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青瓦木窗、连柱接壁、石阶相通,街道两边居民以街为市,在自家门前经营生意……10月11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彭水县黄家镇,在一条始建于清代嘉庆时期的老街走访时,看到的是一片游人如织的景象。原来80年前红三军司令部就驻扎在这条全长约300米的老街,留下了贺龙元帅身影,也留下了红色文化印记。 红军街如今成地标景点 眼前的老街,古朴、庄重、整洁,成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红军街。游客不知,这里曾是杂乱、拥挤的赶集地。红色旅游的定位,老街旅游功能的修缮和增建,受到当地村民拥护和支持。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黄家镇镇zf整合民族发展资金、为民办事资金等50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初步实施改造,对老街的房屋进行了匡正,修建广场和牌坊,铺设青石板路,完善相关消防设施,让这里成为彭水县红色旅游重要地标景点。当地红色旅游崛起,促进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目前,彭水县zf将黄家镇定位为生态产业发展区,目前正升级打造摩围山山地特色农业,未来将以红军街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小镇。 红军精神激励村民自力更生 10月11日,重庆晚报记者路过彭水县黄家镇先锋社区3组一处三合院,看到门头挂着“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的招牌,其实这里是老村民黄学珍的家,黄学珍老人已去世,大儿子黄堂远守护着老宅。 黄堂远说:“我父亲告诉我,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贺龙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21军第13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随后进入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老百姓都躲藏起来,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战士,推门进了我家,生火做了一顿饭,用了几根大葱,吃了半坛咸菜。”黄堂远说,红军战士走后,父亲回来发现他们留下6升黄豆和3件皮衫,一张字条贴在门板上,把所用物品写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水缸装满了水,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黄堂远指着屋内老锅老灶说,当年红军用过的东西,家人舍不得丢,1958年,字条交到涪陵军分区,如今移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将红军精神发扬传承,当地镇zf2015年争取到40万元资金,对黄学珍的老宅进行保护修缮。 重庆人脱贫致富的热情也吸引了台湾商人吕晖雄来投资创业。去年,吕晖雄果断在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租下1000余平方米的土地,筹备打造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吕晖雄说,采摘园下一步要栽种台湾柠檬,供重庆游客采摘尝鲜。 重庆晚报记者 刘建忠 李琅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