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黔江新城:此心安处是吾乡2015-06-25 00:00:00 来源: 武陵都市报
分享到: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核心提示
巍巍武陵山,千山万岭,峰峦叠嶂;幽幽阿蓬江,溪流纵横,娟秀柔美。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渝东南,正悄然崛起一座大美城市——黔江新城。2009年,黔江区响亮提出“城市东进”战略,城市蝶变、谋定而动,新城突围、快速崛起:产城融合,汇聚人气商气财气;峡谷峡江绿色生态,低碳环保休闲宜居宜业;民族文化的典雅与现代都市的繁华交相辉映……
6月23日,难得的好天气,不冷不热,黔江的新城,有些热闹。武陵大道上,车辆疾驰而过,路边的行道树上,起得早的小鸟“叽叽喳喳”欢快地叫个不停,仔细听,建筑工地附近的小水塘里,还有蛙鸣声……这,既是一座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一茬茬高档小区精美别致,人们在这座城里,忙忙碌碌,不停地奔波着,建设着,成长着;同时,这也是一座生态乐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峡谷峡江上,人们感受着自然的甜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快乐着,惬意着,享受着。
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了黔江新城。新城管委会国土规划处副处长刘小勇如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翻开笔记本,开始一天的工作。
“以前新城几乎全是小山丘,一个山包连着另一个小山包。”2008年就到新城管委会工作的刘小勇回忆,在新城建设之初,正阳片区多是小山丘,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像一群拓荒者,在这里扎根,开荒,搞建设。
新城的拓荒者们,没有好的办公设备,没有高大的办公楼,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城建设,靠的是区委、区zf‘城市东进’战略的坚持,是城市建设功能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刘小勇感慨地说。在“十一五”之前,新城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工业,新城建设以火车站为中心轴,辐射周边,拓展出来的空间,几乎全部用于工业,入驻了一大批企业。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阳隧道,贯通了老城和新城,正舟大道,连接了正阳和舟白,除此之外,几乎为零。
2007年,随着黔江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新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职教园区和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开始修建,两座学校的建设,为新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开启了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新篇章。
二
2008年9月,为了推进黔江区“城市东进”战略,作为黔江区zf派出机构,黔江区新城管委会应运而生,负责新城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一批又一批城市拓荒者乘着城市建设的东风,纷至沓来。
“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工地上,这山跑到那山。”对于正阳下雨天泥泞的工地,刘小勇印象尤为深刻。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城建设,曾经有一段时间,新城管委会创造性地推行“每天上班先到工地1小时、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项目、安置、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重点工作“分线运行”,管委会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寒暑易节,扎根在基层。
作为新城的核心地之一,正阳片区大多数地区是粘土,遇上下雨天,车子行驶在泥泞的土路上,稍不注意,车轮就会深陷泥潭。刘小勇的记忆中,好几次到工地,车辆被陷,都是找人帮忙,一番“推、拉、抬”地忙乎半天,才脱离困境,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耽误工作。
“宁愿走路,也不愿坐车。”刘小勇说,为了省时省力,即便是下着大雨,他和同事们也宁愿步行到工地。正是有了这样艰辛的磨砺,新城才有了新的辉煌,“十一五”期间,黔江“一城四组团”城市骨架基本成型,老城脱胎换骨,新城靓容初露,区域性中心城市雏形已现。
三
一座城市是一个家,就要满足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
城市化进程中,单纯的城市扩容,或将造就一座“空城”。黔江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东进”战略,不单是城市扩张,也是城市功能完善的过程。“城市建设,规划先行,黔江新城的规划是立足实际,反复斟酌,深入研究,经过了无数次的探讨,无数次的修改而成。”刘小勇说,作为新城管委会一名国土规划处的工作人员,既是新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新城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理念来推进。总体要求是特色、品质、生态、宜居。”黔江区委****杨宏伟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全覆盖,切忌“千城一面”;着力功能配套“集中一片、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做到“人心向往”;着力上档升级,建成“宜居城”、“低碳城”、“生态城”、“旅游城”。
为此,黔江以“峡谷峡江之城、清凉清新之都、养生养心之地”为总目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院高起点、大手笔编制了新版城乡总规,设计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49.5平方公里、45万人,其中多个专项规划获得大奖。
正是有了这样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黔江新城建设才对诸多企业设立了“高门槛”。刘小勇回忆自己在新城管委会工作的这些年里,有成千上万的商家都曾想搭借“黔江新城”这个平台来搞投资,赚大钱,但新城管委会始终坚持原则,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资质低、无实力,不能实实在在搞建设的企业坚决说“不”;对无环保意识,不重视生态保护的企业坚决说“不”;对投机倒把,打着“圈地”歪主意的企业坚决说“不”…… 如今,新城魅力日益彰显。
四
“老板,拿瓶水。”“好的,两块钱。”6月23日,在黔江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小超市的张爱珍,是酉阳县李溪镇人,他对于黔江的喜爱,急切而又热烈。
2003年,张爱珍第一次坐火车到黔江。“火车站附近的各个工地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那一次,张爱珍对于黔江新城的记忆就一个词:建设。
2006年,张爱珍再次来到黔江,在哥哥家住了几天,他感受最深的是:“黔江环境很好,生态、宜居。”这次的生态之旅,让他爱上了这座城市。
2007年,张爱珍到黔江买房,把家也搬到了黔江城。
2012年,外出打工受挫的张爱珍,毅然回到黔江创业,在老城二环路开超市,养家糊口。
2014年,黔江新城蓬勃发展,产城融合,相得益彰。张爱珍把超市搬到了火车站附近,如今,超市平均每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他说:“我就是看中黔江未来的发展前景,真正的生态、宜居、宜业。”
张爱珍的经历,也是诸多热爱黔江人共同的心路历程,他们,喜欢黔江的山山水水,热爱黔江的绿色生态;他们,在这里,恋上一座城,爱上一个家。
山水之韵、人文之音。翻开新城的画卷,是一座集生态、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宜居宜业之城。
目前,黔江新城,“两纵六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污水主干管完工2804米,污水处理厂完成土建工程,新城排水管涵加快推进;职教园区、经贸学院、舟白中学、菁华小学、正阳中学,以及民族医院、中心医院正阳院区的建设,为黔江新城的医疗卫生提供保障;规划展览馆、****业务用房、环境监测中心、中心敬老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文体中心、民族广场、人民广场等项目的实施建设,逐步完善了新城的公共服务体系;碧桂园、嘉华城、磐石·圣缇亚纳、同德·zy公园城、天生湖·万丽城、国旅·缇香郡、润天·檀香山、国维·zy府邸、博宏·上郡新都、民族风情城等一大批高品质楼盘开盘销售,提升了黔江新城居住水平;汽摩机电商谷、武陵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等市场的建设,让黔江新城商气更浓;城市峡谷景区建设,成为新城旅游新热点。
(记者 周艳红 见习记者 周女寒 文/图)
大事记
2008年,黔江区新城管委会成立。2009年,新城启动建设,编制完成一系列规划,完成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新城全年共计实施42个项目,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城部分区域初步显现城市形象。2011年,新城已形成约7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城市人口达到4万人。2012年,加快建设“特色、品质、宜居”新城,全力实施“城市东进”战略。2013年,扎实开展“中心城市建设突破年”活动。2014年,按照“打造一片、成熟一片、成型一片”的总体思路,不断探索优化新城分块设立建设指挥部的运行模式,突出片区发展和重点攻坚,初步实现了机场路片区聚人气、桐坪片区出形象、行政中心片区见雏形、火车站片区求突破的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
见证人感言
“新城的变化太大了!真的是无法想象。”刘小勇由衷地感叹。黔江新城建设,不仅仅是做规划、搞建设,更是一项影响深远、惠及子孙的大工程、大项目,区委、区zf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城市东进”战略,立足实际,科学合理,是黔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走得稳、走得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商贸旅游业繁荣发展,群众居住品质得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黔江真心不错,新城的人文环境特别好。”张爱珍说,黔江的确有太多值得人留恋的东西,我更看中黔江的未来,也坚信自己在黔江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磨砺多年,一举功成。黔江新城的建设,谱写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也标志着黔江人文、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进入新的上升期。
黔江新城建设,是解决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等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新城建设,也并非一味地追求高楼林立、热闹嘈杂,而是立足黔江实际,在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名片。近年来,黔江新城基础设施的改善、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全面提升了黔江城市综合竞争力。
于黔江百姓而言,新城建设,是造福于民、惠泽于众的现实举措,是黔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象征。也希望更多的人主动参与支持新城建设,为“城市东进”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也为黔江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率先在渝东南实现全面小康“双核心”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武陵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