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制造业产业园、公租房、商品房的一个重庆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18:31
标题: 制造业产业园、公租房、商品房的一个重庆关系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8 18:42 编辑

对于重庆来说,制造业+公租房对于房价也是一个动力,很多制造业有五险一金尤其是外资或外地来的制造业。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计算,按双边各12%计算公积金,月底薪3500,则公积金每月3500*24%=840,双职工翻倍1680则这个数是和以前的小两房公积金房贷是差不多的,甚至每月加点钱还可以上大户型。“与其租房不如按揭一个房而且工作(制造业)还稳定。”“反正都是存钱,存钱到银行还不如按揭房来存钱。”
所以,制造业员工的稳定是可以放大基层员工购买力的,尤其是和时断时续非制造业相比。这点真不能忽略。何况制造业的员工基数不可小视。
这解释了为什么礼嘉照母山附近的房价一度飞涨的原因,因为附近某汽车、某发动机厂,某空调厂制造业甚至水土的某面板厂给礼嘉照母山房价提供了动力,是礼嘉照母山地区早期购房的基本盘;至于后期的飞涨,那是另外一回事,这里不讨论了。
由于主城南北制造业的差异,南边房价低于北边也有这个原因。
所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动力来自于生产,还是能解释的通的。当然,公租房、产业园、商品房、公积金这些要素里面还有什么破窗的传递理论。
[attach]1417930[/attach]
重庆公租房与各产业园的区位规划图,也能看出公租房和产业园共同助推了多少区域的发展。作为反例,同时代开发的中 央公园和国博组团没有公租房和产业园,所以人气比较有意思。

另外一个,公租房租几年存起了首付所以也能买房没压力,而且因为制造业的工作在附近所以即使买房也会考虑附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工业园附近的公租房助推了附近房地产开发。所以,我一直再说以单间配套和一室一厅户型为主力的公租房,有点类似于以前国企家属区的单身宿舍。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是花了很久下马赏花才想通的,。这也是主城不能产业空心化,去制造业化的原因。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8 18:34
马上林老飘和国姓爷就会赶到义愤填膺的痛斥公租房是黄时代的败笔,再给你扣上外心人的帽子,你不怕?
作者: wahaa    时间: 2025-4-8 19:03
估计会被林疯狗删贴,等着看吧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19:24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8 19:27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8 18:34
马上林老飘和国姓爷就会赶到义愤填膺的痛斥公租房是黄时代的败笔,再给你扣上外心人的帽子,你不怕?

不理他们,我的理解是,主城九区如果现在人口是1300万面积5400平方公里的话,那么应该继续现在制造业和公租房吸引人口迁入直到主城九区人口达到2000万到2100万人口为止和上海的体量差不多。
上海市土地面积为 6340.5平方公里



作者: zhshml    时间: 2025-4-8 20:01
主城9区2100万人?你是啥子悟性,那得好高的密度?好拥挤。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8 20:09
重庆的先进制造业这几年电子颓势,新能源不确定性,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还不成规模,还好还有社零兜底,但到这个量级,作为直辖市又是一个西部城市情况下,现在口罩和贸易战外贸疲软,制造业城市如果产生不了产业头部,注定只能等待天时,东部叫发达地区不是名字叫发达,而是在资本,技术,资源,分工和西部有代际差,所以过往几年吃到的红利,已经以现在科技驱动的制造业2025,重庆没有吃到多少红利,守住已经很不错了,招商只是一方面,全球制造业过剩是大背景,熬着吧。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20:20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8 20:21 编辑
zhshml 发表于 2025-4-8 20:01
主城9区2100万人?你是啥子悟性,那得好高的密度?好拥挤。

上海全域面积只比重庆主城九区大20%,何况上海还有这么多的农田,也没开发完,也容纳了2200万人口,并不拥挤。这个虽然有点唐突但是对比同等面积的上海之后会发现并不是难事。

顺带一提,大重庆面积跟江苏全省差不多。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20:28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8 20:47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8 20:09
重庆的先进制造业这几年电子颓势,新能源不确定性,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还不成规模,还好还有社零兜底,但到这 ...

除了传统的汽车机械、电子,还有天然气石化(重庆本来就有资源)、甚至炼钢炼铝可以深挖;生物制药,也应该行,发电变电设备和航空发动机也应该突破。我觉得还是可能。

毕竟主城九区5400平方公里,近期有10%甚至20%的面积拿来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真的不为过。面积小了,支撑不起这个城市的发展也养不活主城九区的人。查了一下,上海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5%,也跟前面提到的工业用地应该占主城九区10%的目标差不多——主城九区要达到75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的话估计13.8%。

[attach]1417931[/attach]
接着在2023年下半年,展开了上海首次大排摸,累计梳理出了728平方公里、4.85万幅的工业用地


百度聚合出来的数据,苏州的工业用地面积115万亩大概也是750平方公里,从苏州全域面积和主城九区的对比来看,前面提到的主城九区工业用地应该保持在10%以上,也不算夸张。也顺带解释了,上海、苏州的工业情况。
作者: ZGCQEXB    时间: 2025-4-8 20:48
主要是B那一年不出问题,重庆在电子领域的话语权不一样了 我喜欢看招商引资 那一年跟进了三星 台积电 西部数据 思科这些行业龙头 ,要是这些全部都能顺利落户 格局就大大的不一样 在后面的马达有闪骰子 不然电子和装备制造就搞起来了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20:54
深圳用地这么紧张都是优先保证工商业,。
[attach]1417932[/attach]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20:58
ZGCQEXB 发表于 2025-4-8 20:48
主要是B那一年不出问题,重庆在电子领域的话语权不一样了 我喜欢看招商引资 那一年跟进了三星 台积电 西部 ...

有些事情没必要怀念了,那几年是的确有点冒进,连哪个嬢嬢都在电视上说大项目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就来了。
从往前看到角度,现在应该对工业不要太挑三拣四只要符合产业目录就大力引进落户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8 21:03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8 21:05 编辑
ZGCQEXB 发表于 2025-4-8 20:48
主要是B那一年不出问题,重庆在电子领域的话语权不一样了 我喜欢看招商引资 那一年跟进了三星 台积电 西部 ...

刚刚又看了一下那个公租房分布图,上面有个公租房点是“云计算宿舍”大概60万平米按每套房45平米算也就是要提供超过1万套房也就是至少聚集云计算方面1万上的人,好奇两江新区把这个云计算玩到哪里去了?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8 21:37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8 21:03
刚刚又看了一下那个公租房分布图,上面有个公租房点是“云计算宿舍”大概60万平米按每套房45平米算也就是 ...

算力去贵州了,几个大云计算平台在重庆只是放了节点机房,人工智能算力放哪里现在还不知道,这部分目前重庆重心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上,还没有看到产业化项目,杭州六小龙经营规模很小,重头还是阿里大华海康同花顺这些,但规模也到头了,现在都刷不动了,人才能级决定城市能级决定不了经济能级,时代变了,看城市策略和取向。西部桥头堡做好了也行,能和东部扳一扳手腕更好
作者: 国姓爷    时间: 2025-4-9 00:57
意思是公租房带来的制造业么,廉价房带来的制造业?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07:12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9 07:56 编辑
国姓爷 发表于 2025-4-9 00:57
意思是公租房带来的制造业么,廉价房带来的制造业?

你仔细看看,“西永微电园宿舍”是哪处公租房,这可是对应当年的芯片制造。公租房规划图的“两江新区龙兴”位置(现在的和合家园)附近有通用机场,也就是说这处公租房对应了当年的固定翼飞机生产、恩斯特龙直升机的低空经济发展。当然啦,在你眼中,芯片制造、低空经济这些都是廉价制造业。
最后一次,奉劝你也不要再展示下限了。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07:23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8 21:37
算力去贵州了,几个大云计算平台在重庆只是放了节点机房,人工智能算力放哪里现在还不知道,这部分目前重 ...

云计算也好,算力也好,或者大数据也好,这个从公租房那个规划图上看,其实重庆很早就考虑了。

以我的了解,像中关村这边很多大厂跟当地的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二小这些共建,中干高干的子女可以优先入学。我想表达的是招商不止是减税降费这么简单,有时候也该多学习一下外地先进地区的经验,各种手段都该上辅助招商。这样和周边省市竞争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也可以让重庆成为总部基地。
我个人的经历是重庆的互联网企业似乎就没中关村这些隐形福利,也间接解释了重庆互联网发展似乎还不够。
而不是把“教育”仅仅作为房地产的噱头。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8:15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7:23
云计算也好,算力也好,或者大数据也好,这个从公租房那个规划图上看,其实重庆很早就考虑了。

以我的 ...

北京的隐形福利其实很少,在上地待过,在北京主要还是挣钱,纳税上规模企业提供极少的落户或者购车指标,我已经十年北京社保了,教育上没得说但还得乖乖回家高考,北京的政策很透明,和重庆几类人才一样,招商引资的兑现资源好这个没得说,这是城市的软环境,也是重庆对创业者缺失的,这些年重庆在软环境特别是创业者的投入有,但没有竞争力,这是重庆很大的问题,杭州街道主动帮辖区企业解决各种人才问题,包括孵化器入驻,引资备案,申报补贴,提供友好的创业环境。这些对中大型企业无用,但对营商生态很好。
作者: 国姓爷    时间: 2025-4-9 08:53
国姓爷 发表于 2025-4-9 00:57
意思是公租房带来的制造业么,廉价房带来的制造业?

不要乱盖帽子,你在我所有帖子中找到半星半点我对制造业,哪怕存加工业,甚至作坊式产业有任何排斥或者负面的言语的,老子退出论坛!!
就是论事,你好歹也几十岁的人了,如此恶意揣测一个人,你总是觉得别人跟你的意见不一样就是心术不正,内心粗鄙!!说什么我是炒房亏了,说什么我是瞧不起制造业……去看看我以前的帖子!!!

你是为了重庆那些垃圾房硬扛!!我不反对公租房,我是反对“巨量”公租房!公租房这种形势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他应该只是解决觉绝小部分进入城市过度的人。

另外实际上类属于公租房的还有很多“安居房”,还有很多“经济适用房”!!以及商品房被活生生地“向下”发展;你给我说说,内环以内还能挽救不???
不管是公共空间,停车问题,拥堵问题……现在已经是巨大的城市病了!
我想问你,重庆全国最拥堵应该是很正常么??去看看哪怕几个滨江路的楼盘开发成啥子样子了,留白区域多不多?公共空间大不大,你是瞎子么???
现在都还在见缝插针!!!

我想问你,如果当初把容积率降低30%,绿地率,公共空间规划上增加30%,公共配套提升30%,大不了也就是扩城速度快50%,现在也就是到绕城而已,除开安居房和公租房保证低收入人群有房住之外,其他社会大众因为这些软指标获得更高品质的商品房,大不了房价高50%,但是对生活品质不是有更大的提升
首先:就医就学更方便
其次:出行更畅通
第三:更宜居,少压抑
第四:停车更有序,城市更有序
第四:城市品质更高,物产更保值

不应该是这个逻辑么???
你切讲一讲,如果高品质开发,怎么就不行,别扯那时候预计不足,扯什么发展太快,顶层设计不能一蹴而就!
卧槽,那你对比一下同一时期开发的城市啊!!
上海闵行区城市大开发大约也就是2000年前后,跟重庆算是比较同步的吧,那么你去看闵行区是不是那么窄逼……
而且上海好歹寸土寸金!!重庆是没有地规划么???要一定挤在一起,鸡蛋壳里做道场!!!
你但凡找出任何一个城市(除了贵阳那个全亚洲最大的当代平民窟),你找出任何一个省城,像重庆一样低品质开发的!!!!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05
国姓爷 发表于 2025-4-9 08:53
不要乱盖帽子,你在我所有帖子中找到半星半点我对制造业,哪怕存加工业,甚至作坊式产业有任何排斥或者负 ...

知道你反对了,请向国资委反映你的意见,不要像个乞丐一样天天讨论今天去哪里讨口明天哪里残食多,看着你和看看林老飘一样,low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09:17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05
知道你反对了,请向国资委反映你的意见,不要像个乞丐一样天天讨论今天去哪里讨口明天哪里残食多,看着你 ...

你一个完全不懂重庆过去、现在的LOW人,就别来丢人现眼了

作者: 国姓爷    时间: 2025-4-9 09:17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05
知道你反对了,请向国资委反映你的意见,不要像个乞丐一样天天讨论今天去哪里讨口明天哪里残食多,看着你 ...

你像你妈个SB,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东扯西扯,看你这个样子估计也是半截土的人了,你跟那堆垃圾人一样都是喜欢揣度人!
凡是有人反对重庆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过度,你就会跳出来说这些是炒房失败的!!!
一旦提到重庆的房价低,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是觉得别人的观点是要硬抬房价,你怎么不想想重庆的作为是为了硬压房价???
以劣质,减配来拉低房价????以牺牲品质来拉低房价!!
你TMD真的是没得思维,然后辩不赢就扣帽子!
你比老瓢更恶劣,老飘如果算是认识上有问题,认知不够,乱扣帽子,你完全是伪君子!自以为是的伪君子!!完全以偷梁换柱,转移目标,恶意栽赃,泼脏水的方式去打击你的意见反方,站在这个角度看,你觉得你是不是很垃圾!!!

你看我顶多骂你几句粗话,我有构陷过或者恶意给你这类垃圾揣度过什么没?
我尊重你以及山前有风在各自认知领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但是你让我瞧不起的就是,针对意见反方,你并非有理有据反对,而是粗暴地说别人是炒房失败的,别人是想抬i房价!!
真是垃圾!!!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09:20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9 09:27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8:15
北京的隐形福利其实很少,在上地待过,在北京主要还是挣钱,纳税上规模企业提供极少的落户或者购车指标, ...

但是北京针对高精特新企业,哪怕是中小企业200人左右,都可以给这种企业的核心员工户口。我记得08年毕业的时候差点去了北京一个电力设备研发公司,那个HR就在说,他们每年都有名额落户他们是什么什么企业,然后他们公司凡是符合条件的都落成了的,感觉落户还是挺多的。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隐形福利。

我在想,这次重庆小升初,初升高如果锁区了,重庆可不可以也像北京那样,主城几个区也打造出针对企业中干高干随迁子女入学的优惠通道,甚至以私立或者在公立学校设立特需学位,然后来促进招商引资;而不是拿教育来炒房,何况也没炒出什么花儿来。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23
林间飞雨 发表于 2025-4-9 09:17
你一个完全不懂重庆过去、现在的LOW人,就别来丢人现眼了

林老飘你真会扣帽子,不愧是重庆懂王,代表了重庆的最高水平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24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9:20
但是北京针对高精特新企业,哪怕是中小企业200人左右,都可以给这种企业的核心员工户口。我记得08年毕业 ...

高精特新,小巨人门槛都很高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09:24


但凡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特例城市来对照重庆说事的,除了无知,也是无脑,等于low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26
国姓爷 发表于 2025-4-9 09:17
你像你妈个SB,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东扯西扯,看你这个样子估计也是半截土的人了,你跟那堆垃圾人一 ...

你看你这lowb样,动不动就恼羞成怒,泼妇骂大街写这么多,只会展示你的low,你和林老飘就像两颗老鼠屎总是准时出现在各个帖子里秀下限,扰乱帖子的讨论氛围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09:31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24
高精特新,小巨人门槛都很高

还好吧,那公司创始人一个是川大本科天大博士毕业,当年好像就是研发出了变电站的一个很小的设备,然后据说在准备上市。
如果这个方式方法也可以的话,其实也可以用来孵化企业,尤其是生物啥的专业。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31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9:20
但是北京针对高精特新企业,哪怕是中小企业200人左右,都可以给这种企业的核心员工户口。我记得08年毕业 ...

高管子女就学给名额一般区级没什么问题,都会给,包括高管个税优惠等等,目前招商引资返税政策停了,两江新区的十年税收优惠到期了,基本上吃了十年红利,现在大趋势是统一大市场,特定历史时代的政策优势就不存在了,东部更强无法避免。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09:38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31
高管子女就学给名额一般区级没什么问题,都会给,包括高管个税优惠等等,目前招商引资返税政策停了,两江 ...

扩大到中干子女,不止是高管。中干越多也就意味着下面的员工数更多,产业规模更大。这几年重庆也引进了一些主体,但是引进之后似乎规模一直上不去,然后一遇到风吹草动有些主体甚至关门大吉了;所以如果能给一些中干福利能刺激落户企业扩大规模,那会不会这些企业不那么容易搬离?毕竟高管就那么几个人。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43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9:31
还好吧,那公司创始人一个是川大本科天大博士毕业,当年好像就是研发出了变电站的一个很小的设备,然后据 ...

这是24年的要求,重庆的政策对这些支持都不小,但争气的也不多,打个比方綦江齿轮,在细分领域是很不错的,现在的样子大家都知道,走不上杭州企业的路,这个问题比较深层次,住房供给解决中层人员的问题,但创业者的问题,不便谈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44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9:31
还好吧,那公司创始人一个是川大本科天大博士毕业,当年好像就是研发出了变电站的一个很小的设备,然后据 ...

这是24年的要求,重庆的政策对这些支持都不小,但争气的也不多,打个比方綦江齿轮,在细分领域是很不错的,现在的样子大家都知道,走不上杭州企业的路,这个问题比较深层次,住房供给解决中层人员的问题,但创业者的问题,不便谈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09:45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09:38
扩大到中干子女,不止是高管。中干越多也就意味着下面的员工数更多,产业规模更大。这几年重庆也引进了一 ...

中干这个不可能给,一是名额不多,而是教育公平问题,钻空子的人不只是来自外部。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09:54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23
林老飘你真会扣帽子,不愧是重庆懂王,代表了重庆的最高水平



小样,你除了在外面没有染上外心人恶习以外,其他除了无知,就是无脑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0:02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09:45
中干这个不可能给,一是名额不多,而是教育公平问题,钻空子的人不只是来自外部。

或者限定条件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干?
还有一个也可以去学习一下中关村这边的操作方法,中关村一小二小就是因为承接互联网大厂中干子女然后获得了很多办学资金,然后学校实力和教学能力也提升了。按理来说,政 府,企业及员工、学校三方都受益了。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猜中关村能运行这套政策这么多年,肯定也有解决方案。

这个事,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有些时候真的没必要一味强调创新重庆辨识度这些,先进地区尤其是北上的做法该抄还是要抄。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0:03
林间飞雨 发表于 2025-4-9 09:54
小样,你除了在外面没有染上外心人恶习以外,其他除了无知,就是无脑

林老飘你是重庆懂王,这么高的见识经常有人拜你为座上宾吧,哈哈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10:23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0:03
林老飘你是重庆懂王,这么高的见识经常有人拜你为座上宾吧,哈哈

确实比你懂重庆,你服气还是不服气,不重要。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0:27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0:02
或者限定条件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干?
还有一个也可以去学习一下中关村这边的操作方法,中关村一小二小就是 ...

怎么说呢,产业聚集区的配套问题对中层引才留才还是很重要,但它作为公共产品,要兼顾公平,所以本质还是基础的住房教育配套问题,数据谷中学,公租房,人才公寓和配套的学校也是这个作用,如果你从北京回来的高管,首要肯定是考虑核心区居住享受和一线接近的配套,事实也是这样,所以这就是个悖论,能朝阳海淀何必上地通州,对于中层收入中上,重庆的房价无论核心区商品房还是新区新房都可自由选择,实质来讲目前问题并不大,重庆给予了非常温和的留人环境和文化,但在商言商,企业要市场,人才要创业,这是基本盘,穷是创业的最大动力,富就是玩玩而已,重庆cd都是让你直达终点,所以在先活下来和给什么怎么给的选择题上面,西部都是选前者。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0:29
林间飞雨 发表于 2025-4-9 10:23
确实比你懂重庆,你服气还是不服气,不重要。

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讲的你但凡看懂一句,都可以让你核桃般的大脑迸发出无尽的力量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10:31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0:29
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讲的你但凡看懂一句,都可以让你核桃般的大脑迸发出无尽的力量



眼高手低、不接地气的歪货,我见得太多,你不过一个充数之流。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0:55
林间飞雨 发表于 2025-4-9 10:31
眼高手低、不接地气的歪货,我见得太多,你不过一个充数之流。

发挥你的想象,把大家都想象成和你一样的low人,如果这样能让你好受一点,我乐于奉献无所谓,本来你这种夜壶也是无所谓的存在,占着位置拉不出屎,非要指点江山显示自己能耐,你倒是说出两句观点啊,还搞那套说不赢事就说人那套,我的水平怎么样你这种low货否定得了吗?轮得到你否定吗?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0:57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9 11:16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0:27
怎么说呢,产业聚集区的配套问题对中层引才留才还是很重要,但它作为公共产品,要兼顾公平,所以本质还是 ...

高管有点浮于表面(不是说他们办事他们的base地经常在换)而且流动性大,中层是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和本地利益深度捆绑进而像黄桷树一样扎根重庆的。对于重庆的产业来说,中干就像船锚一样。所以,有一定倾斜,我觉得不为过。
至于资金来源或者生存,效率和公平,这些二选一的话题,是需要抉择。但是现在重庆肯定比北上十年前的状况好,而北上很多针对中层的政策恰恰也运行了十年以上。所以,不能妄自菲薄。以我对重庆的了解,之所以会抉择北上他们的选择和方案,很有可能对北上的选择和方案了解不透彻颗粒度不够啥的是茫然状态。


如果能对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比如中关村的各项方案,以现在中关村的体量——不止是互联网中关村还有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我估计哪怕能打造1/10的中关村,重庆上下都会很开心。
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4家,其中境内145家,境外79家,62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
2011年
初步统计数据,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92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同比增长20.9%,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


另外还有一个推测,这轮北京外迁成效并不是很显著的原因,会不会是承载转移的地方有些方案没有抄得完整,所以先头部队形成了鲜明落差进而导致后续磨磨蹭蹭?这个问题也不能小视。我是十分期待什么中国兵装、中国铝业、国家电网这些总部迁到重庆来的,不知道重庆这边准备得怎么样。假如有央企总部入渝,现有的方案彻底不,会不会给他们形成落差?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11:03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0:55
发挥你的想象,把大家都想象成和你一样的low人,如果这样能让你好受一点,我乐于奉献无所谓,本来你这种 ...



小样,本帖中我俩个是谁先提的谁?哈哈哈

你low不要紧,但low还来主动攻击我,就显得太草率了。

哈哈哈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1:15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0:57
高管有点浮于表面(不是说他们办事他们的base地经常在换)而且流动性大,中层是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和本地利 ...

宜居宜业在渝北实现了,至少我的公司用的人有1/3是外地回渝,企业文化基本和北京一致,但是如果有选择,一定是尽可能全用训练有素的职业化人才,目前的策略是中层职业化人才管理本地人才,但人才角度,我从一线城市去了西部城市,损失了机会成本和未来高收入的可能性,如果家庭还绑定在这个地方代价更大,所以人才的挑剔在于我是不是在一个宜业的城,和一帮宜业的人,能做宜业的事。照搬一线是可以的,但问题的根源不在物质条件,或者物质条件是某种助力,要做到同样的效果需要时间和更大的努力,这么费劲不如招商几个大基地就容易多了。你想象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场景,你要创业说你不务正业乱花钱,街道社区天天处理老大妈老大爷居民矛盾,你引入一线观念说你讲那些没用的干嘛?论坛就是重庆的新旧观念冲突的缩影,有想法的年轻人都上了我们这帮人都下了,我们对重庆跻身真正一线的想象场景都会实现。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1:17
林间飞雨 发表于 2025-4-9 11:03
小样,本帖中我俩个是谁先提的谁?哈哈哈

你low不要紧,但low还来主动攻击我,就显得太草率了。

多大的夜壶不能提,陈述事实而已,你就说你low不low,直面这个问题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1:18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9 11:19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1:15
宜居宜业在渝北实现了,至少我的公司用的人有1/3是外地回渝,企业文化基本和北京一致,但是如果有选择, ...

渝北住过也工作过,反正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和北上对比。细节和软环境,真的需要持续改善,不仅仅是渝北。还有既然是中 央直辖市和国家一线城市,就该以中 央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来要求重庆发展。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9 11:19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1:17
多大的夜壶不能提,陈述事实而已,你就说你low不low,直面这个问题

提醒你一下,再发与帖主主题无关的废话,我会懒得回复你。只会删除。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1:22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0:57
高管有点浮于表面(不是说他们办事他们的base地经常在换)而且流动性大,中层是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和本地利 ...

核心问题来讲就是做业务收入容易,做经营生态很难,基础差的时候,两个都很难。这十多年重庆还是抓住了机会的,但后十年靠什么,不只是重庆的问题,其他城市更具体比如广州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1:28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1:18
渝北住过也工作过,反正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和北上对比。细节和软环境,真的需要持续改善,不仅仅是渝北。 ...

没办法,直辖带着任务来的,08年的时候才基本解决库区问题,这十年还没完全解决交通问题,产业问题解决了七七八八,这个名头是目标也是要求,注定了三十年的发展是一路赶路,路上有噪声很有颠簸正常,但总体还是在进步,只是这两年,确实大环境下,眼看着的接近,算是对重庆的大考吧。
作者: 国姓爷    时间: 2025-4-9 12:04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1:18
渝北住过也工作过,反正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和北上对比。细节和软环境,真的需要持续改善,不仅仅是渝北。 ...

哈哈哈,两个灾贼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不是唱赞歌以前搞得多好么……
还改善个锤子,拆迁么??
渝北都算是重庆预留空间很好的地区了,你还觉得没搞好……
又大谈以前就该多修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
笑死人了,这TMD 是老年痴呆么???

灾祸,你去看看不管是木耳公租房聚集区,还是南城家园,哪一个不是拥挤不堪……
六号线流量为什么那么大,我想主要是两江民居+大竹林公租房+南城家园……城市新兴贫民窟!!!
话说,我上次开车路过茶园,石塔立交附近,地铁站,拥挤不堪……主要是要转换乘的人员……估计是南城家园的???

所以,摸到良心说嘛,以前的开发很成功???结构性矛盾很严重不觉得么????
最深恶痛绝!!!!!!

内环内高密度,高容积率,高楼层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内环外公租房像集中营一样,聚集起大体量人口,也显得混乱不堪……
就算是样板工程的民心佳园……这些年为什么不带领导去视察视察呢……

你们心目中的样板工程,高端规划,为什么不带领领导们转转黄泥磅片区,花卉园片区,花园新村片区,黄金宝片区……甚至经常失火的加州花园……

去看看加州花园那巨型体量和仄逼空间……
这他妈的不是规划者的愚昧么???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2:14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1:28
没办法,直辖带着任务来的,08年的时候才基本解决库区问题,这十年还没完全解决交通问题,产业问题解决了 ...

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而且发展的本身过程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而且就经济理论来看,(政 治经济的)不平衡本身也算发展动力之一,客观看就好了。

很多时候,我国传统理论强调发展看内因,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外因同样是发展的重要原因,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所以,有时候还是该积极引进一些外来力量作为鲶鱼改善本地生态。比如北京这次外迁,按理说民营的互联网大厂应该缩减北京的规模,换个角度重庆也可以争取机会设立分部进而扩大互联网规模。但目前来看,似乎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有可能就是跟我前面提到的细节和软环境没跟上。
其实,对于外来的人和事,重庆本地没资格排外,都是清朝开始移进重庆的,只是时间先后问题,。所以积极引入先进力量和本土有识之士结合进而推动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结论,真的有必要。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3:05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2:14
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而且发展的本身过程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而且就经济理论来看,(政 治经济的) ...

过去的差距没有这么明显,那时候新兴行业大家起步差距不大,这些年的行业发展差异,教育差距,职业对人才的二次塑造差距,商业环境和创业文化对人才的创业训练形成的差距,一旦产业竞争形成代差,基本就没戏了。

对于产业外迁,本质来讲叫腾笼换鸟,优质产业不太可能外迁,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北京的大厂外迁,异地设业务部门这是常见的,都是非关键部门,比如奇艺腾讯的客服等。头几年拿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盘子已经让很多城市羡慕不已。

但外来动力直接把本地干趴下了,其经营能级与地方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经营效率更是不在一个层面,即便赛道不同人才的抽空也是问题,但外来和尚和本地和尚哪个不是念经呢。

重庆要玩的赛道还是特定产业赛道,一是人力成本低,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通江达海,基础工业门类中西部第一,把内陆玩转,抓住机会就上高端制造,再把金融要素做好让产业迅速形成放大器让其他中西部城市断绝念想,这条赛道和东部刚好互补,这是第一个的出路。

第二个就是抓住一线外溢业务和政策类主导的业务快速产业化形成规模,你有算法我有低成本算力一个道理,累积的基础优势就出来了,适合新能源产业链这种旧换新,现在的大厂自己都在裁员,目前的情况不是很好的时机,做好第一个更重要。

对于传统制造业,在现在产业链产生竞争力的时代,供给侧改革肯定还是要挑项目的,不然来了做不大做不强,往区县放是合适的,比如大足五金比起永康搞外贸来讲,这么多年依然还是有市场竞争力。

最后才是补己之短,满天星计划补软件,大科学研究院补高教,Mcn网红经济现在重庆还是走到前面的。短时间看不到大成效,相当于为城市沉淀潜力。

这些本质城市作为母体,城市经营者作为婆家,盯着的还是外面的市场,本地比起一线资金量太有限了,靠性价比拿到的东西总归还是要在市场体现优势,目前看来,本土的有识之士可以参考赛力斯交华为,否则还不如学力帆卖身。重庆这两年走向全国的企业在科技时代已经全面落后了,所以结合发展只能在特定领域的特定方式,甚至是大家不愿看到的方式。

但对城市而言,都是被重新激活的产业,税收,就业,民生,多好。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3:20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2:14
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而且发展的本身过程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而且就经济理论来看,(政 治经济的) ...

相比而言,制造业的优势其实并不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全球制造业过剩,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对东部影响更大,点亮科技树参与全球竞争,用代差卡别人脖子卷死全球产业链形成制造业出海,需要时间,那么在这个时间差内,重庆制造业做什么现在已经做出选择了。所以比起其它城市,重庆还是在桌上的。

目前挑战最大的是内循环下,以内需、消费驱动的二三产结合出口转内销,以及纯粹的三产领域,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面,诸如高端猎头、知识产权、商贸流通、跨境/国内结算等各种服务领域,既没听过,又没做过,市场土壤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一对比北京上海的三产,特别是真正的总部经济带来的新兴领域发展,目前看起来更像土包子进城。这个完全取决于当地的企业能级,所以不要抱太高的期望,经济规模和企业竞争力到了,这些自然也就到了。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3:37
本帖最后由 山前有风 于 2025-4-9 13:38 编辑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3:05
过去的差距没有这么明显,那时候新兴行业大家起步差距不大,这些年的行业发展差异,教育差距,职业对人才 ...

就人力成本来看,重庆的互联网工资肯定比北上便宜,应该还是有可能超车的。我觉得,后台客服这些也不能看成低端,应该看成一种试水的先头部队。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全员迁徙,肯定也是先非核心然后逐步增加核心的过程。所以客服或者非核心这些大量适应了,北上的大厂对重庆这边的政策满意了,是可以逐步增加核心团队的。然后再加上前面的客服团队,成立一个地区总部也水到渠成。目前的情况就是,先期客服或者不核心的团队入渝是否有感受到落差,尤其是从外地迁移来的员工?相关部门有没有排查或者摸底。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迁移本身也可以做成一个优化过程,也算业务流程再造。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3:47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3:37
就人力成本来看,重庆的互联网工资肯定比北上便宜,应该还是有可能超车的。我觉得,后台客服这些也不能看 ...

目前我的感受是基础研发,基础客服上没有,关键的运营差距太大,但研发运营各地差异并不大,稍微软件业上规模的都能承接,尖端的人工智能,数据市场,算力集群这些明显的差距,拿不到后者,前面的现在走扩张路线的太少了。结算目前重庆拿到了很不错的部分,客服类的都有在西部三线城市都有布局,比如宜宾内江这些地方,这个卷得很厉害。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3:50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3:20
相比而言,制造业的优势其实并不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全球制造业过剩,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对东部影响更大 ...

制造业过剩还好吧。对于重庆来说,还是没有利用好陆海通道和生产型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的政策。很多东部沿海做出口的本身就在保税区或者出口加工区,然后这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又有各种政策;所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时候,在西部重庆可以选择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也少,甚至还不如东南亚。至于重庆的优势,本身绕道马六甲海峡的运费和重庆到印度洋的费用差不多甚至略高,交通优势也算明显。


我前面说不要太挑三拣四东部的制造业,他们搬迁过来的时候可以要求他们正好技术升级或者采用更好自动化技术——本身搬迁就是产品和技术升级的一个好时机——甚至如果有招商补贴也可以按产品和技术升级来发放。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制造业过剩对重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影响不大。

很多不利因素,是可以调整的,换个方式看待也可能是一个新的产业机会,大概这样。

作者: 雾满两江    时间: 2025-4-9 14:01
山前有风 发表于 2025-4-9 13:50
制造业过剩还好吧。对于重庆来说,还是没有利用好陆海通道和生产型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的政策。很多东部沿海 ...

去年四川宣传腹地建设的时候,重庆头几年已经把它当成政策方向在做了,这东西要么跟着市场走要么跟着产业链走,企业选择太多了重庆不存在结接不接的问题,主要还是来不来的问题。政策配套是没太大问题的
作者: 山前有风    时间: 2025-4-9 16:49
雾满两江 发表于 2025-4-9 14:01
去年四川宣传腹地建设的时候,重庆头几年已经把它当成政策方向在做了,这东西要么跟着市场走要么跟着产业 ...

政策配套估计大方向大宽架其实全国都差不多,但是细节可能就差异大了,而细节往往给人体验很深。

作者: 尊敬的用户2    时间: 2025-4-10 00:10
好贴,有理有据讲观点,哪怕意见不同也可以礼貌讨论才是论坛应该有的氛围。比那些发泄情绪扣帽子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作者: 细无声123    时间: 2025-4-10 12:37
经营城市最重要的是财政,重庆直辖时窘迫的财政,导致了当时只能采取当时的房地产政策。
作者: 林间飞雨    时间: 2025-4-10 13:28
细无声123 发表于 2025-4-10 12:37
经营城市最重要的是财政,重庆直辖时窘迫的财政,导致了当时只能采取当时的房地产政策。

抑制房价、地价,反而有利于财政?

第一次听说这个理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