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新华网重庆9月29日电(刘磊)已是九月,重庆依旧火热。车辆川流不息、人群摩肩接踵……清早,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西永微电园又开始一天的忙碌,这里是重庆最具活力的城市版块之一。 人群中,一批三两结队、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格外显眼。从宿舍出来,他们坐上摆渡车,而后在一栋创新中心大楼的科研室里开始一天的学习。再过不久,他们将可以选择到周边的中国电科、华润微电子、英特尔FPGA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等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见习。 如果不说,你很难联想到,这是一群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大学生活模样。 前不久,西永微电园迎来了首批71名联合培养研究生——9月7日,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2021年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启动仪式举行。9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也在西永微电园开院揭牌。 在产业园里建研究生院,对西永来言,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是从依赖人才“输血”到追求人才“造血”的思维转变。 人才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过去发展滞后,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看到“突破口”后,西永在“人才引进”的同时,将目光投射到“人才培养”之上。 “未来西永将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协同创新,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微电子产业生态。”在西永微电园公司董事长吴道藩看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度,加快集聚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等创新要素,让科技创新浓度更高、氛围更好,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西永微电园,是重庆最具活力的城市版块之一。新华网发
孔雀为何“西南飞”? 这段时间,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工作人员严阳阳正抓紧MEMS微纳制造工艺研究平台的筹建工作。这一落地在西永的开放性研究平台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的5个研发平台之一,预计明年6月建成。 严阳阳是一名博士,也是一个“新重庆人”,以前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无锡工作多年,从事微纳制造工艺研究相关工作,今年年初来到重庆。 从东部“转战”西部,图的是什么?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方兴未艾,有大展拳脚的空间。”他说。当前,重庆正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做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规模,提升先进传感、电子元器件发展水平,丰富智能终端产品,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这对严阳阳而言,与“广阔的机遇”画上了等号。 最近几年,像严阳阳一样扎根重庆的高水平人才越来越多。来到重庆,他们“找对了婆家”。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自东南次第打开,过去,都是‘孔雀东南飞’,今天,已开始‘孔雀西南飞’。”业内人士分析,包括西永微电园在内,重庆产业逐渐迈向“高端”,吸引的人才趋向“顶尖”。 看准这一趋势,今年研二的小谢当初选择了报考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据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联合培养研究生有71名,在电子科技大学本部学习一年理论知识后,整个西永微电园成为他们接下来两年研究生生活新的“校园”。 “研究院已建设微系统集成加工与测试、微波毫米波系统等四个科研平台,已形成10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计划未来5年总投入超4亿元,每年培养研究生200人。”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这批研究生将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辅导。目前,已有部分研究生进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未来,我想留在重庆,在西永的中国电科等企业工作。”谈及未来,小谢满怀憧憬。 近年来,西永微电园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新华网发
构建微电子产业生态 某种程度上,在资金和政策支持上“下血本”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西永对未来的一场“押注”。 “电子科大作为西永首个开学的研究生院,将开启电子科大、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全国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跨地域跨学校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开启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篇章。”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学研融合,一头连接学校,一头连接市场。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67个重大项目之一,研究院将通过和领军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以协同攻关和学科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合作模式,与园区企业共建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工艺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封装测试等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的设立也与园区招商引资息息相关。”严阳阳介绍,在东部地区,企业入驻园区,已经不仅仅考量土地政策、资金政策等,还在逐渐看重园区的研发能力和氛围。这是西永“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在可量化成果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介绍,未来五年内,转移转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研究院成果到重庆本土企业20项以上;实现引进校友企业、派驻的科研团队牵头及参与孵化的高新技术及军民融合企业数量不少于30家落户西永园区,引进或孵化的企业落地后完成的产值不低于20亿元等。 一系列协议的背后,事实上蕴藏着西永对未来蓝图的擘画思路和愿景—— 在人才培养上,除27日开院的三所研究院外,西永还将与重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合作,共建创新中心等,打造智能时代的“西南联大”; 在产业发展上,园区计划建成中国西部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研发基地和国家级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国际化研发产业城市,成为中国“西部硅谷”。 人才与产业“阵容”的同步壮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将有利于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良性闭环。 明年,北京理工科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预计也将开始在西永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小谢在期待,届时能与师弟师妹们共同攻坚课题,西永更像一个建在产业园里的“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