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艺术湾的中国艺术现代化策略(中)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4-7 20:19
标题: 艺术湾的中国艺术现代化策略(中)
(七)、长江科学艺术中心
不管怎么说,艺术湾是包括长江南岸的李家沱。之前的水轮机厂旧改方案看了一下,还是缺乏更具“中国现代化”的主题。[attach]1412491[/attach]
此区域以前是水轮机厂。蓝色区域的厂房空高是可以满足“展览”使用的。个人理解,现在各地大科学装置批准了这么多,完全可以用视觉和听觉艺术手法来在蓝色区域的厂房再现这些科学大装置的原理。
黄色区域是一些旧的小车间,实际上可以改造成长江科学艺术中心的功能用地,满足吃喝玩乐住等功能,甚至也可以增加一些泥塑、木工等体验感强又能激发科学创造力的“作坊”;所以此处可以取名“科学新天地”。
至于红色区域可以配建一个外形浮夸多功能会议中心。各地的大科学装置除了实验以外是有科普功能的,所以以后可以邀请各个科学大装置的建设者、研发者在此讲诉其科学的心路历程;至于平时,完全可以播放科学和科幻类的电影。
[attach]1412492[/attach]
(图片为西班牙科学艺术中心)
这样,斑驳的蓝色区域厂房代表着重庆工业的历史悠久;红色区域的浮夸建筑代表着重庆在科学事业上的矢志不渝:两者结合,协奏出一首科学艺术的长江之歌。
而且这也是一个IP,也会有利于李家沱地区旧改。

如果仅仅是长江科学艺术中心,则本章节也缺乏更深邃的意思。
首先,最近的新闻联播不止一次说,大湾区也在关注并准备建设更多的科学大装置。对比北京目前获批了19个大科学装置、上海16个大科学装置,显然重庆某科学城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那么依托长江科学艺术中心和直辖市的优势,完全可以争取在巴南高教城再布局2-3个大科学装置。
其次,按怀柔科学城的经验,每个大科学装置大约有1200个编制,这1200个编制背后又代表若干家庭,所以大科学装置可以为南区的地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毕竟又是IP;另外大科学装置还能带来若干研发机构形成“群”。
再次,大科学装置看上去很费钱,但是也是可以内生(自身)盈利。大科学装置是需要接纳各地实验者——对机时进行审查后才能实验——这个过程跟技术融资的初步审计是没本质区别的,而这些实验是可以转换为技术的。那么可不可以利用地利优势对各种实验以及技术衍生而成的专利而进行风险投资呢?水轮机厂的业主是机电控股,多投几个技术独角兽也符合其“控股”的定位——按上海光源的统计每年要接受超过1000次实验——也就是1000个投资机会,;而且巴南也有自己的风投基金。
既然能控股了,由此而产生的制造工厂是否可以落户巴南或者重庆南部呢?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而且也是能带来丰厚利润的,所以不必只看大科学装置本身,要从全产业链进行看待。。

最后,某个层面来说,风投是需要对标的进行“营销”的,那么可不可以利用“长江科学艺术中心”来塑造更好的形象进而提升股权溢价呢?甚至于以后在此建立“重庆科创板“?

这里补充一点,带有科普功能且为大科学装置配套的科学艺术公园肯定不会每个城市一个,大概率就是四个直辖市+大湾区布局一个。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4-7 20:50
(七)、长江全民健身中心
长江二桥下面一个大面积的滩涂,因为偶尔会被江水淹没所以一直开发停滞。
这里的建议是配建一个如下图的全民健身中心。
[attach]1412498[/attach]
这个建筑本身靠海也靠滨江路,是和所在地块(靠江靠巴滨路)是十分契合的,甚至图中北面是一个天桥所以可以把这个天桥接到18号线长江二桥站的出口上形成体育与地铁站点的TOD,也能解决高差问题。
当然,原始图纸还可以优化。比如增加亲水设施,如旱地喷泉,如亲水步道;增加夜间照明和灯光设施。
[attach]1412500[/attach]
[attach]1412499[/attach]
就功能来说,重庆的两江四岸很少考虑无动力运动设施,这个设计可以填补该功能空缺;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结合地铁站点是可以作为巴滨路旅游的一个游客接待和集散中心——建筑内本身就有小型商店功能设置;更深远的是可以由于场地内的沙滩排球场等运动场也可以临时用作中小型的音乐LIVE SHOW场地,或者烤串游园的场地;甚至枯水季节还可以利用附近的江滩搭帐篷什么的活动。
这样来说,这个场地(健身中心+李家沱江边滩涂+花溪河湿地)结合地铁日常吸引1-2万人到访应该问题不大,节假日吸引3-5万人也是没压力的,然后这些游客可以沿着巴滨路进行分流比如去西流沱比如去李家沱老城吃江湖菜什么的。由此,它作为一个IP是可以提升李家沱地区的口碑,甚至拉动城市旧改;而且这个长江二桥下的全民健身中心和白居寺桥下的阳春湿地是可以互动的,进而带动巴滨路的开发,甚至影响波及龙洲湾。

当客流量达到预期后(日常1万;节假日3万)——上图中的全民健身中心就工期来看6个月完全可以建成甚至可以和18号线同步投用,我们就可以和国内知名的具有体验感的商场进行谈判,然后把附近的地块升级成为一个展现商业之美的TOD。
这块地相较于其它区域具有以下四个显著优势:
1、客流量数据上去后本身具有客观说服力,
2、李家沱土地价格相对较低也意味着开发商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的艺术体验的花费上去,
3、18号线覆盖了大半个南重庆。
4、靠长江、靠花溪河,本身是一个小半岛,景观独特。

城投瑞安养老中心这块地有350*100米大,只用作养老还是有点可惜。个人理解,一个类似光环的强体验的购物中心、地铁和长江全民健身中心,基本上可以凑出吃喝玩乐一体的TOD了。


[attach]1412501[/attach]
“很多人说‘艺术’这个词都感觉到高高在上。其实,生活即艺术,艺术就是文化、设计、公益、方案、建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郑志刚看来,艺术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日常中。“从家步行到某个地区,在某个地方喝杯咖啡,这个路程左右边看到的东西……都是艺术。”
而K11 MUSEA要做的,就是启发消费者的灵感,让大家一起享受和共创艺术,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驰骋在想象之旅。
……
郑志刚觉得,比起企业家,自己的角色更像一个大型展览的策展人,在艺术、文化、商业、社会之间突破跨界,推动它们彼此的良性互动循环。
https://mp.weixin.qq.com/s/Tnq-K5NM6YHoONAtR2fOww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4-7 21:04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3-4-7 21:05 编辑

(八)、国家长江植物园
很早以前就建议过把云篆山改成一个国家植物园,这里再次建议和中科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合作打造长江国家植物园,以及中科院长江植物研究所。
云篆山有以下优势,是主城二环内一个连片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区域;而且本身也有2号线和3号线交汇,未来28号线支线也会在东边通过,交通极其便利,方便科研人员享受便利的主城配套资源。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1959年1月1日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占地面积1100公顷(11平方公里),
国家植物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四方合作共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现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

实际上,植物园和植物研究所是有开发生物药物的功能的。比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及西双版纳植物园就和屠呦 呦有关于青 蒿素的版权之争。中科院的青 蒿素是有汽油提取的,屠 呦呦版本是用乙 醚提取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把云篆山改成植物园,并增加植物研究所是可以提升巴南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实力的——如果国家队再加入那么国际生物城的金字招牌会更加闪亮!
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主要是跟植物提取物有关;大致来说就是从植物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质溶液,然后注入装有各种病毒的培养皿中,然后若干小时后观察各个培养皿的病毒的活性。活性低的一般认为这种提取液对这种病毒有效。更现代的做法则是基因测序,然后发现提取液的作用(基因)点位……
然后当新的病毒(如流感或者冠状病毒等)肆虐的时候,对新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然后再把测序点位和之前的点位进行对比,并再次用培养皿以及人体进行验证。

从上述过程来看,除了植物园以外,还可以增加一个P4病毒实验室。
之所以要申请“国家”植物园还有一个考虑,很多药用植物是一级或二级保护植物。全国范围的采伐需要特殊审批,而国家级的植物园有体制优势;同理于前面提到的P4实验室。
这样,相当于巴南区可以一次性争取到两个大科学装置了——P4实验室的投资跟大科学装置差不多,而且病毒的级别也跟大科学装置的极端情况实验条件是相通的。

另外,各地的国家植物园也是对外销售门票的,也能展现植物以及生物科学之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高职城的房价和研发实力提升也是利好。
至于投资来说,植物园的更多投资主要在于征地;植物园本质上是林地也不可能需要多少投资,而且需要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投资。这样算下来,其实每年投资也不多,而且也可以争取国家投入——毕竟针对长江流域的国家植物园目前还处于空缺状态——国家投入的意义前面说了。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23-4-7 21:09
有心了,点赞!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4-7 22:16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3-4-7 22:17 编辑

(九)、南温泉景区升级建议
南温泉的景区打造可以分期进行。
一期建议打通花溪轻轨站到南泉工程学院(中 央政 治学校研究部)的动线,如下图的红线;二期建议以黄色区域打造温泉小镇。[attach]1412528[/attach][attach]1412502[/attach]
先说一期:
梯坎附近,水比较浅是可以打造为一个亲子玩水的区域;梯坎段花溪河和渝黔公路有高差,个人建议在此种植三角梅——当然品种要选好,这样可以形成一个长达500米落差达15米左右的三角梅瀑布,绝对壮观,打卡良地。
顺带提一句,由于重庆的夏季气温最好在该场地铺设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的水中甚至可以增加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样可以保证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能让三角梅开花。
[attach]1412505[/attach][attach]1412506[/attach]

另外对于梯坎大桥进行改建,改成具有演出功能的功能性大桥。这样第一个景点就差不多了。
[attach]1412503[/attach][attach]1412504[/attach]

按照这个动线,花溪河上肯定还会增加几座桥梁。桥梁作为景观也是IP,所以尽量修成有景观意义的桥梁。
[attach]1412507[/attach][attach]1412516[/attach]

小泉公交站靠近花溪河边有个废弃建筑,仔细看有中庭空高也合适,完全可以收回作为统一战线博物馆进行改造,甚至还可以扩大规模。

陈家桥站花溪河的一个半岛,个人理解可以打造为一个花海并兼顾露营地功能,也可以适时作为LIVE SHOW的场地。
[attach]1412508[/attach]

南泉会所的位置争取和文化部合作建立国家革命博物馆西南分馆。个人理解,在南泉烈士墓前不应该有会所等设施。实际上,连深圳都有了国家博物馆分馆。这块地面积大约18000平米,按4-5层楼(此地本身有高差)总建筑面积不多7500-10万平米,不算小了;如果再沿着花溪河和渝黔公路边的悬崖要地的话,最终总建筑面积是可以超过12万方的(超过深圳分馆)。
至于功能,本身国家革命博物馆就有很多特展,如果争取到了国家博物馆入股必然会有资源导入——比如国家革命博物馆本身就有什么复兴之路解放之路等展览所以也能方便中西部党政军学民来南温泉学习和红色文旅,而且也能活化南泉战役的历史地位。
2018年9月13日,深圳市人民****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建设“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同时在藏品征集、科研、展览、公共教育、文创开发等领域广泛开展战略合作。

几个点完成了就是线。
个人建议,对红线两侧的绿植进行整饬。马尾松等大路货移出,增加乌桕、四季红枫树、木棉花、枫香树等等(树木胸径不能低于30厘米),树种丰富后还能防虫;林下清理一下灌木,清理后可以种植绣球、番红花等。
[attach]1412509[/attach][attach]1412510[/attach][attach]1412511[/attach]

这样就可以四季都能达到“一般鲜艳一般红”的革命色彩。
另外就是在红色动线上增加小型的演出舞台等等;下篇会集中讨论可能存在的运营方式和策略,这里就不多说了。
[attach]1412512[/attach][attach]1412518[/attach][attach]1412519[/attach]
除路上线以外,还应该对花溪河进行改底。现在的花溪河本身已经没有蓄水的意义,所以提高河床并在河床底部增加水草是可以的。[attach]1412513[/attach][attach]1412514[/attach][attach]1412520[/attach]
改底增加水草之后,是可以让小鱼小虾栖息的,小鱼小虾多了之后必然吸引水鸟聚集,这样增加的野趣就很丰富了;此外这种自然景观也可以用作宣传巴南农产品。
[attach]1412515[/attach]

这样一期就可以把南温泉景区变成莫奈级花园了,由于花和树,以及桥梁和河流景观也能成为一个休闲景点。如果再增加夜间灯光等设施——也能作为附近小区的社区公园这样也能促进花溪地铁站和南泉地区的房地产开发,估计日常游客可以达到2万,节假日游客在6万左右。[attach]1412521[/attach]
南温泉景区作为近代史风云交汇之地,同时因为温泉和溪流和谷地等自然地理因素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如果台胞过来,我们可以带领他们走统一战线路(****政 治学校、林森浴室、彭家大院等);如果国企或者某些领导来访,我们可以带领其在解放路上感受南泉战役的势如破竹;如果外国友人,我们又可以带领其感受自然景观。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南温泉景区打造好了,不仅是巴南的一个IP,也可以成为巴南招商引资的会客厅;所以一期不要太想什么产业要一心一意的把景观打造好。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想象:如果下次马英九来南泉走统战路线,路上有太多的商业建筑或者居民别墅是不是有碍观瞻?

二期的节点并不一定非要等一期的所有功能全部建好,红线建好就可以了,国家革命博物馆和统一战线博物馆都可以和二期同步进行。一期的客流上来后,二期招标引进各种民宿打造温泉小镇就有客观说服力了,甚至还可以和国际知名温泉酒店运营商谈判。按巴县档案的形容古代巴县的民居“倚岩傍峪,星散离居“,黄色的地恰好”倚岩傍峪“。
民宿和温泉小镇的体验上去了收费是不比五星级酒店便宜的。所以二期的盈利空间的大小也取决于一期的精雕细作。
[attach]1412522[/attach][attach]1412523[/attach][attach]1412524[/attach]

[attach]1412525[/attach][attach]1412526[/attach]
个人理解,越靠近花溪河的区域密度一定要小绿化一定多,则看上去就有”星散离居“之感了。甚至于以后还可以往着九公里轻轨站的方向发展,燕尾山本身就不矮俯瞰整个南重庆绰绰有余,所以打造轻奢山野小镇也没有问题。这样就可以改变巴南区甚至南边在重庆主城的印象了。
[attach]1412527[/attach]



作者: vawn    时间: 2023-4-8 01:20
支持楼主,起码比我想得具体!
作者: taotuo    时间: 2023-4-9 15:04
厉害,希望有人能看到,楼主这么好的建议,自己也可以去信箱投稿,或公众号发表、推广啊
作者: 思维格式    时间: 2023-4-9 17:40
比那些身居高位的规划者强多了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