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重庆掌故(持续更新)欢迎各位网友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28
标题: 重庆掌故(持续更新)欢迎各位网友来更新
厦鳞次江山胜

丰歌舞颂太平

中酒杯无尽意

梦惊觉游子心

[ 本帖最后由 汾阳世子 于 2008-10-24 10:42 编辑 ]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29
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西侧的墙上列有一幅清乾隆年间绘制的“重庆古城图”。图上的重庆城有朝天门、西水门、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定远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金紫门、储奇门、人和门、太平门、太安门、东水门、翠微门等十七座城门,且在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洪崖门、定远门、西水门等八座门下分别注了一个“闭”字,表示其为关闭的门。我国古代的城一般都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开辟四个城门,而重庆为什么有十七座城门,且其中还有八道关闭着呢?
  古时筑城墙主要是用于军事防御,辟城门则是供人出入。重庆城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地形复杂,地势蜿蜒崎岖,不能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方正正地筑城墙,正南齐北地辟城门,只能按照地理条件及交通需要因地制宜,因而城墙不是“横平竖直”的直线,而是随山就水的曲线,故城门的开辟也只能随山就水,按需要而定,所以就远远超过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了。
  重庆城历史悠久。据考证,自宋朝始建洪崖门后,各朝各代都按当时军事、交通的需要,分别筑有城墙,辟有城门,但又都很不“系统”、很不“规范”。集重庆城门之“大成”者,乃明朝洪武年间的重庆守将戴鼎。戴鼎在镇守重庆期间,把前人修筑的城墙、辟的城门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修缮,并新构筑了临江门等重要城门,完成了重庆城门“系列”的建设工作。那时的人都相信迷信,崇尚风水。相传戴鼎筑城辟门时,请了一个高明的“风水先生”看地形测风水,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确定辟门的方位,以“九宫八卦”之象来确定辟门的数量。据《古城重庆》记载,戴鼎筑城辟门时,就“有意识安排九开八闭”,“是按照九宫八卦之象定的,九开八闭恰与九宫八卦相吻合”。
  古重庆的房屋大都是竹木捆绑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重庆气候炎热,房屋密集,极易失火,火灾历来是重庆的一大隐患。凤凰门、洪崖门等八门是离江较远,规模较小(构建时有意识地小于靠江边的朝天门、临江门等“水”门)的“旱”门。“旱”者“火”也。五行之中“水”是克“火”的,故而人们便将靠江的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通远门、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门等九座规模较大的“水”门“开”着;将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等八座“旱”门关闭着,且除金紫门与储奇门外,每两座“水”门之间夹一座“旱”门。如朝天门、东水门之间夹翠微门,东水门、太平门之间夹太安门等等。如此一“开”一“闭”地连成一个环状,以“水”克“火”,防止火灾的发生。这当然是“伪科学”,但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良苦用心。
  戴鼎筑城辟门至今已六百多年了。岁月沧桑,历史变革,随着社会进步和交通发展的需要,那十七座城门或拆或毁,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在,就是年逾耄耋的老重庆也无法说出十七座城门的准确位置和模样了,留给人们的只是朝天门、储奇门之类的地名和茶余饭后的龙门阵话题而已。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29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30
担担面(外婆讲的故事)

  

小巷深处,

总在

月色如水的时间

飘来

令人馋涎欲滴的召唤。

当白帕客闪悠一肩水汽氤氲

歇在你如洗的屋檐底下,

你能忍住

从吊脚楼的木栏

放下

搁着两个铜板的吊篮?


  

随着一声

楼上的,走起!

你的馋虫,

催促起你两手的轮番。

  

汉白丝的面条,

镶着翡翠碧的豌豆尖,

油辣子,在白玉与翡翠之间,

述说夕阳般的缠绵

  

褪却端庄

卸下腼腆,

赶走矜持

只剩残云被骤风席卷

  

外公从叶子烟幕中探出头来,

好了!

给老子留口汤汤!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32
巴将军曼子墓
巴曼子是遥远的古代巴国流传至今的唯一英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他就是巴民族之神,就是巴民族的化身,他的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已经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 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曼子求楚国出兵平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乱既平,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致歉。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有诗赞其事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旁。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曼子之墓”。 巴曼子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历代皆有所修葺。现存巴曼子墓重建于1922年。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32
巴曼子刎首留城的真实背景 传统的说法一直认为巴曼子刎首留城是缘于“巴国内乱请师于楚,许以三城”,对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疑问,首先是巴曼子并非国君,怎么有权向楚国“许以三城”;其次是,巴楚之间常年战争不断,互为敌国,巴曼子又何以到敌国去请救兵呢? 种种疑点归为一点,就是巴曼子刎首留城的真实背景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简略了解一下巴楚之间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巴国曾有过一个强盛的时期,这时的巴楚关系应该是相互比较平衡的,虽然时有战争,但谁也吃不了谁,巴人曾长驱东下,直捣洞庭湖流域,“巴陵”、“巴丘”等地名和“巴蛇吞象”的故事,就是巴人在楚国留下的战争遗迹和传说;楚人也曾屡屡来犯,但并没占多少便宜。 但自从战国七雄并起,巴国日渐式微之后,巴楚之间的平衡便被打破了,日益强大的楚国不但没把巴国放在眼里,就连气势汹汹的秦国它也要一决雄雌,(楚在六国中抗秦到最后),在此形势下,巴国处于明显的劣势。 这里要引入一个观点,即长期以来楚国不辞辛劳穿越天险三峡来攻打巴国的真实原因,应是垂涎于巴国丰富的盐资源。众所周知,古代人类聚居之地大多有盐,即使无盐,也要有获得盐的渠道,而楚国恰恰是缺盐之地,长期依靠巴国供给食盐,正是为了夺取盐资源,楚国才一次又一次攻入巴国。有可靠依据证明,忠州是当时巴国最大的盐产地之一,于是楚兵便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忠州。了解了上述的巴楚关系后,便可以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巴曼子之刎首留城,并非巴国内乱,而是楚国入侵抢夺盐资源,大军压境,巴王无力抵抗,被迫割让三城,而巴曼子将军却不忍国土分割,遂刎首以付楚使,保留了三城,楚王为之感动而退兵,巴国得以暂时保全。 这或许便是巴曼子刎首留城的真实背景。 近几年忠县大量的考古发现,客观上对以上假设是一种支持,因为,忠县的考古发现表明,忠县是楚兵西进的终点,忠县拥有巴国腹地唯一相对集中的楚人墓群,忠县是巴楚战争的重要地点。 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吗? 当然,假设毕竟是假设,无论多么完美的假设都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在没有铁证推翻《华阳国志》关于巴曼子的记述之前,这种假设只能聊备一说,仅供参考。 巴曼子对后世的影响 巴曼子一腔忠义,舍身为国的英雄之举气贯长虹,在当时即感动了楚王,“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又感动了巴王,“葬其身亦以上卿礼”。之后,更是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忠州人,其精神渐渐融入了忠州人的道德伦理及为人之道,不论何事都强调一个忠字。 巴曼子之后500年,忠州又出了一个与巴曼子先后辉映的忠勇之士——蜀汉壮烈将军严颜。严颜面对威猛无比的张飞不低头不下跪,高呼“吾州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最终折服了张飞。严颜无疑是受了巴曼子忠烈之气的影响。不难看出“断头”与“刎首”其实是一回事,“无降将军”与巴曼子对楚使说的“城不可得也”也一脉相承。无怪乎唐太宗李世民因感念他二人之忠勇,将临州改名为忠州,也无怪乎唐王朝为了追思严颜在400年后还追赠他为忠州剌史。 巴曼子之后1900年,忠州又出了一个威震四方以忠勇著称的女将军秦良玉,秦良玉以一女性,当明朝危亡时,率兵万里勤王,与努尔哈赤的精锐部队正面交锋,屡挫强敌凶焰,令满朝须眉为之黯然失色,明熹宗天启皇帝为之亲书金匾“忠义可嘉”,封一品夫人;明毅宗崇祯皇帝召见平台,亲赋诗四章赐之;南明隆武帝亦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遍检华夏历史,女性获此殊荣者无第二人。而溯其本源,亦系巴曼子精神之影响,熹宗称秦良玉“忠义可嘉”,亦与唐太宗感念巴曼子严颜之忠勇如出一辙;隆武帝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则与巴曼子之祠庙原名忠贞祠无二了。 除了严颜秦良玉,忠州历代皆有忠勇之士,如东吴甘宁、西晋文立,明末高倬等均载在史册,光照汗青。这些忠勇之士,不可谓无巴曼子之影响。 历代统治者对巴曼子均极敬重,除前述“岁三月七日,太守以豕帛致祭”外,许多官圆还呤诗作赋以颂巴曼子,清代忠州志载此类文字甚多。最可称者为明清两代知州刻于巴王庙前丁房阙上的《巴国忠贞祠铭》,如“……我公刎首,付使全城。楚王感悦,忠烈魂惊。葬以王礼,千古垂名。”;“于维曼公、正气高风。舍身取义,亘古靡同。为国为民,泽被无穷。”;“碑碣在上,双阙在傍。作镇作固,地久天长”。 1945年农历七月初二日,国民****最高******蒋介石来忠县,在参观蜀汉壮烈将军严颜故里后,曾打听去巴曼子和秦良玉太保祠的道路,因被告之较远,最后没去,可见蒋介石对巴曼子以及严颜秦良玉等也是极敬重的。蒋夫人宋美龄在抗战期间的一次讲话中也曾说过:“中国自古就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这些无疑都有是巴曼子忠勇精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42
重庆十七座城门,九开八闭,据说象九宫八卦,大概指开门、闭门的数目与宫、卦的数目吻合。戴鼎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是有意识安排的。  
对于街道,城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初筑城,十七座城门就固定下来了,一直没有变。清康熙四十六(一七零七)年把全城分为二十九坊,其中十六个坊都是以城门的名称命名。到了二十年代,筹备设重庆城,城门都拆了,但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开九门  
朝天门在城东北,虽说在两江汇合处,实际面向长江,为水运总枢纽。城门上书"古渝雄关"四字。瓮门北向,此门过去是各门中最重要的一座,是下门、大门。门名朝天,是按重庆的****地位取的,内有接圣街(今信义街),在早字水街与新街口之间还有圣旨街(今新华路),足见朝廷高级官吏经常到来。  
东水门在城正东。没有瓮城,城门没有面江,北向。过去到南岸,一向多从此门渡长江,因而是很繁盛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城垣已拆,到处可以出城,改由望龙门街渡江,这里才冷落下来。  
太平门在城东南,城门上书"拥卫蜀东"四字。瓮门西南向,过去也是一道重要的城门。历来的重庆府署、巴县府署及其所属各署都在此门内。  
储奇门在城正南,城门上书"××××"四字,瓮门西向。储奇门一带过去是山货、药材业集中的地方。山货、药材是四川著名的土特产,出口的大宗。这一带到处是山货、药材字号、堆栈。  
金紫门在城正南,城门南向面江,没有瓮城。城门正对重庆镇署,距储奇门很近,江边是柑桔船集中的地方。  
南纪门也在城南,靠西,城门上书"南屏拥翠"四字,瓮门西向。已是下半城的西端,却也是一道较为重要的城门。从长江上游到重庆,首经此门。此门为一道水陆两通的门,是木材集中的地方,又是屠宰业集中的地方。  
通远门在城正西,城门上书"克壮千秋"四字,瓮门北向。城门建成于山顶上,为全城最高处,地势险要,屏障全城。城外为夹谷,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出城后曲折向西,只有一线可通,经枇杷山南侧的神仙洞、茶亭到两路口,再经社稷坛、凉亭、总牌坊、鹅项颈上佛图关,上东大路。  
临江门在城北,靠西,城门上书"江流砥柱"四字。瓮门北向面江,只有这一瓮门是正向,其余都是侧向。从嘉陵江上游来重庆,首经此门。城门距江干较远,城外临江门正街较其他城门外正街繁华,码头也多。  
千斯门也在城北,靠东。城门上书"千斯××"四字,瓮门西向,隔江对江北旧城。城外码头沿江设置,有正码头、贺家码头、王家码头、水码头、碳码头、纸码头、盐码头。  
                   闭八门
翠微门在朝天、东水二门间,正对蔡家湾(与千斯门外的蔡家湾同名),原来是个死巷,后来与万寿宫巷相通了,后来合并为赣江街。  
太安门在东水、太平二门间的望龙门街,太平、太安相比邻。  
人和门在太平、储奇二门之间,对九道门的南口,门内转东为人和湾街,城外还有人和街。  
凤凰门在金紫、南纪二门间,门内经马家岩上交麦子市,接凤凰门横街就是现在的凤凰台街,凤凰台为重庆古迹之一。  
金汤门在南纪、通远二门间,在打枪坝的西沿城垣,入门为金家花园,过金家花园即进入打枪坝。  
定远门在通远、临江二门间,面向嘉陵江,门内西为莲花池,东为巴蔓子墓。  
洪崖门在临江、千斯二门间,下面靠右是洪崖洞,洞内尚存。  
西水门在千斯、朝天二门间,距千斯门较近,城外为鸡毛土地,大概因其在东水门之背命名,至今城外还有西水横街。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4 10:45
川北凉粉
如雪的豌豆粉

凝练成一锅羊脂玉

泉水甘冽

出落为二八佳人肌肤的晶莹。





油辣子娶了葱花,

永川豆母子嫁给汉源花椒

浅黄的蒜泥,

成了出阁凉粉的伴娘

江安竹筷

是今天骄傲的新郎!





红地毯,

一水的烈焰朱唇

饕餮的舌齿是今天的洞房

腾起在脸颊上的红霞

织成绚丽的鸳帐



麻辣唏嘘

把颠鸾倒凤的乐章

奏响

原帖地址:http://www.zazyz.cn/blog/user1/2582/archives/2008/11774.html
作者: 论坛游民    时间: 2008-10-24 13:02
东吴第一大将甘宁也是忠州人,锦帆贼。
石宝寨里仍有其牌位
作者: 论坛游民    时间: 2008-10-24 13:03
凉粉其实真论好吃,还是荣昌的黄凉粉,天下第一!
作者: 切·格瓦拉    时间: 2008-10-24 13:54
藏头诗还不错哈
作者: 浪子剑    时间: 2008-10-25 14:22
可以分成很多帖子的你就集合在一起了?太浪费了
作者: 汾阳世子    时间: 2008-10-26 09:08
原帖由 浪子剑 于 2008-10-25 14:22 发表
可以分成很多帖子的你就集合在一起了?太浪费了


——————————————————————————————————
:L :L :L :L :L
作者: 亚格斯    时间: 2008-11-17 01:43
:lol :lol :lol :lol :lol
作者: cqqianxun    时间: 2009-6-4 15:01
巴将军曼子墓
巴曼子是遥远的古代巴国流传至今的唯一英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他就是巴民族之神,就是巴民族的化身,他的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已经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 巴曼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 ...
汾阳世子 发表于 2008-10-24 10:32


路过,帮发图片。






作者: cqqianxun    时间: 2009-6-4 15:04
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西侧的墙上列有一幅清乾隆年间绘制的“重庆古城图”。图上的重庆城有朝天门、西水门、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定远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金紫门、储奇门、人和门、太平门、太安门、 ...
汾阳世子 发表于 2008-10-24 10:29


楼Z的话有错误,东水门和通远门还在。
作者: 论坛小生    时间: 2010-2-11 18:43
还有吗?感觉很不错。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