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国资委:一汽、东风、长安将重组 [打印本页]

作者: 隆兴高原    时间: 2025-4-3 14:55
标题: ******国资委:一汽、东风、长安将重组
2025年3月29日,******国资委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正式宣布,对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家整车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目标直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级汽车集团”。  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分散竞争向集约化发展的关键转折,其核心逻辑在于: 破解资源内耗:三大央企年产能合计超800万辆,但自主品牌市占率不足15%,研发投入分散导致技术突破效率低下。重组后,技术协同将成为核心抓手,例如在车规级芯片、域控制器等28项“卡脖子”领域组建联合创新体,集中资源攻克技术壁垒。 应对全球变局:2024年数据显示,三家车企海外销量达53.6万辆,但海外网络重叠率高达70%,重组后将整合东盟、中东欧等地的17个海外KD工厂,形成“一基地一主力”的出海矩阵,预计海外市场开拓成本可降低55%。 作为改革先锋,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长安汽车母公司)的重组已进入实质阶段: 资本整合与业务协同:双方拟通过“新设控股公司+业务单元协同”模式,保留品牌独立性和区域产业链布局,重点整合研发、供应链和海外渠道。例如,东风在商用车底盘、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与长安的智能驾驶(华为ADS系统)形成互补。 地方利益平衡术:为避免地方经济震荡,重组采取“****大脑+地方四肢”模式,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同时在武汉、重庆保留制造基地作为“经济压舱石”。此模式预计可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资源错配约210亿元/年。 在传统车企转型压力下,一汽集团选择与零跑汽车构建“技术共享+资本共担”的生态联盟: 技术反哺与产能协同:零跑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技术已通过联合开发项目导入一汽红旗品牌,首款合作车型G117的整车平台许可费达数亿元。一汽则向零跑开放长春生产基地,助其突破产能瓶颈。  资本纽带探索:双方正探讨“类Stellantis模式”,即一汽通过股权投资获取零跑技术授权,零跑则依托一汽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形成“技术输出-产能共享-海外共拓”闭环。  重组后的超级汽车集团剑指全球第五大车企(年销超500万辆),其竞争力构建呈现三大维度: 技术生态重构:投资360亿元建设“长春-武汉-重庆”固态电池超级产线,单位产能成本下降41%;联合宁德时代、华为共建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目标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系统全系标配。 供应链垂直整合:三家央企已联合建立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正极材料自供率突破60%,计划2028年前建成覆盖“矿产-电芯-回收”的全链条闭环。 全球标准话语权:通过欧洲(东风)、东南亚(长安)、拉美(一汽)三大区域中心,输出中国智能网联标准。例如在东盟推广换电技术体系,在中东欧布局车路协同试点。 这场史诗级整合仍面临现实考验: 利益协调难题:涉及132名东风处级干部、87个长安技术委员会席位调整,国资委祭出“金****”计划——提前退休干部可获3倍股权兑现,拒不配合者启动对赌协议强制退出。 军工剥离阵痛:东风军用车辆业务或划归兵工央企,长安需完成20家军民两用工厂的产线分割,预计产生350亿元重组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人礼” 此次重组绝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跃迁的战略宣言。通过技术协同打破“内卷魔咒”,借助资本纽带重构全球布局,中国汽车央企正以破釜沉舟之势,在百年产业变局中争夺定义未来的权力。这场改革不仅关乎三家企业的命运,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里程碑之战。 来源: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作者: 隆兴高原    时间: 2025-4-3 14:55
https://cq.ifeng.com/c/8iEEY20tvXx
作者: 所见不同    时间: 2025-4-3 16:44
双方拟通过“新设控股公司+业务单元协同”模式,保留品牌独立性和区域产业链布局,重点整合研发、供应链和海外渠道。
作者: 所见不同    时间: 2025-4-3 16:44
双方拟通过“新设控股公司+业务单元协同”模式,保留品牌独立性和区域产业链布局,重点整合研发、供应链和海外渠道。
作者: 所见不同    时间: 2025-4-3 16:45
新设控股公司就不存在东风并长安这个话题了。
作者: ck1237    时间: 2025-4-3 16:56
看为总部还在国资委直管
作者: 7-wind    时间: 2025-4-6 00:19
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同时在武汉、重庆保留制造基地作为“经济压舱石”,这就不是把长安最优质的资产收回去了么,如果总部放在北京那么之前中国长安没干成的事这次被干成了,以后北京就取代了重庆在汽车行业的地位,长安和长城在重庆的定位类似了。
作者: 尊敬的用户2    时间: 2025-4-6 01:45
7-wind 发表于 2025-4-6 00:19
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同时在武汉、重庆保留制造基地作为“经济压舱石”,这就不是把长安最优质的资产收回 ...

那还是有区别。“中国长安”本身就只是一个央企二级,要是中国长安控制长安决策那相当于把长安搞成三级卡拉米了,说不定研发基地都要搬还要和“中国长安”下面的一堆汽车零部件公司内部争资源。相比之下“收归gzw”的话gzw本身又不造车,大概率不会管具体业务沿用之前的研发基地,更多起一个避免重复研发的作用。比如东风研发出来的技术和长安共享,长安在研发的东风也不用研发了。成本肯定能省不少,但肯定会有内部竞争抢肉吃。
作者: 所见不同    时间: 2025-4-6 06:54
7-wind 发表于 2025-4-6 00:19
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同时在武汉、重庆保留制造基地作为“经济压舱石”,这就不是把长安最优质的资产收回 ...

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听着有点怪异,国资委怎么一个方式插手汽车研发?难道不是汽车集团在管吗?
作者: 68543352    时间: 2025-4-6 07:25
所见不同 发表于 2025-4-6 06:54
研发决策权收归国资委,听着有点怪异,国资委怎么一个方式插手汽车研发?难道不是汽车集团在管吗?

那就是瞎写的,国资委根本不会管具体的业务。

作者: 734005860    时间: 2025-4-6 10:55
阿维塔上市,重庆基金介入成为大股东。
作者: 734005860    时间: 2025-4-6 10:55
阿维塔上市,重庆基金介入成为大股东。
作者: 7-wind    时间: 2025-4-6 17:12
尊敬的用户2 发表于 2025-4-6 01:45
那还是有区别。“中国长安”本身就只是一个央企二级,要是中国长安控制长安决策那相当于把长安搞成三级卡 ...

说白了就是决策权,以前兵装没有其他和长安冲突的业务,可以让长安自主发展自主决策,现在如果收上去那就面临一汽和东风的竞争,万一人家使绊子要把长安的平台拿过去,同时像机场航空小时容量一样卡着不让长安发展20-30万区间的市场,美其名曰统筹规划,你能怎么办,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例子,但是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次合并不久被压得死死的吗。如果真的出现这种行政命令怎么办,所以一定要争取把汽车集团总部拿过来。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