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好事双庆 于 2025-8-8 13:12 编辑
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后,引发公众对校名与办学实力、地域覆盖范围不符的质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曾提出异议,认为西南与华西在历史上存在关联,可能造成混淆。
河北联合大学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后,同样被指名称与实际办学水平(未达到“大区级”综合大学标准)及地理位置(仅位于河北唐山)不符。
这些案例暴露了高校通过更名“攀高”“贪大”的倾向,可能误导考生、公众及用人单位,并加剧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竞争。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大区名(如“华北”“西南”),除非学校确属大区范畴且具有代表性(如教育部直属的东北大学)。名称需体现地域、层次、学科特色,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部分使用大区名的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因历史沿革或特殊地位被允许保留名称,但新规对新增案例严格限制。
教育部此举意在:
1、去功利化:防止高校将资源过度投入“更名竞争”,转而注重内涵式发展(如学科建设、教学质量)。
2、公平性:避免地方高校通过名称“跨区域化”争夺其他地区的生源或资源,维护教育生态平衡。
3、透明度:确保公众能通过校名直观判断高校的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减少信息不对称。
泸州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的更名争议是教育部出台禁令的直接导火索,但根本原因是教育部对高校命名乱象的系统性治理,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回归质量本位,而非“名称攀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