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南岸 “文化+”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23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正在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南滨路 摄/左其志

  这个5月,南滨路很热闹。

  102场演出,狂欢3天,“五·一”节,来自法国、意大利、赤道几内亚、加拿大、中国的10余个知名剧团带来的精彩表演,让20万人涌入南滨路;同样是在5月,重庆蓝城市生活节在南滨路开幕,在为期39天的“蓝色狂潮”中,将有超过15位艺术家,300多幅艺术作品,10000多张蓝色照片集聚现场;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南滨路开幕,来自全球226位艺术家带领了上千件摄像摄影作品,吸引近万人观展……半个月的时间里,南滨路上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来自南岸区文化委的统计,这些文化活动,共有来自全球8个国家,1000多名著名艺术家,打造了近200场精彩演出,受益群众约30万人,带动文化消费近5000万元左右。

  这个5月见证了文化产业在南滨路生根发芽,到如今结出第一捧“果实”,文化产业为南滨路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资金流的同时,也让南滨路的传统业态焕发了新生。

  南滨思变

  “这捧‘果实’中,最耀眼的一颗一定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这块金字招牌。”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是经历了产业升级的‘阵痛’。”

  转型升级意味着,南滨路必须放弃已经取得的成绩。

  从建成之日起,南滨路就从不缺少过荣耀和金字招牌。南滨路修建于1998年,建成后就获得了“重庆外滩”之称,之后的岁月里,南滨路先后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华烹饪协会命名的“中华美食街”等一系列金字招牌。那时起,吃在南滨,重庆餐饮第一街的美誉就与南滨路牢牢地捆在了一起。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餐饮第一街”的美誉反倒给南滨路带来了不少烦恼。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对于一个存在了18年的经济体来说,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如同沿海制造业一夜之间的凋零,这样的事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杨晓兵在南滨路经营着一家茶室,“大概是3年前,南滨路第一大道的几家餐饮店退市,比如原来的七娃子大排档被川崎摩托取代,劲力酒店也离开了南滨路。”杨晓兵说,“那时候真实的感受是‘南滨路’不行了。”

  “形态”还是“业态”?摆在南滨路面前的选择题,不夸张地说,对错关乎存亡。“形态是为业态服务的!”南滨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业态”成了正确答案,那么怎样的业态才适合南滨路的发展?

  大浪淘沙始见金,终将被人们记住的只有文化。重拾文化因子,用文化来引领业态的转型升级,打造亲水型综合消费体,便成为南滨路的不二出路。

  于是,杜莎夫人蜡像馆、施光南大剧院、长江当代美术馆、精典书店、原美术馆、国际马戏城、303话剧社、故宫学院重庆分院……一个个重磅文化产业项目、活动纷纷选择了南滨路,以文化为主要业态的南滨路再次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

  据南岸区文化委统计,近年来,有近170多个文化产业企业落户南滨路,也是从那时起,南岸区找到了南滨路产业转型的方向——提升文化软实力,开启了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征程。

  “今年3月,南岸区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以西南地区评分第一的评审成绩,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审,拿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创建资格!”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向南

  重庆文化名人、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说,重庆正在形成“文化向南”现象。

  在南滨路的吸附带动下,文化项目、文化名人、文化活动越来越向南岸区集中。

  随着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故宫学院重庆分院、国家文保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陆续落户南岸区,“文化向南”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如何整合文化资源,打好文化产业牌,是南岸区需面对的下一个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专家认为,南岸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演艺娱乐、文化博览交易、主题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化生产******业六大产业必不可少,因为这些产业可“充分发挥南岸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文化发展的辐射和服务能力”。

  经过相关部门多次讨论研究,南滨路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文化主题被定位为开放与创新,这既是时代的主旋律,也符合南滨路开埠文化、历史文化丰富的特点。

  南滨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和刺激消费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理应成为南岸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就如巴黎左岸等著名城市功能区一样,南滨路也应成为南岸区甚至重庆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的窗口。”

  文化产业还对南滨路的传统业态带来了焕发新生的机遇。“虽然南滨路的产业转型正在进行,但是南滨路餐饮业、商业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文化产业也将为这些传统业态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南滨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产业给城市带来的第一利好,就是人气。”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目前南滨路已经形成了以施光南大剧院、303话剧社、国际马戏城,集高雅艺术与群众娱乐为一体的演艺产业链,据保守估计,每年集聚近50万人参与其中。

  另外一方面,文化产业还将为南岸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光南大剧院自建成营业以来,已举办各类艺术演出81场次,关牧村、盛中国等知名艺术家亲自到场表演,年营业收入达1600余万元;以303话剧社为核心打造南滨路小剧场集群,至今在南岸区已演出220余场,现场观众超过3.7万人次,加上艺术培训展演,全年收入预计近1000万元。

  有了人流和资金流,南滨路的传统业态也将得到发展的“土壤”。

  “文化+”的附加值

  实际上,南滨路只是南岸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文化”已经成为传统业态寻求新增长值的重要手段。

  “文、体、商、旅”联动发展已经成为了南岸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一是“文化+体育”,引导大众文化体育消费。连续6年成功举办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并在zy电视台体育频道全程实况直播,目前,该赛事已成为国内马拉松“十佳金牌赛事”和奥运会选拔赛,2016年央视直播收视率为5.740%,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二,参跑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次,拉动文化消费超10亿元。

  二是“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强区。通过举办南滨路国际啤酒音乐节、亚洲时尚盛典、国际时装周、南山樱花节、江南枇杷节等多个大型文旅节会活动,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三是“文化+商贸”,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以南滨路为点,辐射全区。”南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岸区形成了弹子石文化金融集聚区、南滨路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区、南坪文化商贸集聚区、南坪西区生产性文化业集聚区等七大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增速保持10%,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增速保持15%,增加值达到72亿元。

  ■链接》》

  培育南岸文化土壤

  “+图书馆”让“悦”读无处不在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南岸还致力于对于本土文化“土壤”的培育。

  “土壤”是什么?“当然是广大市民。”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一个产业的壮大,首先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市民。”为此南岸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动“书香南岸”建设,以“+图书馆”项目为载体,首先在广大市民中培育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

  南岸区图书馆作为提供全民阅读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寻求跨界合作的新思路,推动“+图书馆”蓬勃兴起,以“x+1”的无限可能,与书店、咖啡馆、老街、武馆等频频擦出融合共通的火花。

  “实体书店+图书馆”

  精典书店是重庆阅读爱好者心中的“文化地标”。书店于去年迁入南滨路后,南岸区给予优惠政策,将区图书馆分馆设于其中,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

  “老街+图书馆”

  位于下浩老街的“下浩里”图书馆分馆,是一栋由上世纪80年代的老砖瓦房改造而成的怀旧茶室和书吧。该馆致力于传承老街文化,多次与龙门浩小学、民间书画家合作举办老街调研活动,馆内现有藏书500余册,期刊10余种,供附近居民、学生、游客借阅。

  “文化培训+图书馆”

  南岸区图书馆与位于重庆工商大学内的南山书院合作设立图书馆分馆,集赏古琴、品香茗等文化培训、阅读于一体,馆内藏书量5000余册,供工商大学师生及众多来此休闲的文人雅士借阅。

  “武馆+图书馆”

  南岸区图书馆在资武道院设立图书馆分馆,该馆是重庆市武当武学传承基地,以传授武当功夫、书法等为主,旨在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馆内现有藏书2000余册,供周边小区居民及道院师生借阅。

  王彩艳 图片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