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说天下)真正的手艺人,从来不问什么是工匠精神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23 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黑夜里
       01.

       80岁的坎温老人靠墙坐着。消瘦的身躯和四肢满是劲道。他不说话,眼睛盯着手里的活儿,手不停地忙碌着。他在做伞,傣族的油纸伞。30个小竹片削光滑,作为支撑的伞头上凭着感觉锯开开口,也是30个,外面的大伞骨还要削30根竹签。竹签里外一层层次第埋下、串线,再巧妙地用线把伞骨绷成圆弧状,就成了伞骨。
       也许是先前串的太紧,最后这一绷,坎温老人绷了八次。滑脱一次,重来一次。重来一次,滑脱一次。一直到第八次才成功。
       所有这些都是凭几十年的感觉。几年前,傣族油纸伞被媒体报导时,村子里还有四位老人会做伞。如今,只有坎温老人一位了。无论是否有人买,坎温每天都这样靠墙坐着,默默地做着他的伞。他的妻子,79岁的温扁是他的助手。
       一把伞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材料就是竹子、纸张、棉线;插入一根竹条,就能做成弹簧;涂上菜籽油便可防水;抹上锅底灰和特别的植物制成的颜料,伞面变得古朴动人。
       寂寥的雨巷中,伴着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彷徨而去的不知是否是这款油纸伞;凤尾竹林中的傣族妹子必曾撑着它遮阳躲雨。傣族油纸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会做的人已风烛残年。

       02.
       坎温和他的油纸伞是五集纪录片《寻找手艺》中所记录的众多的匠人和他们濒于消失的手艺之一。
     《寻找手艺》是导演张景卖了房子加上友人赞助,自费和他的两三个非专业伙伴花了129天拍摄、又花了一年多剪辑而成的。他们开着一辆旧车,行程34300公里,跨越23个省,拍摄了88个区域、144个拍摄点,记录199名主要手艺人。之后,剪辑制作了近60次才定稿。
       摄影是张景和司机临时转行担任,录音师也是出发前临时自学的,片子拍得相当“不专业”,拍摄中匠人们都在实打实地做自己的活儿,没有摆拍。就是这份“不专业”,片子被多个电视台拒播。

       2017年1月,在27院进行首发仪式。有位小观众留言说,寒假中,他看了六遍,能把台词背出来了。2017年4月19日,B站首次上传。点击率迅速飙升,形成一次次观影小高潮。如今已经是B站综合类排行第三,被观看20万次,弹幕逾两万条。
       这是张景第二次穿越中国,上一次是他在大学期间骑自行车的穿越。从小生长在农村,工作后又跑遍全国拍片,张景见证了手工艺的多彩,也见证了它们的日渐衰落。在不惑之年,他下决心去用影像记录尚有余温的手工艺,让人们知道,“中国,远远不止你身边经常看到的那些现代文明”。

       03.
       在喀什,只有吾麦尔艾里兄弟和他们的叔叔吐尔逊江.祖农还在制作国家级非遗项目维吾尔族土陶。炉窑设在家中,作坊隔壁是起居室。烧窑的时候,吐尔逊江.祖农不能离开半步,他要凭着眼睛和经验来判断炉火的温度。
       开发商要征地,给他12套单元房他不要。吐尔逊江.祖农说他家的房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祖辈留下的房子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他拍拍自己的脸,那意思是说“我是要脸的”。祖辈的手艺也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不在乎赚钱多少,他只是要多做,宁愿售价低卖得多,这样能给世人留下更多的陶器。

       戈壁荒滩上,张景他们找到了胡达拜尔地。这位老人会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他只是个放羊的老羊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音乐撼动人心,“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
       老人的牙齿已经松动,吃囊要捣碎了吃,再加上杯白水就是早饭。为了款待几位拍摄者,他把家里的鸡蛋煮了一半。拍摄者们走后,他的生活还会继续。继续牧羊、继续在沙漠里种玉米、继续做他的芦笛。他的音乐恐或后继无人——连他儿子都没有跟着学。
       04.
       西藏麦宿是个神奇的所在。两万多居民不吸烟、不喝酒、不杀生,没有人外出打工。他们都留在乡间做各种自己擅长的手艺。很多是大师级的,铸铜大师尼玛、唐卡大师次平的作品预定期都在四年以上,编织大师扎西巴姆还有自己的品牌“子乌”。香港演员吴镇宇刚买了一只子乌牌子的牦牛毛编的手工包。

达瓦扎巴拿着的包就是吴镇宇买的同款包   
       达瓦扎巴说,他去过好几个大城市,觉得都比不上麦宿,除了出去旅游,他不会考虑离开麦宿,何况他还是铸铜手艺的传承人。他是尼玛的儿子,尼玛是洛热彭措的女婿。洛热彭措重建了宗萨寺。宗萨寺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本寺、中国最大的萨迦派寺院。洛热彭措还是有名的藏医,他开的藏医院为穷人和喇嘛免费看病。这项花费每年就价值六七十万元。
       宗萨寺成立于745年,毁于1958年。1983年,洛热彭措着手重建宗萨寺时,请不起外地的手艺人,他便派麦宿人去学。学成回来重建寺院。木工、铸铜、金银器打造、陶器、绘画、唐卡、编织等等,藏地的手艺都学了回来。也是仰仗这些手艺,麦宿人能够厮守家乡,不用出远门去做工。以他们的手艺为寺院服务,赚取家用。他们勤劳、节俭、爱清洁。他们的家像高原的天空一尘不染,心是那样澄明。

尼玛的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23:5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