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注意秦灭巴蜀的误导。巴蜀,重庆,四川。苴国 [打印本页]

作者: cqzxs888    时间: 2024-10-18 10:53
标题: 注意秦灭巴蜀的误导。巴蜀,重庆,四川。苴国
注意秦灭巴蜀的误导。巴蜀,重庆,四川。苴国[attach]1417300[/attach]


巴国、蜀两国在今重庆、四川一带。蜀国都成嘟(今四川境),为"戎狄之长"。巴国都多地(枳(今涪陵)、丰都、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阆中),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

苴国是蜀国的分封国,是秦国和蜀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派蜀王的兄弟执政。随时间流逝,就想苴独,国小力弱,就与巴友善。经常共同应对蜀国的打压。

秦与蜀苴接壤,汉中被楚所据,几国常有战端。

秦王利用蜀王的贪婪,赠送巨大的金牛给蜀王,蜀王令武士运回,不想线路被秦王窥见。秦灭蜀之心思早有之,不想道路艰险,加上周边敌国环侍,不敢乱动。



眼见要苴独,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苴侯向秦求救。蜀王也找秦国协商,意欲在他攻打苴国时,不要异动。有史为证,据《史记·张仪列传》载:“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秦惠文王时,苴国和蜀国各派使臣告急于秦,要求出兵解围。据《华阳国志》载:“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蜀王发怒,进攻苴国,苴侯跑到巴国躲避,又向秦国求救。



秦见苴侯求援,苴国还会引路和开关,遂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大举攻蜀。蜀王见秦国背信,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借苴、巴给他们庆攻之机,顺势攻灭苴、巴,俘虏巴王。灭了巴蜀,开始并未实施郡县制,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后有二代蜀候割据心起,起兵反秦,被秦剿灭,遂改为了郡县制。盆地内分治,为巴郡和蜀郡。



从历史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1,秦灭巴蜀,起因应该是蜀国的属国苴国想搞苴独,引狼入室造成的。就是两兄弟内斗造成的。民国军阀混战,和蜀苴关系有的一比。

2,秦国也不地道,完全是背盟得到的巴蜀。假设没有苴国的不设防,甚至当带路党,碍于地势原因,秦国短时间是灭不了巴蜀的。

3,都江堰是侵略军灭巴蜀后修建的巨大工程,现在成了成嘟文旅宣传的重点。还把原来的灌县名改为了都江堰。

3,巴蜀都帮助过周武王,巴是周的宗亲任巴王,而蜀王仍是土著。所以巴蜀巴蜀都是巴在前蜀在后。巴地位比蜀略高。现在重庆是直辖市,应该也是归于正统。

4,原来巴蜀合在一起时,某地利用文化霸权,误导秦军是巴国人引来的,显然是胡说。线路是蜀国送金牛时被人初探到,详细进军线路只有守土的苴国最清楚,易守难攻的关隘也只有苴国能打开。连蜀王都诧异,原来秦蜀多次交战,秦国都打不进来,这次是怎么了?巴国或者说巴国区域历来出猛士,这是人所共知的。比如巴蔓子。

5,这次战争,影响了后世。让一向剽悍的蜀地,投降的就多起来了。如张松、刘璋、孟昶、阿斗、赵彦呐、田世显、胡娜、张本一家、石平太郎等等。宋蒙战争,要不是成嘟彭州人赵彦呐不给前线发救兵、一路逃遁;要不是成嘟守将田世显向蒙军洞开城高墙厚的城门,成嘟应该也不会被屠城。巴蜀也不会那么惨。



图片来源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但是,《华阳国志》有意把到底是巴还是苴求助秦国写得模糊,结果一查,作者就是成嘟的。这就不奇怪了,可能就是他为了维护家乡人的面子这样写的,有甩锅巴国人之嫌。


作者: 下江人    时间: 2024-10-18 20:37
还原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