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秀山县洪安镇,当地的茶叶种植基地助村民脱贫致富。记者 余常海 摄 总编台长走基层 “长征路上奔小康” 重庆全媒体“走转改”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商报记者 马联 余常海 在重庆秀山,土家族人习惯把海拔较高的平坝称为“盖”,比如川河盖,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如今很多人听说川河盖,是因为这里的草场旅游区,然而除了美丽的风景,川河盖还记录着80多年前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14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秀山这片红色土地。在这片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热土上,如今已发展起茶叶基地,村民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历史:村民勇救开国将军 在秀山县雅江镇江西村的苏家坡上,一个普通的山洞旁立了一块大碑,上面写着“红军洞”。 1934年11月25日,红军黔东独立师700余人在政委段书权和师长王光泽的带领下,进入秀山,在邑梅(今梅江)遭遇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仅剩段书权等10余人负伤逃出。27日晨,村民李木富赶至苏家坡,将腿部负伤的段苏权背至灵官庙救治。两天后,又乘夜将他藏于山洞躲避追捕,这就是现在的红军洞。李木富夫妻为段苏权求医送药,用红薯煮稀饭给他充饥,其他乡邻皆守口如瓶并予多方关照,使段苏权在此安全养伤一月有余。 段苏权后成为开国少将。他曾回红军洞寻找恩人,经多方打听,最终找到李木富及后人。李木富希望在当地建一座桥方便村民通行,段苏权就出资修建了一座水泥桥,村民们称它为“红军桥”。 脱贫:茶叶基地作贡献 如今,在秀山县洪安镇,这个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村民正通过茶叶基地开启脱贫之路。 刘毅的猛董茶叶公司的茶园正处于秀山县洪安镇平马茶叶基地,以发展茶叶为核心的特色效益农业,整体占地1.5万亩。 “洪安镇自古便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过去多是单打独斗的散户种植,因缺乏技术、营销团队的支持,难以形成主导产业。”洪安镇党委****彭小勇介绍,近年洪安镇引入农业公司,计划发展万亩茶叶现代农业示范园。 刘毅告诉记者,他以每年每亩26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850亩土地种茶,按照绿色、有机的理念统一管理茶园的施肥、销售等。村民将自家茶叶采摘下来卖给刘毅,平时农闲时还可以在刘毅公司看管茶园赚取50元一天的务工费。 70岁的侯玉荣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他种植了3亩茶叶,一年可采春茶和秋茶两季。侯玉荣告诉记者,茶叶由农业公司统一收购,上等茶叶每斤收购价80元左右,是过去散户种植时的两倍。而在洪安镇,像侯玉荣这样种植茶叶的贫困户共有200余户,年底他们将实现全部脱贫。 致富:茶叶远销欧盟 据彭小勇介绍,平马茶业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当地居民可以以土地或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分红。 曾经的红军路已变成了一片为当地农户带来财富的茶海,今年平马茶业基地总产量为32吨,远销至欧盟国家,带动周边4个村2000多户,包括其中200余户贫困户实现长效增收,为18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目前,当地60%的散茶直销给福建用于制作上等红茶,剩下的40%则在当地进行加工销售,现已成功开发出了“边城功夫茶”、“边城大缸茶”等茶叶品牌。 彭小勇透露,下一步洪安镇还将围绕平马茶业基地开发乡村旅游,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边城旅游乐趣,带领更多的农户尽早过上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