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新华网重庆8月13日电(刘磊)“半年产值破千亿”,日前,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产业园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第一份“成绩单”—— 7月底,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6月,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66亿元、增长17.3%;实现进出口值1591亿元、增长21.8%,占重庆全市的42.2%,西永综保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第三。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近两成”的答卷背后折射出今年以来,作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西永微电园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产业发展升级思路。 在西永微电园董事长吴道藩看来,“产业升级的路径,就是要从提供劳动力红利,迈向提供技术红利,实现‘制造+研发’深度融合。” 鸟瞰西永微电园。新华网发
电子信息“主引擎”高速运转 6月,西永微电园又收获一笔总投资75.5亿元“大单”。 当月初,华润微发布公告称,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拟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及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设立合资公司,投建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 这一动作反映着西永微电园在全球“缺芯”背景下的积极应对策略。 自去年年底起,半导体产业就经历着产能不足的困境。然而对西永微电园而言,这也是一场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该项目预计将形成月产3万片12吋中高端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12吋外延及薄片工艺能力。”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落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西永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十几年,得益于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重庆“无中生有”培育起年产值达6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 作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主阵地和主引擎之一,这几年,西永微电园将提质增效作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下一程”。 近年来,西永微电园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步伐,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智慧工厂建设为核心,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建设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共计投入近20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 企业改造升级制造执行系统、加工环节数字化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等项目超150个,改造生产线超112条,产线的平均智能化率提升到85%以上,贴片生产线(SMT)的智能化率提升到95%以上,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15%-20%,人均年产值提升52.7%。 得益于园区智能化改造成效,上半年,英业达产值近300亿,龙头企业广达产值破600亿,同比增长超30%,其中6月单月创历史新高,实现产值121亿元。在这样的步伐下,园区智能终端基本盘稳步提升。目前,西永微电园已实现便携式笔记本全球占比从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跨越,“全球平均每三台就有一台西永造”。 不只在终端集成制造上发力,西永微电园还积极探路原始设计制造。 今年5月,联合微电子中心技术人员开始在硅基光电子实验室测试硅光芯片,该实验室是全国独一份具备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能力的实验室。目前,这家中心已与国内外50多家企业签约流片服务。 今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声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100多类宇航级器件大量应用于“天问”、“玉兔”、“神舟12”和中国空间站等,自主研发的闪烁晶体材料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电子元件产量增长640.9%。 “我们正积极发力实验室经济,抢占集成电路产业制高点。”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色越来越足。“今年上半年,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03.9亿元、增长24.4%。” 西永微电园园区集成电路企业无尘车间。新华网发
加注创新“砝码”驱动产业升级 西永微电园电子信息“主引擎”高速运转,背后的动能其实是“科技研发”。 今年4月初,西永又添一个研究院——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 “我们要争取做到,园区的每一个企业,都成立研发中心。”在吴道藩的设想里,西永微电园要打造成一个“创新的策源地”。 截至目前,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博世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SAP(重庆)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先后落户微电园,中电科、华润微电子、英业达、SK海力士等园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研发中心。 “全面构建微电子产业生态,要在创新上大做文章。事实上,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那么从0到1有多远?也许比从1到1000还远。所以要有坐‘冷板凳’的从容,需要培育潜心研发的土壤。”吴道藩说。 实践证明,对创新的重视为西永微电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看中了西永微电园在集成电路领域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及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选择将华润微电子功率器件事业群总部设在这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华润微电子首席运营官李虹博士表示。 如今,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有技术研发人员达500余人,其中40%来自海内外知名半导体公司。由公司自主开发的低压先进沟槽MOSFET和高压超结MOSFET制造规模及工艺技术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器、锂电保护、电源管理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华润微电子的经历是近年来西永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西永微电园不仅有“顶天立地”的500强企业、央企奠定园区微电子生态的坚石,还有“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在这里萌芽成长,为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按下“快进键”。 2019年西永微电园引进的湃芯创智微电子是一家芯片研发设计企业,在园区的培育扶持之下,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71%,其自主研发指脉式血氧仪同类芯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进口替换,不仅降低30%-50%的物料成本,同时在全球晶圆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湃芯创智依旧能确保如期交货。 湃芯创智总经理郑寅秋介绍,过去十多年,血氧仪同类芯片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供应得不到保证。而湃芯创智从2016开始进行血氧同类芯片的研发,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该公司总人数的70%,目前核心发明专利就有70多项,是同类产品的国内唯一供应厂商。 目前,该公司董事长牵头研发的高精度光转频率芯片产业化项目入选“2020年度国家人社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计划重点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永微电园引导所有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近5亿元、增长37%,已建成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4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联合微电子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某知名品牌全球PC研究中心也已挂牌运行,恵普研发中心即将签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院所完成科研团队组建。 “目前园区已从提供劳动力红利阶段迈向科技创新收获期,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格局。”西永微电园公司副总经理陈昱阳说。 西永将打造中国西部整车进口集散分拨中心。新华网发
贸易新亮点释放开放“新动能” 前不久,中欧班列(渝新欧)“漂洋过海”,为西永“派送”了一批特殊货物。 6月21日,中国首趟奥迪进口保税整车专列搭载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运抵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综保区保税仓储,标志着重庆西永综保区奥迪进口保税仓储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行。今年4月份,奔驰迈巴赫汽车,搭载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运抵区内,成为西永综保区整车保税分拨中心继保时捷之后常态化运行的首个授权改装品牌。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了西永打造中国西部整车进口集散分拨中心的底气。 事实上,从先天条件上来看,重庆对外开放并不占优,“不沿边、不靠海”一度是阻碍其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然而近年来,重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开辟出了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在内的多条铁路、公路物流大通道。 “正因如此,积极探索以铁路提单为主的陆上贸易规则,就是重庆实现对外开放差异化探索的重要体现。”重庆当地学者介绍,在重庆内陆开放的版图中,西永是绕不开的一个点。 西永是“陆海新通道”在重庆的主要始发地。2011年,国内首趟中欧班列的发车地,同样是西永。 承载着为内陆开放大胆先行先试的使命,近年来,西永片区围绕贸易便利化,实现了多个“率先”——在全国首推“3C免办”监管模式,为加工贸易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便利;在全市率先实施“增值税留抵税额退还”政策,缓解相关企业的资金流压力;率先在全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线上减免税业务,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这一进程中,“积极培育开放优势,新型贸易呈现新亮点”的特质,同样能在西永“身上”明显看到。 西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进出口值近1600亿,在全国16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名列第5,在全国153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3。西永新引进物流分拨中心5个,其中申通国际中欧国际快件分拨中心成为全国唯一快件铁路进出口项目。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20家,实现综合纳税1.4亿元。品牌整车进口超3200台;跨境电商实现进口交易额13.7亿元、增长12.4%,占全市38.7%;B2B出口实现交易额11.23亿元;保税文化贸易报关4.1亿元、增长2.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