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粽叶飘香 | 康田·栖樾带你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迈迈 时间: 2020-9-28 13:33
标题: 粽叶飘香 | 康田·栖樾带你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故事。
说到端午节
你会想到什么
印象中,围绕着端午节的那些天里
充满着各种交织的香气
箬叶、红枣、糯米、棉绳、荷包、艾蒿…
用心准备好的食材
被妈妈包成一个一个扎实的粽子
如今
有些习俗似乎渐渐淡出了生活
今天又是一年端午至
康田·栖樾带你重温这些端午文化
▼
端午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屈原的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习俗
悬挂菖蒲和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说能驱邪避毒。端午时值仲夏,也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因此古人常以艾草汤沐浴。
挂香包和栓无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而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吃粽子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传统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对于各地的粽子口味更是不胜枚举,也素有南北咸甜党之争。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被赋予了
团圆的意义
粽子也蕴含了团圆的味道
回家的路,不论多苦多累
只要有机会
都想回去与家人相聚
端午,是一念安康
无论外面多少风浪
康田·栖樾
都愿你有艾香长伴
好好爱惜自己
就是最好的安康
与公园共生
康田·栖樾与义渡公园零距离相连,步行即达马桑溪古镇。康田·栖樾不仅占据了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达。离尘不离城,是住在康田·栖樾的标签,表达着都市人的人居理想。
与繁华共荣
康田·栖樾位居重庆主城六大核心区大渡口的商圈腹地,不仅与万达广场比肩而立,还拥揽稀贵滨江景观资源。水映一城霓虹,礼献醉美人居。
与轨道并立
康田·栖樾享轨道2号线直达,以畅达全城的城市轨道立体交通体系,畅行主城各大商圈,满足全城自由出行需求。
|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