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翡翠原石雕刻“调水”的技术,可使作品有更多的珠光宝气2020/7/26 17:22:03 [打印本页]

作者: chunduiqianc    时间: 2020-7-26 17:22
标题: 翡翠原石雕刻“调水”的技术,可使作品有更多的珠光宝气2020/7/26 17:22:03

在翡翠界,人们习惯用种、色、水、工来衡量翡翠的品质。不管是内部色彩还是外部表象,在视觉感光上,都要求透光性好,这就存在一个“调水”的技巧问题。什么是翡翠的水?如何判断翡翠有水没水?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光的折射原理、翡翠的物理特征,还涉及化学现象。说到翡翠手镯价格,一般都是以种为界限来划分的,目前市场上关于贵妃镯的评价众说纷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翡翠的价格,比如说一件翡翠的工艺,这尤其是对于翡翠雕件来说影响极其大。

在翡翠行业,人们常说的水即水头,是光线在翡翠内部受晶粒的多次无序交叉反射、折射后形成的一种综合状态。翡翠为多晶体的集合体,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晶体的形状、结合方式不同,可以让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根据光线在翡翠内部能够通过距离的长短,我们习惯说水头足或水头差。要认识翡翠的水,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透光性。透光性传递的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是指翡翠内部能够透过光的程度。当光线投射到翡翠表面时,一部分光将在表面反射,一部分光源穿过翡翠内部。在业界,通常用水头足来形容透光性好的翡翠。人们使用聚光电筒,根据光线照入的深浅来衡量翡翠水头的长短。分成“一分水”,即可以看到约3 深处的矿物质;“二分水”,指能看到约6 深处的矿物质;“三分水”,指可以看到约9 深处的矿物质。由此可见,翡翠透过的光越多,表明其透光性越好,也就越会呈现出晶莹通透的感觉。色调暗的、颜色分布不匀的翡翠往往会因透光性好,将颜色“放出”,从而提升品质。反之,翡翠透光能力差,则会被评为水头差或“种”差,这类翡翠即使颜色再好,也会被人们说成“种嫩”或“种干”。



就翡翠自身的矿物质元素而言,我们无法改变它们晶体的集合形式,不能改变它的化学性质。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物理办法,不改变翡翠的组成和品质而增加透光性,这就存在一个“调水”的技巧问题。通常用的“调水”的方式有打磨抛光、雕刻、镶嵌三种。本人从事翡翠雕刻二十多年,通过对翡翠“调水”技巧的探索,个人认为调水的主要方法还必须从雕刻技巧方面解决。只有这样,经过调水的雕件才能灵动而富有灵魂。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采用的技巧一般可以分为做薄、剥离、棱角。

第一、做薄。常见在雕刻一些观音和佛像题材的作品时,通常在观音的头部和佛的肚子、头部的背面刻意做凹处理,形成了凹下去的阴面(弧面),受光面积比光面的作品扩大几倍,形成透明度高,光影产生的对比具有较强的灵动性,一如流动的水。



第二、剥离。这种技法一般是用在有颜色的材质上。有些材质有色但又不是满色,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让颜色较为完美地展示。对于颜色偏暗的材质,不仅要把有色和无色部位剥离开,同时剥离处要有厚薄之分,使作品有层次感。这样,光源通过时,由于聚光和折射的角度不一,作品的透光性就会增强,原本略微暗淡的底料就会呈现晶莹剔透的感觉。



第三、棱角。“伟大的创意或平面广告,总是出其不意地单纯,触动人心而不凿斧痕。”在进行翡翠雕刻时,我们经常提到轮廓线、黄金分割线,说的就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翡翠的水是一种状态,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翡翠的深度越深。光线与种、底子结合交替,翡翠就越透明,这样在视觉上容易形成有水的状态。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