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传承三千年“巴文化”精髓 规划重塑老街百年风采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5 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木洞风貌片区景观规划图
  木洞老街鸟瞰图
  鱼洞老街悬崖建筑现状
  鱼洞老街规划方案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灿烂的巴文化映照着历史的荣光。巴南区是巴文化发源和发展的根据地,是文献记载、巴人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发掘巴人遗迹最丰富地区之一。为落实市委、市zf和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相关要求,激活巴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复苏两大历史老街的活力,巴南区开展了《木洞传统风貌区保护实施方案》、《巴南区鱼洞老街修复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旨在传承和延续3000年的“巴文化”辉煌。
  规划先行
  让巴文化之光照亮未来
  春秋战国之际,巴人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巴文化便与周边楚文化、蜀文化并驾齐驱形成一种地域文化。巴南是早期巴人中心活动区域,老巴县的属地涵盖与巴国大部分地区重合,可以说巴南是巴文化重要的传承地。
  虽然拥有巴文化的过往辉煌,巴南现存的几大历史老街却因为历时百年沧桑,建筑衰败残破,街区风貌受到严重破坏。根据《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确定了5类28个传统风貌片区,“木洞传统风貌区”和“鱼洞传统风貌区”均位于其中。
  木洞老街和鱼洞老街蕴含着厚重的巴文化底蕴,是重庆重要的城市文脉之一。巴南区从文化战略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巴南木洞传统风貌区保护实施方案》和《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老街修复设计及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保护性修复规划研究工作,着力再现木洞、鱼洞传统风貌街区的荣光与繁华。
  重现古镇昔日风采
  木洞老街老树新花
  木洞镇始于唐代,到明清时期已成为进出重庆的水路第一驿站。这里曾设有云、贵、川、湘、鄂五省会所和美、英、日商务代办机构,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等也从这里走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木洞老街商运由盛转衰,形象由鲜而败,已不复当前的繁华盛景。但经久不衰的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木洞老街其沿岸的建筑沿着长江顺势展开,随着地形跌宕起伏,其街巷空间完整,建筑界面连续,细节木构穿斗、撑拱窗花,汇聚成传统巴渝聚落大观,也集聚着巴渝人民的智慧结晶。
  为了保护木洞老街传统风貌,激活片区文化活力,巴南区开展了《巴南木洞传统风貌区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该规划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将严格保护木洞老街“四街四巷多径多院”的原生格局,打造传承巴渝文化、驿道文化、名人文化的古街范本,其整体架构九大场景:五布迎宾、石宝老街、黄桷码头、原真街坊、木滨灯阑、黄家大院、五层梯坎、古道人家、创客粮仓。
  五层梯坎于木洞水沟街街头,其周围原有建筑破损较为严重且部分原有建筑已为废墟。本次规划遵循更新利用和真实性复原原则,针对破损严重且风貌较差的建筑,在保留其具备风貌价值符号的前提下,按照传统风貌建筑标准在原址进行整治。这样从风貌上保留了原有五层坎原有的台地、高差景观和建筑材质,重塑了木洞老街的特色风貌。
  本次规划计划启动原状修复文物建筑6栋,建筑面积逾3000平方米,含区级文保单位杨沧白故居,以及丁雪松故居、黄启璪故居、木洞福音堂、木洞海军修械所档案库旧址、苏家院子,并修葺范绍增旧居、木洞公寓、木洞天主堂等历史建筑。本次针对丁雪松故居文物建筑修复,将按照“修旧如旧,延年益寿”的原则,采用传统巴渝传统建筑主体色调,保留原建筑灰白色、浅灰色的主色调,并通过对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和平面布局的综合考虑复原,呈现原有历史建筑的真实风貌。
  链接>>
  保留“山水城”原生格局
  鱼洞老街的复出“三步曲”
  作为巴南区重点打造的两大百年古街之一,鱼洞有着世人瞩目的历史地位。鱼洞老街位于长江南岸箭滩河与长江交汇处,全长约1.2公里。这里是长江黄金水道沿线重要的古码头、古巴县衙门所在地。早在明末清初时,就因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成为古重庆最早立市的集镇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过去繁盛的鱼洞水码头失去了商贸中心的地位,老街也随之衰落。
  为了让老街重新焕发活力,巴南区开展了《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老街修复设计及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工作仍在开展过程中),旨在依据该规划科学系统地分三步逐步启动其修复工程。
  第1步
  大美“山水城”原貌复苏,形成山与城相依相融的空间格局。江河道在此转折,呈现“U”形江面,鱼洞老街依江、河、山坡筑街,也形成了一个“U”形街道。在保留核心区街巷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利用山水相间、山环水抱的先天优势,对依山就势的老街空间进行适度改造。
  第2步
  修旧如旧,保留巴渝民居建筑风格。充分挖掘老街独有的巴文化景观元素,仿照古巴国院落前铺后宅、临街房舍、四合小院的空间形态,大量运用青石板、鹅卵石、木料等取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借助穿斗式屋架、木板壁、格眼花窗、挑檐、小青瓦屋面等建筑符号,形成巴山渝水风情浓郁的传统风貌街区。
  第3步
  造就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与地标的融合。作为长江边的水码头,旧时鱼洞数千米的江岸线上有9座码头,是巴文化、集镇文化、码头文化的融合之地。规划确定将重点保护修缮残余的乡公所、米市、狮子油、袁家沱盐仓、一心善堂5座典型风貌历史建筑,同时让川剧锣鼓、评书艺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回归,打造集商业、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旧重塑原乡风情、重拾百年商旅风光。巴南区鱼洞、木洞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巴南区将通过逐步对历史风貌街区的动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借助传统文化的土壤优势,全面提升巴南区的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韩璐
  图片由重庆市规划局巴南区分局提供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