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花溪河流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考察”助力重庆学子首次跻身地理奥赛国家队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5-9 16:46
标题: “重庆花溪河流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考察”助力重庆学子首次跻身地理奥赛国家队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3-5-9 16:57 编辑

近日,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重庆南开中学高二学生陈越凭借优异成绩成功入选国家队,并将代表中国参加暑期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办的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成为重庆首位代表中国参赛的中学生。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是国际地理联合会为中学生举办的国际地理学竞赛活动,旨在激发他们对地理和环境研究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技能和兴趣的提升,增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中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从来没有想过有这么好的事,感觉挺意外的,可能做梦的时候梦到过。”今天,已回到学校上课的陈越说到这次比赛,仍难掩激动的心情。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学科成绩上并没有特别超群,但是非常喜欢地理,因此报名参加了比赛。

决赛进行了一整天,题目分为景观题、综合题和野外题。“竞赛的题目都很贴近生活,比如综合题中考查了全球变暖,但比较特别的是野外题。”陈越说,选手的任务是实地考察北京门头沟的一个村庄,观察场镇上集市的大小、摊位摆放的方式,分析集市摊贩的数量,他走了五六公里的路,去了解这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情况。最终,陈越成功入选地理奥赛国家队。

老师们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和支持。从去年入围决赛,重庆南开中学地理教研组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培训。童卓鸣、杨清二位老师坚持每周与他进行一次奥赛学习心得与问题研讨,指导他系统完成系列专业书籍的学习与练习,为参赛打下了扎实而深刻的地理知识基础。
[attach]1412871[/attach]
张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地理思维的培养和知识面拓展,对诸多专业性强的问题做了细致讲解。杨清、刘奎源、左荃文等多位老师还带领他进行了“重庆花溪河流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考察”,针对野外考察做了数次专题培训,并利用专业刊物针对景观题、综合题和专业英语做了多次解题培训。

有了老师们的助力,竞赛的过程中,陈越坦言自己更多的是享受比赛本身,“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一个结果,而是享受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机会。比赛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有机会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地理爱好者,能够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研究喜欢的东西,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未来,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热爱,希望能有更大进步,为国争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5-9 17:53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3-5-9 20:07 编辑

花溪河流域(梯坎至长南桥段)在主城内环以内,交通方便,地质特征也比较丰富,从断层、冲积扇、岩溶、瀑布、岛屿、向斜、背斜、山脉、峡谷、溪流等各种自然地理景观都可以找到,甚至还可以看到地转偏向力;以及人文地理的村落、水库和水利设施、桥都可以找到而且能直观看到。实际上,地质灾害的岩溶塌陷、小规模滑坡、岩体坍塌(而在花溪河形成了一个岛,据说叫五雷轰顶景点)也能看到,也可以在地质考察中贯穿安全避灾教育。
从地质史来看,以前在飞泉下还能看到矿物质在水草中沉积但是由于草过早湮灭会出现中空的石头现象——据某地理特级教师说这些石头被人采集回去当石山了。
所以,此处应该好好打造,作为服务主城九区学生最鲜活的教科书,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引领学生进入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兴趣、进而愿意在地理学科继续深造的主实践基地,这样的意义更加深远。

这种基础学科的教育真没必要非要去大江大河大山,身边直观甚至浅显——浅显自然易懂——现场看甚至抚摸实景本身就最具客观说服力,而且更能让人记忆犹新。这比在教室里面看冷冰冰的教科书或者视频影视资料更容易深入内心,也更容易培养学科兴趣;而且花溪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本身也可以寓教于乐比如春(秋)游和地质考察相结合,再辐以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教育。
这是可以为其今后探索更大的世界提供更强大的知行合一的基础的。

另外,如果爱国主义定义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那么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地理教育基地也是可以冲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进而获得国家拨款和资源导入的,而且更影响深远毕竟就在主城九区。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作者: smeta    时间: 2023-5-10 11:44
匿名者 发表于 2023-5-9 17:53
花溪河流域(梯坎至长南桥段)在主城内环以内,交通方便,地质特征也比较丰富,从断层、冲积扇、岩溶、瀑布 ...

不是“五雷轰顶”
小岛那里有三个景点,
一是“五湖占雨”,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在一个小凼里聚集,根据泉水的清澈和浑浊就可以判定明天的晴雨
二是“三峡奔雷”,河对岸的崖壁高耸,部分甚至向河中心倾斜,壮观深邃,崖壁上刻有“三峡奔雷”四个大字
三是“犀牛望月”,崖壁上有一整块石头凸出来,整体像一只回首的犀牛

南泉和花溪河最大的问题是人祸,极度疏于管理,极度破坏开发,五湖占雨现在竟然扣上了水泥盖。
上世纪2、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南泉一直是重庆旅游景点的顶流,人文丰富厚重,自然风光绝美,花溪河中船来船往,人流如织
如今真的就是眼看他楼塌了

希望我们敬爱的****能够深刻关注这里,收归市内直管。这是近郊极为难得的风景名胜,从虎啸口到堤坎一线,打造一个5A景区亦不为过,若再加上大量的民国遗迹,妥妥的国家级自然文化遗产(而且两岸还有极为鲜明的地质地貌,科学考察也极为难得)

作者: 浴火重生    时间: 2023-5-10 12:20
smeta 发表于 2023-5-10 11:44
不是“五雷轰顶”
小岛那里有三个景点,
一是“五湖占雨”,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在一个小凼里聚集,根据泉 ...

完全应该如此,实在可惜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5-10 13:15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3-5-10 13:59 编辑
smeta 发表于 2023-5-10 11:44
不是“五雷轰顶”
小岛那里有三个景点,
一是“五湖占雨”,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在一个小凼里聚集,根据泉 ...

南泉的水是有点暴殄天珍,我们白鹤村山上以前有股泉水直接被山下居民盖了然后拿根管子引回家了,小时候还在泉水形成的水潭里游过泳,真的很清澈见底跟小红书上粤北那些水差不多。就是以前长南桥附近的水都是果冻色的。现在回想当年带队老师说飞泉下的石头光天化日之下能被撬回去当石山,估计也是在讽刺疏于管理。那地理老师开课讲所谓地理就是“山也、水也、人也,气(理)也”,南泉完全具备这三个要素而且都出彩。

说到地质和地质考察,南泉真的很丰富,甚至有点后悔当年没带笔做好笔记;除了入门的地质考察路线,实践上还可以开发中级的地质考察路线,而且本身就有地质大队驻扎,科普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职能嘛;而且有救援职能的安能(国家水电部队)、森林消防大队的驻地、消防文工团都也在巴南区境内也能开展避灾救险的安全教育而且还是场景化的开展说不定还能搞成国家级样板工程,所以完全可以整合得更好。
https://mp.weixin.qq.com/s/BlHnZcK0W9cEuJO-nMBqew

而且这些地质考察、安全教育怎么又不是文化的一部分呢?再结合附近的森林和温泉完全可以搞一个森林温泉小镇本身,这在当下文旅这么活跃的今天怎么能被人忽视呢?

甚至按我当年带队押后的物理老师的说法——“我上次野外考察还是大二和同寝室的生物系室友去XX山看雀雀呢,哈哈哈”——说明南温泉除了地质考察这些以外还可以借助森林植被资源打造为生物类的野外考察基地。
地质考察和安全教育,生物多样性这些内容浓缩于南温泉景区,而且附近也自带展开这些内容的市级甚至国家级资源,为啥就不开展呢?






作者: 花溪人    时间: 2023-5-11 10:38
我还在堤坎一带,去挖了螺化石,后来交给自然老师了
作者: 花溪人    时间: 2023-5-11 10:38
我还在堤坎一带,去挖了螺化石,后来交给自然老师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5-15 17:11
花溪人 发表于 2023-5-11 10:38
我还在堤坎一带,去挖了螺化石,后来交给自然老师了

这种身边的自然教育也是能影响一生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自然课野外考察还专门带了一瓶盐酸倒在石灰岩上面看冒泡泡,不晓得为什么教育改革至今这些更贴近实践的教学方式怎么就逐渐抛弃了呢?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