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系数,重庆最低!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xiancq    时间: 2021-10-12 10:52
标题: 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系数,重庆最低!

北京:1.845
广州:1.839
上海:1.792
长沙:1.772
cd:1.761
南京:1.751
深圳:1.613
杭州:1.585
西安:1.560
武汉:1.510
重庆:1.497

如果进站人数都为300万人次,通过换乘系数后,统计出来的人次就是cd:528万,重庆:449万,重庆足足少了80万。



作者: 还是举棋不定    时间: 2021-10-12 10:54
本身这个系数的设立,就是给大饼圈圈来定制的,重庆活生生被乌龟遭拉上这个榜踏雪,隔壁居心险恶。
作者: sch66    时间: 2021-10-12 10:57
还是路网不完善的原因,我一直以为重庆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轨道交通客运量不会比蓉县差
作者: 还是举棋不定    时间: 2021-10-12 11:06
sch66 发表于 2021-10-12 10:57
还是路网不完善的原因,我一直以为重庆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轨道交通客运量不会比蓉县差

这个不一定,重庆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度没得隔壁高。举相似的例子,美帝东西第一第二两大都会圈,纽约和洛杉矶,大都会区范畴,其轨道交通规模(里程、客流量等),完全是天地之别,差别如此之巨大,地势地理环境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洛杉矶属于组团结构城市,和重庆相似,大纽约范围,纯粹的标准大饼。

作者: aguawudi    时间: 2021-10-12 11:14
站点设计,换成便利性,奇差无比
作者: sch66    时间: 2021-10-12 11:28
还是举棋不定 发表于 2021-10-12 11:06
这个不一定,重庆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度没得隔壁高。举相似的例子,美帝东西第一第二两大都会圈,纽约和洛杉 ...

你说错了,重庆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比蓉县高,常规的地面公交长期碾压蓉县就是最好的证明,关键在于轨道交通路网的完善和站点布局的便捷程度
作者: chongq689    时间: 2021-10-12 11:28
还是举棋不定 发表于 2021-10-12 11:06
这个不一定,重庆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度没得隔壁高。举相似的例子,美帝东西第一第二两大都会圈,纽约和洛杉 ...

美国的城市没有一个是摊大饼,都是最多三环加井字型路网。核心是井字形路网。而且少见圆形转盘,大多都是十字路口。
作者: sch66    时间: 2021-10-12 11:35
chongq689 发表于 2021-10-12 11:28
美国的城市没有一个是摊大饼,都是最多三环加井字型路网。核心是井字形路网。而且少见圆形转盘,大多都是 ...

中美城市建设形态相差太大,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和习惯,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逻辑都不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作者: 等风的战旗    时间: 2021-10-12 11:44
本帖最后由 等风的战旗 于 2021-10-12 13:05 编辑

1、路网不完整(影响换乘功能)
2、站点不合理(影响乘坐意愿)
3、公交站点不匹配(影响相互换乘)
4、郊区县通达、接驳落后
5、中心城区没实行全域限行
6、没有人为压缩公交线路、班次
7、运营时间不够
8、运营班次不够(发车间隔太长,发车频率不够)                                                                                                       9、早期线路为了照顾交通节点造成单线过长、过弯(一条线再长也难以照顾一个面),最典型莫过于3号线,本来机场、车站是可以靠几条直线相互换乘来刷客流的,结果一条线穿到底,线路绕、运行时间长效率低,换乘也低,还躲开了很多居民集聚区,为了服务机场、车站那点人而弃掉了大量日常通勤客流,得不偿失。
10、半岛地理、两江阻隔,核心区1、2号线东端头无法穿透两江与环线换乘,造成换乘能力利用不足。

软硬都受限。


作者: chongq689    时间: 2021-10-12 11:53
sch66 发表于 2021-10-12 11:35
中美城市建设形态相差太大,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和习惯,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逻辑都不一样 ...

美国的井字型路网通行效率是最高的。北京修六七个环,不修纵横线,还不如封建古代智慧。清朝北京有环吗?

作者: 随便不行    时间: 2021-10-12 12:27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  线路设计不合理  失败  看看后期怎么样
作者: JDJB    时间: 2021-10-12 12:28
某种意义上说,换乘系数代表乘车便利性。交通规划应更科学,让换乘系数提高一些。
作者: 随便不行    时间: 2021-10-12 12:28
很多换乘站 太麻烦  
作者: 等风的战旗    时间: 2021-10-12 12:42
JDJB 发表于 2021-10-12 12:28
某种意义上说,换乘系数代表乘车便利性。交通规划应更科学,让换乘系数提高一些。

  对的,通达率高,乘坐意愿强烈。

作者: sch66    时间: 2021-10-12 12:44
随便不行 发表于 2021-10-12 12:28
很多换乘站 太麻烦

换乘站多一定意义上体现便捷程度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1-10-12 12:47
重庆不但采用最低的换乘系数,而且是唯一低于1.5换乘系数的城市----重庆耿直得可怕,甚至可叫傻得可怕

作者: tim    时间: 2021-10-12 13:01
crt关键节点的拉垮也是重要因数, 看看沙坑, 谢坑, 10号线和5号线的过江延期等等, 一系列关键节点的拉垮。
作者: 阿修罗    时间: 2021-10-12 15:22
这个系数真不太重要
还有就是5号线10号线竣工后的客流才能算
重庆基本客流

而且完工后不影响出行
没有不可救药的BUG
又有什么关系

目前杭州客流比重庆都低很多
震都这段时间基本维持全国第五
有几个人会承认震都比重庆好呢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1-10-12 15:31
100万进站数量经过系数换算后,渝蓉两地的流量就相差27万,这也够大了,等达到400万进站人数时,系数换算就相差100万了,还不大?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1-10-12 15:33
本帖最后由 林间飞雨 于 2021-10-12 15:39 编辑

至少在绝大部分的外地人眼里,

哈耿直甚至渝奸宣传出的重庆

比假打乌龟宣传出的震都整体差一截

这就是城市营销的结果

这是事实


作者: wwhy    时间: 2021-10-12 16:03
重庆:土包子才换乘,咱玩的是互联互通!
作者: chenyuee    时间: 2021-10-12 16:39
换乘低 是什么问题?比如 A到B 换乘5次就比A到B换乘1次 好?
作者: 北区一哥    时间: 2021-10-12 18:02
其实就是路网不完善,断头路太多了
作者: 北区一哥    时间: 2021-10-12 18:02
重庆换乘站相对较少
作者: 牧辽子    时间: 2021-10-12 22:28
等2023年年底5号线连通之后才会提升,否则断头路永远都提不上去
作者: 二驴    时间: 2021-10-12 23:20
换乘系数高是在于城市的结构,摊大饼的城市在换乘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这作为重庆没法比。

谁不想一个车就做到底啊,让我换乘1~2次还行,超过2次就弃之。
作者: cl998877    时间: 2021-10-13 11:09
数字游戏的狂欢 部分人炒作自嗨的精神****  
作者: cl998877    时间: 2021-10-13 11:09
数字游戏的狂欢 部分人炒作自嗨的精神****  
作者: 还是举棋不定    时间: 2021-10-13 13:58
牧辽子 发表于 2021-10-12 22:28
等2023年年底5号线连通之后才会提升,否则断头路永远都提不上去

没得多大用,每次都说开通了哪些哪些就会增加多少多少,其实没多大增量。
作者: 寂寥无声1    时间: 2021-10-13 14:30
sch66 发表于 2021-10-12 11:28
你说错了,重庆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比蓉县高,常规的地面公交长期碾压蓉县就是最好的证明, ...

算了吧,能被西安200多公里干翻,就别提依赖度了!
作者: 寂寥无声1    时间: 2021-10-13 14:30
sch66 发表于 2021-10-12 11:28
你说错了,重庆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比蓉县高,常规的地面公交长期碾压蓉县就是最好的证明, ...

算了吧,能被西安200多公里干翻,就别提依赖度了!
作者: 重庆武胜人    时间: 2021-10-13 17:10
但是。。。如果减少公交车。。。以及废掉公交车专用道。。。可能换乘率自燃上来了。
作者: xiaoyi8010    时间: 2021-10-13 17:38
确实换乘少了点。。。
作者: zsxdmm    时间: 2021-10-14 17:32
重庆轨道交通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改进。特别是很多出入口,不晓得设计者是怎么考虑的,人多的地方不建,偏要建在人们不习惯去的地方。感觉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再有不注重标识提醒,反正我建了,乘不乘坐是你的事情。至于你找不找得到车站,不管我的事。一副老爷做派。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