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丰都港纳入国家一类口岸“十三五”规划 摄/陶波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牛肉、榨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摄/何良树 强化“山城、江城、水城”定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摄/陶波 近日,丰都县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本届县委任期至2021年,将迎来中国g**成立100周年。 在这重要历史关口,丰都如何为中国g**成立10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丰都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给出了庄严承诺:强化生态涵养、加速绿色崛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而奋斗! 一幅以生态、绿色为主题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丰都将再次扬帆远航。 1、勇担历史使命 明确发展目标 科学的决策,来自对客观实际的正确研判。 在确定今后5年发展目标时,丰都县委全面分析今后5年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重庆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关键期,更是丰都机遇集成、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因此,丰都县委确定,今后5年全县将深入学习贯彻x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135”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 2、七大领域发力 共促目标实现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丰都县委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强化“135”发展战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干部人才队伍,加速推动丰都“生态涵养、绿色崛起”。 从丰都全域布置上,立足“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优化“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一心”即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将其打造为县域经济的“发动机”、核心区、复合经济区,着力实现“产城一体”、“港城一体”、“景城一体”。“两极”即“南旅、北农”两个增长极,“南旅”着力“一三产业互动、农旅融合”,“北农”着力“稳农固本、以工促农”。“三带”即沿长江、渠溪河、龙河三个经济带。沿长江经济带突出现代农业的集中展示、加工、示范和人口集聚功能,打造农工旅商深度融合示范区、高品质人口居住区,为城市群连绵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渠溪河经济带突出核心基地、原料供给功能,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高速路”;龙河经济带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建设全域旅游、泛旅游示范区。 工业发展上,走低碳、环保、效益之路,建设绿色集约工业区。坚持“工业立柱”,挺起丰都经济“脊梁”。围绕打造“一基地四集群”,大力推行全价值链“垂直整合资源”以商招商模式,争取每年引进2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优化提升“一区四园”,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划,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60个、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0家、上市公司5家以上。 城市布局上,围绕“一江两岸多组团”空间布局,建设滨江旅游城市,实施“活水、靓城、显山、增绿”工程,提升城市品质。发挥高家、社坛、龙河等重点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仙女湖、南天湖、武平、太平等一批特色集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商贸活城”,加快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建设完善核心商圈、专业市场、商贸基础设施等,着力打造区域性城市地标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引领,建成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统筹推进澳牛进口与本地肉牛养殖,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牛之都,重点发展红心柚、榨菜等特色产业,提升壮大生猪、蛋鸡等传统产业,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突出“文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两条主线,建设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县。立足“旅游靓牌”,大兴旅游二次创业,推进创建名山国家5A级景区和南天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雪玉山休闲度假区、龙河水利风景区、“鬼城文化”创意园建设,围绕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打造5个全市乡村旅游样板。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城市深度融合,构建旅游新业态。 生态环保上,着力绿化好山、保护好水、守护好家园,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严格生态管控,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4条红线,管护好136.9万亩公益林,强化库区消落带治理,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活力动力。坚持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特别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3、努力改善民生 幸福全县群众 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健全完善精准扶贫脱贫机制,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助脱贫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用机场、沿江铁路货运专线、垫丰武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各类水利投资40亿元以上,加快骨干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五大保险”全覆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事业发展,形成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格局;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三峡库区教育强县,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体育服务圈发展格局,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