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乡村碓窝 [打印本页]

作者: 险峰    时间: 2017-6-13 19:01
标题: 乡村碓窝
乡村碓窝2017-06-13 11:51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舂,舂,舂老米。开了锅,煮老米。吃了老米,长身体……”这是乡间流传的一首《舂米歌》,描述的是农民一边舂米,一边吟唱的情景。歌谣朗朗上口,不仅反映了丰收的喜悦,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舂米,碓窝是必不可少的。碓窝在古时被称为碓或臼,制材一般为木质、石质和铁质。四川、重庆一带通常为石制,是由村里老石匠一锤一锤凿打出来的。在农村,碓窝不仅用于打糍粑,还是农家常用舂磨五谷杂粮的工具,需与碓窝棒配套使用。

过去,中秋节之时,人们喜欢用碓窝打糍粑,庆祝节日和收获。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但也得讲究技巧,人们将糯米倒进碓窝,再将两根洗净的碓窝棒抹上香油,两个人口中不自觉地喊着号子,你一下,我一下有节奏地对舂,直到糯米被捣成泥状。

用碓窝舂出来的糍粑格外雪白软糯,蘸上白糖和炒熟的黄豆粉,十分香甜。那份香甜,会顿时让整个农家院落都弥漫着快乐。

如今,节日里用碓窝打糍粑的习俗在慢慢淡化,吃上乡村碓窝打出来的糍粑成为一种奢侈。那份童年记忆中的美味,渐渐变成一种浓浓的乡愁。   

记者 赵军 摄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