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凌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清东陵景妃园寝遭“专业”盗墓团伙洗劫。猖狂的盗墓贼被发现后,竟持刀追砍警卫,盗走12件珍贵文物,温僖贵妃的部分衣物也被盗出地宫,丢弃在陵墓之外。仅仅7个月后,埋葬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隆恩殿台基护栏柱头又遭盗窃,文物至今下落不明。截至2016年7月25日,国家文物局已先后两次就清东陵管护不力的问题约谈唐山市、遵化市zf及清东陵管委会。近日,记者探访清东陵被盗陵墓及周边区域后发现,陵园内文物保护措施确存在较大漏洞,部分陵园安全措施简陋,安保人员不足,开展文保工作力不从心。下图为航拍清东陵北部的景妃园寝: 7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河北省遵化市西北约30公里处的清东陵,此前被盗的景妃园寝就位于清东陵北部。作为未开放的陵园,景妃园寝在被盗前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对于去年10月31日在景妃园寝内温僖贵妃墓发生的文物被盗事件,门口休息室内的警卫高先生称,他们事后了解到,这是一个9人组成的盗墓团伙所为。其中,有3个人隐藏在陵园外围专门监视安保人员的动向,并摸清了警卫进出陵园的时间点和运动规律,“我们是按照陵园里设置的巡查点打卡进行巡逻的,什么时候进园,什么时候出来,什么路线,人家早就摸透了。”下图为景妃园寝全景图: 对于整个盗墓行为究竟持续了多久,高先生至今也说不清楚,“因为人家(盗墓贼)从西边爬墙进来,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晚上挖完了恢复原样,你就是从旁边过都发现不了。”盗墓贼还利用了陵园西侧的灌溉用变电站,使用电动机械打洞,并且用棉被罩在外层消音,“每天晚上干2个小时,天刚亮就撤,在园区外面根本听不见。”提起发现盗墓贼的过程,高先生仍然心有余悸,直言“捡了条命”。2015年10月31日凌晨4点左右,与高先生换班工作的另一名警卫在陵园内巡查。通过手电筒的光线,他发现西侧墙面上有一部梯子,“他当时就知道肯定是有人进来了”,于是立即向当地****机关报警。就在这一过程中,盗墓贼也发现了这名警卫,“(盗墓贼)还拎着大****追他,(警卫)幸亏及时从陵园里跑出来了,否则肯定得让人家弄死,算是捡了条命。”在今年1月出版的《康熙帝陵历史之谜》一书中,作者徐鑫披露了景陵妃园寝被盗的一些细节。下图为双妃陵北门夜晚仍有警卫看守: 根据书中的描述,盗洞位于温僖贵妃宝顶西侧月台下,洞口被盗墓者用草木掩盖。现场图片显示,盗洞长1米、深1米左右,切口工整。盗墓者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对讲机、防毒面具、高筒水靴、潜水泵、电缆、简易铁管制蜈蚣梯子等,并引来园寝西面附近农业灌溉电力,利用电动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然后将盗洞横向通往地宫,打通地宫石壁,利用潜水泵将地宫积水抽走。据了解,清东陵景妃园寝温僖贵妃墓于1929年、1932年曾经两次被盗,珍贵文物已被盗掘。这次被盗物品是前两次被盗文物的遗存,其中包括地宫中的凤冠、朝靴、衣物、被褥等物。逃跑时,盗墓贼还将棉朝靴、绣龙纹棉被、绣龙纹棉朝服、披风、内裤以及部分工具遗留在现场。如今,遭破坏的陵寝已经被重新修缮封闭。下图为昭西陵隆恩殿的台基栏杆柱头已不见踪迹: 7月27日晚10点,记者来到景妃园寝东侧约一公里处的双妃园寝后发现,陵园周围夜间没有任何照明设施。有人接近时,陵园南侧大门处突然出现了手电筒的光亮。5分钟之后,两名着便装的警卫向记者车辆方向走来,并目送车辆离开。景妃园寝警卫高先生介绍,这几乎就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常态,“我们的工作就是黑天、白天在陵园内外转悠,园区内任何人不得进入。”警卫人员中,有些是园区管理中心的正式员工,有些则是周围的村民。记者在景妃园寝警卫休息室内看到,除了一张大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监控显示屏外,这里几乎没有其他设施,“这大热天也没有空调,那个电扇还是我们自己买的呢。”下图为景妃园寝警卫休息室监控设施: 据了解,去年清东陵景妃园寝温僖贵妃墓被盗后,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1月13日约谈了唐山市、遵化市人民zf及清东陵管委会,要求其解决清东陵属地zf和管理机构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并尽快组织对被盗文物采取必要的科学保护措施。唐山市zf有关负责人也承诺,将按照约谈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举一反三,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然而,就在本次约谈4个月后,又发生了昭西陵隆恩殿台基护栏柱头遭盗窃事件。7月25日,国家文物局再次约谈上述管护部门,指出连续的文物被盗事件反映了管护部门在落实整改工作中存在,追究不到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未找到问题根源,没有形成有效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的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相关安全责任体系等诸多问题。对此,唐山市人民zf有关负责人再次承诺,将从思想上、体制上、管理上深刻认识并做好文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清东陵文物保护安全管理水平。下图为昭西陵大门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