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如何让无形资产撬动有形资产,放大创新驱动的作用? 渝北区在我市率先以“建立分离与融合双机制,探索创新驱动实现形式”的思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今年,渝北将新增独立法人研发公司10家,让企业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法人化改革 “私产”变共有资源 渝北区域经济总量排名全市前列,但依然面临研发平台效率不高、中小微企业新技术获取难等问题。企业研发机构大多设置在大中型企业内部,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只为母体提供研发服务,常常是“关起门”搞研究,研究范围相对狭窄,无法对接市场需求。而不少中小微企业却因自身实力受限,难以“养活”研发团队,难以获得新技术。企业间,似乎存在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 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就是把大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公司,运用市场化机制吸引、汇聚创新资源,不仅给母体服务,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从2015年开始,渝北就着力实施再升科技、元创整车、金山科技、深渝北斗等21家企业的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改革试点,并出台《关于渝北区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的实施办法(试行)》,用财政资金对试点企业进行注册奖励、设备补贴、房租补贴、专项扶持等。 活力释放 成本中心变利润中心 如今,改革快两年,效果怎样呢? 记者走进了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首批被纳入的试点单位,由原再升科技公司的研发部脱离出来,扩建成立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公司副总裁杨金明介绍,该院运行近两年来,建立了灵活用人机制、股权激励机制、绩效分配机制、合作研发机制等,并依托zf优惠政策,成功引进了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与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等开展研发合作。目前,该院成功开展了“空气污染控制初效合成纤维过滤材料、新型墙体保温绝热材料”等多项研究项目。 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微称,法人化改革一年多来,该院已组建海智基地智慧城市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引进金重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全职入驻。到2020年,该院计划建成1个国家级或市级重点实验室,在海外建设3—5个工程研发中心,累计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据统计,渝北研发机构法人化试点企业现已达32家,拥有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在内的研发人员503人;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7.35亿元、研发经费支出1.36亿元、新申请专利116件、拥有发明专利156件,初步实现企业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今年新增10家法人研发公司 今年,尝到甜头的渝北区将进一步深化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 渝北区科委主任王文武表示,渝北将实施研发公司集群化发展战略,瞄准产业链缺项和前沿性领域,新建“有高层次人才、有股权激励机制、有战略投资者、有对外技术服务”的“四有”研发公司。对新成立的独立研发公司,鼓励母公司按“541”的标准提供运行经费,即母公司年营业收入的2—3%转移支付给独立研发公司,达到研发公司年运行经费的50%;独立研发公司对外研发服务所获报酬,约占其运行经费的40%;独立研发公司争取国家级、市级、区级项目补贴,约占运行经费的10%。 到今年底,该区计划新增独立法人研发公司10家,新增行业性研究院2家以上,为全社会提供创新服务200项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