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三星电子快上天了!不打败它,就别谈中国崛起! [打印本页]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7-5-10 22:02
标题: 三星电子快上天了!不打败它,就别谈中国崛起!
三星电子快上天了!不打败它,就别谈中国崛起!来源于 天天说钱 作者:刘晓博 2017-05-03 星期三


我们可以说,三星电子今天拥有了挑战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的实力,中国的大笔订单“功不可没”。

今天(5月3日),有两条让中国人振奋的经济新闻:

第一、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在上海首飞;

第二、腾讯市值在跨越3000亿美元大关之后,继续上涨创出新高,雄踞亚洲第一。


但是,我今天想说说三星电子,这个韩国的头号企业。目前,它的市值是2750亿美元左右,低于腾讯和阿里,是亚洲第三大企业,全球第12位。而腾讯、阿里和三星,目前市值都集中在全球第9到第12的狭小空间里,基本上体量相当。

但到了今年年底,三星电子很有可能超过腾讯和阿里,跃升到亚洲第一。

如果说腾讯股价屡创新高,主要靠游戏“王者荣耀”的爆红和“微信支付”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那么,三星电子则将面临一个更为重大的利好:有望于今年第二季度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

腾讯和阿里成为巨头,主要是依托了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市场,他们的强项在于科技的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客户关系,其核心竞争力不在科技本身。但三星就完全不同,它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掌控核心技术的超级巨头。

三星即将击败英特尔的“半导体产业”,其实就是指芯片。所谓芯片(chip),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集成电路的载体,由晶圆分割而成。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里,小到手机、电子手表、血压计,大到电脑、汽车和飞机。

我们知道,英特尔和高通之所以NB,就是因为掌握了芯片的核心技术。目前,全球芯片生产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每年生产销售了最大量的手机、电脑、汽车和各种家电,但芯片90%依靠进口。虽然也有部分企业(比如华为)力图在芯片上实现突破,但取得的进展一直不大。

全球每年生产的芯片,50%左右被中国人高价买走。这意味着,中国电子产业仍然处于全球生产链条的中低端,还意味着最丰厚的利润被芯片生产商拿走了。而中国市场,则沦为了三星、英特尔、高通这些企业的提款机。

你知道中国目前每年进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商品是什么吗?估计很多人还以为是石油,事实上过去几年芯片已经超过石油,成为我们从海外购买最多的商品,每年进口额超过2200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的“芯片安全问题”,已经超过了“石油安全问题”。

“萨德入韩”事件后,中韩经贸关系受到了影响。这时候,很多中国人才惊闻:中国最大的商品进口国竟然是韩国,每年中国从韩国的进口额超过了美国、日本;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也是韩国带来的,相当于韩国顺差来源的73%。

你以为这都是中国人去韩国做美容造成的吗?当然不是!这里面,进口芯片的因素非常重要。韩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结构类似,替代性比较强。中国跟日本关系恶化之后,很多商品转而从韩国进口,给韩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星电子今天拥有了挑战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的实力,中国的大笔订单“功不可没”。


从2016年7月到今年3月,两种主要的存储芯片类型(用于内容存储的NAND,以及可给设备提升多任务处理速度的DRAM)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7%和80%。而三星电子恰恰在这两个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三星利润大幅提升,股价也扶摇直上。行业分析师们估计,未来十年全球芯片行业的营收规模将会翻倍,甚至有可能增长两倍。

上图:2016年全球主要芯片企业排名,中国只有台湾地区的企业上榜。

所以,虽然三星在2016年遭遇了“Note7爆炸事件”,但其股价在2016年仍然大涨了接近50%。进入2017年,短短的四个来月,股价又上涨了25%。

三星是1974年进入芯片领域的,当时尚未****的三星第二代传人李健熙看到了电子产业的巨大前景,以及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地位,力主进入这个行业。连三星创始人,李健熙的父亲李秉哲都表示质疑。那时,三星更出名的业务是食品、纺织品、物流,至于电子产业才刚刚涉足黑白电视机。最终,三星收购了陷入财务困境的韩国半导体公司50%股份。


今天,李健熙已经把三星的掌控权交给了儿子李在镕,三星进入了第三代操盘期。芯片业务正在开花结果,成为支撑三星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支柱。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李健熙的远见卓识。

三星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不仅对于三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于韩国经济也是这样。
在萨德入韩、中国对韩国实施经济制裁的背景下,我们在芯片业务上也只能采取“朝秦暮楚”的方式,在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之间“扭动魔方”;有点类似在客机采购上,我们只能在波音和空客之间走平衡木一样(但愿国产大飞机可以终结这种局面)。

很显然,芯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下一个急需攻克的阵地。而三星,就是我们实现跨越的最大对手。我们不能为手机在中低端市场击败三星而沾沾自喜,而应该清醒地看到三星在芯片业务上的强大优势。
在芯片等核心业务上学习三星、研究三星、超越三星,应该是中国的“华为们”下一个重要的目标。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7-5-10 22:15
苹果和三星设局OLED,国产手机面临失意的3年搜狐媒体平台 04-10 09:35[url=] [/url]



[size=1em]


日前,苹果给三星砸下超级大单为iphone8备货OLED面板,按Digitimes的消息,这份两年期合约的价值高达90亿美元,但继三星、小米、华为和OV之后加入战团的苹果,其实另有深不可测的战略图谋。
面板厂商三国杀,3年空窗期是关键!
20世纪90年代时,随着日系面板厂商的全面萎缩,韩系乘时而起,在把OLED树立为下一代显示标准的争战中逐渐掌握主动。
三星Samsung Display Corporation(以下简称SDC)在有源矩阵驱动的AMOLED上具有难以撼动的优势,DSCC的数据显示,三星AMOLED出货量占比达到97%,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同为韩系的乐金LG Display(简称LGD)专攻大尺寸OLED,瞄准智能电视市场,但大尺寸OLED的工艺、良品率和寿命存在天然瑕疵,尽管有索尼跟进,创维等厂商陪跑,商业上远不如小尺寸OLED成熟。


[size=1em]


最让三星高兴的是,在韩系夹攻之下,日系面板厂商只剩Japan Display Inc(简称JDI)独挑大梁了,后者拿着zf750亿援助剑走偏锋的研发用塑料材质做基板的液晶柔性面板,试图对抗OLED化的趋势。
而真正构成威胁的是中国面板厂商,2017年光是8.5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就将有12条以上,尤其京东方(BOE)火力全开,除了合肥的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鄂尔多斯的5.5代AMOLED已经投产,成都和绵阳的6代AMOLED也将量产,其他中企如群创光电、中电熊猫、惠科、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也都有相应的规划。
不过,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OLED厂商最早要在2020年才能批量出货,而OLED的需求在三星、LG和苹果的默契营销之下,早就先于产能释放了。
换句话说,国产手机最重要的显示技术在这三年之中将被迫依赖韩系厂商!更不用说,移动VR设备也特别依赖OLED屏幕了!
苹果挑动鹬蚌相争,试图渔翁得利!
有人以为苹果被迫采用OLED是向三星服软,这大大低估了苹果的智慧,在这波多角斗争中,苹果表现圆滑,库克给三星大单有两个目的:
一是稳住三星。今年全球5.5亿片的OLED产能大都控制在三星手里,供不应求,三星SDC也有多次取消订单的恶例,Google不得不从自家的Daydream Ready移动VR标准里拿掉OLED也是这个原因,华为旗舰机甚至次旗舰更没少吃三星的苦头。
所以库克提前砸下重金以为羁縻。

二是釜底抽薪国产手机。以今年OLED的产能,三星自家吃下了一半,剩下的全由苹果鲸吞,国产手机怎么办?
当然,狡猾的库克也对三星留了后手。
苹果悄悄把LGD、富士康、夏普、京东方、日系的JDI加入了2018年供货商名单,只待其技术和产能成熟,即可反制三星,据说苹果对京东方AMOLED已经秘密进行了为期数月的测试。鸿海和夏普的情况也差不多,在郭台铭的安排下,夏普着手准备3条AMOLED 生产线,其中1条4.5代线,2条6代线,可生产5.9万块AMOLED玻璃基板,相当于每月可以供应 985 万块 5.5寸AMOLED屏幕。


[size=1em]


此外,不少供应商也透露,苹果秘密要求他们开发超薄OLED面板,且要求比三星更高的解析度,说明其有意强化与三星面板的差异性。
苹果的策略大致可以概括为,用订单给三星虚幻的安全感,iphone8正测试的原型机至少有10个款型,其中只有1款采用OLED屏幕,在三星89亿美元扩产OLED时,苹果隐蔽的保留了自主选择权,同时又抑制了国产手机在屏显技术上抗衡iphone的可能,可谓老谋深算。
三星掌控产能,试图左右逢源
流年不利的三星很清楚确保OLED技术优势的意义,尤其是蒸镀和封装工艺,OLED的自发光、广色域和对比度优势就是得益于此。
但最核心的蒸镀设备其实完全控制在佳能旗下的蒸镀机厂商Tokki手里,三星精明的提前用订单锁定了Tokki的产能,这就逼迫原拟下单给LGD的苹果不得不把订单延迟到2018年,同时三星也确保了中国面板厂商二、三年内拿不到这项关键设备。不过,Tokki今年决心把真空蒸镀机的产能提升一倍达到20万台,这对三星也是个考验。


[size=1em]


三星内心认同DSCC的预测,即在2021年左右,三星SDC在OLED市场中的份额将从现在的97%滑落到63%左右,虽然仍是举足轻重的厂商,但必须未雨绸缪。
可以肯定的是,三星必然会最大限度利用OLED的技术垄断,具体手段包括取消或延迟华为、OV、小米等国产手机的订单,优先配货给自家手机和利润更丰厚的iphone,以凸显产品定位上的代差。
三星以空间换时间,就是要在中国面板厂商稳定供货OLED之前,操控定价权,联手苹果,先行打垮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中国手机厂商。
同时,OLED的柔性特质、广色域和更纯净黑色,决定了它比LCD更适合VR设备,对OLED的垄断,其实间接限制了国产手机进军VR的步伐。
国产手机三年之困,后势难料
相比之下,国产手机这几年会面临极大困难。
首先是连年出货量之争导致了国内市场的提前饱和,原有的低价竞争策略难以维系,而核心技术又无重大突破,仅有的利好概念OLED又掌握在韩国竞品手中。
所以小米、OPPO、VIVO和小米早早输诚,给三星送去了OLED订单,仅OPPO和VIVO据说就瓜分了13%和10%的产能,再加上三星自己的56%,原本已没有旁人染指的空间。
但苹果吓人的大单导致风云突变。
国产手机心知砸钱拿下的产能已不靠谱,纷纷以退为进,华为下调了10%的订单,VIVO将今年出货量从1.3亿部下调为0.95亿部,相应的也都缩减了对OLED产能的依赖。
而面对苹果和三星的分进合击,中国厂商也有两条反击战线。
首先是面板厂商加紧了蒸镀设备的建设。
虽然三星控制了Tokki的产能,但苹果大单也刺激了其他韩系厂商踊跃跟进,SUNIC、YAS、SFA都在为中国厂商制造OLED蒸镀设备,SFA就表示已经为中国合作方交付了4.5代OLED线的蒸镀设备。从去年5月开始,SUNIC也开始为LGD大规模提供蒸镀设备。
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与面板厂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华为和OV的母体步步高签署了OLED联盟协议,从今年开始全力加大对LOED的投资。步步高成立了名为MGV的面板公司,计划每月量产6万块OLED屏幕,但真正对抗三星,还要等2020年左右京东方、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的产能形成规模。
眼下最大的问题,则是国产手机不得不度过三星联手苹果制造的3年空窗期,眼睁睁看着后者大玩OLED概念,推出各种眼花缭乱的基于OLED的移动VR设备。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7-5-10 22:19
本帖最后由 woda023 于 2017-5-10 22:20 编辑

黑索尼、骗松下、惹怒郭台铭,这就是三星最大的黑历史!

2017-03-31 23:52:51 放毒
前两天三星新机发布,毒少很主观来说,S8正面确实帅的一笔啊(注意!仅仅从我个人对设计和审美角度来说)。你想啊这么多年了从iPhone出现,到今天无数的Android版“iPhone”的不断再出现。

你能理解在同质化中见到一点不同的那种心情么?okokok不理解也没关系啦。
可能有朋友要跳出来了。。。
毒少,小米mix不也是高屏占比,还更高!
(上:三星S8,下:小米Mix)

确实,你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mix虽然很厉害,可是尺寸太大了啊,我怂了。。。因为手太小hold不住。其实,更主观的原因是,在mix之前,夏普有比它还惊艳的设计,我承认先入为主种草啦——
5寸的夏普305sh

不过——
比起全面屏,我更喜欢能发出“咔嚓”声的翻盖机
哎。。。年纪大的朋友不知还记不记得,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双开盖设计,叫W-Open。
松下P-01b

当年帅到不行的啊,可是它却在最红的时候消失了。。。就是因为三星搞的!!!
果然成也三星,败也三星!
为什么呢?
不废话了,今晚就来扒一下三星最大的黑历史。
早在 2000 年,大家都在做液晶屏,别人在做,三星也在做。只不过三星是一个既没技术又没市场的公司,连 LG 都不如。当时最牛逼的液晶和等离子生产商就是这7家公司:松下,夏普,nec,索尼,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可是在十年后,也就是2010年,三星居然把他们给灭了,成为液晶屏的老大。为毛啊?果然从 Note7 持之以恒证明了,三星确实拥有一种超能力:坑,而这次是坑队友。首先,三星巴结了索尼,成立了合资公司(S-LCD),三星占股51%,大量生产液晶屏,拉低市场价格。

在当时日系的松下、夏普和nec是主导等离子面板的,为了保持竞争力,不把原装的等离子面板卖给中国。三星却很老鬼,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但没有制造液晶的技术,只有组装能力,所以呢,就把和索尼生产的低价液晶面板大量的卖给了中国。这下好了,如愿的占领的整个中国市场。接着突然向外界宣布:我要大力投入研发等离子面板啦~你能看懂吗?看不懂就对了。说它有野心吧,根本没有站稳液晶市场啊,连个屁的等离子技术都没有。搞毛啊。其实啊,这就是虚张声势,假的。听到风声的那些傻帽日系厂商就在暗地里想:卧槽,三星这愣头青拿下了中国的液晶屏市场,现在还想来在我们地盘撒野!
结果真上当了,为了巩固自己的等离子地位,带头大哥松下马上投了500亿人民币的生产线。。。

鸡贼吧。还有更鸡贼的呢,三星他老人家跑去巴结另外一批也是傻乎乎的台湾厂商,其中就有富士康旗下的奇美,成立了一个价格联盟,鼓动大家说有钱赚,一起做高液晶面板的价格。说白了就是操纵价格。违法的。你们别以为美国佬和欧盟是吃斋的啊,在 2010 年,这个所谓的价格联盟就被他们盯上了。三星在里面占最大头,一旦被查实,怎么也不会留个全尸吧。
三星用事实证明了:会。
但结果确实是:别人重伤,他毫发无伤。。。因为——
这家伙跑去跟欧盟坦白从宽,作为“污点证人”揭发了同行。。。全球四大面板企业中LG、奇美、友达均被处以巨额罚款,其中奇美损失最大,被罚3亿欧元。
难怪郭台铭哭成狗。赔钱也就就算了,副董事还被送进美国监狱。。。

完美的出卖队友,完爆台湾厂商。
卧槽,三星这招好贱好恶心!心机婊啊!!!随着价格联盟的瓦解,造成了整个液晶面板的市场价格出现了暴跌。你们猜发生了什么?这么便宜,大家赶紧买买买啊,特别是在中国,简直抢疯了。
好了,大家都争着买液晶,这次三星又偷笑了,那些日系高高在上的等离子没人要了,几百亿几百亿投进去的厂商的钱突然就变成打水漂了,元气大伤,基本无力与三星对抗。

成功坑了对手,完爆日系厂商。
内伤太重,索性都退出了中国市场
当年松下手机在中国风生水起时突然不见,原因在于此了。好吧,贴个用它打rpg游戏视频缅怀一下。
P-905i

接着往下说。
既然搞掂了松下,那么是时候该收拾最后一个好基友索尼了。
凭借着占领了大片液晶市场,一手遮天,作为老大,这时自己大幅度调高了液晶的市场价轻而易举。
面板价格一高,索尼自家的电视价格也跟着上去了,索尼这才发现:妈蛋,电视卖不动了,才意识到中了三星的诡计。

虽然品质好,但卖太贵了,一只亏损,最后只能把合资公司的49%股份白菜价卖回给三星。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脸事竟成。多美好。多热血。多励志啊。
anyway,风水轮流转,去年note7成为了“爆款”,今年S8会成为爆款吗?我不知道,总之这两人肯定会是在偷着乐。

微信号ID:iFangDu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7-5-10 22:31
曾拒大陆善意 如今台厂无缘苹果供应商2017-04-01 观察者网
  • 2017-04-01 11:30
  • 观察者网





日前,苹果公布最新 200 大供应商,在供应商名单中,台湾友达已然消失不见。据台湾 " zy社 " 引述研调机构 WitsView 资深协理邱宇彬谈话指出,去年上半年仅剩友达供应 Macbook air 显示面板,但去年下半年已无供货,今年更直接从供应名单中被剔除。
邱宇彬还表示,Macbook air 显示面板解析度高、以轻薄为诉求。中国面板厂京东方来势汹汹,先前和友达一起供应 Macbook air 显示面板,预期未来将由京东方慢慢放量,吃下多数订单。除了苹果入门款笔电显示面板遭抢单外,苹果高阶笔电显示面板也是由三星、LG 显示器供货 ...... 在各厂商激烈竞争下,台湾显示面板厂目前已完全退出苹果链。
虽然邱宇彬的表述中,台湾面板厂商目前已完全退出苹果链略显凄凉,但造成这种结果,完全是台湾企业和当局鼠目寸光的结果。
台湾面板产业曾经的辉煌
虽然台厂无缘苹果显示面板供应商,而且在与中韩面板厂商的竞争中已经显露出颓势,但台系面板厂商的市场份额还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台湾面板厂商也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
在 1990 年,就在日本夏普刚刚开建全球第一条大尺寸 TFT-LCD 生产线时,中国台湾也随即开建台湾第一条大尺寸 TFT-LCD 生产线,而且该条生产线比韩国三星的第一条大尺寸 TFT-LCD 生产线还要早了一年。
之后,台湾数家面板厂商先后获得美国 IBM、日本松下的技术授权,加上巨额资金的投入,台湾面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孵化出瀚宇彩晶、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友达光电等面板厂商。
除了建设面板生产线之外,中国台湾也积极引进海外企业,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在台南树谷工业园,曾经集中了有旭硝子(玻璃基板)、奇景(驱动 IC )、川铭(开发模具)、奇美材料(偏光板)、奇菱科技(背光模组)等厂家。对于玻璃基板,友达也拉来了美国康宁公司。台湾企业布局上游产业的做法,有利于保障面板厂商的供应链稳定。
此外,台湾还形成了以宏基、明基等为代表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厂商,以消化台湾面板厂商的产能。
在 21 世纪初,中国台湾企业生产的 TFT-LCD 液晶面板市场份额高达 34.9%,一度曾经与韩国并驾齐驱。
鼠目寸光坐失良机
一直以来,台湾液晶面板企业主要从事液晶面板代工生产,相比之下,韩国三星、LG 既从事液晶面板生产,又做液晶电视、显示器、手机等整机产品。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星、LG 的液晶电视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就使韩国企业可以实现垂直整合,实现高利润的业务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把台湾面板企业作为自己的供应商,加上三星、LG 自身就是面板生产大户,这就使韩国企业在议价中占据优势地位,台湾面板厂商的利润会被压的很低。换言之,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台湾面板企业处于劣势地位,只能赚小钱,而韩国企业则能赚大钱。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面板厂商相继收缩战线备战寒冬。然而,大家都低估了中国大陆市场的潜力和活力。在成功抵御了金融风暴之后,中国大陆对电视液晶面板的需求基本不减,国家连续两次组织中国大陆九大彩电厂商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而且在此过程中,大陆企业并没有借机压价,而是给其留足了利润空间,采购总金额高达 44 亿美元,此举甚至一度被评价为 " 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
面对中国大陆释放的善意,台湾企业却不领情,反而与韩国企业签订协议,韩国企业和中国台湾企业合谋涨价。在接下来的 6 个月时间里,面板价格涨幅达到了 30% 以上,导致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中国台湾此举,令中国zf痛定思痛,决心扶持本土面板企业发展,借助政策的东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大陆面板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京东方在合肥的厂区
台湾面板产业处境尴尬
根据英国调查公司 IHS Market 发布的数据中国京东方(BOE)的出货量占据全球 22.3%,位列世界第一。虽然台湾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依旧还占有 30% 的市场份额,但在面板竞争中友达和群创却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由于面板产业的一大特色就是资金高投入,拼产能降成本,而在这方面,友达和群创是无法和京东方和三星相比的——毕竟京东方背后有中国zf的支持,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投资就超过 2000 亿元;三星集团虽然名义上并非国企,但却胜似国企,一家公司占韩国 GDP 的 20%,说韩国是举国体制支持三星也毫不为过。
因此,面对京东方的高额资金投入,友达和群创根本无法破解这种简单粗暴的土豪打法。
另外在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上,之前提到了中国台湾曾经引进海外企业赴台设厂,但这并非台湾企业掌握了上游产业的全部生产技术,而是从海外公司那里可以购买到台湾无法生产的部分原材料和耗材。
而在下游产业链上,根据******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显示:中国一年制造 11.8 亿部手机,3.5 亿台计算机,1.3 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并形成了华为、联想、TCL、中兴、步步高、小米、海信、海尔、创维等一大批整机厂,而且中国还是全球第一的电子消费品市场。
总之,在当今上游产业链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而下游产业链和最终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下,中国台湾当局禁止台湾面板企业去中国大陆,而且还要求 "N-1" 代技术代差,这简直就是把台湾面板企业往死里整。相比之下,郭台铭就明智得多,在收购夏普后,根本就没有选择中国台湾,而是在中国大陆和美国开设液晶工厂。
2016 年 12 月 30 日,堺市显示器公司人员向郭台铭和广州市委****任学锋介绍大屏幕超高清液晶显示器的功能。
在技术研发上已然后继乏力
虽然 LCD 技术依旧是主流,而且 LCD 的技术分支中,比较高端的 IPS、AFFS 等显示效果也比较不错。但目前比较看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是 OLED。OLED 的英文全名是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翻译过来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高响应速率、全彩化、制造简单等优点,韩国三星、LG 等国际面板大厂都非常重视 OLED 技术,三星的 OLED 专利和技术上更是一家独大。就产业发展而言,三星已经将 LCD 生产线转产 AMOLED 了。国内京东方、天马也着手布局 AMOLED 面板生产线。
在面板技术研发上,中国大陆也颇有亮点。比如京东方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 " 项目开发出的 5 英寸 AMQLED 显示屏,AMQLED 的显示器件的结构类似于 AMOLED,区别在于 AMOLED 的发光光源为有机发光材料,而 AMQLED 的发光光源为无机量子点。
更关键的是 AMQLED 可以实现全彩显示,其色域超过 100%。相比于 AMOLED 更具有寿命长、色域广、成本低的潜在优势。特别是在在大尺寸主动式发光显示领域,AMQLED 比 AMOLED 更具有比较优势。总而言之,AMQLED 是有可能取代 AMOLED 的显示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台湾在新技术研发上已然后继乏力。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17-5-10 22:45
曾经的“台湾公敌”三星,现在成了整个大中华科技产业的群殴对手。也是很利害的了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