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建议重庆搞一个“问计中国”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4-4-30 16:41
标题: 建议重庆搞一个“问计中国”计划
(一)
整合现有的选调和三支一扶计划,面向国内各大学校博士一年级征集,要求其提供一个研究项目计划书,可以是社会学、法律、基层治理等社会学领域;并组建一个5到8人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是硕士或者优秀本科成员)。
重庆根据项目计划书安排适合的村镇供博士挂职,团队成员按三支一扶等方式入选,并安排本地的相关人员作为实践导师,博士所在学校作为理论导师。三支一扶因为需要家访等原因本身是可以接触地方的。
项目执行过程,定期研讨和考核。
项目结束,对于优秀的博士和团队成员选调进重庆,并组织出版论文集,并对学术成果进行路演(在重庆本地学校至少讲一场,在博士所在学校讲一场)。
这个过程也能体现把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的理念,而且重庆作为一个类中国的城市很多现实和研究也能拓展到全国。

[attach]1415915[/attach]
本书所利用的材料,很大一部分取自公开的官方出版物和作者在浙江数十个县市的访谈所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包括对相当一部分历史事件亲历人的访谈。每到一地,无不留恋于当地瑰丽壮观的山水和穿梭于形形色色的人物,一边领略大自然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一边近距离触摸历史并感受现实。这种现实体验,对我们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从现场回来之后的继续思考和写作过程中,仍然能够时时感受到这种实地考察所带来的感触和灵感。也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切政 治都是地方的”这句经验之谈的冲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为我们牵针引线并提供各种协助的浙江省有关单位,包括各地的政策研究室、党史办、档案馆、老干部局等单位和相关同志,我们也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4-4-30 16:44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4-4-30 17:14 编辑

(二)、
建议市里面定期组织人员赴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
每一次学习分为一个主题,比如产业园区招商和运营、机械产业发展、生物和医学医药产业纺织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参观学习对象。
行程建议如下(实际肯定需要调整),前四天集中参观并访谈他们怎么做(访谈对象包括园区负责人、园区企业代表这些),然后两天小组讨论并以某区为假设做一个产业发展的框架方案,然后第七天要求上台就方案讲PPT,然后邀请园区负责人企业代表点评。
以纺织主题为例,一次参观学习集中安排在长三角,几天行程应该能看到好几个纺织园区;然后过几个月又可以组织珠三角的纺织考察学习活动。总之,一个月一期,然后北上广轮换。
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加深和重点园区负责人以及代表代表的联系,也能方便后续开展工作——即使有些细节没注意到也可以互留微信在私下讨论;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招商行为——因为分主题也能让相关企业注意到在重庆有投资机会而且更诚恳——尤其是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发展的框架方案的编写过程,也能发现优秀人才所以也是一种选拨机会,更能为重庆各个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同时,也能淘汰一批水货,毕竟平时没有深入研究该产业那么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然后写出来的方案也会天马行空落不了地而稍微深一点的提问就要暴露。
然后每次参观考察活动,再派记者随队,参观过程、讨论过程、结论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然后又能拍摄一部政论片,然后后期又可以在重庆电视台及各区电视台播放。

反过来,也可以邀请做得好的东部园区负责人来重庆讲课,然后来发现不足,这个就更复杂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4-4-30 16:54
(三)、发挥重庆市****驻京办、驻沪办、驻粤办的地域优势,每个季度(一个季度里面第一个月安排驻京办、第二个月安排驻沪办、第三个月驻粤办)发布一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发展报告或者咨文,内容可以包括本季度该地区落户10亿以上的企业数目具体名单具体经营范围、产业发展动向和优惠政策简介。
发布会可以通过电视或者远程会议举行,然后参会区县通过邮件进行提问(比如在举行完宣讲的一个月内截止提问),然后在下一个季度的开始的时候驻外办对上一轮的提问进行集中回答。
同理,这提问过程也可以反过来看出该区县在产业发展的深度问题,究竟是泛泛而论的提问,还是需要解决现实的提问,还是深思熟虑的提问,一目了然。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