂亮,我们收入也更稳定。”
据了解,沙区正打造一批示范点位,再逐一推广至全域覆盖,现有陈家湾片区、新桥片区、土湾街道等规范摊区,联芳街道、童家桥街道、回龙坝镇等街镇正在着力打造。
本报记者 蒋艳
■相关新闻
南岸、巴南区
严查渣车超限超载冒装撒漏
今年以来,南岸区积极开展道路扬尘专项整治,加大运渣车辆超限超载、冒装撒漏等问题的整治力度,严查各类违法行为,严控道路扬尘。
茶园新区执法大队大队长沈幸国介绍,峡江路是很多运渣车辆前往渣场的必经之路,这一带路况好、车速快,曾发生掉落石头砸到汽车的交通事故。因此,在慈母山1号隧道口、通江大道团结湖水库设点检查。目前,南岸区道路扬尘专项整治查处无证运输、冒装撒漏等违规运渣车辆183台次,查处并责令整改不合格的施工工地45个,整治近三个月来,南岸区运渣车辆冒装撒漏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巴南区也全力加强运渣车辆治理工作,由交巡警支队牵头会同市政、建委、交通等部门建立“三项机制”。为推动治理关口前移,交巡警支队每月将运渣违规企业和车辆信息抄告转递安监、市政、建委、交通等主管部门,纳入行业“黑名单”,并采取“研判+科技+严管”的方式,利用视频卡口对重点工地出入口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车辆出场,迅速组织查处,严禁违规上路;对查处的违法车辆,一律暂扣,从严上限处罚。本报记者 蒋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