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297|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重庆日报:重组:小总部+业务单元”模式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2-11 2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与两家央企几乎同时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事项。尽管公告未明确提及彼此为重组对象,但资本市场迅速反应,东风系、长安系上市公司股价集体涨停,市场普遍解读为两大汽车巨头的合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此次“重组传言”并非偶然。2024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强调,****企业需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尤其在新能源领域需加速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与东风合计销量达516万辆,如果合并,总销量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并跻身全球前五。
2025年2月5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工人正在安装零部件。记者 张锦辉 摄
然而,这场重组所展现的深层次探讨却不仅限于规模的叠加,包括两大汽车央企股权与管理权归属、既定发展战略与区域产业调整等问题,背后更呈现出中国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竞合、从分散竞争向集约化发展的关键跃迁。
“实际控制人不变”重组不撼根基 布局无需担忧
记者注意到,尽管长安、东风两家公告称,重组可能导致“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但也明确强调“实际控制人不会改变”。穿透股权结构,两家央企的最终实控人均为******国资委。这意味着,无论重组形式如何(如新建顶层公司或业务单元整合),******国资委对汽车央企战略方向的把控不会动摇。
“重组不会影响日常经营,更不存在长安搬迁到武汉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安与东风分别扎根重庆与武汉数十年,形成庞大的产业链集群,涉及就业、税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强行迁移总部,将面临地方利益协调难题。
上述人士认为,从公告措辞看,双方大概率采取“小总部+业务单元”模式,保留现有品牌和地域布局,仅通过资本纽带实现资源协同。
2025年2月5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工人正在冲压车间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组可能涉及军工业务划转。长安母公司兵装集团与东风集团均承担军民融合任务,但根据“军归军、民归民”的改革方向,东风的军工业务或将划归兵工央企,而长安汽车则专注于民用市场。这一剥离既符合国家战略,也避免业务混杂导致的效率损耗。
“央企重组的核心思路是优化资源配置,而非颠覆现有体系。”本地一位国有车企前高管向记者表示,长安与东风的整合更像是一场“软性重组”,通过技术共享和供应链协同降本增效,未来两家公司可能只是实现财报并表,具体经营管理仍旧高度“各自为政”。
合并难掩市场竞争技术与产品力仍是胜负手
2月9日至10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中大多数均认为,即便合并成真,市场规律仍将主导车企命运。其中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别说一个集团下的两家企业,即便同一企业下的不同品牌,也可能在终端市场‘****见红’,甚至非此即彼。”
记者注意到,长安与东风旗下品牌定位高度重叠。例如,长安深蓝与东风奕派均瞄准15万-20万元新能源市场,阿维塔与岚图则在中高端领域短兵相接。
有市场人士猜测,若两家公司合并后强行整合品牌,可能引发渠道冲突和用户认知混乱。因此,更现实的路径是保留品牌独立性,通过技术平台共享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允许市场竞争筛选优胜者。
2024年,长安与东风的新能源销量占比分别为27.38%和34.72%,虽增速显著,但仍落后于比亚迪(新能源渗透率超80%)。
2月5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机器手臂正在进行焊接作业。长安汽车1月销量快报显示,长安汽车新能源1月销量6.74万辆,同比增长26.8%,迎来开门红。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有市场分析指出,此次合并若成为现实,双方研发资金池预计扩大30%,重点攻坚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卡脖子”技术。例如,长安的华为ADS系统与东风的自动驾驶算法可形成互补,而东风的固态电池技术也能补益长安相关板块。
全球车市的成熟史中国汽车产业的必经之路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史表明,大规模整合是汽车市场成熟的标志。
过去的七八十年间,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曾通过不断重组,把当地数十家车企“分而食之”;欧洲大众集团通过收购,在一家集团下形成了多品牌矩阵;日本车企在泡沫经济后加速联盟化(如雷诺-日产-三菱)。
反观中国,到2024年底,仍有超百家车企参与“价格战”,行业持续陷入低附加值内卷。此次若长安与东风合并成功,能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集约化的关键转折?
“合并后,新集团年销量超500万辆,采购议价能力、研发边际成本、供应链掌控力均显著提升。”我市一家车企采购部主管向记者表示,例如,双方与头部供应商的电池采购合同可统一谈判,成本降幅或达15%-20%。此外,长安的东南亚与东风的欧洲出海渠道可能加速整合,助推双方“出海”。
2025年2月5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
实际上,对于目前的态势,长安早有预判。早在2022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曾公开表示,随着新能源数智汽车的加快发展,到2025-2027年,或将有80%的中国汽车品牌“关停并转”。
某投行汽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也显示,未来5年,中国车企将缩减至20家以内。
业内人士预测,此次重组实现后若效果尚佳,可能引发一汽等央企跟进整合,从而倒逼行业洗牌,推动资源向头部集中。
合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竞争的起点。在采访中,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表达期待,希望通过高质量重组,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一条“规模优势+创新驱动”的双轨发展路径,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次。

点评

重庆市民根本不担心长安搬迁的问题,写这种软文的记者完全不懂央企的运作模式。央企总部掌控着投资决策权,以后他们会把更多资源放在武汉,长安以后想进一步发展就很难,维持现状都难。  发表于 2025-2-12 17:41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推荐
发表于 2025-2-12 00: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