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昨日,江北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在重庆(国际)时尚发布中心举行。 本报记者 胡杰 摄 昨日,江北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在重庆(国际)时尚发布中心举行。 签约仪式上,江北区与企业共签约重点招商项目49个,总投资额242.63亿元。 此次集中签约,是江北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它将助推江北区聚焦创新要素资源,通过“三引三强”,弥补江北区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促进江北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 到2020年,江北区将全面建成创新型城市先行区和重庆创新发展示范窗口。 “三引三强” 聚焦创新要素资源 近年来,江北区委、区zf坚持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着力夯实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让江北区走上了运行稳健、态势向好的“上行通道”。2014年,江北区GDP增长10.5%;2015年,江北区GDP增长12.3%,时隔五年领跑主城。今年前三季度,江北区经济发展依然保持“加速度”,GDP增长11%。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召开后,江北区及时召开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创新驱动工作,并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为了有效聚焦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北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三引三强”:迅速引研发机构、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引科技平台、强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引科技金融、强创新投入力度。 从此次集中签约的重点招商项目不难看出,江北区通过“三引三强”,有效弥补了江北区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 49个重点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49个重点招商项目中,研发机构类项目14个,投资金额47.42亿元;科技创新平台类项目8个,投资金额155.06亿元;创新服务类项目11个,投资金额22.42亿元;高新技术类项目16个,投资金额17.73亿元。这些项目都将助推江北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江北区此次引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及高新技术企业育成中心和大有重庆大有新材料研究院等14家研发机构,补齐了缺研发机构、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短板,形成了江北区国有院所和民营院所同具备、齐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江北区引进海尔集团的海尔模具创新中心,结束了海尔集团在江北“只生产,无研发”的历史。 德国城项目、石马河南桥寺信息产业园、聚丰纵横国际总部贸易项目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签约落地,标志着江北区建设更大规模、特色鲜明的创新性功能平台和科技园区,打造现代科技产业集聚区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从中科院项目,到大有新材料研究院项目,再到弘凯服务贸易产业园项目,每个项目都聚焦“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的“四带”创新型人才,这是江北区在招才引智中的关键一招。 此次签约的6个金融服务类项目,则将为创新企业、创新项目获得资本增添机会,同时也将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金融资本的催化作用将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5年投15亿实现“六倍增”和“两提高” 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抓好“五个一批”工作,即升级一批传统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一批研发机构,集聚一批创新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到2020年,江北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实现“六倍增”和“两提高”。 “六倍增”,是指到2020年,江北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18亿增长到50亿以上,R&D占GDP比重达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5年的9件增长到18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45家增加到150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由2015年的25家增加到100家以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5年聚集到1000人以上;科技企业融资规模5年累计达100亿元以上。 “两提高”,是指到2020年,江北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7万元/人年。 同时,江北区还决定每年财政安排3个亿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未来5年,将实现财政重大科技专项投入达15亿元以上,以撬动200亿以上社会资本,投入到科技研发、高端人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全面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报记者 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