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讲武德,点到为止。和为贵,不搞窝里斗。 [打印本页]

作者: F先生2020    时间: 2020-12-18 10:59
标题: 讲武德,点到为止。和为贵,不搞窝里斗。
太极拳申遗成功:让中华文化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下与未来


2020-12-18来源:新华社播报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太极拳”申遗成功!

我们欣喜,自17世纪中叶形成的太极拳,其所蕴含的圆融通达、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将为更多人了解,也将收获更多知音。

我们乐见,遍布世界各地的习练者,成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亲近、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

我们祈愿,太极拳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的价值观念,涵养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

我们行动,要把申遗成功作为新的开始,进一步保护传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更有生机地活在当下与未来。(记者周玮)






作者: F先生2020    时间: 2020-12-18 11:03
[url=]学习强国[/url]>>中华尚武精神






太极拳列入非遗 国际武联发文祝贺


2020-12-18来源:新华社播报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宣布,正式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际武联第一时间发文表示祝贺,并向长期支持致力于传承弘扬武术太极文化的武术工作者、专家和学者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国际武联秘书长张秋平表示,太极拳是国际武联国际推广的重要武术比赛项目之一。国际武联自2014年主办每两年一届的世界太极拳锦标赛,这是国际武联迄今设立的唯一的武术单项世界锦标赛,为全世界太极拳精英和爱好者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2020年,太极拳成为2026年达喀尔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国际武联也曾多次与中国武术协会合作,在联合国总部及世界各地进行武术太极展演,展示中国武术风采和魅力,增进世界人民对太极拳文化的深入了解。



太极故里陈家沟的“洋弟子”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村的太极拳祖祠内练习太极拳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推动武术特别是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武术太极拳这一运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扩大全球太极拳习练者群体数量,使太极拳更好地为提高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张秋平在公告中说。



来自白俄罗斯的亚历珊德拉·冈察洛娃(前右)在青岛崂山太清宫学习太极拳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今后,国际武联将继续积极推动武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规则和标准,使武术早日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太极拳普及和推广力度,使太极拳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张秋平说。(记者周欣)








责任编辑:位中阁










作者: F先生2020    时间: 2020-12-18 11:03
太极拳申遗成功


2020-12-18来源:新华社播报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北京时间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周欣 史林静)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太极拳博物馆前表演太极拳(无人机照片,2018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两名小朋友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处拳馆外习练太极拳(2018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新华社发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杨露禅太极拳学院习练太极拳(12月16日摄)新华社发

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内,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拍摄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这是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拍摄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上,太极拳爱好者表演太极拳。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上,太极拳爱好者表演太极拳。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责任编辑:位中阁



作者: F先生2020    时间: 2020-12-18 11:03
太极拳申遗成功


2020-12-18来源:新华社播报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北京时间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周欣 史林静)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练拳(无人机照片,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太极拳博物馆前表演太极拳(无人机照片,2018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两名小朋友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处拳馆外习练太极拳(2018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新华社发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杨露禅太极拳学院习练太极拳(12月16日摄)新华社发

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内,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学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拍摄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这是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拍摄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上,太极拳爱好者表演太极拳。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2月17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庆祝仪式上,太极拳爱好者表演太极拳。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责任编辑:位中阁



作者: F先生2020    时间: 2020-12-18 11:04
[url=]学习强国[/url]>>综合新闻






太极拳:世界的遗产,人类的财富


2020-12-18来源:新华社播报

新华社郑州12月17日电 12月17日,发源于中国的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蕴聚东方文化精髓的太极拳进一步得到世界认可。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太极拳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种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集文化、健康、武术三种属性于一体的太极拳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共享古老东方的体育实践。

太极拳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发源于黄河岸边的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不断创新,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多个流派,并在过往的300多年间传播至中国各地,为各族人民共享和实践,进而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太极拳者已达数亿人。

太极拳申遗成功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太极拳代表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价值观,是中国人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乐意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符号扬帆出海,风靡全球,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互鉴,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申遗成功只是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强音,而不是终曲。未来,守护好文化遗产,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传承好文化遗产,需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就太极拳而言,立足于卫生与健康、武术与体育、文化与修养三种属性,太极拳在提高全球健康水平、促进体育运动发展、推动多元文化传播等方面将大有可为。其传递的和谐、统一、包容、刚柔并济等理念更是跨越国别、种族、宗教的限制,与世界人民共享古老中国的智慧。

“天下太极是一家”。太极拳是世界的遗产,人类的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太极拳及太极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作者: 雾重庆    时间: 2020-12-18 11:15
呵呵,说白了就是要对 土火 官猿的 慵懒作为,最大限度容忍


任由其不作为,乱作为咯嘛


毕竟我们土火官猿,还是修了一大堆高密筒子楼给我们重庆居民的哈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0-12-18 11:22
和,是多音字,也是多意字,至少可以组词“和稀泥”,不知“和”为贵的“和”怎么解释?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0-12-18 11:22
和,是多音字,也是多意字,至少可以组词“和稀泥”,不知“和”为贵的“和”怎么解释?
作者: tim    时间: 2020-12-18 11:35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0-12-18 11:22
和,是多音字,也是多意字,至少可以组词“和稀泥”,不知“和”为贵的“和”怎么解释?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利于统治的。 上层的肯定喜欢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