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重庆铜梁龙提前三轮冲甲成功
今年是中国的“体育大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办的cd大运会,以及将在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的杭州亚运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级体育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同时,今年也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大年”,cd大运会与杭州亚运会进一步带动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热潮。(参阅:cd办大运会,重庆有机会办奥运会等世界级赛事吗?)
以cd大运会为例,从与大运会直接相关的体育运动消费来看,据劲浪体育cd卖场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244%,销售同比增长90%,以休闲运动、跑步、篮球、综合训练等相关运动产品为主要增长品类,带动户外增长366%,国内运动增长131%,国际运动增长103%;同一时段,迪卡侬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游泳、徒步与登山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大运会所推动的普通观众”向“体育人口”转变的趋势明显。经测算,预计今年上半年cd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52.3亿元,同比增长约13.6%;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322.2亿元,同比增长13.8%。
推动重庆的体育产业发展,一直是重庆马路社的重要工作。2023年8月30日,由重庆市政协副****陈贵云督办的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0826号重点提案《关于加快重庆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档升级的建议》督办会在重庆市体育局召开。该《建议》是重庆马路社在民进重庆市委会的指导下形成的提案,经不断打磨完善,报送市政协后有幸被作为今年市政协的重点督办提案,为推动重庆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重庆马路社还希望能用好智库功能、媒体功能,进一步为重庆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做大做强做好呼吁和献策。
一、建言献策,彰显财经媒体担当
截止目前,我市仅有“重庆瞭望”、重庆马路社、黄桷树财经、重庆事务所等少数财经自媒体品牌,以及《商界》《重庆商报》等传统财经媒体,财经资讯的生产能力较弱。此外,还有国内外影响力较低、嫁接产商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内容建设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等短板和瓶颈。
亟需学习cd为文创产业发展设立了百亿级的投资基金并将基金交给每经控股管理,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系列主题宣传项目以80万元报酬交第一财经运作;广东成立省新媒体产业基金扶持财经等新媒体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传媒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做法,加强对财经媒体的政策、经费、资源、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将重庆打造为西部财经媒体高地。
今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西洽会重庆马路社是全国著名的智库型财经媒体,2015年成立以来,现有微信粉丝150万,并入驻微博、今日头条、百家号、上游新闻等多家自媒体平台,努力追求价值深度、战略高度、人文向度、重庆角度,以重庆看世界、以世界观重庆与中国,为重庆发展积极建言献策。2018年3月,重庆马路社发布《城市升级战:如何讲好“重庆故事”?》一文,提出将“渝洽会”升级更名的建议,有幸得到市级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批示,随后5月份举行的第21届“渝洽会”正式改名升级为“西洽会”。
2021年12月,重庆马路社发布《工业设计与重庆建设世界设计之都建议》一文,建议重庆以申报“世界设计之都”为中长期目标,持续在培养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夯实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使其成为全球工业设计领域的一流城市。该建议幸运地得到市级有关部门响应并吸纳,促进了2022年1月《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的出台。2022年2月,重庆马路社推出《央企总部加速外迁,重庆或许迎来发展机遇》一文,这篇文章呼吁重庆大力引进央企总部及其功能总部、区域总部,获得市里关注,其资政价值一直持续至今。
在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格局的时候,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体育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重要意义。从体育产业的全国布局来看,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格局,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北京和天津,黄淮地区的山东和河南等都是全国的体育产业高地。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高地,正在迈向全国体育产业前列。
重庆需要借势发力,在体育产业方面“火力全开”,并辅助以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上的进步,助推渝蓉地区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的高地。为此,我们在2022年2月,推出了公众号文章《重庆体育产业如何发展?》,就重庆体育产业迎来发展风口、重庆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思考,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2023年,重庆马路社在民进市委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对该议题进行了打磨完善。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重庆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档升级”主题,赴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走访。由此,形成了《关于加快重庆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提档升级的建议》,该文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外,还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给出了用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扩大体育消费、促进渝蓉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优化体育空间布局、支持各类型体育企业发展壮大、强化体育产业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今年8月底,该提案的督办会召开。市政协提案委、市****办公厅建议提案室、提案单位民进重庆市委会,市体育局、市商务委等相关办理单位,部分市政协委员代表,荣昌区体育局、嵩悦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重庆市政协副****陈贵云强调,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要理清体育运动、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加大倡导健康生活宣传力度,发挥好各级组织作用,推动全民健身;找准区域着力点,用好现有体育设施,高标准推动新建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年度赛事品牌,激发体育消费活力;聚焦数字赋能、加大金融支持,促进体育产业升级。
二、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
作为财经媒体,我们在城市比较中发现,重庆的体育产业确实仍与其他一些领先城市和区域有所差距,比如:一是体育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2022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显示,重庆的体育消费位列第四档,属于人均GDP和收入较低,居民体育消费能力有限类型的城市。
而渝蓉地区的另一核心城市——cd则被列为第二档,在今年的大运会氛围的烘托下,其排名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重庆在体育消费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方面均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渝蓉体育事业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cd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在层次和规模上总体比重庆要高,渝蓉地区国际赛事呈现cd“一城独大”的不平衡局面,重庆与cd在合作打造渝蓉区域联办的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体育赛事方面尚未实现有效突破。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体育场地数量达14.53万个
三是体育空间有待拓展优化。截至2022年末,重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7平方米,在全国仍处中游偏下水平。重庆在“体育民生幸福指数”“城市足球场数目”等体育空间重要指标上均处于全国第三梯队,显示在体育空间的规模、数量和质量上亟需发力,以与直辖市的城市地位匹配。
四是体育企业引育乏力。重庆市体育产业总产值与苏州、cd、青岛、宁波、杭州、天津均为500-1000亿之间的城市,尚需向泉州、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为代表的体育产业产值超千亿城市发起冲刺。重庆体育产业总产值尚不够理想,这主要是缺少一批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也匮乏,专业化招商团队开展精准招商能力尚待提升。
五是体育产业人才缺乏。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办法不多、激励不够。在以展会、赛事培育人才方面较为保守、开拓创新不足。未充分挖潜并使用退役人才,体育人才培养与全市各项中心工作、大局工作的结合度不高。
为此,建议:
一是用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扩大体育消费。结合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可在体育消费券派送、支持体育产业成为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的引流业态、鼓励引进体育用品和健身娱乐的旗舰店及体验店、发展体育“首发经济”和“首店经济”,形成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体育消费新场景,为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展示舞台。

2023重庆马拉松比赛现场。龙帆 摄/视觉重庆
二是促进渝蓉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联合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都市圈内城市,实现赛事联办、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发展运动装备、“高精尖”体育制造业地域集群。打造区域体育产业“双核”城市,布局渝蓉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轴,建设渝蓉地区特色体育产业带,加快重庆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
三是优化体育空间布局。推动两江新区、重庆科学城等重要功能区域体育产业项目布局,增加场馆设施、赛事活动、“体育+文旅+康养”等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做优做强各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体育产业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园区、企业等创建国家级和市级体育产业基地,支持区县(自治县)盘活存量体育赛事、场馆资源。
四是支持各类型体育企业发展壮大。引育多元市场主体,壮大体育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培育体育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围绕体育运动全场景需求,鼓励发展运动食品、药品、康复器械、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招引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服务贸易类体育企业落户重庆,培育体育中介市场,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强化体育领域数字赋能平台建设并推动体育金融发展。
五是强化体育产业人才保障。大力引育产业管理、体育经纪、赛事运营、体育科医等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有效通过“招展引会”提升产业辐射引领能力。建立体育产业智库。创新体育产业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