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合肥市****突然火了!中国最敢赌的城市,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
[打印本页]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20-6-15 22:12
标题:
合肥市****突然火了!中国最敢赌的城市,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
地方****也有高人,向来低调的安徽省会合肥,突然火了。
私募大佬在微博转了一条段子,是这么说的:转: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一时间引发网友讨论:简直是神操作,合肥市****有隐藏的股神。
基金君搜了一些资料,来讲讲合肥****有多牛。如果有人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
十年磨一剑
京东方成了国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
一家深陷困境的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举步维艰,到实现“史诗般的崛起”,不仅企业自身跻身国际顶尖水平,同时也让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完成了从跟跑、并跑、领跑的三次跨越。这家企业就是京东方。
“京东方自身难保,不看好这一项目。”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落地,周围一片非议。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巨大。
引入京东方,对合肥市****而言就是豪赌,是“敢为天下先”。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托底。
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的支持下贷款解决。
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300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当年合肥和京东方的合作,协议价 196 亿,虽然后来没有出这么多,但还是在 150 亿以上。在合肥市****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企业出过这么多钱。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办?对于地方****来说,对企业的压赌跟私人投资家的冒险是一样的,因为好机会不多,一旦认准了,必须要冒风险。所以,地方****为了支持一个企业实现产业梦想,是拿「真金白银」加以扶持的。
在2007年决定落地合肥之前,京东方一度亏损。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在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之前,公司5代线、4.5代线都不理想,企业运营、市场销售很不景气,合肥六代线成为京东方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合肥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合作商的福地。”他说。
京东方项目在合肥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把投资引领培育产业放在第一位,找准市场需求、遵循产业逻辑,巧用资本市场以小博大,并能实现“筹集-投入-退出”全过程把控。
“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一名合肥****gy透露说,在充分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尽管面临较大的舆论质疑压力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阻力,合肥市委市****主要领导力排众议,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此后,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也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接踵而至。
2017年底,在京东方合肥10.5代线产品下线前,合肥新闻联播做了一个连续三期的《合肥有个京东方》的新闻联播。
京东方为合肥市****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名,2010年,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是实惠,京东方在合肥不仅投资的是生产线,还包括了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医院等项目,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超1000亿,即使只有10倍的乘数效应,京东方能够带动的总的GDP,也已经超过了合肥市一年的GDP总量,这还不是按照半导体工业100倍的乘数效应来算。
京东方撑起了整个合肥经济,这样的论断毫不夸张。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肥市的高科技生态已然是“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都留在合肥不想走了”。
在《合肥有个京东方》新闻联播中,京东方配套供应商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厂长任海东现身说法,说当时企业选址在武汉还是合肥犹豫过,但最终定址合肥,现在三利谱光电给京东方供货可以做到零库存。
据报道称,有人算了一下,仅算一下合肥市****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就有上百亿。
押注半导体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用于计算机处理器中以实现最佳功能。随着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市场对于DRAM的需求正在扩大。
这个市场,向来不是中国企业的舞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MU)三家公司占据着95%的市场份额,它们称为“ DRAM Trio”或“ D3”。它们既是高墙,也是铁板。
如今,一丝丝裂缝出现了。
5月14日,合肥长鑫推出了自己的DRAM芯片产品,这被视作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早在2014年6月24日,******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9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国家牵头,发起冲击。
此时的DRAM市场格局是这样的:三星以45%在市场占有率,占据着绝对地位,海力士29%紧随其后,加上镁光的21%,美韩占据了DRAM市场的95%,剩下的份额,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中国,从0开始。
彼时,中国内地的芯片产业,被韩日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行逼入「芯片产业墙角」。
2017年末,合肥开始“破题”,并实现了“捷足先登”。
合肥是这样用真情,打动了兆易:要上了一条生产线,还要一起出钱买了专利。
彼时,兆易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合肥。知道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启动资金一年至少一百亿!
合肥用京东方的故事,表达的决心:很多年前,合肥就花了60亿拉起了京东方。
于是,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 Inc.手中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同年9年,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随后,长鑫代工的内存条在京东悄悄上架了。一上架库存就迅速被一抢而空。合肥凭什么?凭的是高科技,凭的性价比,凭的是中国芯、中国造的信誉,凭的是“舍与得”的厚道和“四全服务”的诚信。
于是“中国芯”在合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谋篇布局”,于是“芯屏器合”的大格局,使合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新尖”千亿产业集群,带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蓝领”就业。
有网友这么评论: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毕竟合肥长鑫给的压力不小,光威弈Pro正式上市,首个纯国产DDR4内存条,沸腾了整个科技圈。性能还不错,而且价格具有绝对优势,8G的售价仅仅218元。
以前国外厂商可是炒到一千两百多,内存都可以做成期货的,一天一个价,缺什么,什么贵!现在国产出来了,直接便宜了一千块!这时候金士顿已经坐不住了,雷电系列8G 内存的价格直接刷新了两年来的最低价,还死活要比国产价格低,降到了215元,比国产还便宜3块钱。外国品牌是有国产品牌竞争才把价格降到比国产品牌还低,这就是想拖死国产品牌,然后价格还是他们说了算,如果自己人还不支持国产,总有一天外国人还是会骑在我们头上。
2019年,合肥市GDP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是需“临门一脚”。请注意,这是2000年的三十倍;此时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含金量,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但合肥的故事,会更令人羡慕。为什么?因为,合肥作为一个不靠边,不临海的内陆城市,有着明显的“天然不足”(不要说资本与科技和优惠政策等“要素”无法与深圳“同日而语”,就是改变内陆省份的老旧观念,也是“难上加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实现“无中生有”高质量发展,真的是创造了“中国芯”的“合肥奇迹”。
新能源汽车业务下注合肥
据第一财经报道,5月29日,大众宣布以约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获得26.47%的股权并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同时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江淮集团”)50%的股份,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江淮大众”)股份至75%。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在接受采访时称,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此举算是标志性事件。
“如大众般出手之狠、出手之猛的企业尚未有。”梅松林谈道。在他看来,大众此举,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大众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之快,让大众不得不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攻城略地,让大众产生压力。特斯拉的市值超过大众已经接近丰田,尤其是在中国这一战略要地,特斯拉的国产让大众觉得自己的奶酪被触动。大众要在中国扩大电动车市场,仅依赖南北大众两大合资公司并不够,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谈到:“我们和安徽省****、江淮集团进行探讨时,在战略上是要让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业务大幅度地发展,而不是专注于重载卡车和商用车,所以我们决定在合资企业当中增资达到75%。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和江淮集团更好地发挥出合力,和他们的股东安徽省国资委共同持股。”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在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国轩高科占比约为5%,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位列行业第三。
“通过入股国轩高科,我们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共同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这对于大众汽车的电动化战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冯思翰谈道,将来江淮大众将会推出小型电动汽车产品,在这一类电动汽车产品当中,LFP电池在其所针对的价位上有优势。
目前,大众在合肥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预计将在2023年把一些新车型推出市场。大众希望这些小型走量的车型加上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更快占领各个细分市场。
网友评论
图片没有上传:
查看原文:
https://www.zhihu.com/tardis/sogou/art/147579299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20-6-15 22:14
本帖最后由 woda023 于 2020-6-15 22:17 编辑
这是中国最敢赌的城市:4场****,单车变摩托!
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
它的城市迭代史,就是一部风险投资史。
无论是在大a里被暴打的魔幻骚年,还是在楼市里浮沉的硬核朋克,跟合肥比起来——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1
1969年,《关于高等院校下放的通知》从朱红高墙内飘来。
国家决定,把包括中科大、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在内的13所北京地区高校,下放到全国其他地区。
中科大先后前往江西、河南和湖北三地,寻找校址。
之前已经接收了清华北大的江西老表,没大看上建校只有10年的中科大,明确表示拒绝。
河南表示,地我们有的是,南阳给你三五千亩都没问题,但口粮你们要自己解决;
湖北聊表歉意,你们来晚了,我们已经有中科院五七干校了,没有合适的地方给中科大。
此时,时任安徽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站出来说了一句话:
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保住“中科大”,是合肥做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70年代的安徽,还停留在“靠养王八给国家赚外汇”的初级阶段。
省会合肥,充其量只能算个小县城。
为了迎接中科大,合肥把合肥师范学院迁到芜湖,把校舍腾出来让给中科大。
80年代,全市电力紧张。科大说,搞科研,电力要稳定。
合肥就把中科大列为优先级最高的供电单位,比市****还要高。
在南方的阴冷冬天里,科大师生表示,很怀念北京的暖气。
合肥就挤出资金,给中科大的所有教室和宿舍都装上了暖气。中科大成为南方第一所供暖的高校。
直至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合肥也没有实现全域集中供暖。
别的大学,觉得地盘小了,往往是自己搬走扩大校园。
科大觉得地盘小了,合肥就把它的邻居搬走,让它在原地扩建。
中科大的东西校区之间,原本隔了一个合肥学院。为了打通东西校区,合肥就把合肥学院拆了,变成科大中校区。
甚至为了保证校区的完整性,合肥花了几个亿,市政道路从科大挖了下穿钻过去。
科大没有医院,就把安徽省立医院直接划为科大附属医院。
2017年,安徽省拨给科大的科研经费是25亿。自家亲儿子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科研经费加起来,还不够中科大的零头。
2020年,是中科大落户合肥的第50个年头。
50年前,中科大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50年后,这棵繁茂大树,开枝散叶,亭亭如盖——
合肥成为继北京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中国先后成立20个国家实验室,合肥拥有3个,仅次于北京;
中科院合肥分院、中电38所、16所、43所等一大批研究所先后落地合肥,合肥搭建起了自己的科研体系;
家电、显示面板、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合肥快速崛起;
过去十余年,合肥GDP增幅高达600%,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
第一场的中科大豪赌,让合肥赚到了城运崛起的第一桶金。
2
2005年,合肥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
作为经济支柱的家电,在行业泥潭中不死不活。
2006年,合肥市委****孙金龙会见京东方独立董事张百哲,向京东方伸出橄榄枝。
那两年的京东方,自身恐难保。
液晶面板的5代线和4.5代线,在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冲击下,举步维艰。6代线的研发开建,资金缺口巨大,公司由盈转亏。
合肥****决定以196亿的巨资(后实际投资约150亿),进场京东方——
合肥****托底,投资建设液晶面板6代线。
当年,合肥****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300亿。为了支持京东方的投产建设,合肥甚至暂停了已经批复的地铁项目建设。
这场豪赌,几乎是以合肥全年财政收入的80%作为赌注。
当时的媒体骚话连篇,大都逃不过——
京东方朝不保夕,****也能被割韭菜,社会教育给你上一课……
两年后,京东方6代线正式投产,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液晶面板产业链企业,陆续在合肥建厂投产。
六代线,彻底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2017年,全球最高世代线10.5代线在合肥京东方下线。
今年即将发布的iPhone12,将采用京东方提供的OLED屏。
10年前,京东方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10年后,合肥的第二颗繁茂大树,也已亭亭如盖,开枝散叶——
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过1000亿;
每年吸引上下游新增投资300亿,新增产值800-1000亿;
京东方上下游产业链,所带动的GDP总和,超过了合肥一年的经济总量;
京东方上下游产业链,吸纳就业人口超5万人。
第二场的液晶面板豪赌,让合肥赚到了城运崛起的第二桶金。
3
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降价最多的产品门类是什么?
内存条!
三星和金士顿的内存条,价格一泻千里。
以前这玩意儿都是能当期货炒的,8G的内存条,最高能炒到1200多。
今年的618,直接从最高峰的1000多,降到了200出头。
为什么会狂降?是电商平台烧钱补贴?还是外国厂商良心发现?
通通不是!
是合肥老哥又赌赢了!
今年以前,全球的DAR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三大巨头垄断。这三家公司占据着市场95%以上的份额。
这三家大佬的工厂,总是出现各种原因的产能不足——
今天着火,明天发大水,后天工人罢工……
内存条,一天一个价。
2017年,合肥找到兆易创新,商量着要在合肥拉一条生产线。
兆易懵逼了——
合肥这个半导体土炮,知道从零开始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
合肥表示,半导体虽然不大懂,但烧钱这个事儿咱懂。
10年前,咱拉京东方的时候,就烧过150亿。
再然后,合肥出资70%,兆易创新出资25%,成立了合肥长鑫,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开始烧钱干DRAM芯片的研发生产。
投资合肥长鑫的时候,合肥的公务员都快发不出工资,甚至差点卖掉****大楼。
2019年,合肥长鑫从加拿大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宣布8Gb颗粒的DDR4内存开始量产。
一年后,合肥长鑫量产的DDR4内存条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第一条纯国产DDR4内存。
8G的售价,只需要218块钱。
一个月后,金士顿的雷电系列内存条开始降价。
除了偷摸烧钱搞内存条之外,合肥找到了因经营不善陷入财务危机,全球前五的晶圆制造企业,台湾力晶科技。
不仅出资48亿,还包揽20亿的厂房建设!
只要你来,只要你来!
合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成立了合肥晶合。
从此,合肥打通了半导体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整条产业链。
2014年,国家印发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在纲要规划中,半导体的重心,并不在合肥,而是落在武汉。
合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烧钱赌出了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第三场的半导体豪赌,让合肥赚到了城运崛起的第三桶金。
4
2019年,是蔚来汽车最难的一年。
投产4年,累积销售34218量新能源汽车,累计亏损280亿。
2019年,净亏损112亿,每卖一辆车都要亏损54万元。
李斌一度哭穷到,公司的现金余额已经不足以提供未来12个月的经营所需。
当许多人以为蔚来“气数已尽”之时,合肥的“抄底搏一把”再一次占领了思维高地。
合肥出资70亿,投资蔚来。蔚来将在合肥成立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和生产基地。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笔生意亏了。
一个合肥救不了蔚来,更救不了中国新能源车。
一个月后,大众以10亿欧元入股蔚来的代工厂“江淮汽车”,11亿欧元入股中国第三大电池制造商,合肥国轩高科。
大众,把合肥作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战略支点。
除此之外,合肥还悄咪咪的投资了国风塑业。这是国内领先的PI薄膜研发生产商之一。
蔚来、大众、国轩高科、国风塑业、科大讯飞……合肥在悄咪咪的塑造一条涵盖了电池、薄膜、整车制造、AI智能等千亿产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是合肥的第四场豪赌。
5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合肥属于“爹不疼妈不爱”的大县城。
周身被一圈的强省会包围,身下的小弟被拆解的七零八落。
南京被戏称为徽京,是“苏大强”对南京的不屑,也是对合肥的侮辱。
过往五十载,从中科大开始,合肥靠一场场赌上全部身家的城运豪赌,从5条马路的小县城,搏到了800万人口、万亿GDP的中部大城、新一线城市。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合肥——
背靠着50年前赌来的中科大,这个全国最好的人才聚集地;
有江淮-大众-蔚来所搭建的新能源汽车体系;也有京东方所搭建的液晶面板研发制造产业链;还有合肥晶合和合肥长鑫日拱一卒的芯片研发制造;更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中科寒武纪这种AI的独角兽企业;
更长远的未来,还有中科院量子科技研究院、世界首个商用聚变堆……这些次时代的BUG级产物在前方等着。
芯片、新能源、AI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
合肥,用一场场豪赌,捆绑上了事关国运的一切!
这样的城市是可怕的!
可怕在——
当一城捆绑国运时,你已无法判断它的征途终点,究竟在何方?
编辑于 2020-06-12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原文:
https://www.zhihu.com/tardis/sogou/art/147727069
作者:
woda023
时间:
2020-6-15 22:35
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毕竟合肥长鑫给的压力不小,光威弈Pro正式上市,首个纯国产DDR4内存条,沸腾了整个科技圈。性能还不错,而且价格具有绝对优势,8G的售价仅仅218元。
一针见血,喝喝!
作者:
重庆未来
时间:
2020-6-16 23:14
合肥这几次的投资确实是大书特书,投的都是中国缺乏的产业。。。
作者:
arfrio
时间:
2020-6-25 18:33
这个哪里是豪赌,是过人的眼光加魄力。多年前京东方来重庆的时候,很多人还在各种jjyy,其实是看不到背后中国正负的决心。
作者:
arfrio
时间:
2020-6-25 18:36
重庆当年大力气引进渝德,格芯等等,说明当时的灵道了解国情也是用了心的。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