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重点摘要 [打印本页]

作者: 夏の天    时间: 2024-6-28 23:14
标题: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重点摘要
本帖最后由 夏の天 于 2024-6-28 23:33 编辑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摘要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第三节 定位目标

目标愿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成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性质。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承载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高地。西部对外开放门户。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承载国际重大会议、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彰显中国风范和巴渝特色、辐射西部、面向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完善以长江干线为主通道、重要支流为骨架的航道网络,形成分工协作、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集10群,构建航运设施完善、产业要素聚集、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具有国际和区域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的战略性枢纽。


第三章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四节 重大战略协同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区位优势,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内陆开放新高地。统筹四向联通的对外开放通道,贯通连接长江航运通道、中欧铁路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蒙俄国际铁路通道,布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布局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功能载体,不断增强重庆面向全国和全球的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涵养好三峡库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建19成国家重要生物基因库,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优化市域生态产业布局,严格落实节约用地制度,塑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国土空间。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流域治理联动、交通设施连通和功能布局协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强化与关中平原、北部湾、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沿线地区联动开放。加强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辐射影响,布局综合型科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科技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重要产业链备份基地。共建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坚持“渝川一盘棋”,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为引领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突出双城引领,联动广安市构建重庆都市圈新格局。夯实渝蓉主轴,优化重庆西扩空间布局,增强渝西地区国土空间人口经济承载力。促进两翼协同,其中南翼川南渝西地区联动共建渝蓉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北翼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以万达开渝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强化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市域其他地区的引领带动,引导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欠发达地区绿色转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20中心,打造以中心城区枢纽港、渝西国际开放枢纽为核心,以万州、涪陵等物流枢纽为支撑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中心城区枢纽港,整合港口、铁路港和空港资源,完善面向国际、辐射内陆的国际物流分拨功能,提升国际化物流和运营组织能力,重点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的要素资源集散中心。建设渝西国际开放枢纽,强化渝蓉中部地区衔接对外大通道的货运组织能力,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和中缅通道。提升万州、涪陵国家物流枢纽铁水和公水联运能力,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高效衔接。联动沿线省(区、市)统筹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节点和多式联运基地,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向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

作者: 夏の天    时间: 2024-6-28 23:24
第七章 主城都市区
第三节 功能布局
先进制造。规划形成“两带、三区、多园”的先进制造空间布局。“两带”为“两江新区(鱼复组团)-长寿-涪陵-垫江”以及“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坡、沙坪坝、北碚-璧山-江津-永川”2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带,重点保障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卫星互联网+”、光电子等高成长性未来产业空间。“三区”为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中心城区重点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业和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功能,渝西地区重点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功能,渝东新城重点完善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原材料等支柱产业全产业链功能。“多园”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开发区,围绕特色产业,规划智慧工厂和智慧园区,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平台。
科技创新。规划形成“一核、两片、多节点”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共建渝蓉科创走廊。“一核”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强化科学策源、技术发源、产业引领等功能,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52发区金凤片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集群、高端研发机构等,规划综合性科学中心;以科学大道串联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区的创新产业片区,建设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两片”为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布局高端创新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等,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布局数字产业中心、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和绿色低碳科创中心等。“多节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开发区,以及环高校创新生态圈等创新节点,布局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创新平台,构建复合型科技社区、嵌入式创新空间。
开放平台。规划形成“四区多点”的开放平台空间布局。“四区”为 4 个战略平台。建设中新(重庆)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供应链金融、特色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中新航空产业园,强化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智能制造、文旅商贸功能,布局千亿级航空物流产业集群、第三方飞机维修中心;完善中新(重庆)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布局中新(重庆)超算中心、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面向国际的贸易金融、多式联运功能,与四川共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两江新区开展中德、中瑞(士)、中以、中韩、中日等产业合作。西部(重庆)科学城支持建设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点”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升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拓展开放口岸功53能。
交通枢纽。规划形成“多层级、一体化”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构筑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三大枢纽集群。中心城区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重庆南彭物流基地等为主要支撑,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功能。渝西地区以永川站、小南垭站、珞璜港、朱沱港等为主要支撑,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形成南向开放新枢纽,共同承载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枢纽的核心功能。渝东新城以龙头港、綦江-万盛无水港、长寿站等为主要支撑,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金融功能核心承载地。规划形成“一核、四区、多场景”的金融中心空间布局。“一核”即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 10.5 平方公里区域,提升高端服务、跨境交易结算中心和国际要素市场等金融核心功能,形成西部金融功能核心承载地。“四区”即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区和永川区,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教育培训功能,形成新型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区。“多场景”即各城市结合城市中心、开发区,布局信息服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人才培训中心、金融服务机构,拓展“消费+金融”、“科创+金融”应用场景。
文化旅游。规划形成“一心、四带”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共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一心”为中心城区,以长嘉汇为核心,依托“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强化文化旅游、文创、消费、美术、音乐、会展、枢纽集散等功能,集聚外事机构、国际组织,54保障重大外事活动、重要节会展会、重大国际赛事等文化交往设施空间。“四带”为 4 条特色文化带,渝蓉古道文化带依托渝蓉中轴交通干线,活化利用渝蓉古道历史人文资源,串联大足石刻、永川茶山竹海、荣昌非遗,强化石窟石刻艺术产业、禅茶康养、乡村旅游、田园度假功能;长江生态文化带依托长江干流,串联大华蓥-明月山、白鹤梁题刻、江津区白沙镇、永川区朱沱镇,强化红色旅游、绿色康养、内河游船观光功能;嘉陵山水文化带依托嘉陵江,串联钓鱼城遗址、合川区涞滩镇、潼南区双江镇,强化历史教育、山水观光、主题研学、诗画旅游功能;渝黔古道文化带依托渝黔古道,串联南川区金佛山、万盛经开区黑山谷、綦江区工业遗产,强化民俗旅游、山地避暑、养生度假、户外运动、红色旅游功能。


第八章 中心城区
第三节 城市品质和宜居度

文化设施。以“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强化“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的文化交往功能。规划九龙美术半岛、钓鱼嘴音乐半岛、寸滩邮轮母港。强化悦来国际会展功能和礼嘉未来智慧生活体验功能。布局重庆美术馆、广阳岛会议中心、长江音乐厅、重64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等重大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优化完善重大体育场馆布局和功能,建设重庆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庆小球赛事中心、龙兴足球赛事中心等体育场馆和五宝特色体育运动基地,预留青凤重大体育赛事中心。


作者: 夏の天    时间: 2024-6-28 23:31
第十章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一节 城乡公共服务
体育设施。完善更普惠、更具影响力的体育设施布局,人均体育用地面积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控制下限。
高等级体育设施。中心城区保障具备国际标准赛事功能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设施空间,万州区、黔江区、永川区、合川区布局具备市级综合性运动赛事和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功能的体育设施,预留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用地充分考虑场馆赛后作为全民健身功能利用,避免建设大规模场馆。

第二节 综合交通体系
对外开放通道。以 10 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联通国家主要城市群,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形成四向联通、铁公水空联运的对外开放通道,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东向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南向加快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向依托亚欧国际大通道,重点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能力,北向依托中蒙俄国际大通道,重点实施中蒙俄班列通道建设。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际客货运功能,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的国际航空骨干网络,实现“4 小时国内,7 小时亚洲,15 小时全球主要城市”。
市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主城都市区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万州-达州-开州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江津、永川联动泸州-宜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涪陵区、合川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黔江区、秀山县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市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建设重庆国际铁路枢纽,建设重庆中心城区、万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与cd市共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着力形成功能完善、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铁路枢纽。构建高铁对外主通道,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铁76网,规划构建“四纵三横多联线”高铁通道,形成重庆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间高铁便捷通道,实现 1 小时左右通达cd市、贵阳市,3 小时左右通达西安市、武汉市、长沙市、昆明市、兰州市,4 小时左右通达广州市,6 小时左右通达北京市、上海市。加快形成“三干线多联线”城际铁路网,实现与周边主要城市之间城际(高速)铁路全覆盖、1 小时通达。加快形成“六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提升重庆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航空门户枢纽。提升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扩大国际(地区)直航城市覆盖。完善民用机场布局体系。加快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重点围绕枢纽机场,引入高77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构建高效的集疏运系统。各区县合理规划通用机场。

作者: 夏の天    时间: 2024-6-28 23:32
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https://ghzrzyj.cq.gov.cn/ztlm_186/ghgb/ztgh/202406/t20240617_13297790.html



作者: 回归自我及许2多    时间: 2024-6-29 08:20
体育馆能预留很多土地还是不错,缺什么补什么,挺好的。我们还需要发展,一步一步来。
作者: wangking    时间: 2024-6-29 08:50

作者: 枊岸花明    时间: 2024-6-29 10:37
渝东新城纳入主城都市区了
作者: 重庆美    时间: 2024-6-29 11:14
落实,加快实现                  
作者: 放牛班的春天3    时间: 2024-6-29 14:43
坚持“渝川一盘棋”。终于雄起了
作者: 重庆美    时间: 2024-6-29 19:08
没有提出老大给重庆的定位: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是老大开会之前定稿的,但也应该加上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作者: zxctt    时间: 2024-7-22 16:47
国际综合交通杻纽,希望新机场尽快动工,这是引领性项目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