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美国战地记者镜头下的抗战重庆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3-22 11:19
标题: 美国战地记者镜头下的抗战重庆
  微笑的女人们。
  一商业区内被炸毁后的建筑物。
  被炸后的城市街道。
  当地的铁匠们用五加仑的汽油罐子做的燃煤灶(重庆人吃火锅的炉子)。
  举行集体婚礼时的观礼人群。
  哈里森。
  纺织厂的女工人。
  在店铺里挑选皮草外套的市民。
  站在重庆牛奶厂乳品店前的市民。
  重庆街头的冷饮店和绸缎公司。
  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娘、街边卖餐食的小贩、用木头造夯土墙的劳动者、人与骡子同行的台阶、出售冷饮的商铺招牌……
  近日,作为重庆母城历史文化系列展的一部分,美国二战时期著名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重庆生活”摄影作品展在湖广会馆举行,50张反映重庆抗战时期民众生活、城市风貌的照片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哈里森·福尔曼是美国著名探险家、摄影家、战地记者,曾出版《北行漫记》和《西行漫影》。1940年,作为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报》国家广播公司驻中国记者,福尔曼来中国。
  此次展出的50张照片,是从福尔曼后人提供的400余张关于重庆抗战的珍贵影像中精选出来的。
  不同于其他战地记者,福尔曼酷爱街头摄影,在重庆期间,他拍摄了大量山城的街头景象,拍摄地点包括临江门、七星岗、观音岩等。不仅如此,他还将镜头对准了普通市民,质朴的重庆工人、微笑的女工、天真烂漫的孩童……这些人身上散发的浓郁的时代特质,随着福尔曼相机快门的按下,被永久地保存下来。
  展览现场展出了一组抗战时期举行集体婚礼的照片。战火之下、山河破碎,举办婚礼费时费力。于是,一些进步人士提倡婚礼改革,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婚礼方式——集体婚礼。1943年之前,重庆已经举办了17次集体婚礼;从1943年2月19日-12月25日,重庆又举办了4次集体婚礼,这4次婚礼参与的新人达118对之多。
  在福尔曼拍摄的照片中,新娘子们穿着格子旗袍,手捧鲜花,齐肩的头发或在头顶挽几个发髻,或戴上一枚发夹作装饰;新郎官则穿着中山装,看上去很精神。
  展出作品中还出现了心心咖啡厅出售饮品的招牌。1936年,解放碑的会仙桥开了一家心心咖啡厅,洋气的心心咖啡厅不仅卖咖啡,还卖牛奶、红茶、可可之类的饮品,加上各式各样的西式点心,咖啡厅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
  老重庆人记忆中的华华公司也出现在照片中:几个身着旗袍的女人正在华华公司门口往橱窗里张望。
  抗战时期,华华公司也是历经战火的洗礼。上世纪30年代中期,王延松成立华华绸缎公司,倡导“华人华服、抵制日货、振兴民族工业”。1938年,华华公司迁到重庆,在渝中区民族路开设华华公司。第二年5月4日,日机袭渝,华华公司被炸,后迁至民权路营业,同年11月又在民族路设支店。华华公司是当时重庆最大的绸缎公司。
  从一张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战时环境艰苦,但重庆民众依然生机勃勃,饱含希冀。物资紧张,铁匠们就用五加仑的汽油罐子做出了一个个出色的燃煤灶,这简易但实用的燃煤灶成了当时人们吃火锅用的炉子;轰炸过后,一位男子就在街边支起铁锅,卖起了笼笼,笼笼冒着热气,而生活也仍在继续;一群女子站在街头,微笑着仰望天空,她们的眼睛里仿佛闪着光……
  “从福尔曼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乐观与坚韧,顽强且有生命力,完全不像在轰炸中险象环生的城市。福尔曼的摄影作品在西方各大媒体刊登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西方人看到一个鲜活可爱的重庆,看到了这座城市与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屈与坚强,这也大大增强了人们迎来最终胜利的信心。”重庆湖广会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版图片均由湖广会馆供图


作者: CPTPP    时间: 2022-2-4 15:50
本帖最后由 CPTPP 于 2022-2-4 15:55 编辑

1927年,南京国民政 府成立,推行宪政,地方原本实行“省、县”两级制。

但1937年抗战爆发后,重新恢复军政,实行军事管制。“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取代“行政院”,成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即抗战政 府);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即蒋委员长)。四川省改置为22个师管区(即地级专区),统辖各县。其中,今重庆直辖市范围有5大专区:

1)永荣区:司令部设永川,辖永川、荣昌、大足、璧山、铜梁等五县。
2)渝江区:司令部设重庆,辖重庆市、巴县、江津、江北、綦江等五县市。
3)涪酉区:司令部设涪陵,辖涪陵(含武隆)、酉阳、南川、黔江、彭水、秀山等六县。
4)万忠区:司令部设万县,辖万县、忠县、石柱、丰都等四县。
5)夔巫区:司令部设奉节,辖奉节、巫山、巫溪、云阳、开县、城口等六县。


同时,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于各地设卫戍警备司令部,主持重要都市卫戍及作战事宜,并督导各地 行政专员及县长。民国三十年(1941)四川卫戍警备司令部(军省级)有:
  重庆卫戍总司令部 司令:刘 峙

  成 都警备司令部 司令:严啸虎
  奉节警备司令部 司令:宋肯堂
  广元警备司令部 司令:杨晒轩

  阆中巴山警备司令部 司令:潘清洲
  万县万梁警备司令部 司令:方 天


作者: CPTPP    时间: 2022-2-4 15:55
本帖最后由 CPTPP 于 2022-2-4 16:00 编辑

  抗战时期,四川是支援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但下川东例外,直接隶属第六战区,是“后方”中的“前方”

  当时,三峡地区的奉节,作为自古川省门户,是四川唯一直属战区的交通运输站。宜昌保卫战之后,奉节更成为四川本土抗战的前线最高指挥中心,设有奉节警备司令部(省军级),奉节亦改隶“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即抗战政 府)”直辖。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国民政 府 沿川江 设置了3大要塞司令部,作为拱卫陪都重庆,保卫大四川的最后防线:
  1)宜昌的“宜巴要塞司令部”,负责“宜昌--巴东”段的江防和岸防
  2)奉节的“巴万要塞司令部”,负责“巴东--万县”段的江防和岸防
  3)重庆的“渝万要塞司令部”,负责“万县--重庆”段的江防和岸防

  宜昌沦陷后,“宜巴要塞司令部”迁往奉节。抗战后期相持阶段,“渝万要塞司令部”前置,也迁往奉节。最终,3大要塞司令部汇聚奉节,统一负责“川江及两岸”的江防和岸防,成为拱卫四川、保卫中华的最后防线。


作者: CPTPP    时间: 2022-2-4 15:59


         《古代川军 三次东征 统一全国之战》

【前言】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远不如同时期的桂军、滇军。抗战时期,由四川军阀改编的川军,虽勇猛顽强,有气节,对抗战巨大贡献也是历史公认。但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战斗素质不高;装备差、军纪差,战斗力弱也是事实。其实,川军真正最威武、最辉煌的是在宋朝之前的三次国家统一之战中,征服半个中国的历史壮举,也是川人历史上最高光的时代!


第1次:三国末年



奉节巴东郡广武将军唐彬(实际统帅)与 成  都蜀郡龙骧将军王浚(名誉挂帅)联合,以奉节永安白帝城为基地,组建西晋主力“永安水师”7万余众。遍征蜀中勇士和能工巧匠,大造伐吴战舰(舰船长120步,一次可载2000人,船上可跑马。船中有城楼,船头画鹢鸟怪兽以震慑江神,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艰苦训练长达7年。

咸宁五年(279),这支川军从奉节巴东郡出发,顺长江三峡而下,一路大破东吴。太康元年(280),率先攻入建业(今南京),生擒吴主孙皓,完成三国归晋,正式结束《三国演义》。


第2次:隋朝初年



当时,四川汉地分为“奉节信州、成 都益州、广元利州”3大总管府辖区。其中,奉节取代 成 都已是四川地区最高的军 事、政 治中心。

开皇五年(585),杨素(隋朝第一权臣) 担任奉节“信州总管”时,经略长江上游,号令全蜀兵马。为征伐陈朝最终统一全国,杨素以奉节永安白帝城为东征基地,大势训练水军。他在奉节设计建造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黄龙”、“五牙”等战舰,开皇八年(588)顺江东下,一时“舟舻被江,旌甲曜日”。(杨)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隋书·杨素列传》)。

隋朝统一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被历史学者评价为“功德无量”。它不仅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中国的长期分裂,更得益于隋文帝杨坚重新“复兴汉制”,努力胡汉融合,使中国从此从单一“汉民族”社会转变成为更加包容、具有更强同化功能的“中华民族”社会。即使有后世蒙元、满清异族一时统治,“中华文明”再也没有断代,并能延续至今。


第3次:唐朝初年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决心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完成国家统一,诏令“经略巴蜀”的奉节夔州总管李孝恭(唐朝凌烟阁武功第一名将)为荆湘道行军总管、副将李靖(托塔李天王原型)为行军长史,统辖包括成 都在内的十二水陆总管,积极备战。

李孝恭在奉节白帝城建立东征江南的军事基地,尽召巴 蜀首领子弟收录任用,“大造舟楫,教习水战,以图萧铣”。《通鉴》载:武德四年(621),赵郡王(李)孝恭帅战舰二千余艘东出夔门......其后,这支夔州大军追随李孝恭转战江南,不仅平定了江陵(今荆州)萧铣,并最终征服整个长江以南地区,为盛唐奠定了坚实的统一基础。李孝恭也由此卓著战功而与李世民齐名,成为大唐两大开国功臣之一。


作者: CPTPP    时间: 2022-2-5 11:21
重庆人都知道“解放碑”来源于抗战时期的重庆“精神堡垒”,却不知道,最早的“精神堡垒”并不是在重庆,而是在奉节。

1938年,奉节县各党派为了团结广大人民同仇敌忾,在县城中心协台坝(即人民广场)修建“中山堂(原农业局旧址)”和“精神堡垒(原教育局旧址)”,以此来警醒世人以民族大义为要,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奉节“精神堡垒”题写:“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

奉节这个精神堡垒甚至早于1939年国民政 府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可惜的是,1949年后,新上台的政权以清除反动资产,毁掉了。。。



作者: Laccolith    时间: 2023-11-29 12:45
抗战胜利后,民国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保垒"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工程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同年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1949年11月30日,新上台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